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把握機遇 聚焦資源 推進農場現代農業發展

時間:2020-02-27作者: 來源:《中國農墾》2020年第2期

編者按:《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中央文件印發以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農墾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取得了新的進展和明顯成效,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近期,農業農村部農墾局組織舉辦了全國農墾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培訓班,現從墾區報送的典型經驗中摘選部分材料分期刊發,供各墾區參考借鑒。

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境內的上海農場,隸屬于光明食品集團,地處世界自然遺產——鹽城黃海濕地,毗鄰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和丹頂鶴自然保護區。農場成立于1950年3月,總面積6萬畝,其中耕地20萬畝、林地5萬畝、魚塘8萬畝,是上海域外最大的農業生產基地。2018年,農場區域共實現營業收入49.29億元,凈利潤2.88億元。作為一個與新中國幾乎同齡的國有農場,伴隨著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以及農墾改革,上海農場的體制建制、使命任務和隸屬關系等幾經變更,一代代農場人在機遇與挑戰中、改革與轉型中不斷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艱辛的創業發展道路。

2019年7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到上海農場調研時指出,上海農場是保障上海優質主副食品供應的重要壓艙石,也是上海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

一、準確把握新的歷史方位,深刻認識農業變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同時,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等,中國的農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

1.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代表著社會供給體系發生變化,發展上由過去的高速度發展向現在的高質量發展轉變。同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體現在對安全、優質、健康食品的訴求。因此,對農業來說,必須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主要導向,把提升農產品品質作為根本要求,全面提高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2.把握中央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當前,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現發展動能轉換、動力接續,開辟農業現代化發展新境界。其本質,就是用改革來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3.把握鄉村振興的新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必將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加速農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的經營主體,推動農業、農村、農民發生深刻變革。農墾企業必須融入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轉變傳統的生產方式、經營策略,走在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的前端,并充分發揮輻射、示范、帶動作用,在引領農業轉型、助力農村發展、帶動農民致富中尋求更大發展。

二、認清農場產業發展現狀,找準優勢和不足

在認清和把握新形勢、新趨勢的基礎上,我們還必須認清自己。經過多年的發展,上海農場的主要產業在組織化、規模化、機械化、科學化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積累了一定的優勢,同時也遇到了諸多瓶頸。

1.資源依賴、未來發展空間受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簡單的資源租賃,失去長遠的發展,失去產業,失去人才;二是慣性的生產思維,生產什么就賣什么,不能滿足市場消費需求升級,發展空間受限;三是資源的有限性,農場資源雖然多,但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盡,資源趨緊愈加突出。

2.靠天吃飯、抵御自然風險能力不強。多年來,農場從事農業生產,以傳統規模化稻麥種植和畜禽養殖為主已經習以為常,搞生產、抓產量、提品質成為常態,縱然戰天斗地干得是驚天動地,但遇到臺風、疫情等自然災害或者農產品市場價格低迷,一年的辛苦努力就得付諸東流,終究擺脫不掉靠天吃飯的宿命。

3.隨行就市、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強。其一,農場的產品大多還處于初級農產品階段,與其說是產品,不如說是資源;其二,依賴中介銷售,對接最多的是中介商、批發商、加工商,很少能進入市場終端、直接面對消費者,同時也缺少自己的品牌和渠道,沒有自主定價權,缺少溢價能力,花了大量精力和投投入生產出的好產品卻賣不出好價錢,豐產不豐收。

上述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們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的重生產、輕市場,我們的定位還局限在傳統的農業生產。

三、解放思想,重新定位,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

基于對形勢的把握,對農場的審視,我們提出要在思維觀念上推動“三個轉變”,在產業發展上堅守“兩高定位”,堅定走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道路。

(一)推動“三個轉變”

一是由資源型向經營型轉變。就是要跳出農場謀發展,發揮自身優勢經營資源、開拓資源、集成資源,提高資源產出,為資源創造更大價值,推進由區域向領域轉變。

二是由生產型向市場型轉變。就是要堅持市場化導向,根據市場需求指導生產、調整結構、豐富產品,推動產業轉型,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

三是由同質化向差異化轉變。就是要堅持差異化策略,切實加強終端產品開發、品牌建設、渠道拓展,實現品牌溢價,為企業建立核心競爭力,不與農民爭利,要在鄉村振興中帶動農民發展。

(二)堅守“兩高定位”

一是產業鏈中高端。勞動力數量是農場的短板,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一定不是農場的正確選擇,要瞄準產業鏈中高端,有為有不為,做小農不能為之事,在科技、渠道上下功夫,在有一定技術壁壘和資本要求的種源、循環以及食品加工等產業上發力。

二是產品中高檔。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優質產品將更多地成為大家的選擇,要堅持產品中高檔,不與農民爭市場,加強品質提升、品牌塑造和市場營銷,堅守初心,不忘初心,久久為功。

(三)做好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三篇大文章

破解農場產業發展遇到的瓶頸,產業化經營是必由之路。推進產業化經營,實質上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對傳統農業進行轉型升級,從整體上推進傳統生產型農業向現代經營型農業轉變。

一是培育好龍頭企業,解決隨行就市的問題。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龍頭企業有兩種類型,一個是渠道帶動型,一個是加工帶動型。考慮到上海農場在渠道建設上還比較薄弱,結合產業發展實際,我們選擇聚焦淡水水產、禽蛋、中央廚房等產業,打造加工帶動型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并發揮龍頭企業的集成、示范、帶動作用,努力開辟農業產業做大做強的新路徑,同時也解決抵御市場風險、自然災害能力差的問題。

2019年5月20日,我們的魚制品加工廠建成投產,一些規格小、不好賣且價格低的蝦,就可以加工成蝦滑等產品再出售,避免以前賣不出去只能廢棄造成的損失,而且毛利也比蝦高,同樣的,還可以將魚加工成魚頭、魚片、魚丸等產品。而在遇到自然災害導致水產養殖板塊受到較大影響時,由于有加工業務,也不至于無計可施,坐等虧損。

今后,通過中央廚房等項目,我們還會開發有市場需求的休閑食品或者餐飲產品,把初級產品變為終端消費品,不僅價格有保證,而且利潤也可觀,保證企業穩健發展。作為產業鏈上游企業,尤其是農業企業,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往往最直觀地體現在我們身上,行情不好時虧錢的是我們,掙錢的卻是下游企業,我們培育龍頭企業,就是要改變這種不利局面。

二是調整好產業結構,深度挖掘資源價值。

通過推進農業產業化,牢固樹立市場化導向,精準把握市場需求,進一步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探索西瓜、油菜、小南瓜等高產出、高附加值經濟作物的種植、加工、銷售,找好自己的跑道,解決種什么、怎么種的問題,把發展壯大的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我們把握四個導向:一是市場需求導向;二是政策導向;三是產業化導向;四是高效益導向。

2018年,上海農場川東種植事業部共計流轉了周邊1.1萬畝土地,如果按照常規“稻麥”種植模式(每畝產值極限2600元、凈利潤900元),每畝1100元的流轉費都賺不回來。唯有調整種植結構,提高土地產出,才能找到出路。經過市場調研,川東種植事業部采用“傳統稻麥+經濟作物、經濟作物+經濟作物”等混合種植模式和“稻田鴨”、“稻田鰍”等立體種養模式,適期種植了油菜、花生、扶桑苗、西藍花、黑玉米等經濟作物,推廣了2000畝、1.8萬只稻鴨共作,試點了200畝稻鰍共作,其中黑糯玉米的畝產值達到7500元,利潤4000元,分別是常規稻麥的近3倍和4倍,其他經濟作物的畝效益也遠超常規稻麥。嘗到了甜頭的種植業,2019年又種植2萬畝油菜,但是不是為了賣菜籽,而是利用油菜花生產蜂蜜,利用菜籽生產食用油,把一棵油菜吃干榨盡,實現“點石成金”。多種經濟作物、多元種植模式推動農業結構調整邁出了重要步伐,也為我們突破傳統農業天花板培育了新動能。

接下來,上海農場將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契機,著力打造農業結構調整的孵化基地,在農場探索培育一批能做大、受歡迎的農業產業項目,把成功的產業向周邊輻射并復制推廣,從農場區域307平方公里向能在地大豐區3059平方公里延伸,讓周邊老百姓、合作社跟著上海農場搞種植、搞養殖,農場通過輸出種源、技術、標準,發揮加工、品牌、渠道等優勢,以訂單化方式收購和集成優質農產品,推動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逐步實現從區域向領域、從資源經營向資源集成轉變。

三是建立好商業模式,打造核心競爭力。

商業模式轉型是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推動農業闖關過坎的重要舉措,是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就是要逐步擺脫單一的資源依賴型的老路子,探索以產品、品牌、渠道、技術等核心要素為一體的創新驅動型的發展新路,提升資源集成能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重構適應市場化的商業模式。

在產品力上,通過調結構調出產品,深加工開發出產品,圍繞人們消費升級的需求和美好生活的需要,突出安全健康。抓好糧食、肉類、禽蛋、淡水水產、蔬菜等五大類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與供應,加大產品開發,提升包裝設計,堅持綠色、無公害標準,實行可追溯體系,以安全、放心的農產品豐富市民的餐桌。按“1畝田放養10只鴨”的比例開發“一畝十鴨”系列稻田鴨及鴨蛋產品,以“千斤大豆做基肥、一根藤上一個瓜”的標準培育“種豆得瓜”品牌西瓜,堅持“時令種植、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方式打造專供會員的生態蔬菜,利用丹頂鶴保護區內的原生態魚塘養殖野生魚,“無藥殘、無激素、無沙門氏菌”的“三無”光明鮮雞蛋,青草飼喂的“吃草的草魚”,上市前要進行瘦身凈化的“吊水魚”……一大批安全、綠色、健康的特色優質農產品接連推出,深受中高端消費者的青睞。

在品牌力上,聚焦上海農場農產品的品牌建設,突出品質支撐,打造以“上海農場”為主要標識的產地品牌.加強品牌策劃、宣傳和推廣,形成統一的農產品品牌體系,讓“上海農場”成為市民信賴的農產品品牌。邀請專業公司制定品牌策劃方案,構建“農場直達家庭、家庭信任農場”的“FTF”模式;規劃建設上海農場美好生活館、田園綜合體、大型商超上海農場店中店等品牌展示平臺,策劃開展了上海農產品消費升級研討會、上海農場農產品轉型升級發布會等品牌推廣活動,傳播“有健康、更美好”的品牌理念,提升人們對農場品牌的認知度和忠誠度;以2019年9月1日上海農場叮咚買菜店中店正式上線為契機,分類推出農場優質產品、特色產品、時令產品等,吸引中高檔消費者,增強消費黏性,提升品牌形象。

在渠道力上,聚焦上海市場不斷拓展渠道,突出有效渠道開拓.堅持渠道開拓一刻不停歇,選擇與優質產品相匹配的合作伙伴,一手牽市民,一手牽農民,把好產品賣出好價錢,惠及更多人。加快線上線下布局,我們著重聚焦傳統商超、電商新零售、大型團膳、連鎖餐飲等四個渠道同步推進。

在科技力上,大力推進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和勞動生產效率,不斷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力。大力發展種源農業,中墾種業發揮股東方優勢,掌控優質糧食種源,光明漁業探索溫氏模式在產業上的應用,擴大苗種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探索智慧農場建設,加強遠程實時監控、營銷可視化、產業物聯網等系統建設,推進實施智能灌溉、智能泵站、數字林業等信息化項目,減少人力投入;樹立開放合作心態,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對接合作,建立產學研技術聯盟,積極引智引才引項目,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市場化運作,通過聘請專家、收購成果、并購企業等手段,將科研力量、技術成果為我所用,快速補齊發展短板。

同時,著力突破“會員制”營銷模式,瞄準城市精英人群,通過定制個性化的營養菜單并定期配送優質的農產品,吸引他們成為會員,朝著“美好生活膳食營養師”的目標邁進。2019年下半年,發布“千畝萬家”會員發展計劃,農場拿出一千畝土地為一萬戶家庭免費提供長達3-6個月的蔬菜供給,所有蔬菜均為應季蔬菜,全程施用有機肥,禁用化學農藥和肥料,并可通過手機遠程視頻實時查看基地農作物生長情況,讓參與的家庭真正擁有自己的菜園子,讓更多市民成為農場的忠實粉絲。

四是全面搞活終端,激發創業活力。

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來源于基層一線,來源于廣大員工。終端活則事業興,必須充分調動和激發大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真正讓基層一線動起來、活起來、強起來,才能讓企業動力充沛、活力無限。

2018年以來,我們全面推進搞活終端工作,從創新激勵機制入手,針對重點、難點、痛點問題下猛藥,在所有單位建立并實施搞活終端方案,用更大力度的激勵促進更大程度的搞活,讓基層員工的辛勤勞動和價值創造得到相應的利益回報,有能力、有動力去解決難題、突破瓶頸,有力激發員工創業活力。

通過搞活終端,讓企業得發展、員工得實惠,既堅定了信心,也鼓舞了士氣。接下來,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深化成果,開拓創新,圍繞制約發展的關鍵因素和突出問題加以突破。針對體制內動力不足的情況,加強機制設計,進一步完善和創新激勵機制方案,鼓勵和支持基層團隊、一線員工大膽創業、創新、創效;針對因體制因素帶來的瓶頸,采用市場化嫁接外部資源的手段解決;針對創新性項目,實施事業部制,有效授權,充分發揮項目團隊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為創新發展創造組織條件。

未來,我們將圍繞“以產業化為引領的高科技農業、以服務化為引領的高品質市民體驗”發展要求,聚焦殷實農場建設,迸發三次創業激情,解放思想,創新發展,堅持以農業產業化為主導、以相關多元化為補充,堅守產業鏈中高端、產品中高檔的定位,推進區域向領域轉變,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品牌經營向品牌集成轉變,在發展中求質量,在變革中謀創新,推進殷實農場建設踏上高質量發展、可持續增長的新進程。


責任編輯:蔡基松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