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機遇 大力推進科技進步 推動農墾經濟社會文化全面發展
農業部農墾局局長 李偉國
一、2011年農墾工作成效顯著,實現“十二五”發展良好開局
2011年,在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全國農墾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推進各項工作,農墾經濟社會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十二五”發展取得良好開局。
預計實現生產總值4070億元,比上年增長13.2%,連續九年增速12%以上;企業利潤157.9億元,增長9.4%;出口供貨商品總金額671.2億元,增長24.0%。農墾經濟呈現出“增長快、運行穩、質量高、效益好”的發展格局。
糧食總產突破600億斤大關,預計達到638億斤,增長8.1%,實現“八連增”。棉油糖奶肉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全面增長,增幅普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國橡膠總產72萬噸,增長8.3%,其他主要熱作產品穩定增長,效益繼續提高。
預計農墾人均純收入8980元,比上年增長9.1%,連續八年保持8%以上的增長速度;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社會保險的參保率穩步提高,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3%和99.5%,醫保參保率分別達到91.4%和92.6%,人均年退休金達到12598元;農墾危房改造開工44.9萬套,完工25.3萬套,場容隊貌明顯改觀。
2011年,農墾上下圍繞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改善民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集團化墾區著力完善體制機制,加快向現代企業轉型;大力整合內部資源和優勢產業,積極推進資本運作和戰略并購,加快向集團經營轉型,形成一批有重大影響力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地位作用進一步提升。非集團化墾區根據自身管理體制特點,創新工作手段和方法,切實履行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為農場改革發展創造條件;進一步明確農場改革思路和工作重點,推動不同類型農場不斷深化改革;支持農場發揮自身優勢,在推進當地現代農業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各墾區在規范農業承包經營主體,保障農工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積極創新農業經營組織形式,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大力加強農工負擔監管,規范各項收費,對以社會保險繳費上漲為名搭車收費等違規問題進行 專項檢查和重點查處,農工負擔得到有效控制。
各墾區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加快分離農場教育衛生等社會職能,并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動出臺支持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試點政策,截至2011年底,已有31個墾區移交撤并普通中小學,30個墾區移交醫療衛生機構。同時,圍繞提高農場運行效率,加大內部機構改革整合力度,精簡人員,農場管理費比上年減少近10億元。理順社會管理渠道,通過加強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建設,創新農場社區管理模式。
各墾區按照“穩面積、調結構、提質量”的方針,千方百計挖掘糧食增產潛力,優化生產結構和布局,擴大優質粳稻和高產玉米種植規模;以新增千億斤糧食工程等為契機,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機更新,切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墾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5%,耕地有效灌溉面積超過5400萬畝;針對局部地區干旱、低溫冷害等極端天氣和病蟲害影響,立足抗災奪豐收,及時制定防災減災預案,落實技術和管理措施,在多災之年實現了糧食生產的八連增。
各墾區以糧棉油糖高產創建、畜牧高產攻關和示范區創建為抓手,以新科技、新品種、新機具為支撐,加大新技術集成推廣應用力度,推動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出現了一批生產和現代農業建設典型,推動了農業生產水平的整體提升。目前,全國農墾已經創建各級各類農業示范區616個,當年高產創建和高產攻關單位達380個,其生產和技術應用水平大大高于當地乃至全國平均水平。通過場縣共建、窗口展示、科技服務和跨區作業,現代農業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年為周邊農村培訓農民100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77萬份;輸出高新技術198項,覆蓋農作物5622萬畝;供應良種9.6億公斤、冷凍精液819萬支、雛禽4236萬羽;完成農機跨區作業5072萬畝。
各墾區圍繞種養業的主導產業,積極開展標準化示范園區(場)創建,大力推行模式化栽培、測土配方施肥、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等標準化生產方式,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在養殖標準化方面,有228家養殖場參加我部和農墾系統的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建設,有53家獲得國家“標準化良好行為”認證。推進質量追溯系統建設,推出一批在國內外市場品牌信譽度高、安全保障能力強、社會影響力大的可追溯產品。2011年,農墾共有162家企業完成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建設并投入運行,比上年增加62家,其中帶動地方企業12家。種植業可追溯農產品規模達370多萬畝,比上年新增70多萬畝;養殖業可追溯農產品規模達到3649萬頭(只),產量達到26萬噸,新增2149萬頭(只)和15萬噸;追溯品種已覆蓋谷物、蔬菜、水果、茶葉、畜禽肉、禽蛋、水產、牛奶等主要農產品。農墾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據8家部級質檢中心對近300多個批次追溯產品抽樣檢測,合格率達到99.5%。
2011年農墾二、三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第二產業增加值1690億元,同比增長16.9%;第三產業增加值1032億元,同比增長12.1%。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加,農產品和食品加工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一是企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資本經營和市場融資步伐加快,資源和產業整合取得明顯成效,大型企業集團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主體作用日趨凸現。二是農產品市場建設繼續推進,農產品物流配送、冷鏈運輸等服務業加快發展。三是園區建設實現良性發展,一大批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高新技術、高效工業項目落戶園區,為墾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農墾旅游產業和休閑農業的發展成為新亮點。特別是境外農業合作開發,既拓寬了農墾發展空間,又促進了產業優化升級。2011年農墾境外新增投資36.2億元,實現境外產值94億元、凈利潤9.7億元;境外農作物種植面積212萬畝,比上年增加49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2.5億斤;境外天然橡膠加工能力達到35萬噸,新增加工能力8萬噸。境外農業資源開發和產業并購取得重大突破。
圍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45號文件,科學謀劃、狠抓落實,著力推進各項工作。一是協調爭取中央財政加大對熱作農技推廣、種質資源保護等支持力度,研究謀劃天然橡膠非生產期撫育管理補貼等政策,推動主要熱區省政府出臺支持熱作產業發展政策,為熱作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二是全面落實天然橡膠良種補貼政策,積極開展生產管理指導與服務,特別是割膠技能培訓和白粉病監測防治,促進了天然橡膠生產較快增長,總產再創歷史新高。三是加強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創建工作,新增94個示范園創建單位,在鞏固已建108個示范園基礎上新認定54個示范園,適時開展培訓5萬多人次,推進了熱作標準化生產進程。四是有效應對氣候等突發事件,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確保熱作生產穩定發展。同時穩步推進以天然橡膠、木薯等為重點的境外生產、加工等領域的投資合作,成功主辦天然橡膠生產國聯合會2011年年會,提升了熱作產業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2011年,全國農墾共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措施資金60多億元,比上年增加4億多元,新增農業補貼資金進一步向產糧大場和種糧大戶傾斜,有力調動了墾區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義務教育債務化解工作已在絕大多數墾區完成,鎖定的債務全部化解,其中,黑龍江、廣東和海南三墾區落實中央化債獎補資金近10億元。世行貸款化債已有初步意見,涉及債務17億多元。26個墾區開展了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20個墾區享受到財政獎補政策,其中,新納入財政獎補范圍的黑龍江和廣東墾區,2011年爭取中央財政獎補資金3億多元。在財政部和部財務司支持幫助下,直屬墾區企業首次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點范圍,已落實中央財政資金10億多元,為進一步優化墾區產業結構和提升現代農業建設水平搭建了新的平臺。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種植業投保面積達6450萬畝,占種植面積的68%;養殖業投保1.21億頭(只);天然橡膠保險政策性補貼區域從海南擴大到廣東農墾,兩墾區共投保近8000萬株。
各墾區把抓好職工社會保險參保工作作為重點,主動反映情況,爭取政策支持,妥善解決了一批遺留問題,確保職工養老等社會保險參保率穩步上升、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協調有關部門將農墾國有農場受災人員納入民政自然災害救助范圍,使這一長期未能解決的遺留問題終于得到解決。中小學學費減免、困難學生資助、農村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等政策項目在墾區逐步落實。
2011年,農墾危房改造范圍由7個墾區擴大到全國農墾系統,計劃任務、中央投資規模均超過前三年總和,中央投資補助達36億元。各墾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千方百計抓好危改項目實施,普遍成立領導和工作機構,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和目標任務,協調政府和相關部門落實配套資金和土地、稅費等優惠政策,扎實做好規劃布局、項目管理、督導檢查等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了全年危房改造工作任務。
2011年開始,在配合當地政府做好前期準備的基礎上,農墾1.2萬公里公路建設規劃和494萬人安全飲水規劃納入了國家“十二五”規劃,并在各地切塊陸續實施。農場電網升級改造納入各省區電網改造規劃,部分墾區農場已列入2011年工程投資計劃。
各墾區和貧困農場科學謀劃“十二五”扶貧開發工作,創新工作思路,以發展壯大農場經濟、提高職工群眾生活水平為目標,以實施基礎設施和生產發展兩大類項目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強化和落實扶貧措施,扶貧開發取得新成效。2011年,預計重點扶持農場人均純收入4850元,比上年增長12.3%,資產負債率下降1個百分點,虧損總額減少7000萬元。
土地維權及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失地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土地資源管理系統建設逐步推進,有85個農場參加試點并取得成效。
二、認清形勢,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努力做好2012年各項工作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做好2012年農墾工作,繼續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新貢獻,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從總體上看,隨著國家“三農”政策的不斷完善,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特別是國家對社會建設、民生改善的高度重視和全面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穩定和民生建設已經出現新的局面并將迎來更好的機遇和條件。但是,外部環境的變化對農墾帶來的挑戰依然十分嚴峻。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2012年宏觀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和潛在風險加大,對農墾經濟特別是農墾二三產業的發展將帶來較大的影響,而農墾農業的發展又面臨市場波動、氣候不確定性和成本增加的挑戰。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農墾自身還存在不少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墾區間、農場間發展差距加大,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基礎設施和民生建設欠賬太多,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業集中度和關聯度低以及增長方式粗放、競爭力弱的問題還很突出。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在連續近十年經濟高速增長、職工收入較快增加、糧食大幅度增產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實現新的進步,難度加大,要求更高。各級農墾主管部門必須對當前面臨的形勢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和科學的把握,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充分利用有利條件,著力化解不利因素,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和目標任務,采取更加積極有力的措施,推動農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和加快推進科技進步、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進一步加快發展,不斷提高糧棉膠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和現代農業建設示范帶動能力,切實壯大農墾主導產業和企業實力;進一步改善民生,切實保障職工的經濟政治權益,增強農墾的凝聚力,力爭實現農墾生產總值4440億元,增長9%以上;人均純收入9610元,增長7%以上;糧食總產穩定在600億斤以上,努力實現農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按照上述要求,著重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切實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圍繞建設糧食、棉花、糖料、種業等農墾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開展農田整治、土壤改良、田間配套設施建設、機耕道建設和農機停放場(庫、棚)建設,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堅持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農墾工作的突出位置,按照“穩定面積、優化結構、增加效益、提高質量”的主攻方向,加快科技進步,提升裝備水平,推進規模經營,優化生產布局,提高優質糧食比重。2012年全國農墾糧食播種面積要穩定在6700萬畝以上,確保總產穩定在600億斤以上。以兵團等優勢產棉區為重點,加強大型優質棉生產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全程機械化,穩定棉花生產,力爭全國農墾棉花種植面積穩定在960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135萬噸以上。
依托各墾區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加快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步伐,著力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職工收入。種植業重點推進蔬菜、水果、茶葉、花卉等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抓好北方節能日光溫室、南方大棚、集約化育苗及采后商品化處理等設施建設,密切關注市場行情,加強市場開發、品牌培育和產銷銜接,不斷提升產業素質;以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為重點,繼續開展好畜牧高產攻關、現代養殖示范場創建、水產健康養殖場創建等活動,培育墾區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要按照當地獸醫主管部門統一部署,切實落實好各項防疫措施,確保墾區不出現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
全力推進農機農藝緊密融合,調整和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積極推廣先進實用、節能環保、適應規模經營和區域特點的農業機械。針對機插秧、植保、施肥、收獲等薄弱環節,重點推廣深松整地、激光平地、精量播種、免耕播種、機械插秧、化肥深施、航化植保、膜下滴灌、機械收獲、秸稈還田等十項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動農機科技進步,加強對農機手培訓力度,穩步提高農墾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
積極探索適合墾區實際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強農技推廣服務能力建設,推動和引導墾區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建立技術研發、轉化、推廣中心,特別要強化農場的農技推廣站建設,建成機構設置合理、隊伍優化精干、創新推廣能力強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努力爭取政策,把農墾轄區內具有區域性、公益性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納入國家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范圍。著力集成配套并重點推廣一批節本、增產、增效、抗災的先進實用技術,促進各項重點新技術在墾區推廣應用,不斷提高農技推廣應用水平。
充分利用當前種業發展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增強農墾種業創新發展能力,力求在品種創新、基地建設和做大做強上有新突破。加強品種自主創新,支持農墾種子企業整合現有育種力量和資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科研成果,增強農墾品種研發能力;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加工和倉儲設施建設,擴大農墾良種市場供應份額;積極爭取政策,加快西北、西南、海南農墾種子繁育基地建設,在雜交制種規模和市場份額上取得新突破;通過收購、兼并、股份合作、上市和吸引工商資本進入農墾種業領域等有效措施,做大種業規模,做強種子企業。
要以2012年農業部“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為契機,大力開展技術培訓,加快提升現代農業人才素質。把抓培訓作為提升農墾農業人才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充分利用系統內外資源,依托大專院校、科研基地和各級培訓機構,以新知識、新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為培訓重點,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農業從業人員培訓,造就一支具有文化知識、專業特長、適應現代農業建設的職業化農工隊伍。
力爭2012年全程可追溯企業數量擴大到200家,實現信息有記錄、質量可監管的企業數量達到400個,示范帶動一批地方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建設。強化質量安全責任落實,加強投入品管理,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推動農墾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
堅持市場化改革和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整合優勢資源,圍繞農產品加工、食品制造、醫藥等核心產業,提高產業的集中度;以糧、棉、油、糖、膠、乳、肉等主導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農墾農業產業化經營,延長產業鏈條,培育一批加工型、營銷型、帶動型、成長型的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墾三次產業協調發展;深化企業改制,強化企業管理,進一步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資步伐,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提高科技研發水平,提升市場競爭力。繼續推進農墾工業信息化建設,提高農墾工業化發展水平。科學有序地發展農墾園區經濟,積極推進生態工業園建設,促進節能減排。整合旅游資源,發展農墾旅游文化產業和休閑觀光農業。
同時,以糧食、天然橡膠、食用油等境外合作開發為重點,積極推進境外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跨國并購步伐,不斷擴大境外產業規模。加強金融合作,拓寬融資渠道,增強投資能力。繼續爭取和落實國家的支持政策,切實加強對境外企業的指導和服務,強化經營管理,不斷提高境外企業經濟效益。穩步擴大農產品進出口規模,加強對外經濟、技術和文化交流。加強對外經貿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養跨國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
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辦45號文件,加大政策謀劃和落實力度。啟動木薯生產基地建設補助政策研究,爭取盡快實施天然橡膠非生產期撫育管理補貼試點工作,爭取擴大天然橡膠良種補貼、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建設、熱作種質資源保護、病蟲害監測防治等資金支持,推動香蕉等優勢特色作物列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范圍。同時,認真落實天然橡膠良種補貼政策,狠抓種質資源創新利用、標準化生產示范、病蟲害監測防控、信息化建設與綜合開發。
強化主要熱作生產基地建設、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優化熱作產業結構,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組織開展全國割膠工技能大賽、熱作種質資源保護成果展示、熱作關鍵技術現場培訓活動,遴選推廣一批熱作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進一步提升熱作產業科技支撐能力。推進以天然橡膠、木薯、油棕等為重點的境外生產、加工、研究等領域合作,進一步拓展熱作產業發展空間。
以擴大覆蓋面、提高繳費率、提升待遇水平為主攻方向,做好職工養老等社會保障工作,鼓勵和引導非職工從業人員和墾區居民根據自身實際選擇適合的參保方式,推動墾區職工和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的全覆蓋。同時要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國有農場自然災害救助政策及社會救濟救助政策落到實處。
密切跟蹤并切實落實國家支持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爭取把墾區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納入政策覆蓋范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墾區社會事業加快發展。配合有關部門切實抓好國有農場社會職能改革試點工作。全面推進墾區危房改造、公路建設、安全飲水、農網改造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墾區不同管理體制,協助各類基礎設施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和完善農墾建設項目的實施和管理意見,細化年度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職責,落實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同時注意做好項目建成后的運行管理工作。
以解決制約農場脫貧的關鍵問題為重點,優先扶持貧困農場主導產業,形成一場一業,依靠產業脫貧,推動貧困農場盡快走上增強積累、穩定發展的軌道。同時要緊緊把握國家新一輪扶貧攻堅戰機遇,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擴大貧困農場扶貧資金投入規模,并吸引各種社會資金參與貧困農場建設和發展。加強扶貧開發項目的督促檢查和考核評估,建立健全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長效機制。
要高度重視土地管理工作,明確墾區在本省土地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所處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組織農場編制好相應的產業發展和資源生態保護等規劃,爭取更好的發展條件。特別是土地確權進度較慢、問題較多的墾區,要加大工作力度,主要領導親自抓,盡快完成確權任務。加快推進土地信息化建設,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管理水平。
加強土地承包經營管理,清理規范土地承包合同,妥善處理二三產業下崗人員轉崗經營土地等問題,切實保障農工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益。鼓勵支持農業經營制度創新,推動各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強流通體系建設和市場營銷,提高農業產出效益。繼續做好農工減負工作,加強農工負擔監測預警,加大專項整治力度,扎實做好農工負擔信訪督查督辦。全面推進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政獎補工作,規范議事程序,加強獎補資金監管,提高農場公益事業建設水平。
集團化墾區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化、集團化、股份化,加快完善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實現從行政性治理向經濟性治理轉變;積極引進現代企業成熟的績效考核、薪酬激勵等制度,科學處理利益關系,激發內部發展活力;加強資源整合重組,創新商業運行模式,打造核心贏利企業;強化資本運作,擴大對外收購兼并,促進做大做強。非集團化墾區要圍繞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完善改革思路,積極爭取有利于墾區和農場發展的政策環境。
絕大多數農場尤其是集團化墾區農場,要積極探索社會職能移交途徑,努力向公司制企業方向改革。已經進行行政化改革的農場,在保障職工權益和確保社會穩定的前提下,進一步規范機構設置和職能,處理好改革遺留問題,并爭取盡快納入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序列。
已經建立居(村)民委員會的,要理順社會管理渠道,切實將農場居(村)民委員會納入當地城鄉社區統一建設范圍;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議事機制,確保農場社區各項事務運轉暢通、居民能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要狠抓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社區管理和服務功能。尚未開展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建設的墾區和農場,要主動與民政等部門溝通,規范申報、組建,盡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國有農場社會管理新格局。
積極爭取將農墾公益文化建設納入當地政府文化發展規劃及公共財政支持范圍,切實保障職工群眾文化權益,實現墾區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與墾區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提高農墾文化事業發展水平。
大力實施農墾文化產業開發戰略,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加快將豐厚的農墾文化底蘊、文化特色、文化設施和自然人文景觀轉化為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尤其要依托軍墾文化、知青文化、民族文化、農耕文化等農墾特色文化積淀,建設一批獨特的文化產業項目,培育一批文化企業,增強農墾企業影響力和競爭力。
農墾獨特的精神文化既是農墾事業的組成部分,也是農墾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下,大力培育農墾企業核心價值和經營理念。要將企業文化建設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農墾體制改革結合起來,大力發揚“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農墾精神,大力倡導改革創新,形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堅持以人為本,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企業文化活動,不斷滿足職工群眾的文化需要,提升干部職工文化素質,更加有效地凝聚和增強促進企業發展的精神動力。
加強職工群眾科技文化教育,大力培育基層文化骨干,努力造就一批高層次、高素質的農墾文藝創作人才、演藝人才、管理人才和群眾骨干文化人才。營造鼓勵文化創造的良好氛圍,激發文化創作活力,多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文化精品力作。
2012年經濟形勢復雜多變,我們將面對許多難以預料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加強調查研究,做好形勢變化對農墾改革發展及產業影響的預警分析和判斷,及時完善思路和措施,降低風險。
各級領導干部要按照部黨組的要求,切實轉變作風,走出大樓、下到田頭,傾聽職工群眾的心聲,切實為基層辦實事,為職工辦實事。要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基層聯系點制度,深入了解基層生產、生活和政策落實等情況,切實提高做群眾工作、處理實際問題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要緊緊抓住一兩個影響墾區改革發展和民生的突出問題,集中力量,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爭取有所突破。
要把握好國家和地方各項規劃發布后目標任務細化分解時機,強化溝通協調,積極爭取納入規劃實施的政策范圍,有效落實農墾建設任務,推動墾區在區域經濟中同步發展。墾區自身發展建設規劃及目標任務也要細化分解,統籌年度安排,切實發揮規劃指導和引領發展的作用。
要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媒體和資源,全面開展新聞宣傳工作,為農墾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加大對內宣傳工作力度,尤其是新政策宣傳和重點工作的宣傳,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加強新聞宣傳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新形勢下農墾新聞宣傳工作水平。要充分發揮工青婦群眾組織的作用,共同為農墾改革發展穩定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