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到“農業國家隊”的廣東農墾,就是要在致力于國內外熱帶農業資源資源開發利用,保障國家經濟運行安全的同時,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為目標,以生態建設、生態安全、生態文明為核心,努力在墾區構建良好的生態農業體系、生態工業體系、生態城鎮體系,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墾區。
著力抓好綠色產品基地建設 構建生態農業體系
經過60多年的建設發展,廣東農墾已經建立一批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及加工產業,培育了綠色農產品產業體系。下一步重點建設好四大綠色產品基地:
打造綠色蔗糖產業基地:以現有的1家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5家省重點龍頭企業和7家地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為骨干,以加工為紐帶,在墾區農場和周邊農村推廣應用生物防治、有機肥、生物覆蓋等生態措施,種植甘蔗150萬畝以上。同時,要向周邊省區發展,做大綠色蔗糖業生產基地。力爭到2015年使墾區以“三環”、“蜂泉” 、“三豐”等綠色食品品牌為主的白砂糖年產達100萬噸以上,成為國內重要的綠色蔗糖業基地。
著力建設生豬標準化養殖基地:在完善中美合資沃爾多種豬繁育體系和生態防疫體系的基礎上,“十二五”期間重點抓好30個規模化豬場的標準化養殖,力爭到2015年年出欄肉豬200萬頭以上。把墾區養豬產業建設成港澳及珠三角大城市安全肉品供應基地。
做強燕塘乳業:在完善廣州、陽江牧場建設的基礎上,加快銅鑼湖牧場、湛江和茂名牧場的建設,將自有養殖基地的奶牛數增加到3萬頭以上。推進廣州蘿崗新廠建設,擴大湛江、汕頭加工廠生產能力,爭取到2015年年供應綠色乳品能力達到20萬噸,增加燕塘牛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力爭股改上市。
大力發展油茶業:墾區規劃種植10萬畝,帶動周邊農村種植5~10萬畝,力爭打造成育種、種植、綜合加工、旅游觀賞為一體的生態油茶產業示范區。
著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農業產業綜合效益
廣東農墾與省經信委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在墾區共建我省首個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下一步繼續重點抓好五大循環經濟產業鏈,即四條縱向綠色生態經濟鏈和一條橫向大循環經濟產業鏈,共同特點是農業資源循環利用和廢棄物資源化,基本實現全產業鏈廢物廢水零排放。
四條縱向綠色生態經濟鏈:第一條是蔗糖綠色生態產業鏈。將甘蔗制糖生產綠色食品白砂糖后的副產品——蔗渣用于制造碎粒板或燃燒發電;糖蜜生產酒精;酒精廢液發酵生產沼氣;沼液和濾泥制造有機肥,重新回到蔗田,基本實現全產業廢物零排放。第二條是劍麻綠色生態鏈。在利用劍麻加工生產纖維地毯、麻繩等主打產品的基礎上,從麻渣中提煉價值極高的劍麻皂素進行深加工,提高劍麻的附加值;廢渣廢水生產有機肥,回到麻田。第三條是菠蘿產業鏈。將優質菠蘿鮮果加工綠色食品菠蘿罐頭;菠蘿的果皮、果渣、廢水生產有機肥,回到菠蘿種植地。第四條是橡膠綠色生態鏈。將橡膠加工后產生的廢水生產沼氣,再利用沼氣發電,沼液回到膠園做液肥。
一條橫向大循環經濟產業鏈:將生豬養殖業中的豬糞和奶牛場中的牛糞,經過發酵后生產沼氣再發電,沼液經處理后達到無害標準施用到種植地,給甘蔗、橡膠、劍麻、菠蘿等作物做肥料,做到循環利用,實現綠色環保。幾大主導產業形成的生態經濟鏈,不僅解決了農用產品加工的污染問題,同時變廢為寶,在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實現了多贏。
著力科技創新,不斷提升生態農業的內生力
建設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包括農業科技、農田水利、農產品加工、社會化服務、市場流通、信息咨詢等為農服務的二、三產業,以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重點建設橡膠、甘蔗、劍麻、水產和生豬等良種繁育中心和糖業、橡膠、劍麻、乳業、南亞熱作等省部級農業科技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建立和完善墾區三級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大力發展生物防治和生物有機肥。深化與廣東省農科研究所合作研發赤眼蜂生物防治技術,在總結生物防治經驗的基礎上,增加赤眼蜂防治所(站)數量,進一步擴大生物防治面積,不僅讓農墾受益,也讓墾區周圍農村受益。抓好湛江豐收、茂名名富、陽江綠茵三家生物有機肥廠達產達效和新建汕尾生物廠,加快有機肥的推廣。
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按照“三品一標”認證統領品牌建設,繼續加強產品與體系認證,品牌創建和標準化實施示范,全面推廣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抓好有機及綠色食品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在豐收菠蘿、華海茶葉、梅隴有機稻建立有機食品生產示范基地,推行有機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做好示范帶動。
提高現代生態農業裝備水平。一是抓好25萬畝甘蔗節水灌溉與配方施肥建設。二是加快農業工程機械在橡膠園的應用,實現橡膠開荒、更新、修筑梯田、挖穴、三保一護環節的機械化和膠園撫管作業的小型機械化。三是實現墾區畜牧養殖業的工廠化、機械化和自動化。四是對墾區5萬畝水產養殖基地完善配套排灌設施,建設水產健康養殖基地。
著力抓好生態民生工程,建設幸福美麗農墾
圍繞把農場小城鎮打造成“城市后花園”、建設生態美麗農墾目標,全力抓好“三個扎實”:
扎實抓好農場社區建設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完善落實,大力提升農場安居工程的建設水平。要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分類指導的原則,充分考慮農場所在地的風土人情、自然環境和經濟基礎,展示鮮明的時代氣息和地域特色風貌,提升小城鎮的空間品質和文化品位。堅持突出重點、搞好配套,完善農場生產生活的各項基礎設施。
扎實推進農墾特色的生態城鎮建設工作,大力提升職工群眾宜居宜業水平。要充分利用農場周邊原有果樹、橡膠樹、山塘水庫、坡地等自然景觀,順境而建。發動廣大職工群眾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房前屋后多種樹、種好樹。要引導廣大職工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搞好周邊生活環境衛生,實現凈化、綠化和美化。
扎實推進生態文明理念的宣傳。要在廣大職工中弘揚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尊重自然的文化傳統,引領他們增強節約意識、環境意識、生態意識,努力建設資源節約性、環境友好型的生態文明社會,從而不斷提高農墾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廣東省農墾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