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位于湘南邊陲,屬湘桂交界區、革命老區,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湖南省國營回龍圩農場。2001年設立回龍圩管理區,總人口3.52萬人,面積107平方公里,下轄1個建制鎮、6個辦事處和1個國有林場。擁有全國農墾系統中最大的柑橘無公害示范基地,有“湘桂邊界柑橘之鄉”的美譽。1996年回龍圩鎮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16年回龍圩鎮入選“全國重點鎮”。
回龍圩農墾人在開荒拓土年代共同孕育出“艱苦創業、奮發圖強、開拓創新、樂于奉獻”的農墾精神,定格了回龍圩文化體系主派的特質。昔日茅草叢生、人煙稀少之荒地,如今“變臉換裝”成四季果香濃濃、收獲滿滿之福地。特別在城鄉融合發展中,破解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走準了鄉村振興特色路。
一、溯文化之根
“文以地生輝、地以文益秀”。古文化、瑤文化和農墾文化合力承載了回龍圩久遠、豐富、厚重與綿長的文化根脈,并透射出回龍圩人文精神的內涵。
一是走進歷史回龍圩。據文獻記載,回龍圩古文化最早可溯源至秦代,坐落于湘桂古道重要節點,廣西交界地帶的永濟亭始建于秦始皇設零陵縣時期,見證了湘桂兩地各民族之間交流交融的歷史足印。古村、古井、古亭閣,古道、古樹、古戰場正散發著濃郁的地域歷史文化氣息,聚說著背后耐人尋味的一段漫長歷史故事。
二是走進民俗回龍圩?;佚堐拙喱幾迨季拥厍Ъ裔純H25公里,其中瑤族同胞占全區人口的68.3%,是一個民風淳樸、生態優越的著名瑤族聚居地,代代傳承著瑤民族能歌善舞、勤勞勇敢、熱情好客、彬彬有禮的民俗風情,逢年過節,漢、瑤、回等民族歡聚一堂,人潮涌動,載歌載舞,風情萬種。
三是走進農墾回龍圩。農墾文化,是農墾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在一定歷史階段集體表現出來的,建設美好家園中形成的包括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模式等要素在內的主導性精神文化風貌。當年回龍圩農場職工來自大江南北,有的是南下干部,有的是院校畢業生,有的是城市知青。1962年到1965年間,先后有1100多名知識青年下放農場?;佚堐邹r墾人在開荒拓土年代共同孕育出“艱苦創業、奮發圖強、開拓創新、樂于奉獻”的農墾文化,不僅定格了回龍圩文化體系主派的特質,更創造了豐碩的物質成果,凝聚著回龍圩萬象更新、開拓前行的精神文化偉力。
二、鑄發展之魂
農墾文化融入這方水土,代代賡續,鑄就回龍圩大步發展的精神之魂。
(一)艱苦創業,扛起發展“一面大旗”
回龍圩管理區前身為湖南省十三大國營農場中唯一的山區農場,農墾人扛起發展“一面大旗”,憑借著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走遍回龍圩每方角落及鄰近地區,以獨特的慧眼和努力,精心繪制出發展柑橘產業的宏偉藍圖。在一堆堆雜碎廢墟中,一處處荒山野嶺上,農墾人用責任和信念、擔當和實干,起早貪黑,肩挑手扛,修筑了十多座水庫,開建了萬畝橘園,創造了永州市發展史上的多個第一,試種出永州市第一片柑橘園,創辦永州市第一個良種牛場,修建江永縣至回龍圩的第一條公路等。王震將軍、田紀云副總理曾先后親臨回龍圩農場調研考察,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了農場各項建設成就。
回龍圩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每株果樹的根下最肥沃的養分永遠是老一輩農墾技術人員不朽的艱苦奮斗精神,花果之鄉灑滿了幾代農墾人的汗水。
(二)奮發圖強,鉚足發展“一股大勁”
回龍圩人高揚農墾文化風帆,鉚足發展“一股大勁”,共繪富美畫卷,小柑橘成就了大產業,老農場煥發出新氣象。
小柑橘成就了大產業。當地一首傳唱民謠道出了本地特色:“娃娃上學堂,小伙娶婆娘,老鄉蓋樓房,脫貧致富奔小康,全靠柑橘來幫忙?!比珔^有集中連片的柑橘基地10萬畝,年產柑橘25萬噸,年創產值13億元?;佚堐赘涕佼a業風生水起,最遠銷至俄羅斯、越南等市場,關鍵是探索出了“五化五轉”的產業發展路徑:抓品種市場化,種什么圍著市場轉;抓生產標準化,怎么種圍著技術轉;抓產品品牌化,賣什么圍著牌子轉;抓經營主體化,怎么賣圍著能人轉;抓產業多元化,怎么調圍著鏈條轉?;佚堐赘涕僖殉晒摻ā耙豢h一特”,并榮獲全國“十佳優質農產品”和湖南省著名商標稱號;建成農業部柑橘標準示范園1個、柑橘出口注冊基地3萬畝;區農墾集團公司獲“中國綠色食品示范企業”稱號,認證綠色食品2個。加快申報柑橘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積極注冊中國·永州富硒柑橘商標和馬德里國際商標。目前,全區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柑橘協會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4家、20畝以上家庭農場202戶、年輕電商經紀人60余人、水果初加工廠33家,年加工能力30萬噸。
據統計,2018年果農戶均純收入1.5萬元以上,最高年收入達20元左右,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
老農場煥發出新氣象。
一是聚焦規劃引領,美麗城鄉建設展“新藍圖”。城鄉融合發展規劃以柑橘產業“橋接”城鄉建設。城鎮定位“城區、景區、園區”三位一體的發展路徑;鄉村發展重點爭創國家農墾鄉村振興示范區,集中連片打造一批鄉村振興試點村。2017年神仙洞村榮獲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城鄉建筑統一規劃“飛檐翹角馬頭墻”式瑤鄉風格。
二是聚焦基礎先行,鎮容村貌改觀創“新天地”。全面提質改造城鄉基礎設施,新建了學校、醫院、健身休閑廣場、農村綜合服務平臺等一批配套設施,完成了城區主次干道擴容及立面亮化改造。鄉村通達公路全部鋪裝成水泥(炒砂)路。太陽能殺蟲燈村村通,機耕道和節水設備“園園通”。農墾危房統一改造,2011年起,全區累計完成農墾危房改造12266戶。
三是聚焦綠色發展,人居環境整治塑“新形象”。實施“增綠工程”,廣泛動員城鄉群眾復耕復綠,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23平方米,森林覆蓋率80.45%。2018年來,全區累計拆除空心房1500余平方米。實施“潔地工程”,環衛市場一體化管理,生活垃圾一條龍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率達90%。實施“凈水工程”,全力推進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72.8%;建設污水處理廠,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85%以上。2018年改水改廁718家。實施“治氣工程”,防治餐飲油煙和工業廢氣,街道路面實施全天候保潔,粉塵企業100%安裝除塵設備。
(三)開拓創新,織密發展“一張大網”
作為全國農墾現代農業示范區,新時代回龍圩人就地取材,務實圖變,織密發展“一張大網”,刷新了“今日回龍圩”這個大課題。
一是創新了高效種養模式。依托集中連片橘園,開展果禽生態種養,走“興橘香雞”之路。試點了1000余畝果禽生態種養示范基地,規范化養殖“橘下雞”、“橘下鴨”、“橘下鵝”等禽類5萬羽,形成橘園迎客、橘上結果、橘下養禽、橘禽共生的高效種養模式。同時,在回峰林場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種植了2000余畝草珊瑚,正洽談從廣西引進一條草珊瑚加工包裝線。
二是創新了農旅融合模式。充分利用連片10萬畝橘園及生態優勢,全力打造了回龍湖現代農業生態旅游休閑園、高尚湖森林公園、八仙洞現代農業示范園、永濟亭高端茶園為主體的“兩湖兩園”旅游發展格局?;佚埡皡^2017年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高尚湖景區建造的斗牛場,是全國最大的斗牛場之一,填補了周邊數十個城市無專門斗牛場的空白?;佚堐走€創新黨建載體,打造首個“黨建橘園”,將黨建文化長廊、黨建地標、黨員先鋒站等搬進橘園,讓支部建在橘園里,黨員聚在橘樹下,群眾富在橘子上,打造“黨建+柑橘+旅游”新模式。
三是創新了城鄉治理模式。一方面拉“硬件”框架,建設11個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和“智慧回龍圩”政務平臺,并全部對接市級平臺,實現城鄉社會網格治(管)理全覆蓋?!把┝凉こ獭?40個視頻監控點重點區域全監控。另一方面創“軟件”新樣,推進城鄉掃黑除惡,農村輔警城區快警“落地見效”。村規民約實行我制定,我簽字,我承諾,我執行。每個村成立了村民監督委員會,每月召開一次月例會,打造陽光村務。掛牌入戶,實行“黨員亮身份”制度。近五年來,全區安全生產零事故,刑事案件零發生,網絡負面零輿情,赴省進京零上訪,綜治民調穩居全市前列。
(四)樂于奉獻,凝聚發展“一腔大愛”
一粒奉獻的種子播撒大地,四季便會收獲愛的果實。回龍圩人凝聚發展“一腔大愛”,同建著互助互愛的幸福家園。樂于奉獻的愛,愛在瑤山,愛在城鄉,愛在人間。
愛在瑤山。張國安,土生土長的農場人,八仙洞辦事處八仙洞村主任,進過大城市,做過大買賣,當過大老板。富貴猶記故鄉恩,癡心不改富瑤山。2009年回返瑤山,引領民眾辦工廠、搞品改,推技術,做旅游,帶富了一大批瑤山人。為通暢柑橘銷售,個人出資建了一條年產3000噸的柑橘加工處理生產線,不僅提供農村剩余勞力和下崗職工就業,還提價收購本村和周邊群眾的果品,榮稱瑤山致富帶頭人,管理區經濟能人。
愛在城鄉。政府主動引導,群眾積極投資投勞參與城鄉發展。2017年,神仙洞辦事處引導村民自籌四百余萬元建設機耕道、噴管,以及改良品種、推廣種植技術等。機耕道的修建上,辦事處負責雇車購沙石運至工地,全村人傾巢出動干得熱火朝天,修建了20公里的進園機耕道。徜徉在神仙洞古村落,民居錯落有致,干凈整潔,花果飄香,游樂場、文化墻、休閑小廣場及健身器材門類齊全,應有盡有,這只是愛在城鄉的一個縮影。
愛在人間?;佚堐谆钴S著60余支約600人的柑橘生產技術服務隊,每年農忙時節,奔赴江西、廣西等省份和周邊縣區扶技興業,造福于人,每位“受漁果農”的致富笑臉里充盈著回龍圩人一腔大愛留人間的奉獻情懷。
三、覓經驗之道
回龍圩植根農墾文化“沃土”,秉持城鄉融合發展,絕不只是圖紙上的“圈連”,關鍵在城鄉融合發展中,破解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走準了鄉村振興特色路,把鄉村建設成為與城市共生共榮、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園。
定實盤子,科學規劃寄鄉愁。城鄉建設是篇大文章,堵點在鄉村,鄉村的發展應科學定位,分類推進,“一盤旗”謀劃,“成體系”規劃。注重城與鄉有機捆綁,地域生態與鄉村有機融合,彰顯原有肌理風貌,不大拆大建,不推山削坡,就地取材,就勢造景?!耙粡埶{圖”干到底,把“規劃圖”變為“實景圖”。
厚實底子,因地制宜強主業。產業是支撐、是底子,更是鄉村振興實實在在的紅利。農民就地城鎮化、就近就業化須以產業根基為底,架起連接城鄉的橋梁紐帶。產業的培育發展須因地制宜,不能一蹴而就,回龍圩50年代建農場后,就咬定青山種橘子,種對了路子,種響了牌子,更種出了“真金白銀”。新時代“擦亮”柑橘底色,創新園景游一條線,走農旅產業融合路,發展立體高效生態種養,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做實面子,精雕細刻展新顏。生態宜居是關鍵。回龍圩堅持城鄉同頻共振,重點聚焦基礎設施,鎮容村貌和人居環境三大抓手。提質改造了所有城鄉道路連接線;統籌城鄉建筑和文化定位有機融合,采用“飛檐翹角馬頭墻”式瑤鄉建筑造型,成為展示回龍圩特色文化風貌的新窗口;城區垃圾處理、公共服務和綠化亮化凈化等舉措延伸鄉村,處處是景,時時見景,全面打造了一個“白天看綠化、夜晚看亮化、全天看凈化”的“富春山居圖”。
充實里子,凝心聚力促發展。鄉村治理,育新風,讓民眾安全感更實,幸福感更強,既富口袋,更富腦袋,提振建設美好家園的精氣神。回龍圩以農墾文化引領道德風尚,農墾文化“浸蘊”村規民約,鄉賢能人帶動脫貧致富,選準配強基層班子,凝聚鄉村發展合力,激發鄉村內在動力,讓廣大村民群眾熱愛美麗家鄉,共建美好家園。
(作者系湖南省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農場)副主任(副場長))
責任編輯: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