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幾代兵團人經過70年的屯墾建設,把寂寥、荒涼的安集海荒原,變成了綠樹成蔭、良田萬頃的綠洲,團場的風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沿著白楊樹夾道的柏油路前行,綠樹掩映下的團場新鎮映入眼簾,一棟棟白墻紅頂的樓房,整齊列隊在路邊,如排成方陣的兵團人,向著新時代邁步走來。從空中俯視,一道道筆直的柏油路和一條條濃綠的林帶把一片片樓群分割成十幾個方格,看上去宛若一個偌大的棋盤,煞是好看!
居民小區里,一棟棟樓房錯落有致,水泥路在綠樹和花草之間穿行。一片片綠地、花園從眼前滑過。海棠樹上掛滿了紅艷艷的果子,像晶瑩的瑪瑙。綠茵茵的草地上有兒童玩耍嬉戲,一排供人休息的長椅,靜靜地“坐”在路邊。綠樹環繞的空地上,擺放著各種健身器材。旁邊的籃球場上,幾個少年玩得開心,不時傳來一陣歡笑聲。
然而,過去這里卻是另一番樣子。那時,團場是清一色的土坯房,一排排整齊排列在兩條土路的兩邊。夏天,汽車從土路上駛過,揚起的塵土彌漫在空中,久久不散。如逢雨天,路上泥濘不堪,連拖拉機都滑進路溝里。冬天,房頂黑壓壓的煙囪冒出的黑煙彌漫天空,像濃霧飄浮著遮天蔽日。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安集海墾區也迎來大發展。辛勤耕耘富起來的職工群眾,紛紛自建房屋。紅墻紅瓦的磚房,散落在綠樹叢中,給團場帶來了一抹亮色。街面上蓋起三層小樓房,兩條主干道上也鋪上了柏油,中心街上還架上一盞盞路燈,團部也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小鎮。
近幾年,團場被兵團列為38個重點建設小城鎮之一,團部鎮區40多棟住宅樓拔地而起。這可是團場前所未有的大事,大家奔走相告,紛紛到新樓前駐足觀看。路北的空地上,一棟棟漂亮的五層樓房高高矗立,藍色的墻體和藍天融為一色。銀白的塑鋼窗戶漂亮大方,樓頂裝飾的紅色彩鋼瓦,像一片片紅云吉祥喜氣。樓房布局合理,水、電、暖、天然氣等各項設施齊全,大家邊走邊看贊嘆聲響成一片。
一年后,60多棟住宅樓又建成了!這把在鎮區住了幾十年的丁爺爺樂壞了,因為這批新樓房里有他一套。新房交付那天,他望著潔白的墻面、敞亮的窗戶和白瓷磚貼面的衛生間,笑得銀白胡子亂顫,激動地說:“60多年前,我們來安集海建團場時,住的是地窩子,吃的是咸菜和玉米面窩頭。那時我們最大的夢想,是以后能過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美好生活,沒想到我70多歲了,這個夢想實現了!”說著便熱淚盈眶。
為了讓丁爺爺這樣的老軍墾都能住上樓房,團場加快了建房步伐。幾年間建成幾個成片的住宅小區,團場的職工群眾都住進了干凈舒適的樓房,實現了集中供暖,還冬天湛藍的天空。對每個居民小區實施園林式綠化,滿足大家休閑娛樂所需。瞧!貫通鎮區東西南北的道路,把一個個居民小區連在一起。路兩側的人行道、綠化帶配套齊全,一盞盞造型新穎的路燈,讓團場鎮區的夜晚流光溢彩。隨處可見的街心花園和綠地,讓團場人的生活環境變得更美了。
團場生態文化廣場建成了。每到黃昏,石磚鋪地廣場上,團場人用豪放的舞姿,抒發著對今天幸福生活的贊美。廣場中央的音樂噴泉,五顏六色的水柱,像柔情女子纖細的手臂,柔美動人。不知誰演奏著一首舒緩的小提琴曲,和諧的旋律隨著輕柔的晚風飄蕩,把溫馨的夜色演繹得淋漓盡致。遠處的樓群上窗戶透出的燈光,像天上的繁星閃閃。
白雪皚皚的天山雪峰默默注視著團場的發展。團場的變遷是新中國成立72年新疆經濟發展的縮影,也是兵團人一步步從貧困走向富裕的真實寫照。團場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帶著幾代人的夢想,飛向更加燦爛的明天……
(作者單位:新疆兵團一四二團圖書館)
責任編輯:張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