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負責人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印發《指導意見》的背景。
答:茶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在中國人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對茶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總書記在浙江安吉考察時指出,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總書記在陜西安康考察時指出,要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脫貧奔小康。總書記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時指出,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
近年來,各地立足資源稟賦,推動茶葉產能持續擴大,產業鏈建設整體水平提升,但在茶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凸顯了一些問題。部分地區無序發展,茶園面積增長快,但設施裝備支撐不足,個別茶園棄管失管。經營主體“多小散弱”。茶產業集中度低,經營主體數量多、規模小、實力弱,產業化水平不高、鏈條較短,家庭式、作坊式經營主體大量存在。精深加工水平不高,速溶茶、茶食品等精深加工產品以及茶多酚、茶色素等功能成分開發利用不足。品牌與市場對接不夠。經核準注冊的茶葉類商標5萬多個,但大部分缺乏市場影響力。不少非原產地茶以貼牌、冒牌方式銷售。違規現象仍有存在。過度包裝、夸大宣傳等營銷亂象,“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等違規行為,“天價茶”炒作現象等時有發生。為有效解決茶產業發展中的問題,進一步規范引導、加大扶持,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印發了《指導意見》。
問:請介紹一下目前我國茶產業發展的整體情況。
答:近年來,我國茶產業快速發展。一是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茶園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及消費量持續提高,居世界首位。2020年,毛茶產量約占世界產量的50%;全國茶葉消費總量超過世界茶葉消費總量的40%;茶葉出口量居世界第二,出口額居世界第一。二是優勢布局基本形成。目前,我國已形成長江中下游名優綠茶、東南沿海優質烏龍茶、長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綠茶、西南紅茶和特種茶等四大優勢區域。云南、貴州、四川、湖北、福建等省茶葉發展迅速,茶園面積占全國的一半以上。三是科技水平穩步提高。2020年茶葉生產科技貢獻率和重點產茶縣茶園管理機械化水平,均比2010年提高10個百分點。茶樹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全國無性系良種面積占比達62%,比2010年提高17個百分點。茶葉加工清潔化、連續化、自動化水平顯著提高,大宗茶和名優茶加工基本實現機械化。四是脫貧增收作用明顯。據統計,832個脫貧縣中以茶葉為主導產業的有150多個,產值超過千億元,累計帶動26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問:《指導意見》對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總體是怎么考慮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答:根據當前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指導意見》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提升質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融合發展、聯農帶農,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基本原則,著力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加快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高茶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打造茶產業全產業鏈,拓展茶產業多種功能,提高茶產業質量效益、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確到2025年茶園面積穩定在現有水平,干毛茶總產值達到3500億元,茶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茶文化大力弘揚,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基本形成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格局。
問:打造茶產業全產業鏈主要從哪幾方面入手?
答:茶產業全產業鏈主要涵蓋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
在生產環節,以建設綠色生態茶園為重點,堅持適區適種、適品適種,科學劃定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白茶等主要茶類的生產優勢區。推進老茶園淘汰、低產茶園改造和新建茶園提質,提高茶園良種率、專用化水平和茶園智能化管理、機械化采摘、社會化服務水平。推進茶園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建設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茶園,推廣應用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關鍵技術。
在加工環節,以打造現代加工體系為重點,科學布局茶葉初加工中心,加大茶葉初加工機械購置補貼力度,推進茶葉初加工設施裝備更新升級,提高分等分級、產品包裝等商品化處理能力。支持加工企業新建或改造精深加工生產線,開發新式茶飲、含茶食品等精深加工產品,研發推廣夏秋茶高效加工技術,提取茶多酚等功能成分,推進茶籽、茶渣等副產物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化害為利。
在流通環節,以構建商貿流通網絡為重點,打造地域特色鮮明、產品特性突出的區域公用品牌,創響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豐富品牌內涵,提升市場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引導各茶區創新發展線下銷售渠道,建立新型線上銷售體系,推動營銷渠道網絡化。打造基礎設施完善、信息功能齊全、交易方式多樣的區域交易中心,引導各茶區探索建立產地市場價格監測體系,正確引導生產、流通和消費。
問: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需要哪些要素支撐?
答:茶產業健康發展離不開先進要素的支持。《指導意見》從3個方面加以明確。一是強化科學技術支撐。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開展茶樹種質資源保護和新品種培育,促進科研單位、推廣機構和龍頭企業合作,集中攻關一批關鍵技術,研發推廣一批先進裝備,集成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技術模式。二是健全產業標準體系。按照“有標貫標、缺標補標、低標提標”的原則,完善關鍵環節標準制修訂,加強產業計量測試體系建設,推進建設布局合理、指標科學、協調配套的全產業鏈茶產業標準體系。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指導各茶區成立專家顧問團,支持科研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茶企,建立健全科研人員校企、院企共建雙聘機制。加強茶產業推廣技術人才培養,引導各類主體在茶產業全鏈條創業創新,培育一批茶產業領軍人才、技術團隊和企業家。
問:如何促進茶產業融合發展?
答: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措施。促進茶產業融合發展,一是培育壯大融合主體。支持茶企同業整合、兼并重組,推動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上市融資,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茶產業領軍企業。鼓勵發展大型茶企牽頭,合作社、家庭農場跟進,茶農積極參與的茶產業化聯合體,加強產銷銜接和利益聯結。二是促進全鏈條融合。引導各茶區統籌協調茶產業各環節各主體建設茶全產業鏈重點鏈和典型縣,完善產業鏈上中下游聯結機制,形成“鏈主”企業帶動,各環節經營主體有機銜接、分工協作、協調配合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三是推動茶文旅融合。開發茶文旅融合新業態,打造茶旅精品線路、精品園區和特色小鎮。深入挖掘中國茶文化豐富內涵和深刻精髓,辦好“國際茶日”等主題活動,傳承好茶藝、茶理、茶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茶文化傳播和走出去。
問:在加大引導監管服務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指導意見》在現有政策和措施的基礎上,對引導發展和監管服務進一步明確了6方面措施。在組織領導方面,強調農業農村、市場監管、供銷合作等部門要協調推進工作。在政策支持方面,統籌加大財政、金融、保險、用地等政策支持,支持茶企優先申報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市場監管方面,明確要嚴格市場準入,加強產品包裝標識管理,依法打擊假冒偽劣、虛假違法廣告、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排查整治非法營銷和炒作亂象。在行業自律方面,發揮茶葉科研、流通、文化等行業協會作用,定期發布市場交易指導價格,引導會員單位自覺抵制過度包裝、惡意炒作。支持行業協會建立統一的茶葉產品追溯系統。在營造良好氛圍方面,科學普及茶的營養、儲藏等知識,引導理性綠色消費。宣傳茶產業發展成效,推介先進模式典型案例,引導形成茶產業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指導意見》特別對脫貧地區茶產業提檔升級提出明確要求,加大規劃引導、財政支持和技術支撐,引導大型茶企到脫貧地區建設生產基地和加工車間,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
(來源:農業農村部新聞辦)
責任編輯: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