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良技種好糧,千里沃土藏金糧。
6月的北大荒,藍天碧野,和風吹拂。走進一望無際的田地里,排列整齊的莊稼苗,一步步向豐饒的秋天靠攏。曙光農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曙光農場”)副總經理封力源介紹說:“尤其是今年,在疫情防控下,秸稈還田、云端科技、標準作業、精細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得到充分應用,全場20.5萬畝耕地全部在豐產期完成了插秧、播種,實現了一次保全苗。”
曙光農場在落實北大荒集團(農墾總局)提出的“四藏”戰略中,用土地做糧倉,藏著豐收和希望;用科技之光點亮糧食生產,點亮全面小康;用農業制度開啟智慧農業,實現增產增質;用域外農業鼓起職工錢袋,帶來幸福生活。
綠色發展落實“藏糧于地”
5月23日,曙光農場第七作業站一臺紅色大馬力機車穿梭在39畝新增補充耕地里,對齊刷刷的玉米苗進行中耕作業。
曙光農場人多地少,歷史包袱重,常年資金緊張,補充耕地項目是一個收益大、但見效時間比較長的項目。為此,曙光農場把補充耕地項目作為保護耕地的具體措施,從長遠發展考慮,克服資金短缺的困難,于2019年投資430.69萬元,建設規模1981畝、新增耕地715畝的補充耕地項目。目前,補充耕地正在進行中耕作業,預計可多產糧食1300余噸。
確保糧食安全,就要“藏糧于地”。曙光農場把保護好耕地作為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為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抵御風險的能力,從2013年開始,農場就開始了高標農田建設增糧行動,根據歷史記錄,在深入調研、綜合論證的基礎上,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基本農田底線,先后建成了近20萬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極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許多昔日的“望天田”“低產田”變成了阡陌縱橫的 “千畝田”“噸糧田”。
在實現高產穩產的同時,曙光農場把目光盯準了市場,把人們對“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的需求作為糧食生產發展方向,注重數量、質量、生態并重,大力實施生態農業工程。
曙光農場73.2%的耕地用于旱作農業種植,秸稈資源豐富。為此,農場把保護土壤生態系統作為落實“藏糧于地”的重點,把實施生態農業工程作為保護土壤生態系統的有效舉措,通過秸稈全程無害化處理,打造秸稈飼料化、秸稈肥料化的綜合利用模式,提高土壤有機肥力,增加綜合產出,實現耕地永續利用。
為推進規模化、集約化、生態化發展進程,曙光農場與龍墾畜牧公司合作,將萬頭烏驢養殖基地所需的大豆、谷子秸稈打包離田,用于喂養烏驢,產生的糞便再與EME益生菌作用轉化成秸稈有機肥,用來種植“驢糞谷子”“驢糞富硒大豆”等有機農作物,形成了秸稈過腹換肉造肥的生態循環種養模式。經過3年多的探索,農場把驢產業發展與秸稈綜合利用相結合,現已完成國標和美國NOP有機雙認證1萬畝,申請綠色食品認證1.03萬畝,為2個千畝有機谷子種植基地、6個千畝有機富硒大豆種植基地順利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智慧種田落實“藏糧于技”
“老話說‘種田不用學,人家咋干你咋干’,可現在種地,還真不是這個理。”5月14日,曙光農場種糧大戶陳鵬展在長勢粗壯油綠的大豆地里,通過抖音直播向“老鐵們”介紹著自己高產大豆種植“真經”。
陳鵬展堅信科學種田的力量,農場組織的各類種植技術培訓,他是一場不落,還經常通過網絡向專家請教,邀請農場的農技人員來到高產大豆地塊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多年的種植經驗告訴我,要想實現糧食高產穩產,一是要選用優良品種;二是要不斷更新技術;三是要精心進行田間管理。”在高產大豆種植中,陳鵬展選用國家優質高產首推良種“墾豆3”。同時,他還注重改進種植技術,適時早播、合理密植、巧用玉米殘肥、進行化控,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大大提高了大豆產量。
種糧大戶的“真經”里藏著曙光農場糧食高產的密碼。
“藏糧于技”主要是推進種植技術創新,加大科技支撐。曙光農場以推進農作物全程標準化為重點,以擴大新型技術運用覆蓋面為主體,以強化技術培訓力量為載體,積極落實“藏糧于技”戰略。玉米、大豆、水稻100%應用精密播種機、插秧機,并搭載北斗導航系統,保證了播種、插秧的密度與勻度;水稻種植芽種實現100%智能供給;水稻育秧全部應用“兩膜一布”和新型盆式育秧盤技術;使用超霧級一體化噴藥機、高地隙噴藥機和航化噴藥機,對農作物進行化控、富硒等作業,陸、空聯防促早熟防倒伏;利用數字農業平臺推廣膜下滴灌、側深施肥、增寬加密、無人駕駛技術、數字管控高產模式、變量施肥等技術,全方位加大科技支撐,推進農業向智能、精準、高效轉型,促進糧食增產。
曙光農場把綠色、生態、智能、高效作為保證糧食高產安全的關鍵,著重在減肥、減藥、減殺蟲劑上做功課,將土壤養分測試結果與往年田間試驗數據相結合,每年都量身制定玉米、水稻、大豆的肥料“處方”,通過微信群、QQ群、培訓班等方式,向全場1000余個種植戶推薦測土配方施肥方案,并發放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2500余份。同時,農業技術員大力開展“實驗方”活動,在品種選擇、緩釋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農藥使用等方面,采用實際操作、全程記錄、同類對比分析,探索高效新型肥料、農藥的適用技術。
農業制度落實“藏糧于管”
“這‘四統一’生產方式省時省力省心又省錢。”5月31日,曙光農場第三作業站聯合體負責人樸偉志結束了7900畝地的第一遍中耕作業時,頗有感觸地說。
據樸偉志介紹,2019年,作業站開始探索抱團種植模式,45戶種植戶組成了聯合體,統一合作主體,統一價格定制、統一品種選購、統一作業標準,形成了連片作業、規模種植、統一管理的種植模式,不但提高了作業標準,還節省費用。今年,聯合體一共種了5200畝玉米、2700畝大豆。目前,僅種子、化肥就節省近20萬元。
為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抵御風險能力,曙光農場繼續加強“雙控一服務”,推行“公司+聯合體社+農戶”的方式,控制生產前端。聯合體將農戶所需生資產品總數提供給農場,以規模訂單向采購目錄內生資廠家提出采購計劃,擇優采購。今年,曙光農場共有5個聯合體種植的2.1萬畝玉米、大豆、水稻,通過集團化采購化肥641噸,占農場化肥需求總量的10%,節約成本3.7萬元。明年農場計劃將化肥統購比例提高到80%以上,預計可節約成本50萬元以上。
經過多年的探索,曙光農場制定了“管理先導,科技支撐,培訓保障”農業生產管理體系,將落實農業生產管理體系的思路確定為“四個必須”,即:必須堅持更高標準作業,必須遵循嚴格的技術規范,必須做到量化考核,必須強化細致的指導培訓,以實實在在的效果引導種植戶主動加入農業生產管理行列。
為強化農業標準化管理水平,農場嚴卡農時標準和作業標準進行量化考核,制定嚴格的獎懲措施,形成制度制約機制,提升農業標準化管理水平。為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標準化水平,實現標準化生產全覆蓋,農場大力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年活動。成立了組織協調、技術指導、推廣服務三個工作組,做到了全天候、全方位、全時段、全過程工作有人干、技術有人教、質量有人看、標準有人查、服務有人管。疫情防控以來,利用數字智慧綜合管理平臺、小魚易連、企業微信等平臺,開展線上農業科技培訓26次,培訓人員3000余人次,線上為農戶提供生產生活服務 600余次。
“再建一個曙光”落實“藏糧于外”
曙光農場在經營好20.5萬畝耕地基礎上,充分發揮農墾先進種植技術優勢、機械化力量和水平優勢、先進管理模式優勢,積極向周圍農村和國外擴展,通過代耕、代種和土地租賃的形式,增加耕地經營規模,提升糧食產能,再建一個“曙光”。從2005年開始,先后在俄羅斯、安哥拉、加納、贊比亞從事農業種養殖服務。截至目前,共在國外種植耕地4.4萬畝,最多每年外派80余名技術管理人員,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近3年來,農場域外農業年均獲得管理費收入1000萬元左右,實現了職工、企業創雙增千萬。
今年,曙光農場把目光轉向周邊市縣,在總結國外農業經營管理經驗基礎上,成立農業農機合作社,通過為地方代耕代種代收,實現增收增效。目前,農場的玖和大豆合作社在鶴崗種植原部隊農場土地0.6萬畝,解決就業14人,預計增收120萬元;田源富農機合作社為駐七臺河市部隊代耕1.5萬畝,解決就業20人,預計增收100余萬元。
(作者單位:北大荒集團曙光農場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張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