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壯哉!北大荒

時間:2019-04-02作者:韓紅運 來源:《中國農墾》2017年第11期

一、壯哉!“東方第一犁”


1947年6月13日是個不尋常的日子。這一天,在珠河縣(今尚志市)一面坡太平溝的一棟草房前,一場簡單的建場儀式在這里舉行。曾在抗日戰場上出生入死的李在人場長把一塊寫著“松江省國營第一農場”的松木板掛在墻上,副場長劉岑則開著從哈爾濱帶來的一臺舊“火犁”,拉著4副大犁開荒,播下了北大荒農墾事業的創業火種。

“火犁”就是老式拖拉機,李在人掛牌的農場早已遷場易名為今天的寧安農場,劉岑開的拖拉機后面拽著的大犁杖就是今天陳列在北大荒博物館里的“東方第一犁”。

還是這炮火連天的歲月,1947年11月小興安嶺南麓通北小站的那個夜晚,因周光亞的名字變得不尋常。這一夜,參加過長征和延安大生產運動的周光亞和他的戰友們蜷縮在車站旁一個四面透風的房框里,靠烤石頭和抱著羊羔取暖。他們從轱轆磙河刨冰撈上來日本人丟棄的“火犁”,又依靠從蘇聯購入的12臺“納齊”牌拖拉機,創建起“東北政委會通北機械農場”(后并入趙光農場),這是中國第一個機械化農場。

李在人、周光亞為北大荒開犁,榮譽軍人們在松嫩平原相繼建起北大荒第一批農場之時,正是解放戰爭的關鍵階段,糧食和物資最艱難的歲月。為了鞏固東北根據地,為了在辦糧食工廠中總結經驗、培養干部,為將來全國實現農業機械化做準備,這些從雪山、草地和南泥灣來的年輕人在險惡的荒原上站住腳,用一腔熱血為祖國開荒種糧。

農建二師的8300多名齊魯兒女從孔孟之鄉開赴三江平原。他們是參加過孟良崮戰役和濟南戰役英雄的解放軍第九十七師,是第一支整建制集體轉業移墾北大荒的軍墾隊伍,經過多次轉點建場后,建起了二九〇、二九一和鐵力農場。

人民鐵道兵開赴北大荒,喚醒了沉睡的千古荒原。1956年6月,鐵道兵9個師進駐完達山麓,建起了一批“8”字頭的鐵道兵農場群。

十萬復轉官兵進軍的鏗鏘步伐使北大荒變得更加雄壯。1958年3月至5月,解放軍7個預備師、4個部隊醫院及各軍事院校的轉業復員官兵組成十萬大軍,在王震將軍的指揮下,離別羊城、巴蜀、云貴,云集北大荒,在前10年開墾的基礎上,對北大荒進行大規模全面的開發建設。

這是新中國歷史和人類墾荒史永載史冊的偉大進軍。領軍的是王震將軍,走在最前面的是100多名老紅軍、128名“戰斗英雄”、408名特等功、2929名立大功人員和1418名各等級的殘廢榮譽軍人。共有8批次14萬人復轉軍人,在北大荒為祖國“鑄劍為犁”。


二、壯哉!北大荒精神


1955年初,王震將軍在八五○農場為墾區點燃了第一把荒火。2002年9月4日上午,墾區為新建成的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舉行開館儀式,紀念館前的廣場上聳立著“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碑”,碑下安葬著“生為祖國開荒、死為人民站崗”的王震將軍的部分骨灰。在他心里,北大荒頂得上幾百個南泥灣。老將軍從長征、延安、鐵道兵司令、共和國首任農墾部長一路走來,親手點燃在黑土地上第一把荒火,并把腳步永遠的停留在北大荒。碑高雖然只有9.9米,但它卻是北大荒人心中的最高點。10多年間,仰視紀念碑的人走了一撥又來一撥,但碑文最后一句話很多人都不會忘記:“悠悠歲月,全賴群賢,青史留垂,拓墾者英名常念,逝者如斯,北大荒精神永存!”

也是這翠綠的7月,一個66歲名叫宋再端的北京知青,背著妻子吳少敏的骨灰,從北京徒步54天走到小興安嶺的錦河農場。這對兵團伉儷定于今年夏天徒步到他們下鄉和戀愛的地方,但不幸的是妻子在春天突患心臟病離世,“我背著你走”是他對她的承諾。2017年7月26日,宋再端把妻子的骨灰埋在了她15歲下鄉時看護土豆的錦河農場22連的水泥洞旁,一起入土的還有宋再端一路陪著愛人走來的那一綹長發。在他們心里,第二故鄉北大荒值得他們下一輩子再去愛。

8月,一片青松林靜靜地陪著八五三農場的雁窩島烈士陵園。“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紀念碑后有三座白色的墳塋,墳前的碑文無言地向我們講述著一個關于青春和骨灰的故事。三座墳塋里,轉業軍人羅海榮犧牲時年僅26歲,組織上把他的妻兒送回四川老家,17年后長大的兒子又來到雁窩島繼承父業。山東支邊青年張德信為了搶修機車,被寶清河水吞沒,犧牲時年僅22歲。另一個是從寧波來的女青年陳越玖,1975年4月2日,她24歲的生命因患癌癥而終結,唯一的愿望就是把骨灰送回雁窩島。這是有字的碑文,在廣袤的原野上,更多的是無字的碑和無名的墳塋,它們默默地解讀著北大荒精神的不朽傳奇。

哈爾濱紅旗大街175號,北大荒博物館2005年9月2日開館。一樓的入口處,有一面寫著“北大荒精神萬歲”的紅色旗幟,是供人簽名用的。每次走進這里,不少人會習慣地抬頭凝望二樓的“故人墻”,不敢輕易地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紅旗上面。這面銅色的“故人墻”鐫刻著12429位長眠于北大荒的開拓者,沒有性別,沒有出生年月,也沒有事跡介紹,他們密密麻麻的匯聚在這里,一如當年會戰北大荒時的千軍萬馬。如今參觀博物館的人數已超過10萬人,不少人不敢輕易寫下自己名字的原因,是“故人墻” 的上方印著一排紅字“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生命的痕跡需要敬仰,更需要傳承。

北大荒精神“隨根兒”。當年開墾北大荒的14萬復轉官兵、20萬支邊青年、54萬知青、10萬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2000多名青年墾荒隊員中,已有5萬多人的忠骨埋在這塊黑土地上,在北大荒的4000多萬畝耕地中,每開發800畝,就有一個拓荒者倒下。有名的,無名的,逝去的,健在的……他們的名字和創業與奉獻一起永遠流淌在北大荒精神的血液里,成了北大荒人永恒的精神財富,成了與“闖關東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齊名的黑龍江省的“創業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歷久彌新、彌久愈珍的精神財富。


三、壯哉!“中華大糧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可北大荒的水土養八方人。

72年前,毛澤東主席發出號令《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黨中央指示駐東北部隊和機關創辦試驗性和自給性的農場,解決吃飯問題。現在曾經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建成了我國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和國家級現代化大農業示范區:從開墾初期到1978年,用了30年時間,糧食生產能力達到50億斤;1978年到1995年,用了17年時間,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00億斤;而從1995年到2005年,僅用10年,糧食生產能力達到200億斤;從2005年到2009年墾區年產糧突破300億斤,僅用了4年時間;2011年墾區年產糧突破400億斤。北大荒已累計為國家生產糧食7411億斤,累計向國家交售商品糧6060.2億斤,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大糧倉”。

“億噸糧,千噸汗,百噸淚,十噸歌”, 是現代農機、科技和水利建設托起了“中華大糧倉”。

金戈鐵馬鑄就“中華大糧倉”。北大荒開發最初是人拉犁、馬拉犁,三臺“火犁”成了那時候北大荒人的機械化夢想。1954年,國家依靠蘇聯援建的機械設備建起的“天下第一場”友誼農場,如今占地1888平方公里,相當于香港和新加坡面積的總和。改革開放后、特別是2004年以來,墾區引進和購置世界先進大馬力農業機械,建設了266個現代農機裝備區,農機總動力達1045.1萬千瓦,農業機械化率99.4%。“約翰迪爾”“紐荷蘭”“凱斯”,一臺臺智能化大馬力牽引的犁鏵,宛如一組組編鐘,奏響了現代化大農業的華章;一臺臺點播機、噴藥機、收獲機馳騁黑土地,播種著眷戀,耕耘著責任,收獲著理想。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了農機作業的標準化和勞動生產率,作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排頭兵,北大荒人年均生產糧食35噸,超過了發達國家人均生產糧食28噸的水平。

科學技術托舉“中華大糧倉”。當初復轉北大荒的不少官兵參軍前就是大學生,他們從組裝“萬國”牌拖拉機和荒原勘測的“第一行腳印”開始,成了北大荒科技的拓荒者。1958年創辦的八一農墾大學,累計培養的一萬多名科技和管理人才根植黑土地,為北大荒現代農業建設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八一農墾大學、農墾科學院聯合總局、管理局、農場三級科技人員,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三江平原綜合治理、五大作物優質高產攻關,并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新技術的示范推廣。目前,墾區已建成了龐大和完善的科技支撐體系,擁有17個科研院所,9個技術推廣中心,113個農業技術推廣站和占墾區職工人數七分之一的10萬多名科技人員,培育推廣農產品300多個,良種覆蓋率達到100%,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8%以上,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2%。

興修水利筑牢“中華大糧倉”。北大荒的“荒”字拆開來,上邊是草,下邊是水,水草連天的北大荒70年的開發建設史也是一部水利建設的編年史。以排、灌、蓄水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治水患,增強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以稻治澇,北大荒水稻種植面積占耕地面積的一半;大江大河主要干流堤防建設達標,黑土地水土流失有效治理。目前,北大荒水利工程累計投資近200億元,建成了大中型灌區的配套工程,建成了防洪、除澇、灌溉、水土保持四大水利工程體系,有效灌溉面積2312萬畝,受保護農田面積達到80%以上。


四、壯哉!北大荒人的113個家


曾經的北大荒“塞外苦寒、水澤莫測”,而今,她的9個管理局、113個農(牧)場、177萬人口已成為遍布黑龍江省12市、72個縣(市、區)的百場百城。

113個家得天獨厚。哈爾濱管理局是“全國花卉生產示范基地”,北安管理局是“老兵新傳”的故鄉,建三江管理局是“中國綠色米都”,齊齊哈爾管理局是“中國馬鈴薯產業示范城”,九三管理局是“中國綠色大豆之都”,寶泉嶺管理局是中國曲藝和版畫之鄉,紅興隆管理局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起點”,牡丹江管理局是北大荒農墾事業的發祥地,綏化管理局用墾區倒數第二的耕地規模創造出了位居墾區第二的人均純收入。

113個家美麗神奇。北有小興安,南有完達山,西有松嫩平原,東有大三江。這里的美,人間天上難尋——你可以在最北部的錦河農場游覽北大荒“北極村”里的情侶大峽谷,你可以在最南部的寧安農場領略“現代農業示范園”里的美景,你還可以去前哨農場看烏蘇迎日,去興凱湖農場看興凱飲鹿,去八五三農場看撓力雁舞,去八五二農場看霞映白樺,去勝利農場看喀山奇峰,去洪河農場看洪河觀鳥,去海林農場看雪海完達山,去紅星農場看網上種地,去嘉蔭農場看興安林濤。這里清流有痕——在27.3萬公頃的水域里,你可一睹黑龍江、松花江、嫩江、烏蘇里江、興凱湖和江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的50條河流及200多個天然湖泊沼澤的容顏,你可以走進中國最大的濕地三江平原,在“亞洲之腎”和別拉洪河、興凱湖、撓力河、七星河、三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養生。這里歲月有聲——你可以在黑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澤土、暗棕壤、白漿土、風沙土、鹽堿土織成的壟溝里呼吸北大荒多元的味道,還可以在89.1萬公頃的林地里觀賞黑熊、梅花鹿、紫貂、大雁等珍稀動物,采摘中藥材、山珍和野菜、野果,把老紅軍的微笑和小知青的夢想裝進行囊。

113個家是中國東北角的最美畫卷。北大荒的4300多萬畝耕地是幅“國畫”。它的底色是曾被白俄匪徒殺人掠物、清初百年“封禁”、民國官僚搶墾霸荒、侵華日軍肆意蹂躪的寒冷、荒蠻之地。70年來,北大荒人把它變成了“北大倉”, 2017年有15.98萬臺套的農機(設備)和92架農用飛機馳騁,在5.62萬平方公里的畫布上描繪著自己的作品。北大荒的生態是幅水彩畫。墾區已建成國家AAAA級景區6個、AAA級景區19個。截至2015年,建成國家級生態局2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9個、國家級生態場49個、省級生態局6個、省級生態場52個;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1個,面積達51.5萬公頃,占墾區土地面積的9.1%。北大荒的城鎮是幅版畫。在地窨子、馬架子、磚平房的版面上雕刻農墾新城,城鎮化率85.8%,人均住房面積32.1平方米,100多座小城鎮里,像海林農場一樣的北美、歐式、日式和韓式等建筑風格使北大荒新城繽紛多彩,像八五六稻米文化廣場“豐收鼎”一樣的文化傳承和創新,使黑土文化、移民文化、軍旅文化、墾荒文化、知青文化和新開流文化、抗聯文化、女真文化成為城鎮的人文積淀和地域風景。


五、壯哉!北大荒集團


70年來,北大荒人一直在改革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北大荒因黑土而生,因改革重生。

兵團基因積淀了40年。墾荒初期,北大荒實行“軍墾制”管理,人員住營房,生產生活皆由軍隊統一部署。此后,軍隊的管理職能平移至墾區,農場盈利上交國家,虧損由國家補貼,職工工資由農場統一發放,兩套機制并駕齊驅的管理運營模式持續了近40年。

“家庭農場”推行了20年。1983年,墾區農場開始在小范圍內嘗試家庭聯產承包制,因承包經營不善,職工連年欠款掛賬。但變革從未停止,北大荒人勇敢地突破了墾荒初期發揮過巨大作用的軍事化管理形式、集體化勞動方式的傳統體制,選擇了“生產費、生活費自理,生產到戶、機械到戶,核算到戶,盈虧到戶,”和“大農場套小農場、統分結合”的適應市場經濟的農業經營體制,使土地承包制2002年在墾區農場全部落實到戶,20萬個家庭農場經營了墾區82%的耕地,創造出了世界農業現代化的奇跡。  

吹響推進政企分離的改革號角。1998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組建北大荒集團。2002年3月29日,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登陸A股。這是北大荒在內部實施政企分開的關鍵舉措,表明北大荒在從農墾制向現代化農業公司轉型。改革彰顯了北大荒農業產業化的實力和優勢,近年來,墾區陸續構建了米、面、油、乳、肉、薯、種、藥等十大產業化龍頭,培育了“北大荒”“完達山”“九三”“豐緣”等中國馳名商標和31家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17年北大荒品牌已經連續15年入選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榜,品牌價值達568.12億元,穩居中國農業第一品牌。

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北大荒走上打造農業航母的第二次創業路。2015年底中央農墾改革發展文件對新時期深化農墾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確提出了農場企業化、墾區集團化的改革主線。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特別強調黑龍江農墾是國家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明確要求要努力形成農業領域里的航母。2017年8月31日,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黑龍江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拉開了黑龍江農墾改革大幕。

在紀念黑龍江墾區開發建設70周年座談會上,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王守聰明確指出:歷史的接力棒傳遞到我們手中,我們要努力打造國際化大糧商,要努力形成農業領域里的航母。我們的底氣來自哪里?來自七十年的成功實踐!我們的信心來自哪里?來自總書記的充分肯定!我們的動力源泉來自哪里?來自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農業部的信任重托和全體北大荒人的凝心聚力、同舟共濟!

墾區177萬干部和職工群眾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理解改革、擁護改革、參與改革,從荒無人煙到北大倉,從“巨無霸”到打造農業領域航母,北大荒正在鳳凰涅槃。

致敬北大荒,祝福北大荒!


(作者單位:黑龍江農墾紅星農場宣傳部)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