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廬云霧繞天空,名茶育出此山中。
如果有一天,你上廬山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口的老茶樹坐一會兒,它們會告訴你我的去處與歸期。它們長勢依然茂盛,色澤始終清純。你想說什么、問什么盡可隨心隨性,告別時請別忘了把它們的故事帶走,那是我送給你的禮品。
江西廬山,風景奇秀,氣候宜人,是聞名中外的游覽避暑勝地。“匡廬奇秀甲天下”,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這樣盛贊過廬山。
談起廬山,那必少不了我國名茶寶庫中的珍品——廬山云霧,古名鉆林茶。
一品云霧茶,半部廬山史,一生農墾情。
廬山屹立在長江之南,氣吞大江,影落鄱湖。這里有俊偉詭特的青峰秀巒,瞬息萬變的云海奇觀,奔雷堆雪的銀泉飛瀑,鐘靈毓秀的山林。疊石為峰,斷壑為崖,清泉幽液噴流巖石上,蒸汽上騰,蔚為云霧,四季不絕,具有夏如春的涼爽氣候。根據二十年來統計資料,廬山年平均溫度11.5℃,年降雨量1967.7mm,年霧日數190.6天,茶葉生產季節(4-10月份)的空氣濕度在80%以上,廬山云霧茶就生長在這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里。
廬山云霧茶歷史悠久,始于東漢。自晉以后,不少詩人學者上山游覽和隱居,留有大量贊美廬山的詩文,不少涉及廬山茶葉。白居易曾在廬山香爐峰結草堂、辟園圃。白居易在《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于石上》詩文中說:“平生無所好,見此心依然,如獲終老地,忽乎不知還,架巖結茅宇,斷壑開茶園。”在《重題》一詩中又說:“長松樹下小溪頭,斑鹿胎巾白布裘,藥圃茶園為產業,野麋林鶴是交游。”
“茶圣”陸羽曾品天下名水,列出前二十名次序,其中廬山就有三處:廬山漢陽峰康王谷的谷簾泉為天下第一泉;柵賢寺觀音橋的招隱泉為第六泉,現還立著“天下第六泉”的石碑;天池寺的天池為第十泉。眾多的名泉成就了這一壺廬山云霧。
廬山云霧茶著名于宋代,宋時就充貢茶,山民也因貢茶而受苦。從廖雨《采茶謠》可知吏役狐假虎威,敲詐勒索不擇手段。盡管廬山云霧茶歷史悠久,但由于“兵災火劫,官方征取過苛”,使云霧茶時興時衰。
1913年江西省成立林場,在九奇峰下的黃龍寺附近擇地育苗,植茶十多畝。1919年方采制得數十斤。1934年廬山植物園也開始種茶。當時使云霧茶產量很少,成為上層階級獨享的“貢品”。
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廬山云霧茶得到迅速發展。現有茶園面積二萬余畝,布滿山山巒巒。
如今,茶樹品種除本地群體品種外,還引進了國內外一些抗寒性強的品種,如上梅州、龍井43號、迎霜、烏牛早等等,為發展優質廬山云霧茶開拓了新的品種資源。
隨歷史的前進發展,廬山云霧茶的制法不斷改進提高。歷史上云霧茶的制作,據《廬山志》載:“焙而烹之”。方拱乾(1621—1627年)進士所作《東古山采茶詩》說:“采不敢盈甲,啜不敢盈唇,烹則瀑下泉,焙則花下薪”。江皋(順治進士)所寫《江州竹制詞》說:“匡廬山采茶歸,云霧迷空盡濕衣。學得比源薪焙法,江南嫩甲雨前肥。”據黃龍寺老和尚和馬尾水釋果一禪師說:“云霧茶是三炒三采,最后烘干。”
目前,廬山綜合墾殖場下屬有五個茶業企業,是廬山云霧茶核心產區之一,實行“五統一”管理制度,即:按現代標準化茶園統一管理;按廬山云霧茶制作工藝標準,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墾殖場建設了二座1000平方米標準化茶葉生產車間,擁有二條半自動化綠茶生產線,建有20噸茶葉冷藏庫二座,產品倉儲、檢測車間二座,年加工優質綠茶40噸。年產值2000多萬元。在制茶工藝傳承匠心的同時,不斷創新發展,形成標準化制作工藝。注冊了“廬山牌”商標,在廬山風景名勝區和九江市區設有直銷店,廣州、深圳、南昌設有專柜。
廬山云霧彌漫,雨量充沛,土質肥沃,氣候溫和,日照短,晝夜溫差大,生長在這樣的環境里的茶樹,具有芽頭肥壯、白毫披復、持嫩性強、內含物質豐富、碳氮比小的特色。
1959年朱德同志在廬山植物園品嘗廬山云霧茶后作詩:“廬山云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茶業專家陳椽教授審評云霧茶的品質特點認為:條索園直,芽長毫多,葉色翠綠,有豆花香味,葉底嫩黃。
“廬山牌”廬山云霧茶1982年榮獲江西省優質產品稱號;1983年被評為部優;1985年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且在1990年、1996年兩次復評中保持了這一榮譽稱號。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2005年至2007年連續二屆獲得北京國際茶博會金獎;2010年3月,廬山農墾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頒發“廬山云霧茶”證明商標。2020年獲得第十屆“中綠杯”名優綠茶產品質量特金獎。
廬山秀色可餐,廬山云霧可飲。廬山農墾愿與你分享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味。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廬山綜合墾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