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取“長治久安、人壽年豐”之意而得名,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第73位。2022年糧食播種面積172.94萬畝、產量65.55萬噸。近年來,長豐縣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聚力發展糧食、稻蝦、草莓、蔬菜等產業,探索村級集體經濟壯大、農民增收、鄉村振興有效路徑,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千萬突破、百萬倍增、強村全覆蓋”的目標,先后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全國“一縣一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全國設施草莓第一縣、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等榮稱號。
作為安徽省農業生產“大托管”首批示范縣,2021年,長豐縣在安徽省農墾集團的支持和幫助下,將大路村4200畝土地托管給安徽農墾,通過創新合作機制,探索出 “農墾+村集體合作社+職業農民”的“大路經驗”,實現了農民增收、集體增富、農墾增效、政府增信的合作多贏局面。
一、堅持黨建引領,創新運營模式
旗幟鮮明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依托“大農墾”帶動“小農戶”,探索建立“黨建引領、村企聯合、三方經營、網格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
黨建引領、頭雁領航。縣級負責同志領銜包保115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與農墾集團共同開展黨支部“聯建共建”,農墾集團派駐專業技術人員到村黨支部,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凝聚智力,形成全員參與、盡銳出戰的發展合力。
村企聯合、各展所長。聯手打造“農墾+村集體合作社+職業農民”的社會化服務模式,安徽農墾集團發揮“資金+技術”優勢,承擔產前物資供給、產中技術指導培訓、產后訂單銷售等綜合保障;村集體合作社發揮“組織+協調”優勢,一手連著農墾,一手連著職業農民,做好“連心橋”角色;職業農民發揮“管理+生產”優勢,主動參與農作物全程生產管理,不再是持有地租的旁觀者。
劃分網格、管理提效。農墾集團將耕地測繪入圖,每200畝劃分為1個網格,每個網格由1名職業農民負責管理,職業農民的利潤分成直接和作物收成掛鉤,提高管理積極性。墾地雙方在大路村試點的新型運營模式,充分發揮了3個主體的各自優勢,有效拓展了“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的“三變”成效,形成“1+1+1>3”的倍增效應。
二、改革分配方式,實現利益共享
在確保農民流轉土地收入穩定的前提下,采取“523分配法”,即安徽農墾、村集體、農民分別按照土地經營利潤的50%、20%、30%進行分成,三方利益共享,農民參與二次分配。
在該分配模式下,農墾集團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輻射帶動地方、大面積提高單產的“國家隊”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村集體合作社獲得經營性收入和利潤分成,實力不斷壯大;農民獲得土地流轉收入、勞務收入和利潤分紅,實現穩步增收。2022年,大路村在合肥市率先實現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過千萬、收益過百萬。村集體領辦的農機合作社購置大型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無人機等機械15臺(套),實現農機作業年收入60余萬元。大路村2216名股東在獲得土地承包租金的基礎上,額外取得分紅22. 16萬元。部分脫貧戶年收入由原先的6000余元增加到2萬余元。
三、強化示范帶動,推動全面振興
“大路經驗”既是農村土地經營模式的創新,也是分配方式的改革,探索出了“賬目清、分紅明、可推廣”的新型合作模式,鍛煉了一批懂農業、會管理的村集體合作社骨干,培育了一批懂技術、愛農業的職業農民。長豐縣充分發揮“大路經驗”示范作用,全方位加強與安徽農墾的合作,縣鄉投公司與農墾集團農產品公司合資成立安徽墾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果,在全縣范圍內精準復制“大路經驗”。目前,已涵蓋6個鄉鎮25個村,托管耕地面積超過22萬畝。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完整、準確貫徹黨的二十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等有關會議精神,以全國農墾“兩大行動”為契機,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陳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