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廣東墾區緊緊圍繞“推進農業現代化,打造跨國大集團,建設美好新墾區”的發展目標,全面實施“十二五”發展規劃,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克服種種困難和挑戰,大力促進結構調整,使墾區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民生工程全面推進,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2012年是墾區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農墾的關鍵一年,今年各項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墾工作會議和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科技進步為重點,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努力建設幸福農墾,推動墾區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2012年,廣東農墾經濟工作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完成農墾社會總產值265億元,比上年增長14.3%;農墾生產總值112億元,比上年增長15%;主營業收入135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出口商品總金額56億元,比上年增長9.4%;職均收入30000元,比上年增長12.5%。
一、加快農業基地建設,提高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
農業是墾區的基礎產業,資產總量大、從業人員多、行業分布廣,與二三產業利益關聯度高,必須堅持不懈地下大氣力夯實夯牢。
加快創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大規模橡膠基地。橡膠產業是墾區兩大經濟支柱之一,必須抓住一切有利機遇和條件,千方百計加快推進天然橡膠種植基地建設,努力實現擁有150萬畝膠園的目標任務。國內方面,要進一步落實好橡膠組培苗、抗旱定植、 葛藤覆蓋、膠林間(套)種、專用配方肥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確保4月底前完成新種5.5萬畝。加強技術督導,將中小苗勞均 管理規模擴大到3000 ~ 4000株水平。強化橡膠“六齡苗”工程,確保第三代膠園在明、后兩年大面積投產。抓好當年割膠生產,配好膠工隊伍,確保不丟樹位。做好國內農場殘次膠園更新淘汰規劃,逐步將工作重點從開墾新植轉變為優化提升膠園質量上來。
建設國家級水平的甘蔗種植基地。墾區甘蔗生產的基礎是穩定面積,重點是高糖高產,關鍵是依靠科技,目標是“兩增一穩”,即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總產穩中有升。要推廣甘蔗優良健康品種,力爭全年繁育甘蔗組培苗200萬株。建立若干個大型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示范點,將旱坡地甘蔗可灌溉面積提升到30萬畝以上。擴大豐收、華海、廣前3個萬畝甘蔗高糖高產技術創建示范區,繼續推廣甘蔗機械化、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適用技術。建成華海、廣前生物防治所,完成生物防治面積10萬畝。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啟動甘蔗災害保險機制。
穩步發展農墾特色高效農業。在推進粵東墾區劍麻產業扶貧項目的同時,加快建設印尼廣墾東方劍麻基地,2012年力爭完成育疏植苗260萬株,新發展苗圃基地1350畝,建立劍麻種植樣板田4500畝,并做好纖維加工廠前期建設規劃。以廣墾油茶公司為龍頭,在粵西部分農場建立10萬畝油茶種植基地,輻射帶動周邊農村發展5萬畝,爭取在“十二五”期末形成集育種、種植、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完整油茶產業鏈。推進廣墾沃而多原種豬場二期項目建設,爭取建成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加快建設火炬、紅湖、東升、海鷗、建設、曙光、水豐、雞山、紅十月、葵潭等10個1 ~ 3萬頭規模的現代化養殖場,確保年內有7個以上能建成投產。密切關注生豬市場行情,加強良種推廣、品牌培育和產銷銜接,建立生豬專業銷售公司,構建廣墾生豬銷售市場網絡。乳業基地要以燕塘陽江牧場為樣板,加快規劃建設新的奶牛養殖場,適應乳業規模擴張對奶源的需求。
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基礎設施。按照統籌規劃、集中投入、連片推進的思路,拓寬資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改造中低產田,建設農田水利,實現旱澇保收。開展農田整治,完善機耕道、農田防護林等設施。依托湛江豐收生物肥廠、茂名名富生物肥廠和陽江廣墾綠園生物肥廠,加大力度推廣土壤有機質提升等培肥地力技術,全年完成測土配方施肥190萬畝。改善養殖業生產條件,推行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創建一批設施完備、技術先進、質量安全、環境友好的健康養殖示范場。
提升農業裝備水平。今年墾區已落實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480萬元,創近年來新高。要圍繞深松整地、機械開墾、機械植保、精量播種、膜下滴灌、莖葉還田、作物收獲儲運和自動化飼喂等環節,落實好配套資金,規范實施、全面完成農機購置項目。充分發揮廣墾機械公司、廣墾農機公司優勢,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研究,提升墾區農機自主創新水平。
二、加強農業科技,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今年中央1號文件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全年“三農”工作的主題和重點,是新形勢下加快推進“三化同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部署。今年,要在墾區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年”活動,推動農業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
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動精準作業、智能控制、災害預警、地理信息服務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墾區的應用。在種業創新方面,以橡膠、甘蔗、劍麻、生豬、對蝦五大種苗繁育中心為平臺,以優質、高產、多抗為導向,積極引進培育與墾區生產條件相適應的新品種,實行良種良法配套。在綜合生產技術方面,以廣東南亞熱作科技園(茂名區、湛江區)為平臺,重點加強應對自然災害、節本增效、節能減排、優質農產品生產等關鍵技術研發,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技術水平、產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加快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兩覆蓋”,我們要積極爭取政策、利用政策,加快建成茂名科技園培訓基地,新建或改擴建一批科研業務用房,配備檢驗檢測、推廣服務等儀器和交通工具。繼續完善省農墾科技中心、廣墾熱作所和湛墾科研所科技設施,全面推進44個農場科研所(農技推廣站)建設,構建起“總局-管理局-農場”三級農技推廣服務體系。要打造一批高產創建示范園、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畜禽水產規模化養殖場等現代農業“窗口”,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示范服務,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成果的入戶率、到位率和覆蓋率。
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陽光培訓”計劃,分期分批選送基層農技骨干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培訓,完成新型農工培訓2萬人(次)、農技骨干培訓2000人(次)。加強人才引進,計劃引進大中專畢業生400人以上。規劃建設適量廉價公租房,優化農場招才引智環境。繼續探討事業單位實名制管理實施辦法,有效控制企業新增普通員工,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隊伍。
三、發揮資源優勢,加快結構調整,壯大集團實力
近幾年,隨著墾區小城鎮建設和道路交通、園林綠化、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公益事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廣東省“三舊”改造和“雙轉移”政策的推進,墾區的資源優勢被大大激活。我們要順應趨勢,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壯大農墾經濟實力。
繼續推進資本運營。對廣墾橡膠集團、廣墾糖業集團、燕塘乳業公司、粵墾投資公司、廣墾畜牧公司等龍頭企業,因企制宜采取股改上市、發行債券、引進戰略投資者、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對外兼并收購等多種方式,穩步做大企業經營規模。對貿易流通企業,廣泛采用倉單質押、應收應付款融資、進出口信用證押匯等方式,保證流動資金,做大貿易總量。繼續開展海外項目“內保外貸”業務,積極爭取項目所在國銀行直接融資,努力化解匯率風險,降低經營成本。此外,還要繼續爭取中央財政支持,擴大國家政策性融資力度,妥善處理農行和國際金融組織歷史遺留債務,為墾區長遠發展掃清障礙。
加強國有土地開發利用。目前,墾區國有土地累計確權發證率達到98.2%。各級要在保護好國有土地基礎上,進一步調整種養業結構,發展“三高”農業,積極爭取農綜開發、土地整理項目,建設高標準農田(魚塘),不斷提升收益水平;同時,深化墾地合作,爭取地方政府支持,按照“轉讓一點、開發一點、預留一點”的原則,高起點做好土地開發利用總體規劃;符合條件的農場,爭取設立一批中心隊,將分散的居民點建設用地指標歸并到場部集中開發使用。
全力推進“三舊”改造。繼續搶抓“三舊”改造政策機遇,通過存量建設用地的“二次開發”,盤活用好農墾在大中城市和城鎮 規劃范圍內的土地資源。按照“擬上項目保開工、在建項目保進度、竣工項目保驗收”的要求,做好“三舊”改造各個環節的工作。尚未簽訂合作協議的開發項目,要盡快選定合作對象,商定合作方案,力爭燕塘工業園、深圳六聯、省農墾中心醫院、湛墾一機廠、廉江糖廠等“三舊”改造項目年內簽署合作開發協議,廣墾國際商務大廈、省農墾科技大廈(二期)、深圳宇聯倉儲大樓(三期)、陽江農墾商務大廈和廣州蘿崗輕電機廠、深圳大眾山工業區等“三舊”改造項目年內動工。
積極拓展物流服務業。留用地資源是近年來墾區新拓展的一項重要資源。要抓住墾地合作不斷深化的重大機遇,盡可能多地爭取農墾留用地指標。要將國家的政策性扶持和農墾系統的實際結合起來,對留用地開發利用作出總體規劃。要多渠道招商引資,多形式籌措配套資金,分批分期、有序開發留用地資源,建設一批廠房、倉庫、專業市場、商業化居住小區等,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農墾留用地用于開發商業、旅游、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途時,應留出部分物業,用于保障企業長期收益。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加強與省工信委合作,共建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園,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打造綠色農墾。積極推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努力實現種養產業配套、生產裝置互聯、上下游產品互供、廢棄物資源化互用。當前,重點圍繞開發墾區生豬養殖資源,打造集良種繁育、疫病防控、飼料供應、集約化養殖、廢棄物再利用于一體的產業鏈體系。全面啟動建設16個大中型沼氣項目,推廣職工戶用沼氣、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進一步清潔農場水源、田園和家園。
四、繼續堅持改革創新,
不斷增創發展新優勢
在高度開放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新階段,在生產要素日益偏緊、生產成本日趨上升的情況下,必須堅持改革創新,才能應對新環境、新問題、新挑戰。
穩步實施“走出去”戰略。以天然橡膠、蔗糖、劍麻等為重點,擴大對外農業合作開發規模。積極爭取和落實中央、省各項“走出去”扶持政策,切實加強對境外企業的指導和服務,完善經營管理,強化風險管控,不斷提高涉外企業的經濟效益。加強金融合作,拓寬融資渠道,強化資金集中管理,增強集團投資能力。繼續推進“西進南拓”戰略,盡快使已建成的5家海外橡膠加工廠達產達效,同時穩步擴大海外橡膠種植和租賃規模,動工建設馬來西亞、泰國橡膠種苗繁育中心和泰東、泰南2家橡膠加工廠。
加快傳統產業提升步伐。通過改造提升、轉移提升、多元提升、擴張提升等方式,加快墾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落實廣前糖業公司15 ~ 20萬噸/年精煉糖項目,推動華海糖業公司萬噸結晶果糖項目。盡快做實廣墾糖業集團,2012/2013榨季將墾區直接經營的糖廠擴大到8 ~ 10家,力爭收榨甘蔗490萬噸,產白砂糖50萬噸、酒精3.5萬噸以上。繼續推動燕塘乳業股改上市,以此為切入點,創新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搬遷乳品新工廠,建設新牧場,推動燕塘地塊“三舊”改造。抓緊籌劃三馬水泥廠技改項目,提升產能。
深化經營機制改革。落實國有企業“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意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企業日常運作。按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上市要求,選擇畜牧、劍麻、酒精等產業,抓緊培育2 ~ 3個上市主體。鼓勵農業企業經營制度創新,順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開展農業模擬股份制經營試點,總結經驗,加快各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強土地承包經營管理,清理規范各類承包合同。以互聯網為載體,啟用墾區信息化辦公平臺、財務資金集中管理平臺、農場土地精確化管理平臺、農機具購置平臺、大宗產品商務交易平臺和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系統,實現科學精準管理。
抓好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項目。已列入計劃內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項目,要落實好配套資金并抓緊實施,盡快達產達效。高質量做好2013年項目申報工作,超前謀劃儲備一批重點生產經營項目,提高項目申報成功率。暫未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項目的單位,要認真研究、學習領會文件政策精神,爭取將企業發展列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項目支持。
四、堅持民生為重,發展社會事業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落腳點和歸宿。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不斷創新思路和舉措,推動改善民生工作取得更大實效,努力讓職工群眾對墾區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滿意,對墾區富裕安康的物質生活滿意,對墾區人文關懷的工作環境滿意,對墾區和諧穩定的社會建設滿意。
努力建設“城市后花園”。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三化”進程全面提速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場與城市的距離和差別正在逐步縮小。順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我們適時提出把農場建設成為“城市后花園”的目標定位。首先,借鑒城市的規劃理念,充分考慮農場所在地的風土人情、自然環境和經濟基礎,堅持按照長期性、超前性、可行性和配套性要求,著力對農場小城鎮進一步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要通過農場職代會等形式,確保規劃的權威性。其次,借鑒城市的建設理念,統籌使用好稅費改革、水庫移民、公路建設、水利建設(安全飲水和小水項目)、一事一議、文化信息、扶貧開發、醫療教育等多個方面的資金,著力加強農場教育、文化、科研、衛生、體育、休閑、安全飲水、排污處理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集中推進一批“亮點提升、新點精品、舊點改造”工程,做到“單體有特色、整體出效果”。堅持從農場實際出發,循序漸進搞建設。第三,借鑒城市的管理經驗,著力提升農場社區管理水平。全面建立農場社區建設管理委員會,以“道路亮化、設施優化、環境美化、管理細化”為目標,強化農場社區服務、衛生、治安、文化、環境等工作。第四,融入“后花園”的文化理念,著力提升小城鎮的空間品質和文化品位。充分挖掘墾區膠林、蔗海、麻園、茶園、果園和山塘水面等諸多優勢,推行耕地田園化、職工庭院園林化和生活區全方位綠化,營造生態休閑、宜業宜居氛圍。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大力倡導“以人為本,以場為家,以農墾為榮”新時期廣東農墾人文理念,進一步夯實廣大職工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繼續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快基層文化設施全覆蓋。借助以廣東農墾創業史為題材的32集電視連續劇《青春燃燒的歲月》(暫名)公開播映之機,進一步弘揚農墾精神,引導職工群眾發揚傳統美德、社會公德、家庭道德,倡導文明新風。
抓好教育衛生事業。以示范性學校建設為抓手,繼續優化農場中小學校布局,完善教學基礎設施,提高教育質量。加快發展農墾特色的職業技術教育,保持全省同級同類院校領先水平。改善醫療衛生事業基礎設施,做好新建省農墾中心醫院綜合大樓的前期工作,確保東升、廣前、湖光等農場醫院住院大樓年內竣工。
做好外來務工人員管理。借鑒地方政府實行“積分制”入戶城鎮制度的做法,建立墾區外來務工人員融入農場的制度設計。完善指標體系,增加外來務工人員年限的積分權重,適當提高長期在農場承包崗位、表現好、有技術的外來務工人員入場比例,建立一支以場為家、勇于奉獻的職工隊伍。
五、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強化責任,狠抓落實
今年重點建設項目包括產業發展項目、基礎設施項目、民生項目等幾類。特別是一些生產經營類項目,如國內外150萬畝膠園建設項目、15 ~ 20萬噸/年蔗糖精深加工項目、燕塘乳業產業鏈項目、60個國有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項目、10萬畝油茶種植項目、“三舊”改造項目等,具有投資總量大、建設周期長、年度任務重、帶動能力強的特點,一旦建成投產,不僅能優化產業結構,快速做大經濟總量,還能極大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對促進墾區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繼續推行項目建設“倒逼機制”。大力倡導和實踐“風氣要正、干部要干、趕超要快”的精神狀態和過硬作風,對年度重點項目繼續實施主要領導掛鉤制度,按照“一個項目一位領導負責,一套人馬跟蹤抓落實,一套措施全力保障”的總體要求,定人員、定崗位、定任務、定時間、定要求,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千斤重擔眾人挑”。推行重點項目簽約制,讓干部拿著軍令狀出征、帶著責任書上陣,增強項目實施的主動性、計劃性和抓落實的剛性。
提高干部隊伍的執行力。推進項目落實,關鍵要抓具體、具體抓。抓具體,就是結合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把項目總目標細化為具體的子目標,把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分解為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操作性強的具體行動方案;具體抓,就是堅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逐個解決問題。既善于從大處著眼、又能夠從小處入手。要注重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尊重基層的創造精神,充分吸取基層的經驗,調動基層的積極性,變領導干部“干著急”為上下左右齊心協力一起抓。
加強項目實施情況的督促檢查。完善重點項目進度情況定期通報制度,督促墾區各級干部精心謀事、潛心干事、專心做事,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領體現在“會干事”上,把作風凝聚在“快干事”上,把目標鎖定在“干成事”上。
(作者系廣東省農墾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