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珍藏的資料中,保存有一組北大荒建設初期的老照片。從這些老照片,可以直觀地了解北大荒開發建設的歷史和北大荒精神形成的過程。需要說明的是,這些老照片的拍攝者是誰,本人已無從查考,只能表示歉意了。
我是1958年3月從原青島海軍基地轉業參加十萬轉業官兵開發北大荒的轉業軍人,轉業時年僅22歲,為副排級準尉軍銜。
近十萬名轉業軍人,在中央的統一號令下,于1958年3月中下旬至四五月之間,從全國各地主要開赴北大荒的一個集散點——密山縣。那是一個小縣城,又是鐵路的終點站。人太多,汽車很少,無法將轉業軍人們及時運達目的地,于是王震將軍于4月初親臨密山,動員大家發揚解放軍艱苦奮斗的精神,步行到農場。下面這張拍攝于密山車站前廣場的照片就是動員大會的會場。照片中,主席臺上在大會主持人身后坐的就是王震將軍。
主席臺正中的大橫幅寫的是:“歡迎參加開墾北大荒的同志們”,主席臺右側,有王震將軍題寫的四句鼓動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漢建設黑龍江。
第二天,來自全國各地轉業軍人們,開始徒步奔赴各個農場。下面這張照片,是轉業軍人們背負行李、踏著積雪向荒原深處進軍的情景。
包括本人在內的很多轉業軍人,是直接開到荒地上。沒有住房,就自己割草和樹條,搭建“馬架子”住下來,然后再開荒生產。下面這張照片,就是當時的馬架子。
建場初期,由于拖拉機等機械太少,除了用機械開荒外,轉業軍人發揚南泥灣精神,用人拉犁的辦法,開荒種地。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建場初期,北大荒有很多低洼地,來不及修建水利設施,所以遇到多雨很容易成災。下面這張照片,是反映麥收時轉業軍人們在水中收麥的情景。
1958年8月,為了培養建設北大荒急需的技術和管理人才,時任農墾部部長的王震將軍決定在密山裴德創建北大荒自己的農業大學(后定名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并兼第一任校長。我作為第一批學員考入這所大學學習。下面這張照片的背景是當時的一棟校舍。
1959年初,我在八一農大參加學習開拖拉機,學習機械開荒等作業。這是在拖拉機上的一張照片。
北大荒的開發建設,實際上是從1947年成立寧安和通北兩個農場開始的。新中國成立之初,先后有榮軍、解放團、鐵道兵以及地方政府和勞改部門興辦的多批農場,但是規模都不太大。其中最重要的是1954年中央決定接受蘇聯的援助在黑龍江集賢縣境內建設的國營友誼機械農場,這是北大荒建設機械化農業的開端,也是北大荒大規模開發建設的前奏;而1958年十萬轉業官兵進軍北大荒,則是北大荒開發建設的全面展開。下面的照片是哈爾濱外專學生初到友誼農場的場景,他們是國家分配來擔任蘇聯專家翻譯的。
黑龍江省農業廳廳長王操犁主持籌建國營友誼農場并任第一任場長。下面這張照片,是1955年5月1日王操犁主持友誼農場開荒典禮。
以上這些照片已經陳舊、泛黃,攝影技術也很粗糙,但是這些照片所反映的北大荒開發建設的歷史是永遠值得我們牢記和珍惜的,因為沒有過去的艱苦開發,就沒有今天北大荒的輝煌成就,也沒有舉世聞名的“中華大糧倉”。
(作者孫仁松,現年80歲,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原政策研究室主任)
責任編輯: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