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加快科技創新 推進農業轉型升級

時間:2013-05-07作者:胡兆輝 來源:《中國農墾》2013年第1期

  近年來,江蘇農墾積極探索和實踐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為核心,大力實施以“科技發展、科技創新、科技推廣、科技服務”為主題的“科技興墾”戰略,努力構建科技發展體系、創新研發體系、推廣應用體系和管理服務體系。目前,江蘇農墾稻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2%,居國內領先水平。2011年墾區水稻平均單產610公斤,小麥平均單產455公斤,大大高出全省水平。江蘇農墾在農業科技創新及技術推廣方面主要做了四個方面工作:

一、以打造“三個先行區”為總體目標,構建縱向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科技發展體系

  圍繞把江蘇農墾建設成為“江蘇省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聚區和農業新技術推廣運用先行區”的目標,完善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體系。在種植業領域,集成“良田良種良法配套,模式農機農藝結合”等各要素優勢,推廣先進農業生產模式,為墾區糧食持續增產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在種子、稻米等農產品加工業領域,積極營造企業是創新主體的氛圍,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產業創新體系,加快新產品研發、推廣和規模化應用等關鍵環節,新上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產線,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增加農業綜合效益。目前,蘇墾米業市場占有量一直居全省第一位,大華種業的常規種銷售多年保持在全國首位,蘇墾麥芽公司帶動墾區及周邊啤麥種植近150萬畝。正大蘇墾豬業公司的600+6000頭曾祖代項目、2400+14300頭祖代養殖場已先后投產。蘇墾農友種苗公司達產后年產優質種苗可達1億株,帶動農戶2000戶以上。

二、以產學研推為一體,構建現代化農業科技創新研發體系

  一是充分發揮產學研推一體化優勢。充分發揮省內農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眾多的研發優勢,狠抓農業科技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進一步完善產業與科技相互支撐、經濟與技術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生產促科研、科研帶生產的良性循環。集團公司根據農業技術工作的總體要求,在總部設立農業科技處(農業處),負責全墾區各項農業科技工作的管理和實施。同時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各農場都建有農科所、植保站、獸醫站、土肥站、農機站等農業專業服務機構,配備專職技術人員,為墾區實現農業技術創新提供體系支撐。以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農學院、省農業科學院為技術依托,墾區5個重點農業科研院所(站)、18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支撐,構建輻射全墾區的科技研發網絡。與中科院土壤所合作的院士工作站也正在積極籌劃之中。
  二是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江蘇墾區現有農業專業技術人員2270人,其中,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65人,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350人,中高級職稱農業技術人員占技術人員總數的18%左右,農業技術人員占農業職工總數的13.5%。近幾年來,每年從農業院校招聘大學本科、碩士生到農場就業,形成了人才隊伍的梯次配置。
  三是注重高端實用人才引進。墾區特別注重培養和引進頂尖專業人才、領軍人物和落地人才,培育高水平的企業家隊伍、科技人才隊伍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力爭在分子育種、生物災害綜合防治、循環農業及資源綜合利用、農產品精深加工、市場營銷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可以落地生根、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科研成果。

三、以農業科技創新為核心,構建現代化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體系

  充分發揮墾區規模化、集約化和組織化優勢,搭建新技術、新成果創新的推廣應用平臺,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圍繞生產需要和產業發展,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力度。集團公司專門設立科技項目專項經費,支持下屬各單位開展技術創新。“十一五”以來,墾區累計實施了400多項科技試驗,部分課題項目研究創新水平填補國內空白,多項研究成果達到國內先進和省內領先水平。通過農業“高產增效、節本安全”為目標的科技創新活動,形成了稻、麥、棉、植保、土肥、農機、養殖等十項農業技術體系,在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引進、改進、創新,農業實用技術的引進、組裝、集成和生產中關鍵技術的改進等方面不斷提檔升級,對墾區農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農業產業化發展得到較好提升,農業綜合產出逐年提高,主要作物單產均高于江蘇省平均水平。同時,通過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引進并開發了一批填補墾區生產空白的農林牧漁新品種。近年來,墾區通過試驗示范引進近100個稻、麥、棉、花卉、果林、水產、畜禽等農業新品種,引進新農藥,消化吸收新技術50多項,累計推廣輻射面積達500多萬畝,自主培育并通過審定的農作物新品種達29個,合作開發新品種達15個,有22項農機技改和創新發明獲得國家專利。
  加大對外合作研發力度,轉化科技成果,推廣創新技術。集團公司與省農委、省農科院、南農大、揚州大學建立密切合作關系,組織專家到生產一線進行技術指導,解決生產遇到的技術難題。大華種業加大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和大型種業企業合作的力度,通過優勢互補,開展協作育種,先后與江蘇省農科院、河南省農科院小麥所、鎮江農科院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以促進龍頭企業與基地發展有機聯合為目標,加快綠色有機生產技術的集成、示范和推廣。加大農產品精深加工程度,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體系、監管體系、檢測體系和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墾區100萬畝耕地全部進入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生產領域,已有81.3萬畝農田獲得綠色食品或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其中: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區8個,農業部肉禽養殖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個,農業部水產類健康養殖示范農場3個,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示范農場1個,農業部農墾現代農業示范區3個,農業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聯系點農場1個,國家級種子生產基地15個,國家級出口蔬菜質量安全示范區1個,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個,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6個,規模化養殖小區128個。蘇墾米業被農業部安排為首批農產品質量追溯項目實施單位,弶港農場的西瓜、東辛農場東米公司的肉禽列入全國農墾質量追溯試點。

四、以科技示范工程為載體,構建現代化農業科技管理服務體系

  以高產創建工程為抓手,大力推廣稻麥高產栽培技術,在墾區全面推進稻麥高產創建活動。墾區每年都有小麥、水稻、棉花等作物參加省部級的“百、千、萬”示范區高產創建活動,并取得較好的增產增效示范成效。新洋、東辛、淮海等農場的水稻、小麥萬畝示范片建設,均創造墾區及全省高產記錄。同時,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將學科技、用科技、抓科技變成墾區廣大干部職工的內在要求和自覺行動。進一步完善覆蓋農業、林業、水利、農機、畜牧、種子等系統的專業化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配強配齊專業科技人員,理順科技管理機制。大力推行“科技入戶”服務模式,在科技成果轉化、優勢特色產業開發、農業科技園區和產業化基地建設等方面,為基層提供“面對面”、“點對點”的指導服務。加強生產全過程的技術跟蹤服務與指導,形成了面向一線的指導服務機制。全面落實“職工全員培訓”項目,創建多渠道的科學技術普及載體,采用分段學習、強化實踐、跟蹤服務等多種形式,堅持制度化、專業化、全員化培訓,形成獨具特色的農業技能培訓教育機制。近幾年,通過開展各類農業技術培訓、送科技下鄉等活動,年培訓各類農業技術人員5000多人次,培訓農業職工3萬人次。

(作者系江蘇農墾集團副總經理、蘇墾農發公司總裁)
責任編輯:昝瑩瑩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