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出臺,為湖北農墾的改革發展帶來了歷史機遇。《意見》指出:要強化國有農場農業統一經營管理和服務職能,建立健全農場與職工間合理的利益關系和風險機制。湖北墾區作為屬地化墾區,正確處理好改革方向與路徑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湖北墾區最大的問題在于農場行政化趨勢嚴重,這與中央關于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主線的要求相差甚遠。因此,創新體制機制,強化農場經營功能,推進農場企業化勢在必行。
湖北墾區農場企業化改革就是要把國有農場變成統一經營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化、一體化經營為主要方向,構建以家庭農場為基礎,以國有農場為核心,以產業公司為龍頭,以合作組織為輔助,社會化服務貫穿始終,市場化運作覆蓋全程的農墾農業經營體系,形成家庭農場和國有農場、產業龍頭之間更為合理、更為緊密的利益分享和風險共擔機制,實現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有機結合,傳統主體與新型主體競相發展的農墾新型農業經營機制。因此,農場企業化的切入點應該是改革創新農場的雙層經營體制。
一、推進農場企業化改革應該把握其過程的階段性
在湖北墾區,創新雙層經營體制的重點和難點是強化國有農場統一經營和管理服務職能,這也是農場企業化的關鍵所在。湖北墾區農場的情況千差萬別,推進農場企業化應針對農場的不同發展階段分類指導,典型引路,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國有農場企業化進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家庭農場經營為主,生產費用和生活費用自理,產品由家庭農場自行處置,農場收取“經營田”租金,農場提供生產技術、代耕代收等經營服務,家庭農場與國有農場利益連接較弱,生產經營的風險由家庭農場承擔。目前我省大部分國有農場處于這一階段,特征是“兩田制”大量存在,農場經營功能弱化。
第二階段:隨著農場統一經營服務能力的增強,國有農場對家庭農場的產品具有精深加工能力和市場對接能力。農場范圍內的大部分農產品通過國有農場有序進入市場,農產品的附加值提升,國有農場與家庭農場逐步成為利益聯結體。家庭農場主要承擔生產環節的風險,其他風險由農場或者龍頭企業、合作組織承擔。這一階段,國有農場范圍內支柱產業逐步形成,農場及控股、關聯企業實力明顯增強,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逐步優勝劣汰,農場在產業鏈的高端和重要節點控制力逐步增強。
第三階段:隨著國有農場實力增強,支柱產業、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支柱產業鏈日益完善,農業全程服務體系和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協調運轉,龍頭企業與國有農場之間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規范,國有農場有能力對土地資源進行統一經營,農業職工轉變為農業產業工人,不再以家庭農場的形式組織農業生產,種養業真正成為國有農場的第一車間,生產經營的全部風險由農場承擔,農場徹底企業化運作。國有農場真正成為全產業鏈經營的國有農業企業。
推進農場企業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各農場應針對本場所處的階段瞄準目標,采取分步走方式穩步推進。沒有進入第一階段的,要向企業化方向努力過渡,處于較高階段的可以實行先試。在推進過程中,要頂層謀劃設計,爭取各方支持,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做到有序、平穩,同時要大膽創新,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和創新,為農場發展增添動力和活力。
二、準確把握推進農場企業化的切入點
1.政企分開,確立農場市場主體地位。按照《意見》要求,農場整體轉制為國有經營公司,依法依規對區域內國有資產進行經營,承擔保值增值責任;農場社會事業管理納入地方政府預算序列,由農場剝離出的管理區承擔。
2.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規范運行。一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進董事會、監事會制度建設,建立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規范董事長、總經理行權行為,發揮董事會決策作用、監事會監督作用、經理層經營管理作用。二是建立國有農場領導人員分類管理制度。三是實現企業薪酬分配制度。四是建立健全企業各類人員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制度,形成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
3.謀劃農場主導產業,培養農場經濟實力。國有農場在企業孵化培育中,應該按照全產業鏈的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特色優勢產業為基礎,合理謀劃產業布局,根據本區域的產業發展現狀,從產業鏈高端入手,培育農場自有和控股產業龍頭。力爭通過農場龍頭企業實現該產業的一體化運作經營、效益提升,同時逐步帶動周邊區域農業資源效益提升,使農場逐步成為區域產業發展龍頭。
三、推進農場企業化改革應處理好四種關系
(一)處理好國有農場企業化與家庭農場租賃經營關系
摸清家底是農場企業化的基礎。土地及農場范圍內的資源是國有農場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農場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是農場企業化的根本。因此在推進農場企業化中要協調好農場與農工及各經營主體的利益關系。國有農場土地等資源所有權歸國家,使用權歸農場。因此在推動農場企業化的進程中要協調好農場與家庭農場承包租賃的關系,明確家庭農場作為農場企業化運作的第一車間,農工是標準化品牌化農產品生產者的角色定位,確保國有農場合理合法經營國有資源,確保保值增值,實現效益最大化。
其次,應逐步構建權利關系清晰的國有農場土地等資源經營制度。建立職工家庭經營面積、收費標準、承包租賃期限與職工身份相適應的銜接機制,防止簡單固化承包租賃關系,維護農場對資源的使用權。
同時,應清理調整不合理的土地等資源承包關系,維持農場經營效益。解決土地等資源承包期過長,租金過低,拖欠租金、改變用途、破壞資源、長期閑置、私下流轉等違法違紀問題,確保農場經營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
規范墾區“兩田制”是農場企業化的關鍵。各農場要在調查摸底基礎上,按照均衡分配、公開、公平原則,出臺 “基本田”和“經營田”分配管理制度,協調好職工和農場的利益平衡。
(二)正確處理農場企業化與全產業鏈經營的關系
謀劃培育農場國有控股龍頭企業是農場企業化的重要條件。農業企業化必須組建和發展農場支柱龍頭企業,才能支撐農場產業發展。各農場要針對本區域資源特征和發展現狀,在具有湖北特色的糧食、油料、水產、蔬菜、果茶、種子、棉業、禽業等資源上做文章,找準農場的主導產業特色及生產經營比較優勢,有針對性地分類發展具有良好前景的加工型、貯運型、貿易型等多種類型的龍頭企業,以達到建一個龍頭企業、帶動一個產業、搞活一片區域經濟的目的。
1.龍頭企業的謀劃要堅持“三高”(高層次、高水平、高效益)。
“高層次”指龍頭企業應高層次運作,要有較高層次的優勢產品、品牌實施條件和高層次的發展前景,要立于“產業鏈”的高端和關鍵節點。
“高水平”指龍頭企業具有較高的技術管理水平和技術服務水平,具有較高的科技創新和運用推廣能力,具有較高水平的工藝技術設施和規程。
“高效益”指龍頭企業具有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能有效延長和銜接產業鏈,創造較高附加值,企業有較高經營盈利能力。
2.產業謀劃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是產業選擇上有重點。湖北墾區應把糧油、種業、果蔬、水產品、肉禽蛋作為發展重點。特別是城郊型農場要圍繞果蔬、肉禽蛋等農副食品生產加工基地,構建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工、運輸、儲存、保鮮及冷鏈物流配送體系,打造城市優質鮮活農產品供應商。力爭通過3-5年努力,形成省內各級城市安全放心農產品渠道的布局。圍繞發展重點產業扶持一批農場控股的骨干國有企業。
二是在全省范圍內對糧油精深加工倉儲進行布局,打造湖北農墾品牌糧油加工、倉儲體系,爭取國家糧油貯備項目支持,形成湖北農墾在糧食安全中的掌控力。
三是圍繞農產品冷鏈物流,對接中墾冷鏈公司,建立湖北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將湖北鮮魚農產品市場與全國對接,將湖北區域優勢變為發展優勢。
四是積極推進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和標準化生產、品牌打造,構建農墾安全、綠色農產品電商營銷網絡。
五是圍繞旅游、休閑農業資源,按照農場是城市市民心中“安全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代名詞的理念,創建一批觀光、采摘、食宿、玩樂、購物、休閑、養生、養老等一條龍的農墾骨干綠色農業園區。
3.品牌謀劃要一盤棋。
省級農墾主管部門要統籌規劃,構建湖北農墾農產品品牌體系。圍繞湖北魚米之鄉特色,從安全、綠色、放心食品生產者供應者的角度,重點在糧油、水產品、種業、海外農業上,打造中國農墾旗下的湖北農墾子品牌。
農場圍繞“三品一標”,打造原產地、區域品牌。
農墾品牌打造一定要堅持“全產業鏈”思路,按照“家庭農場+基地+企業+市場+品牌”五位一體的模式,全程掌控,通過全程質量追溯,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運作,打造農墾安全、放心農產品生產者、供應者的良好口碑,樹立農墾品牌形象。
(三)正確處理農場企業化與場內其他市場主體的關系
1.行政推進,優化專業化服務。針對服務弱化的問題,農場分場或者大隊可成建制變為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公司或者協會,包括:農業技術服務協會、植保協會、農機協會、林業協會、水產協會等,農產品營銷服務中心、物資公司等。動員農業生產者自愿參加到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和農業營銷體系中來,增強農場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功能,提高組織化程度,發揮農墾規模化、組織化、機械化、標準化、集約化優勢,為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生產奠定基礎。
2.市場運作,優化產業鏈布局。對于場域內的民營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要運用市場手段,協調好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組織與農場的關系。農場要圍繞產業、優勢,積極謀劃產業鏈布局。在控股龍頭企業謀劃中,要從加工、流通、市場等薄弱環節入手,不與現有民營龍頭爭利,共同維護農場、農工的利益。
3.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有農場受區域條件限制,各種創新業態發育不全,特別是生產服務業、生活服務業主體缺乏。各農場要制定鼓勵政策,扶持涉農電商、物流、觀光旅游、休閑養老及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等全面協調發展,讓國有農場成為大學生等各類人才及務工返鄉人員創業的樂土。
(四)正確處理國有農場企業化和社會管理屬地化的關系
1.主動為地方政府分憂。湖北墾區的大多數農場遠離中心城鎮,不具備移交社會職能的條件,應該積極探索推進辦社會職能內部分開、管辦分離,地方政府可采取授權委托,購買服務等方式賦予相應管理權限和提供公共服務,納入地方政府統一管理,解決人員編制、經費來源。農場要主動融入當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按章納稅,推動區域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
2.請求政府解難。國有農場是農業企業,具有社會和企業雙重特性,應該將農場的保障性住房、安全飲水、道路交通建設、農田水利、防汛抗災基礎建設等工程納入市縣政府管理,將國有農場的公益資產包括土地、道路、橋、涵等的維護納入當地政府項目建設支持范圍,減少農場在公益事業中的支出,這也是改革的關鍵內容之一。只有這樣,農場才能集中精力發展支柱產業。不要因為企業化,將本應政府承擔的農場公共服務和民生工程責任轉嫁農場,成為農場企業化的攔路虎。
國有農場作為企業管理和資產經營的主體,要保持和發揮自身組織優勢,在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作物和產業布局、生產要素投入、農產品銷售等方面發揮好統籌經營職能,在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等方面體現更大的服務作用,將全產業鏈中的加工體系、倉儲物流體系、品牌銷售體系建設作為突破口,謀化培養產業鏈的高端或者節點龍頭支柱企業,實現農場對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經營。只有這樣,農場才有可能成為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的生產者,農產品增值的精深加工者,農產品市場渠道的掌控者,更好地履行湖北糧食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國家隊使命。
(作者單位:湖北省農墾事業管理局經貿處)
責任編輯: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