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湖北墾區種糧一體化實踐及啟示

時間:2019-05-13作者:歐宏新 來源:《中國農墾》2018年第11期

“食為政要,農為邦本”,解決好13億多人的吃飯問題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放在心中、落實在行動中的頭等大事。“民以食為天”、“糧以種為先”,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其深刻含義是:要一手抓糧食產業發展,一手抓糧食的源頭——種業發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的進程中,解決好由“吃飽”向“吃好、吃安全”轉變的問題,必須進一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轉型升級。

湖北省是全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糧食調出大省,也是全國水稻、小麥的優勢產區,加快推進湖北省農業轉型升級,對做大做強全省農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尤為重要。近幾年,作為湖北省農業排頭兵的湖北農墾率先在全省提出種糧一體化發展思路,為全省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益借鑒。

一、種糧一體化內涵及意義

(一)種糧一體化內涵

種糧一體化是指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發展目標;以繁育優良種子,提升糧源品質,增強種業和糧食產業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為主要任務;以加快參與全球糧食市場貿易,增強國際糧食貿易話語權和價格定價權為戰略開拓;以統一社會化服務標準為基礎;以完善糧食儲備體系,推進物流網絡布局建設為發展手段;最終推動實現種子產業育、繁、推與糧食產業倉儲、加工、貿易期貨的協同化、一體化發展格局。

(二)種糧一體化意義

1.種糧一體化是促進種子產業和糧食產業融合發展的可行模式。種子和糧食本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但現階段,我國“種、糧”產業長期處于分割狀態。一是種業的育繁推體系不完整,處于分割狀態;二是糧食產業的種植、倉儲、加工、銷售、期貨等環節處于分割狀態;三是整個產業“上、中、下”環節分割,即上游的種業,中間的糧食種植,下游的糧食收儲、加工和銷售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種、糧”服務體系不健全。現代農業發展要有生產、產業、經營和服務四大體系作為支撐。目前,各種服務于種業、糧食產業的農機、農技等生產性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但是功能不強,而經營性服務體系也因多種原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要。從政府管理體制上看,種子、糧食生產歸農業部門管理,收儲歸糧食部門管理,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由其他部門管理,導致政出多門,各自為政。

通過實施種糧一體化能夠實現三個優勢。一是促進種糧協同化、一體化發展。從種子產業來說,它延伸到了下游的糧食產業;從糧食產業來說,它延伸到了上游的種子產業。這種鏈條的相互延伸,能夠更好的實現二者相互促進、融通發展。二是有利于鎖定用戶,形成種業品牌。通過糧食儲備的優勢促進優良品種推廣,從而鎖定用戶群,促進種子品牌培育。三是有利于促進收儲品質提升,形成糧食和加工品牌。

2.種糧一體化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糧食生產經營不斷面臨新問題、新挑戰。生產體系方面。一是從業人員問題。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外出務工,種地交由留守的老年人和婦女,農業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不充分;二是通過土地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不充分;三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發達,不能有效為農業生產提供支持和服務;四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御自然風險能力較弱。經營體系方面。一是我國糧食連年增產,加上糧食進口量、庫存量屢創歷史新高,“三量齊增”、“三高并存”難題問題嚴重;二是糧食收儲形成三個問題,即不能完全收儲、收儲價格高于市場價、收儲價格與進口價格倒掛;三是糧食經營主體實力不強;四是糧食市場體系不發達;五是缺乏國際競爭力。種糧一體化在推動優良品種供給、保障生產的糧食安全優質的同時,能夠促進生產的糧食標準統一,有效提高糧食經營效益。

3.種糧一體化是振興種業的有效手段。現階段,我國的種業發展雖然有長足的進步,但從全球種業格局來看,競爭力并不明顯。主要表現在:第一,市場份額有待進一步提升。2015年之前,全球每年近500億美元的市場份額,我國種子企業中沒有一家能達到2%。但隨著中國化工收購瑞士先正達種業,隆平高科等完成收購陶氏益農巴西特定玉米種子業務后,我國種業領軍企業實力逐漸提升。第二,產業集中度低,缺少商業化育種體系。現階段,我國種業企業經過“強身健體”,數量從2010年的8000家下降到2017年的3500家,但經過農業農村部認定育繁推一體化的企業只有77家,國內前50強種業企業經營額只占全國種子市場的近30%,前10強大約占市場總額的13%。第三,研發創新能力不足。據統計,我國有科研能力的企業不到總數的1.5%,科研經費投入平均不到銷售收入的1%,國內種業領頭羊的上市公司隆平高科重視科研投入,每年投入約0.5億元用于科研,占銷售收入超過4%;而發達國家先進種業企業的科研投入一般為銷售收入的8%~12%,如美國孟山都公司每年科研投入高達10億美元。種糧一體化實施能夠促使種子企業獲得穩定的客源,同時倒逼企業根據客商要求,加快新品種研發,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二、湖北農墾種糧一體化探索實踐

(一)湖北農墾種糧一體化可行性分析

1.契合農墾改革方向。中發[2015]33號文件明確提出,農墾改革要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為主線。各墾區、農場運用資本手段,通過兼并重組、交叉持股等方式能夠有效推進農墾大企業、大集團的形成和發展,有效增強農墾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契合農墾改革方向。

2.具備基礎優勢條件。一是國家政策支持。農墾目前處于改革機遇期,一系列推動農墾改革發展的政策陸續發布實施,為推動農墾種糧一體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撐。二是體制機制優勢。農墾具有“統”的功能,土地國有,便于產業集中,規模經營。三是基礎條件好。農墾職工素質高、機械化程度高、水利設施條件好、農業技術強、倉儲設施比較完備,適合發展種糧一體化產業。四是產業基礎良好。農墾糧食產業基礎穩固,種子產業發展迅速,擁有制種基地近30萬畝, 這為種糧一體化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

3.有實踐經驗借鑒。江蘇、上海等墾區在種糧一體化方面開展較早,其成功經驗為湖北農墾種糧一體化開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二)湖北農墾種糧一體化布局實踐

2015年,湖北農墾確定了以湖北農墾聯豐現代農業集團為主體,根據種業、糧食發展的形勢和要求,試行“以種業為先導,以倉儲為帶動,種糧一體化協調發展”的企業戰略。具體實踐如下:

1.不斷加強種業工作。種業工作是種糧一體化的龍頭,是集團公司的主業,也有幾年發展的經驗和基礎。集團公司不斷強化種業先行戰略,一是在小麥品種上有新動作。在穩定提升鄂麥596品種的品質,樹立起高產、高抗病、高品質的三高新形象的同時,積極做好鄂麥170的繁育推廣工作;二是積極開展水稻新品種的推進工作,與湖北荃銀公司合作在湖北、江西、湖南三個墾區代理其研發的水稻新品種,通過中墾種業聯盟的綠色通道幫助其審定新品種,集團取得20%品種權和全墾區經營權;與省種業集團合作代繁水稻新品種等;三是在玉米品種上,利用中墾種業聯盟優勢,開展與甘肅農墾種業公司的合作,引進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工作。

2.試點糧食收儲工作。糧食收儲是集團今年剛布點試點的業務。就政策方面而言,國家將糧食收儲對農墾計劃單列,是重大利好;同時,中儲糧湖北公司、省糧食局對開綠燈,讓集團滿足條件的先行、先試。襄陽糧食部門給予支持,已經查驗了集團的清河、張集倉庫,并安排計劃收儲小麥6000萬斤。同時,針對棉花市場不好的實際情況,集團將三湖農場以前的棉花倉儲設施進行新建、升級改造,逐步向糧食倉儲方面進行改造。

3.探索種糧結合模式、墾場(墾地)合作模式。在鐘祥柴湖開發區的大型倉儲、加工中心今年會進行第一期工程建設;已經開工建設老河口市張集農場糧食儲備庫,與張集農場開展種糧一體化合作。嘗試用墾場(墾地)結合的方式進行農墾改革試點創新工作,大力推進種糧一體化模式。

(三)湖北農墾種糧一體化探索成效

1.完善了產業鏈。聯豐集團通過種糧一體化實踐,一是通過合同將農戶進行小麥種子生產與集團收購鏈接起來,二是通過合同將加工后的種子出售給農戶,農戶將商品小麥出售給集團進行收儲;這樣就形成了一條“種子生產—加工銷售—產品合同回收”的產業鏈。

2.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一是集團效益好。 2017年,公司種子銷售實現盈利100多萬元,實現小麥種子零庫存,糧食收儲實現倉儲收入160多萬元;二是增加了農戶收入,初步估算,農戶通過繁育種子、按收儲價出售,畝均增收150元。

3.開啟了全程社會化服務新模式。在聯豐集團下面成立了湖北農墾聯豐合作總社,進行產前、產中服務,在基地通過農場農業技術服務站開展技術服務,農戶建立合作組織進行經營服務,產后由集團公司下屬的湖北農墾聯豐農產品公司進行收購服務。真正實現了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社會化服務。

4.嘗試建立了研發、生產、經營合作體系。在種子研發方面,建立了與省農科院、龍頭企業和華中農大的合作關系;在種子生產方面,建立了自育基地,開展了與襄陽原種場的合作繁育模式,與農戶進行合同訂購生產回收;在經營方面進行合同銷售種子與回收產品。

5.社會效益明顯。通過種糧一體化實施,農戶只專注于種植環節,收入明顯增加,反響很好,社會效益明顯。

三、湖北省種業和糧食產業面臨的形勢分析

(一)種業方面。一是湖北省是用種大省,同時也是種子調入大省。省內大宗農作物種子自給率不到30%,如水稻種子70%來自外省,小麥種子基本上來自河南;二是企業不強、集中度不高。湖北省現有農作物種業企業70家多家,但行業集中度低,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上的本省企業不到10家,只有3家年銷售額過億元,而且沒有一家上市企業,農業部認定的“育、繁、推”企業僅6家;三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自育品種少。湖北省有農業科技研發、教育機構70多家,農業科研人員5000多人,涉農兩院院士12人,科技力量比較雄厚。但是,除油料、棉花外,主要糧食種子自育品種占比不到13%,可見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力度不夠是制約湖北種業發展的瓶頸。

(二)糧食方面。2017年湖北省糧食種植面積4471.7千公頃,占全國的3.8%,產量2599.7萬噸,占全國的4.2%,在全國排第11位,是國家13個產糧大省之一,也是糧食外調貢獻大的11個省份之一。數字不錯,隱憂還在。一是糧食生產環節,缺乏優質、高產、廣適應性作物新品種;缺乏高產、高效集成栽培技術,機械化程度低下;缺乏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不發達;缺乏規模經營,土地流轉程度不高。二是糧食流通環節,由于高庫存壓力、倉儲設施缺乏、市場與收儲價格倒掛等問題,導致“賣難”問題始終沒有很好解決。糧食市場體系不完備,企業實力不強,缺乏市場競爭力。主要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建設、加工物流園區建設、重要流通節點建設等方面相對滯后,導致湖北糧食走出去不暢通,糧食企業轉型升級困難。

四、推進湖北省種糧一體化戰略布局的建議

從湖北省種業和糧食產業發展形勢來看,加快提升種業和糧食產業發展迫在眉睫。從湖北墾區種糧一體化布局成效來看,種糧一體化已成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手段。為加快推進湖北省種糧一體化戰略布局,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頂層設計。以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為指引,借鑒外省成功經驗,結合湖北實際,將種糧一體化發展作為湖北農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并將其融入長江經濟帶戰略、“一帶一路”建設和“建設支點,走在前列”的區域發展戰略中。一是迅速組建省級國有農業投資平臺公司。可考慮將湖北農墾打造為平臺公司,利用平臺公司作為出資人來推進發展種糧一體化全產業鏈企業。二是制定支持政策,推動加快發展。重點在資金、糧食收儲指標、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二)科學制定戰略規劃。根據國家促進種業、糧食產業發展的相關文件,按照《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相關要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發展目標,加快推動實現湖北種子產業育、繁、推與糧食產業倉儲、加工、銷售、期貨的協同化、一體化發展格局。在規劃制定過程中,應堅持統籌兼顧、穩步實施,市場導向、依規經營,創新驅動、協同合作,產權清晰、資本鏈接。在戰略重點布局上,一是加快種業發展。出臺政策,加快整合農業科技研發資源,培育一批優質、高產、多抗、綠色和適應機械化作業、設施化栽培的新品種;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建設,完善制種設備設施,全力推進優良品種的生產。二是統一社會化服務標準做好糧食生產,加快提升湖北糧食品質。三是加強糧食儲備庫等基礎設施和批發、期貨等市場體系建設,加快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建立完善集糧食收購、倉儲、加工、銷售、物流、期貨為一體的綜合體系。四是做好品牌創建工作。建議在湖北農墾先行試點,取得種糧一體化戰略實施的經驗,在農墾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在全省進行示范推廣。


(作者單位:湖北省農墾事業管理局)

責任編輯:蔡基松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