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安徽農墾茶區公司化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2016-11-03作者:張國祥 來源:《中國農墾》2016年第10期

    安徽農墾茶區現有敬亭山、十字鋪、祠山崗、九連山四個茶場,擁有土地16.5萬畝,人口3萬多,職工9540人(其中離退休人員6400多人)。為探索農場公司化改革的有效路徑,2010年,安徽省農墾集團公司整合四場資源,組建了安徽皖墾茶業集團有限公司。到2015年底,茶業集團公司資產總額9.8億元,比2010年底增長131.9%,地區生產總值4.3億元,比2010年增長42.8%;營業收入和經營利潤分別為1.2億元和2502萬元,比2010年各增長48.7%和174.9%,走出了一條適應農墾特點、符合農墾改革方向,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的新路子。

一、在實踐中逐步完善適應農場公司化改革的組織架構

    安徽墾區屬集團化管理體制的墾區,省農墾事業管理局和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下轄20個國有農(茶)場及其他若干單位。為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構建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安徽農墾整合區域資源,先后組建了皖墾種業、通和房產、皖墾茶業、皖墾食品、酒店集團、皖墾棉業以及類金融等多個專業公司,使之成為省農墾集團的全資(控股)子公司。專業公司產權關系明晰,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內部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
    皖墾茶業集團組建,設立茶業集團黨工委(紀工委),加掛“茶區總場”的牌子,健全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茶葉集團整合資源,組建了志祥農業、資產運營、綠魁茶業、敬亭綠雪、青草湖酒業等實體公司,在實體公司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增強企業活力與競爭力。在四個茶場分別組建社區管理委員會,并經地方政府批準,設立了14個居民委員會。

二、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夯實農場公司化改革的經濟支撐

    主導產業是農場公司化的基礎。如果主導產業不清、效益不顯,農場公司化改革也將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末。
    皖墾茶業集團“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是茶區主導產業壯大期、墾地合作深化期、組織架構完善期。要樹立“背靠資源、面向市場”的理念,圍繞高效特色農業和城市綜合服務業這兩個主導產業,以項目為抓手,以混合所有制為手段扎實推進。努力把皖墾茶業打造成安徽農墾的重要經濟板塊和效益增長極,把茶區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態優美、職工幸福的新墾區。
    高效特色農業。一是在實施茶業“3+2”工程,即重點建設“敬亭綠雪”茶葉原產地、麻姑山茶樹種質資源圃、十字鋪現代農業觀光帶,同時積極發展九連山茶園養雞和祠山崗“黃金芽茶”基地。二是以志祥農業公司為平臺,在現有2.4萬畝苗木基地的基礎上,發展綠化苗木產業,控股宣城市政園林綠化建設有限公司,不斷提高產業效益。三是打造青草湖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發展大棚蔬菜等特色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服務合作,促進職工增收。四是以效益增長、科技進步為核心,著力提升綠魁茶葉加工、青草湖黃酒等現有產業。五是圍繞敬亭山綜合開發,發展休閑體驗觀光產業。敬亭山素有“江南詩山”的美譽,是國家森林公園和省級風景名勝區,茶業集團將與地方政府通力合作,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贏。
城市綜合服務業。重點是實施好一批前景好、效益高、特色明顯的項目。近期,將以敬亭山場部“茶香小鎮”建設和“山南中央街”商住綜合體以及“優詩美地”小區開發以及“東升花園”配套為核心,推進土地開發。同時,加快推進九連山文化陵園、祠山崗加油加氣站、周王養老休閑中心等項目建設,促進茶區經濟轉型發展、跨越發展。

三、發揮農墾土地資源優勢,推進墾地合作邁上新臺階

    皖墾茶區區位優勢明顯,多屬城郊型農場。“十二五”期間,本著“立足長期、合作共贏”的原則,與地方政府共同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為茶區轉型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強起到了關鍵的支撐作用。“十二五”期間,墾地合作開發商住用地1500多畝,土地掛牌價格也由期初的70萬元/畝提高到目前的120萬元/畝以上。同時,墾地合作共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征用農墾土地18000多畝,每年茶場獲得的合作收益超過2000萬元(不含土地補償)。
    “十三五”期間,皖墾茶業繼續將共建工業園區作為墾地合作的重點。一方面,合力招商引資,加快項目落地,提高園區的檔次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切實履行墾地雙方合作協議,建立墾地合作資金臺賬和土地收益臺賬,加強落實檢查,及時兌現地方政府的資金占用費、合作獎勵、商住用地規劃及指標等重點內容,確保農墾收益的長效化、制度化。同時,積極支持地方交通、電力、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承擔國有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

四、創新體制機制,穩步推進社企分開

    農場企業化改革的關鍵是堅持社企分開,這直接關系到農場市場主體地位能否真正確立,農場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能否得到全面提高。皖墾茶業集團在現有探索基礎上深化社企分開改革,就必須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和發展的意見》為指導,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在茶場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組建茶場(公司)和社區管理委員會,分別承擔生產經營和社區管理職能,做到人員、經費、職能相對分開。茶場(公司)以資本為紐帶管理實體企業,做到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社區委下設居民委員會,建立以居民自治為基礎的社會治理機制,做到工作有序銜接、職能履行到位。
    二是合理劃分資產資源,既要確保茶場(公司)經營性資產完整、人員專職、業務獨立,進而為股權多元化改革創造條件,又要確保社區正常的人員編制、崗位設置,公用經費、基本建設經費需要,以利社區和諧穩定。以此為目標,科學設置管理機構和財務科目。
    三是要完善大農場統籌小農場的經營機制,堅持和完善以職工家庭承包租賃經營為基礎,創新股份制、公司制、合作社等農業經營形式,促進土地流轉。推進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畝均效益和規模效益,促進職工增收。同時,建立經營面積、收費標準,承租期限等與職工身份相適應的銜接機制。
    四是妥善處理好債務等歷史遺留問題,對辦社會職能形成的債務進行甄別,納入政府債務統一管理,按規定和程序核銷呆壞賬。從而使茶場(公司)輕裝上陣,盡快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平等參與市場競爭。

五、立足農墾特點,多方合作開展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

    農墾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承擔國家使命而建立的,是中國特色農業經濟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場承擔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是歷史形成的,為支撐農墾事業和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推進農場企業化改革,就必須剝離農場辦社會職能(包括行政執法、事業性管理和公益性服務等)。結合皖墾茶區的實踐,剝離農場辦社會職能可以有以下途徑:
    一是移交。幾年來,皖墾茶區先后向地方移交了公檢法、武裝、電力等管理邊界清楚、系統管理成熟度高的辦社會職能。
    二是共建。茶區各場與地方政府本著共建共享、聯合行政的原則,在規劃、土地、市政執法、文明創建、基本醫療、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合作,形成政府依法授權、社區依法管理的銜接機制。
    三是購買服務。地方政府將茶場人員的城鎮居民醫保、低保、大病救助等納入財政資金保障范圍。
    四是管辦分離、授權管理。特別是集團化墾區,省政府應賦予農場社區相應的管理權限和提供公共服務,將農墾各場的社區運行經費、公共服務經費、社會事業經費納入省級財政預算,同時,管理分配好中央財政專項補助,滿足農墾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需求,減輕茶場負擔。
    五是發揮居民委員會的作用。近年來,茶區各居委會開展了一系列的扶貧幫困、治安聯防、民事調解等居民自治工作,組織了一系列文化、體育活動,實現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

六、農場公司改革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資產資源的整合與劃分。毫無疑問,經營性資產(資源)要劃歸公司。但土地資源如果不加區別地全部劃歸公司,不利于股權多元化改革。建議:已作價入資的土地可劃歸公司,其他土地劃歸社區(代表國家所有并獲得土地補償收益),但土地上面的生物資產劃歸公司經營。
    二是用好國家惠農政策、民生政策,規范稅收。建議:改革后的企業保留農場牌子,仍以農場的名義從事生產經營。這樣,既享受到國家減免農業企業所得稅政策,也符合農場作為國有農業企業的實際,還能發揮“農場”的品牌效益。
    三是合理確定各類管理人員的薪酬待遇。社企分開后,通常做法是企業人員實行年薪制,薪酬待遇與經營業績掛鉤,社區管理人員實行工資制,參照同類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人員標準。但社區管理人員從性質上看仍是企業員工,需交納“五險一金”,在社區管理人員的事業編制尚未解決或國家保障政策尚未并軌之前,應合理保障他們的薪酬待遇,激發其工作積極性。
    四是規避風險,確保墾地合作中農場收益的長效化、制度化。皖墾茶區墾地合作開發土地近2萬畝,地方政府欠付土地補償費近3億元,其中部分轉作借款,支付利息,但未納入賬內核算。還有共建園區收益分配方式也只是雙方協議約定,支付時間、數額也因地方財力狀況和人員變動情況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墾地合作協議中明確的商住用地開發也應適時啟動。
    五是重視解決社區管理中出現的新問題。“十二五”期間,皖墾茶區建設各類保障房6401套及配套用房,墊付資金近7000萬元,一方面,保障房的國有性質使社區承擔了管理和維修費用(每年約400萬元),另一方面,應探索租售并舉等路子,盡快變現存量資金。同時,茶區職工只參加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社區參照職工醫保標準實行差額補貼,年補貼費用約500萬元左右(2015年為474萬元),其中退休人員占比80%以上。這些都必須納入農場公司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切實加以解決。

(作者系安徽皖墾茶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工委書記)
責任編輯:成德波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