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龍江墾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黑龍江省兩次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龍江絲路帶”建設,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墾區經濟保持平穩發展,民生持續改善,新的發展動能進一步匯集,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7.3億元,同比增長6.1%;糧食總產411.9億斤,實現“十三連豐”;墾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421元,同比增長6.6%。
2017年墾區主要發展目標是:經濟增長預期6-6.5%,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400億斤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圍繞上述目標,2017年,墾區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持創新驅動,培育壯大新動能,激發墾區內生動力,加快發展重點產業,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奮力推動農墾振興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黑龍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迎接北大荒開發建設70周年。
一、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前,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共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基本支撐是綠色發展,衡量標準是農民增收。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三農”領域的深刻變革,關系農業長遠發展,必須守住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職工增收勢頭不逆轉,墾區穩定不出問題三條底線。
(一)適應市場需求,優化產品結構
生產適銷對路產品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所在,要調減過剩產品,增加短缺產品,做到產品好、銷售暢、價格高。
要優化種植業結構。從墾區實際出發,構建糧經飼協調發展的三元結構。2016年國家調整了玉米收儲政策,今年國家水稻最低收購價很有可能要降低,倒逼墾區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任務更加迫切。綜合判斷市場和政策變化,墾區種植業結構調整總的思路是:穩定并擴大水稻尤其是優質水稻種植面積;減少第四、第五積溫帶等非優勢產區籽粒玉米種植面積,杜絕玉米越區種植,擴大綠色(有機)鮮食玉米、飼用玉米和青貯玉米種植;實現旱田合理輪作;擴大優質食用大豆、馬鈴薯、雜糧、雜豆、中草藥、水果等經濟作物以及苜蓿、燕麥青貯等飼料作物種植;擴大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發展食用菌、蔬菜等種植。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雜糧雜豆、蔬菜瓜果、食用菌、中藥材、特色養殖和山特產品、林特產品等產業提檔升級,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職工增收的大產業。
要優化農業結構。以“兩牛一豬一禽”為重點,堅持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質量效益型畜牧業。抓住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限養的機遇,發揮墾區環境容量大、生態好、飼料充足優勢,積極謀劃引進大型生豬、禽等全產業鏈項目,建設墾區生態養殖基地群。因地制宜發展草食畜牧業,“森林豬、雞、鴨、鵝”等特色養殖,加快發展白羽肉雞、肉鵝等禽類產業,發展壯大林業經濟、林下經濟。要適應消費需求個性化、小眾化趨勢,發展特色產業。
要優化產業結構。突出問題導向,加快補齊墾區短板,將產業項目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形成濃厚的培育產業、抓產業項目的氛圍。在農業結構調整上導入產業理念,用公司化撬動產業化。以產業化、市場化水平提高促進職工持續增收。要利用好管委會財稅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條件的管理局和農場,要通過合資合作,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發展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延伸產業鏈、完善價值鏈,培育新經濟增長點,提高農業整體效益。要爭取國家政策,整合資金,集中支持建設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為農業生產、加工、物流、服務相互融合提供載體。
要完善物流營銷網絡。堅持市場化取向,強化營銷手段,鼓勵墾區企業內外聯合、聯盟、聯營、聯銷,建設北大荒綠色食品旗艦店、加盟連鎖店,擴展營銷網絡。積極發展“互聯網+營銷”,支持各類農產品電商平臺和電商、微商、點對點營銷、集團和個人定制、眾籌、全生產過程展示等新業態、新模式,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發展電商產業園,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要高度重視品牌建設,著力將北大荒、完達山、九三等培育成安全放心食品的“代名詞”,培育“北大荒”系列名特優農產品品牌。
要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依托墾區生態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休閑農業、健康產業、養老產業,建設產業特色突出,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美麗農場”。
(二)把握市場關切,保障食品安全
當前,老百姓對農產品供給的最大關切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農產品競爭力也更多地表現在產品安全放心上。墾區要發揮優勢,將食品安全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把增加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啟動墾區“優質米工程”。進一步加大力度,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加強生產過程監管和產品質量追溯,積極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重點推動墾區稻米產品質量追溯全覆蓋工作。加強優質農產品品種研發、生產、推廣,提升墾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三)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綠色發展是農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和迫切需要。切實抓好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增強環境保護底線意識,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繼續加大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力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3800萬畝。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繼續擴大旱田免耕試點面積。把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加大大中型農田灌排骨干工程節水改造力度,建成一批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推廣田間節水技術和設施。繼續實施農業“三減”行動,“三減”示范面積擴大到1000萬畝左右。大力發展高效生態循環經濟。推廣“鴨稻”“蟹稻”“鵝玉”等生態種養模式。切實抓好畜禽排泄物無害化處理和肥料化利用,新建的規模化養殖場必須同步建設好糞污處理設施。在牡丹江等5個奶牛養殖大局實施糞污無害化大面積機械化還田項目試點。加大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力度,推進秸稈肥料化還田。
(四)發揮比較優勢,優化區域結構
農業生產對資源和環境有很強的依附性,在最適宜的地方生產最適宜的產品,不僅成本低、產出效率高,而且品質好。各管理局、農場要統籌規劃,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進一步明確區域發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加快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主導產品、支柱產業和知名品牌,建設特色鮮明、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生產基地。選擇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基礎設施較完善、相對集中連片的區域,科學劃定水稻、玉米等糧食生產功能區,大豆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食用菌、畜產品、林特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抓住國家“三區”建設政策機遇,切實將區域資源優勢變成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
(五)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提高糧食產能
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加快以三江平原灌區為核心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啟動青龍山灌區一期項目中站、南站和中區骨干渠系工程建設。完成七星河澇區等3個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和興凱湖第一泄洪閘除險加固項目建設任務。完成三江治理項目建設并做好三江連通項目前期工作。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加大支持水稻側深施肥、秸稈處理、自動導航、低溫烘干等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優化農機裝備結構。計劃農機更新總投入20億元。新增生態高產標準農田230萬畝。
(六)堅持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激活資源要素潛力,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農業供給體系。
適應農業由量到質轉變的大趨勢,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大力開發推廣綠色高效種養技術。支撐種業自主創新,開展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選育攻關,加快適宜機械化生產、優質高產多抗廣適新品種選育和配套技術集成。支持農技推廣人員與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合作。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規定。發展面向市場的新型農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機構。創新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方式,繼續抓好新型職業農工培育工程。
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農墾優勢,在土地發包過程中,引導職工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入股、聯合等,加快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支持以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和農業服務組織等為主體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扶持培育農機作業、農田灌排、統防統治、烘干倉儲等經營性服務組織。完善產業化經營鏈條中各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職工增收、農場增效、互利雙贏。加快建立墾區政策性擔保體系,完善擔保機制,解決墾區職工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科技人員、大學生、職工以及各類新增就業人員創新創業,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社會氛圍,實現創新發展。
(七)抓好典型帶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墾區上下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有共識的,問題在于我們判斷市場、駕馭市場的能力還不足。各級黨政組織和領導干部要改進作風和工作方法,既不能包辦代替、越俎代庖,也不能無所作為、袖手旁觀。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市場力量引領結構調整。要重點強化政策引導和服務支持。培育和總結推廣典型,善于用典型引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深入推進農墾改革
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農業部要求,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以創新體制機制、轉變農墾管理方式為重點,以農墾管理體制從三級管理向兩級管理轉變為突破口,深化農墾體制改革。圍繞墾區集團化,逐步做實做強做大北大荒集團。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壓縮非必需的辦社會職能,優化辦社會職能機構設置。圍繞農場企業化,加快分離辦社會職能,推進辦社會職能改革。完成土地確權登記。繼續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推進農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將農墾管理體制改革與推進農墾發展相結合,通過改革促進思想觀念的轉變,通過改革激發農墾內生動力,通過改革推動農墾加快發展。
(一)深入推進綏化、哈爾濱管理局綜合改革試點
按照中央農墾改革發展文件關于“積極推進國有農場公檢法、基礎教育、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等辦社會職能一次性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暫不具備條件的要在一定過渡期內分步分項移交。遠離中心城鎮等不具備社會職能移交條件的國有農場,探索推進辦社會職能內部分開、管辦分離,地方政府可采取授權委托、購買服務等方式賦予其相應管理權限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要求,對試點單位辦社會職能,采取分步移交的辦法,成熟一批(項)移交一批(項)。加快中心城鎮內農場行政社會管理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移交;暫不具備條件的,在過渡期內分步分項移交;遠離中心城鎮的,探索實施墾區內部政企分開、管辦分離。根據辦社會職能移交進展情況,適時撤銷農墾綏化、哈爾濱管理局,組建農墾綏化管委會,由管委會承擔轄區內國有農場暫時不能移交屬地政府管理的辦社會職能。在遠離中心城鎮的國有農場設立社會行政管理委員會,由農墾管委會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小城鎮管理等部分公共服務事務委托社會行政管理委員會管理。總結綏化、哈爾濱兩個管理局改革試點工作,為農墾改革探索路子,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二)抓好專項改革試點
按照《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改革任務分解方案》確立的7個專題15項改革任務,承擔改革任務的單位,要進一步增強改革的緊迫感和主動性,抓好各專項改革試點,確保年底前有實質性突破,為農墾改革奠定基礎,提供經驗。
(三)爭取啟動三個管委會改革試點
按照省委深改組第15次會議關于“寶泉嶺、紅興隆、牡丹江三個產業基礎較好的管理局,要抓緊調研謀劃,盡早啟動管委會試點”的要求,比照建三江、九三管委會試點改革模式,爭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力爭農墾寶泉嶺、紅興隆和牡丹江三個管委會盡早啟動并運行。
(四)做好改革試點督查和總結推廣工作
建立改革試點臺賬制度,加強督查指導,密切跟蹤各項工作進展,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改革試點任務。將綜合改革試點和專項改革試點相結合,全面總結經驗,制定黑龍江農墾改革整體方案。
(作者系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