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農墾弶港農場有限公司積極發展西紅花種植,已先后帶動66戶職工及周邊鄉鎮農戶種植,畝均純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紅艷艷的西紅花成為弶農大地上盛開的高效農業致富花。
鹽堿灘開出了致富花
“我去年種西紅花1.8畝,銷售花絲收入4.6萬元、種球收入3.6萬元。刨去支出純收入7.45萬元,畝效益達到4.14萬元。”在江蘇省弶港農場有限公司舉辦的西紅花栽培技術培訓班上,今年已70歲的邵阿所向大家介紹了去年種植西紅花的情況。精準扶貧對象、有發展西紅花種植意向的職工居民們通過觀看西紅花種植技術視頻,仔細聆聽老種植戶的經驗介紹,堅定了發展西紅花種植的信心。
西紅花是從伊朗經過西藏傳入我國內地,人們習慣上稱之為藏紅花、番紅花。它是珍貴的藥用植物、高檔的香料,有“紅色金子”和“植物軟黃金”之稱,雖在我國云南、西藏、浙江、崇明島地等地有種植,但大部分還是依賴進口。
2003年,弶港農場下屬的工廠全部改制,臧新軍夫婦雙雙成了轉崗職工,父母年老體弱,女兒剛上大學,家庭經濟一下子陷入困境。為了破解困境,臧新軍四處留意創業項目。聽聞浙江建德有人種植西紅花效益很好,他便動了心。為能掌握西紅花種植技術,他先后數次專程前往浙江進行學習。經過考察對比,他發現,弶港地處沿海,沙性土壤鹽堿較重,來自浙江的種植經驗無法在本地完全復制。他想到從書本上學習西紅花種植技術,可走遍了縣城也沒有找到一本關于西紅花種植的書,只能長途奔波300多公里,到省城南京的圖書館查找有關西紅花生產的書籍論文,幾天下來筆記寫了滿滿一本。返回農場后,他結合弶港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改進生產措施,引進10畝西紅花種球,當年就試種成功并收回了投資。
怎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西紅花在鹽堿地里的種植效益呢?臧新軍縮減種植面積,一門心思研究起種植技術。西紅花球莖11月底種到大田里,一段時間后會出現種球腐爛、生長緩慢等問題。臧新軍借鑒當地高效蔬菜種植技術,采用有機栽培方法,根據沙性土壤特點合理安排種植行距、密度、基肥,利用土地換茬進行滅菌防病。5月-11月是西紅花種球室內發芽和開花時期,控制室內溫濕度,是影響西紅花品質的關鍵。地處長江以北的弶港農場,梅雨季節濕度大,初秋室溫比較低,臧新軍每天仔細觀察芽苗長勢與花瓣色澤,做好溫濕度調控記錄。經過兩年的摸索,逐漸掌握了種植西紅花的關鍵生產技術。2010年,弶港農場西紅花種植每畝純收入超過3萬元,西紅花成為盛開在鹽堿灘上的高效農業致富花。
走上脫貧致富快車道
看到西紅花有如此高的經濟收益,農場職工居民們也躍躍欲試,但又擔心生產技術復雜、不了解市場行情。農場工會得知這一情況后,積極采取行動,組織有意向的人員集中前往浙江西紅花種植基地實地調研觀摩,并協調農場各方,為種植戶爭取到了合適的田塊。推進組建了以臧新軍為牽頭人的西紅花生產合作社,每年組織種植戶、扶貧對象進行集中培訓、外出學習,先后到浙江承德、上海崇明島等西紅花種植基地進行現場觀摩,引進先進種植技術,交流生產經驗,統一購買種球、銷售花絲,維護合作社成員利益。
實踐證明,西紅花種植所需土地少、勞動用工不多、技術相對簡單、市場風險小、經濟效益穩定,是勞動力不足家庭脫貧致富的好項目。農場工會決定以西紅花生產園建設為抓手,搭建職工致富平臺,引導職工創業致富,推進農場發展再上新臺階。
2013年,轉崗職工徐海壽種植了1.5畝西紅花,第二年就走出了低保戶行列。這幾年,農場先后有52戶缺少勞動力的低收入家庭通過種植西紅花實現了脫貧致富。工會還組織開展西紅花種植專項勞動競賽活動,每年對綜合考評前三名種植戶發放獎狀和獎品,在種植戶中掀起比、學、趕、超的熱潮,有力推動了農場西紅花產業發展。
黨員示范 西紅花生產提檔升級添后勁
作為一名老黨員,臧新軍將農場發放的“黨員示范崗”銅牌掛在墻上,擦得锃亮。在黨支部召開的學習會上,他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多年來探索出的種植技術整理打印出來發給大家,并鄭重承諾,農場職工群眾只要有意向種植西紅花的,從種苗聯系、生產技術到產品銷售,他都無償提供協助。
為確保農場的種植戶們都能掌握生產技術,臧新軍在西紅花生長關鍵時期,家家田塊都跑到,細致指導落實病蟲草害防治措施。他拿自己的田塊做實驗,探索新的種植技術,取得成效后再向其他種植戶傳授。僅花絲烘干設備,他就已研制出了三代,推廣使用后對西紅花絲品質有明顯提高。為指導其他種植戶而誤了自家西紅花球莖起土,種植試驗失敗后造成減產……因為這樣的“傻事”,臧新軍沒少被家人責怪,他總是笑呵呵地說,我是個黨員,有責任幫大家。
西紅花有效成分為西紅花素,市場上一般含量在2%,目前,弶港農場獨特的肥沃沙性土壤及有機栽培方式生產出的西紅花絲有效成分達到2.6%,西紅花球莖平均達到28克以上。弶港農場的高品質西紅花絲和種球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生產技術和畝效益穩居先進行列。
(作者單位:江蘇省弶港農場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王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