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疫情對農業后期的潛在影響應高度重視

時間:2020-05-27作者:楊久棟 來源:《中國農墾》 2020年第6期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農業造成全面和深刻影響。中央和各地及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有力平復了疫情對農業生產的短期沖擊,春耕春管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流通有序推進。但從長期看,疫情對農業后期的潛在影響正在緩慢釋放,應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給予足夠重視,全力保障全年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一、從短期影響看

(一)對糧食生產的直接沖擊有限

雖然疫情給部分地區物資流通帶來了一些困難,但總體而言,各地備耕開犁沒有出現較大問題,糧食生產情況總體正常。早稻主產區水稻春播已錯開疫情管控高峰期,播種總體影響有限。冬小麥主產區受疫情影響不大,且多為開放、通風較好的空間,基本沒有影響春季田間管理。玉米、大豆主要集中在東北和黃淮海地區,由于主產區和播種期均錯開疫情嚴重區域及時段,備耕春耕進展有序,總體影響不大。

(二)對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帶來區域性、階段性滯銷沖擊

此次疫情發生正值春節鮮活農產品消費旺季。受物流受阻、消費不振、供應鏈斷裂等因素影響,一些地方出現農產品大量積壓、銷售渠道不穩、價格跌破成本線的情況。雖然部分地方、部分品種積極開動電商“帶貨”,但總體上已經形成了區域性、階段性滯銷,種植農戶和流通企業前期損失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再生產、再投入的積極性,對整個產業帶來的損失仍待評估。

(三)對畜禽和水產養殖造成短期較大沖擊

疫情期間,各地交通管制和封村斷路,致使養殖業飼料供應受阻、交易市場關閉,大量畜禽無飼料可用和被迫壓欄,部分養殖戶損失巨大甚至瀕臨破產。水產養殖分工高度專業化,上下游產業關聯度高,因隔離管制和復工延遲對全產業鏈造成休克式損傷,并且湖北省是我國最大淡水養殖省份,水產品大量瞬間壓塘,不僅給養殖戶帶來直接經濟損失,還造成當季種苗供給失衡和供應斷檔。此外,特種養殖行業遭受重創,交易市場關閉,消費信心短期內難以恢復。

二、從長期影響看

(一)農資市場供給壓力影響后期農業生產

受疫情影響,部分農民的購肥需求延緩,農資價格沒有出現大幅波動。因前期備貨量較為充足,對南方春耕和北方冬小麥春管沒有造成較大影響,春季農資供應基本穩定。但是,隨著農資庫存逐步消化,滿足全年糧食和其他作物生產的農資供給壓力增大。特別是湖北是我國重要的化肥生產大省,化肥開工率較同期大幅下降,有可能導致后期農資市場價格的普漲。此外,化肥等部分農資“兩頭在外”,一頭礦石資源需要大量進口,一頭大量農資產品出口。2019年我國礦物肥料及化肥進口1110.4萬噸,相比增加16.9%。近期國外疫情愈發嚴重,如果短期內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影響化肥原材料進口。

(二)農業企業經營困難逐步波及到全產業鏈

疫情對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帶來短期沉重壓力,特別是對規模經營主體沖擊大于小農戶,對民營企業沖擊大于國有企業,對重災疫區企業沖擊大于輕疫區企業,對生產季節性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沖擊大于其他行業企業。一方面,因開工復工延期、農民工錯峰返崗,農企生產恢復緩慢,影響其資金結構、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供應緊張、下游產品流通不暢,導致與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的產業鏈條出現梗阻。雖然國家和各地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企業扶危度困的政策措施,但由于農業企業體量小、數量大,被納入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目錄的極為有限。短期內,農業企業不僅自身難以完全恢復生產經營常態,還對相關產業帶來連鎖式沖擊,甚至對就業和經濟發展全局帶來傳導效應。

(三)全球糧食生產與貿易的不確定性推高了我國糧食市場調控難度

據專家預測,新冠疫情導致我國一季度進出口貿易將下降10%-15%,糧食和重要農產品領域沖擊更為明顯。一方面,隨著國外疫情持續蔓延,各個國家相繼實行交通封鎖及限制民生物資出口的政策,農產品大宗貿易首當其沖。目前,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小麥出口大國,印度、越南等大米出口大國,紛紛明確暫停谷物出口。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產國港口轉運困難,大豆出口受阻。另一方面,當前全球糧食產量和庫存不容樂觀。2019年以來,全球極端氣候增多,世界各地災害頻繁,一些地方出現區域性、結構性短缺跡象,再與此次嚴重疫情交織疊加,今年夏季糧食生產難度加大。這些情況,導致全球糧食不安因素愈發突顯。如世界主要產糧國加快限制或者禁止糧食出口步伐,與各地恐慌性囤糧疊加,可能會引發全球糧食動蕩。盡管我國“糧食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但是受制于全球糧食供應鏈脆弱的緊平衡狀態,依靠貿易調劑余缺、解決結構短缺的空間非常有限,客觀上推高了我國糧食市場調控難度。

三、對策建議

(一)盡快出臺扶持農業生產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措施

疫情之年穩住農業,對經濟社會全局至關重要。近期中央和地方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對穩定農業生產和恢復農村生活秩序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提前公布稻谷最低收購價,秈稻較去年每斤提高1分錢,粳稻價格持平,釋放了國家重農穩糧的信號,但漲幅仍未達到市場預期,遠不能彌補因疫情影響帶來的生產成本提升和市場波動。因此,既要看到這些單一的、臨時的政策短期效果,也要正視后疫情時期對農業的潛在影響和持續壓力,建議統籌運用財政、貨幣、價格、收儲、流通、貿易、基建等政策工具,制定專項扶持農業生產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措施。

(二)全面保障農業生產資料市場供給穩定

農業是受上下游產業影響敏感度較高的行業。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征,對農業投入品及時、穩供、保量提出了高要求。在疫情防控進入新常態下,應加強重要農業投入品生產和市場運行調度,為春耕春管和全年農業生產做好農資供應準備。盡快全面恢復農資生產秩序,特別是推動湖北磷礦和化肥企業復工復產,打通原料和產品運輸通道。緊盯重點品種、重點季節、重點區域,確保種子、農藥、化肥、農膜、飼料等重要農資產得出、運得到、用得上。特殊之年,應加大重要農資原材料和產品應急儲備力度,保障鉀肥、磷肥等對外依存度高的礦石原料進口渠道暢通,實行重要農資分區分級儲備并保持一定比例。

(三)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能恢復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多從事規模養殖、農產品加工或鄉村旅游業,這些領域受疫情沖擊最為嚴重。一定程度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模優勢成為規模風險,規模效益成為規模損失。建議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政策扶持的重點,精準發力助其解決生存之憂和盡快恢復產能。實施疫情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專項支持,防范資金鏈斷裂導致大量破產倒閉,誘發系統性風險。及時啟動農業保險賠付,彌補因疫情造成的相關損失,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恢復再生產。此外,要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基建”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其風險應對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四)加強糧食安全預警監測與市場調控

此次全球疫情危機的一個副產物,即貿易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疫情從公共衛生危機開始,逐漸向經濟危機、社會危機及國際貿易危機蔓延。糧食作為最基本的生活物資,提高糧食貿易壁壘不僅可能成為短期應急選項,很有可能發展為長期的大趨勢。要密切關注全球糧食市場走勢,特別是跟蹤監測世界主要產糧國和出口大國的政策變化,動態調整我國糧食進出口策略。非常時期要優先保障國內糧食供給,牢牢守住口糧安全底線。還要加大我國對外依存度高的重要農產品貿易監測和預警,推演不同情勢下我國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與變化,及早制定應對預案。


(作者單位:農民日報社三農發展研究中心。文章來源:重農評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成德波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