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情結
文/鄭建華
我是廣東省國營三葉農場的一位職工子弟,孩童時,正逢知青下鄉的年代,當年還是小胖子的我曾經在知青的懷抱中傳遞,得到他們的呵護。知青在我的腦海中烙上了永久的印記。
1989年中技畢業后,在回城知青的關懷下,我被分配到湛江市區工作。幾年后,為照顧家庭,我又回到了農場。當時的我是人在農場心在外,總想有一天還要走出去。然而一次目睹知青集體回場觀光的感人場面后,堅定了我扎根農場的決心。
那是1999年的夏天,闊別農場20年后的知青集體回農場尋根,場里的氣氛頓時熱烈起來。當時還是分場領導的父親一早叫我取紅紙到各連隊去書寫、張貼歡迎詞。歡迎詞的內容是:“熱烈歡迎知識青年回到第二故鄉來探望父老鄉親!向知青們學習!向知青們致敬!”當我最后在二隊貼好歡迎詞時,原二隊的知青已坐車進入了隊部,早已守候在那里的離退休和在職干部職工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車上的人一下車,便與大家的手牽在一起,許多人在短暫的對視和驚訝之后,便很快叫出對方的名字,問候聲、歡笑聲活躍了隊部的氣氛……
緊接著,有知青提議到當年他們戰斗過的崗位——橡膠園去看一看,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到膠園需要走一、兩個小時的小道,但這并沒有消退大伙們的熱情,一行人跟在已退休的老隊長身后,浩浩蕩蕩地往山里去。剛剛到達3號山,人群中一位中年婦女便急切地上去抱著最前面的那棵橡膠樹,撫摸著,像久違了的親人,眼里含著淚花。人群繼續往上走,她卻立在那里沒動,當走在最后面的我經過她身旁時,發現她已在輕輕地抽泣。等人群下山時,老隊長的愛人輕拍著這位女知青的肩膀,挽著她往回走,才讓她離開了那棵膠樹,但在路上她擦著眼淚,幾次回頭看著那漸遠的橡膠樹。
回到分場部,看見很多人站在我書寫的標語前照像,我心里很是得意。這時有人找到我說,有許多知青在找當年的“肥弟”,我趕緊往家里走。到家門口時,見到好些知青在我家里坐著,其中就有剛才抱著膠樹激動不已的那位中年婦女。父親一一給我介紹,這位是木老師,這位是張老師……我一驚,木老師?這可是我的啟蒙老師啊!然而當年身材肥胖的她現在卻顯得清秀,帶些蒼老。木老師向我招一下手,我趕緊上去,蹲在她面前,她拉著我的手,慈祥地注視著我,親切地說:“我們的肥弟現在已是壯漢了……”
晚上,總場安排各分場、連隊尋根的知青一起在市府招待所共敘。為滿足下午到其它地方尋根而未見到“肥弟”的知青的要求,我也隨父親一起去了。卡拉OK晚會上,一位男知青演唱的那首《英雄淚》使我久久不能忘懷:“云里來風里去,帶著一生的塵埃……”伴隨著帶有悲傷情調的歌聲,我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于是趕緊走了出去。
當晚回到家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看著各個連隊日益陳舊的房子、老一輩農墾人離開后日益冷清的狀況,我不禁產生了一種悲涼的感覺,不知知青們的心中是否像他們的歌聲一樣帶著悲涼……我的思緒一直在翻騰,想象著假如我當了這里的領導,要發展什么樣的產業,要怎樣建房、修路,建學校、體育場,甚至建大學……
不久,我走上了農場的干部崗位。目睹過無數膠工肩挑手提、一個來回便要走一、兩個小時山路的狀況,回想起回場知青們蹣跚地走在那小路上的情景,還曾有一位膠工為割膠不得不涉水過水庫而丟掉性命的悲劇,我便感到心痛,暗暗發誓:我要為膠園開路!要讓膠工可以開機動車去干活,要讓再回來尋根的知青們坐著車子到各個膠園去觀光,要讓農場的后代不再付出無謂的代價,甚至生命。因此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堅持先修路。在農場職工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努力下,兩年的時間里,我們分場膠園的機耕路,可謂是四通八達。
從2002年開始,上級就在農場投入了大量資金種植橡膠,培育高效高產新品種。隨著國際橡膠價格的不斷攀升,農場經濟也出現了轉機,因此,場黨委大力推進“兩改一樹”工程,著手改變農場舊貌。然而單靠農場的積累,要改變幾十個基層連隊的舊貌,資金缺口大,推進速度慢,難度大。誰料想,2008年春季南方遭受了特大寒災,給農場的支柱產業——橡膠造成了幾乎是毀滅性的破壞。企業要維持正常的運作,職工要吃飯度日,農場早些年的一點積累基本耗盡,已推行的“兩改一樹”工程也被迫停頓。我所在的分場,原來種植的幾萬株中小苗高產樹,也在一夜之間“全軍覆沒”。雖然大家沒有被壓倒,沒有退卻,且積極投身于抗災復產當中,但我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苦與痛。這幾年,分場的中小苗都由我組織人員種植,一直與天斗,與地斗,與非法搶占農場土地的惡勢力斗,眼看著精心呵護的小苗就要長大、開割了,卻被無情的天災毀滅了,心里怎能不痛?可災難并沒有結束,大寒災過后,臺風也特別猛烈,我在當年12月份到分場的某些連隊檢查生產時,看到不少職工的住房沒瓦遮蓋,只在上面蓋些塑料布,一問才知,是幾個月前的強臺風造成的,之后就一直沒有錢買瓦蓋,這讓我的心再次被深深刺痛。
2009年伊始,農場迎來了一個春天,黨中央撥專款給我們改危房、修公路,這是我們農墾人莫大的喜訊,農場的舊貌將得到徹底改變,這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上級在我們分場設立了一個職工住房自建點,國家投入部分建房資金給職工,農場無償提供建房用地和負責“四通一平”,幾代農墾人盼望住上“有天有地”小洋樓的愿望得以實現,這又是多么開心的事!為配合上級指示搞好住房建設工作,我們分場干部接到指示后立即從2008年除夕開始作全面動員工作,指導職工對建房點上原有的舊建筑物、果樹、農作物進行清理。職工們情緒高漲,有人在年初一便開始搬遷、清理,正月初八清理工作全部完成,這之間沒有一個職工向農場要過補償。
有錢的職工歡天喜地地建自家房子,而沒錢建房的職工,農場為他們改造舊住房,將原來的磚、石頭、木、瓦結構房改建為鋼筋、水泥、框架平頂房,更換破舊的門窗,修繕粉飾墻體,解除了職工住房怕風怕雨怕冰雹的憂患。但危房改造工作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剛開始的時候,遇到了一些農場職工的阻力,他們當中許多人之前對房子進行過修繕,現在不想改建、不想再折騰了。為此,分場黨支部召開了一次全體黨員大會,面對多數已退休的老黨員,我對他們說:“農場面臨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那就是全面的危房改造,我們抓不住機遇,就對不起農墾的前輩和農墾的后代,你們在年輕的時候把一腔熱血灑在農場事業上,當年的豪情壯志,曾創造了一個嶄新的農場家園,然而幾十年的風雨,現在家園已變得陳舊,相信你們不想看到家園繼續破舊下去,你們也一定希望看到農場有一個全新的變化,希望你們能帶領大家支持、配合做好這次危房改造工作。”老同志們聽完后紛紛表示愿意去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也因此危房改造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兩年的時間,全場幾十個連隊職工住房基本上完成改造,配套設施不斷完善,不少連隊建起了花園、籃球場、文化娛樂中心等,與此同時,“隊隊通水泥路”工程也全面完成了。現在的農場,是路好、房新、環境美。從遠處望去,在青山綠水之間,在茂密的橡膠林旁聳立著一幢幢嶄新的平頂房,雪白的墻體顯得格外搶眼,常引來路人駐足觀望,農場里到處充滿著歡聲笑語……
近兩年,農場的橡膠開割樹、中小苗已漸漸恢復,農場經濟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的第一年,農場在場黨委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提出的“打造產業集團,建設現代農業,構建和諧墾區”的工作部署,以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為目的,強化企業管理,依靠科技進步,大力弘揚求真務實作風和艱苦奮斗精神,在做好橡膠主產業的同時,加快產業轉移,做大做強畜牧業。目前已開始謀劃建立一萬頭生豬養殖基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發展生豬養殖業,農場無償為養殖戶建豬舍,供應子豬、飼料,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保價回收成品豬,為全體干部職工增收致富開辟新的道路。農場還決定強化土地管理,盤活土地資源,搞好農場小城鎮建設,合理規劃商業用地,搞好土地租賃。現已與大型的湘鋼企業集團達成合作意向,幾千畝的土地正要發揮其經濟效益,而我分場依托臨近陽春市區的優勢,土地價值也愈顯突出。隨著農場各項規劃的逐步實施,農場前進的道路將越來越開闊。
現在,仍時常有三兩個知青自發回到農場,他們見到我,談起農場的巨變,都熱淚盈眶,不少人激動地拉著我的手,不停地重復著:“好!好!好!”
作為農場一名普通的干部,我們也許沒有能力使農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可以爭取農場每一步細微的發展與改變,這是我們的榮幸,更是我們的責任!
知青,你們曾令這里熱火朝天,為農墾創造出一片新天地,那不變的情懷將永遠在我們心中積淀,永遠激勵著農墾后代,走好堅實的每一步!
(作者單位:廣東省三葉農場)
責任編輯:昝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