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碧麗華”是潮流的象征,可謂聲名遠揚;21世紀前幾年,碧麗華資不抵債、幾近倒閉;2008年以來,碧麗華涅槃重生,不僅產值翻倍,而且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三年出口額超過1000萬元。
背后的改革和創新
廣東農墾湛江碧麗華模壓木制品有限公司是老牌企業。20世紀80年代引進德國專利技術和成套設備,利用廢棄的橡膠樹枝等生產的模壓木制產品工藝獨特,一度是行業的佼佼者,經常有客戶排著長龍等待產品,且發生過部分客戶因等了一個多月還沒拿到產品而當場大聲痛哭的事情。然而進入21世紀,由于受低廉仿制品沖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碧麗華產品市場急劇萎縮。到2004年,工業產值、銷售收入低至生產高峰時期的五分之一不到。大部分職工只得外出謀生,工程技術人員、生產一線的能工巧匠等嚴重流失,生產經營接近停產,企業瀕臨倒閉。
談起碧麗華公司由風光無限到陷入幾近倒閉的境地,再重新走上發展快車道的曲折道路,現任總經理黃付沉默良久后感嘆道:“真的不容易!”
1993年6月,黃付從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畢業后南下湛江,進入了當時湛江三大名企之一的碧麗華模壓木制品有限公司工作。有別于其他年輕人,不論是上班時間還是業余時間,黃付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車間的生產、技術和工藝。
2008年黃付出任公司黨委書記后,帶領團隊突破重重阻力,力主改革創新,在降成本、提質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將原來的蒸汽閥自行設計改造成溫度自動控制器,使所有油溫和模具溫度可自動調節,提高了產品質量;對2號干燥機加熱裝置進行技改,使其干燥能力提高30%,降低了電耗;對浸漬紙生產線備件進行國產化改造,使生產線勻速運行,每班組減少8名操作工人;將家具車間高壓油泵國產化,每年可節電10萬度;改進大油爐對流室清灰技術,既加快了木質廢料的燃燒速度,又減少了粉塵污染和管道堵塞,每年可節約燃煤2000多噸,節約成本200萬元左右……
為了穩定和提高產品質量,創新生產協調機制,在組織生產過程中,他理順各種關系,重點發揮領導班子、青年人才和一線技術骨干的作用;抓好各車間、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分清工作內容和責任,處理好車間、部門之間的關聯,提高責任意識。近年來,碧麗華公司年工業產值以15%-20%的速度增長,2015年的工業產值7000多萬元,超過了公司歷史上最高值,比2009年翻了一番多,產品一級品率總體保持在97%以上。
碧麗華公司先后開發了20多種新產品,以卓越的性能、可靠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完善的售后服務,深受國內外客戶的信賴,產品暢銷全國各省市,并出口至北美、南美、歐洲、非洲、東南亞等地。系列產品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省優質新產品獎,還被評選為省級先進企業和重誠信、守信用企業,并榮登“中國100家最大木材加工企業”榜。
背后的開拓和信任
從以往“等待客戶”轉變為“主動出擊”,碧麗華公司大力開發潛在客戶,充分利用國內外會展、實地走訪開發和互聯網營銷等途徑拓寬市場。不僅國內市場份額逐年擴大,還開發了國外市場,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家具出口企業。
產品網絡建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也為產品銷售開辟了新渠道。碧麗華公司改變了過去自設實點銷售的做法,在每一個片區培植一個或幾個大型代理商,大大促進了產品的銷售;對粵西及周邊地區實行送貨上門,并提供售后服務,進一步鞏固了當地及周邊市場。
同時瞄準重點市場,主攻國內外的中低端家具市場和學生課桌市場,取得良好效果。2015年銷售收入比2009年翻了一番,其中學生課桌椅的國內外銷售額超過家具類產品,成為碧麗華公司的第一主打產品。
“市場失去了很難挽回,但我們并沒有消沉,而是積極應對,主動出擊,以過硬的質量和誠意打動每一個客戶。”碧麗華公司銷售經理何劍球如是說。
2015年1月,山東青島某商人聯合某模壓廠家通過技術手段冒充碧麗華公司學生課桌參與招標,在室外場地組裝過程中因受雨水淋濕而全部爆裂。事件被曝光后,媒體、學校、地方政府機構一片嘩然,聲稱要追究碧麗華公司的法律責任。
此事關系碧麗華公司的聲譽和未來,絲毫馬虎不得。何劍球等人連夜趕往事發地,在尋找當地媒體、教育、公安、質監等部門和受害學校聯合調查處理此事過程中,他們被幾個素不相識的大漢攔住去路。但何劍球等人沒有退縮,繼續協助當地有關部門調查處理此事,為相關部門提供了碧麗華公司學生課桌樣品、資質、檢驗報告和各種物理、化學性能數據,并當場在調查組面前把樣品置于開水中持續煮120分鐘。事實勝于雄辯,終于碧麗華產品獲得了信任,青島市教育局把碧麗華學生課桌指定為當地學生課桌招標產品。
2016年暑假期間,《湛江日報》40名小記者帶著“課桌是怎樣制成的”的好奇心,前往碧麗華公司實地探訪。通過親自觀看生產流程,小記者們不僅明白了課桌的來歷,更體會到了綠色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他們紛紛表示,要帶動身邊的同學,從愛護學校課桌開始,在環保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背后的堅守和回報
“廠在,家就在!”在一線工作多年的廖真寶說。他18歲應聘前來碧麗華公司做工人,而后在公司成家立業。在幾乎所有工人都離開公司到珠三角等地打工時,廖真寶始終不為所動。
“大家都走了,這個廠怎么辦?我不能走,如果沒有這個廠,也沒有我的家。”質樸話語中,透露出一個普通工人對碧麗華公司的責任感。在不敢使用電器、不敢買煤氣,只得到周圍農村的山林撿柴火煮飯的艱難日子里,廖真寶不僅帶著妻子堅守崗位,還叫自己的兒子、兒媳放棄外面的良好待遇回碧麗華公司從事一線工作,一起共渡難關。
正是有了廖真寶們的不離不棄,終于使公司起死回生并不斷創造出新的業績。自然,發展了的公司也沒有忘記回報他們。近年來,碧麗華公司每年以20%左右的幅度提高管理人員和一線職工的工資待遇;持續改善教育教學環境,解決職工群眾的后顧之憂;回收外租醫院,增加投入,為職工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成立合作醫療補助報銷基金,提高職工就醫報銷比例,減少職工因“大病返貧”現象等。
同時,碧麗華公司還投入大量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先后投入近500萬元對職工宿舍大樓進行改造升級;投入200多萬元進行文化室、文化廣場、居住區圍墻改造和門崗建設;投入100萬元建設文化廣場二期工程和居住區電纜埋地工程;投入150多萬元對生活飲水凈化工程建設……一系列民生舉措,提升了職工群眾幸福感,很多當初離開的人,也開始驚嘆和羨慕碧麗華公司的變化。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農墾局宣傳處)
責任編輯:王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