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櫛風沐雨七十載 滄桑巨變鑄輝煌——寫在黃泛區農場建場70周年之際

時間:2021-02-26作者:翟國勝 來源:《中國農墾》2021年第1期

1951年的元旦,在西華縣城一座破舊的黌學廟門前,掛起了“河南省國營黃泛區農場”的牌子。“國家要在黃泛區辦大型機械化國營農場”的消息不脛而走,這讓飽嘗“水旱蝗湯”之苦的黃泛區人多了幾許興奮。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當時間的腳步鏗鏘跨入2021年,黃泛區農場迎來了建場70周年華誕。歷經70年的風風雨雨,這里從頂頂帳篷到廣廈萬間,從蕭疏的沼澤荒原到無際的麥海良田,從聯合國救濟總署的賑災地到全國現代農業的示范區,從風沙彌漫的窮鄉僻壤到風景優美的3A級生態旅游區。70年艱苦奮斗,70年蓽路藍縷,三代黃泛區農墾職工用心血和汗水抒寫了一部驚天動地的創業史詩,譜寫了一曲響遏云天的輝煌樂章,描繪出一幅五彩斑爛的絢麗畫卷。

驚天動地的創業史詩

黃泛區,曾是苦難的代名詞,一個飽經滄桑又重生夢想的地方。

1938年6月,為阻止侵華日軍南下進攻,國民政府以水代兵,炸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混濁的黃河水一瀉千里,最終形成了跨豫皖蘇三省44個縣、面積達54000平方公里的“黃泛區”。黃水持續泛濫八年之久,數百萬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百里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無徑荒草狐兔跑,澤國蘆葦蛤蟆鳴”,這就是當時黃泛區的真實寫照。

新中國成立后,黃泛區開始了涅槃重生。1951年1月,按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在原河南省黃泛區復興局的基礎上組建國營黃泛區農場。一大批熱血青年,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集到風沙彌漫的黃泛區,開始了艱苦創業的輝煌歷程。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事物的發展都是向對立面轉化,黃河泛濫給黃泛區人民帶來了災難,也鍛造了黃泛區農墾職工不屈不撓、勇向直前的性格。

吳顯明,1949年高中畢業。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絕對算得上“文化人”。當時本有許多工作機會的他,毅然攜筆務農,到農場開起了拖拉機。他在筆記本上鄭重地寫下了“愿與黃泛區的草木同朽”的誓言。堅守這一諾言,他一生工作、生活在黃泛區。逝世后家人按照他的遺愿,又將他安葬在黃泛區的土地上。

老墾荒隊員郝眾望生前在回憶往事時曾講了這樣一件令后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的事——夏天的晚上點上篝火睡覺。為什么在炎熱的夏天睡覺還要點火呢?原來荒地上蚊蟲叮咬厲害,又沒有蚊帳,墾荒隊員只好圍著宿營的地方用火點上一圈子柴草,人在火圈中休息,利用煙火來驅趕蚊蟲。

老墾荒隊員康中恒,14歲就參加了革命,是當時年齡最小的墾荒隊員,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擔任黃泛區農場場長、黨委書記。他在回憶錄《開拓泛區,建設家園》中這樣寫道:“創業是艱難的,惟其艱難才顯得意義的重大與深遠。在創業中尋找生活的樂趣,不貪圖物質享受,一心努力完成本職工作,多作貢獻,這就是當時廣大的干部職工的精神風貌。在勞動競賽中爭當先進,雪地里拔棉柴一人高達六畝;天不明下地,太陽落放工;為不誤農時,機務工掂著馬燈保養機車;寒冬凌晨4 時告別暖人的被窩,在瑟瑟的寒氣中讀書寫字,開展掃盲;工余時干部職工又興高采烈地操起乒乓球、籃球活動在運動場,用輕松愉快的活動滌去緊張繁忙的工作產生的疲勞;在會場和其他的集體場合,經常可以聽到發自內心的熱烈而又歡樂的歌聲。農場就是在這樣的苦與樂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發展。”

中國作家協會原機關刊物《新觀察》1957年第6期曾刊發了一篇反映黃泛區農場創業生活的散文《最美的畫》。文章寫道,當時黃泛區農場職工最喜歡唱的歌是:“擔負著祖國建設的任務,我們是墾荒的健兒,我們是不可戰勝的力量。不怕艱苦,不怕困難,把荒地變成良田。同志們,繼續努力,建設機械化的國營農場。”

抗日戰爭時期在延安曾受到毛澤東主席親切接見的作家白危,響應黨“文藝工作者應該深入生活”的號召,1954年到黃泛區農場掛職任副場長,在這里生活了10年,和工人們朝夕相處、甘苦與共,寫出了共75章約55萬字的長篇小說《墾荒曲》,歌頌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表現了國營農場的優越性和示范作用。作品通過對建場過程的描述,展示了當時復雜的社會背景以及農場內外的種種矛盾和斗爭,塑造了許多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其中著力描寫的不畏任何艱難險阻,具有堅定革命意志的共產黨員、機耕隊隊長趙辛田的形象,在當代文學的畫廊里留下了黃泛區農墾職工的人物形象。

1989年,時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的楊析綜到黃泛區農場調研后,曾飽含激情地寫下了一首《憶江南 黃泛區》,用對比的手法熱情謳歌黃泛區人民“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花園口,猶記彌天災。千里芳原成澤國,萬家墨面沒蒿萊。鴻雁幾時回?奇男子,熱土可重開。拼將血汗除鹽鹵,好把桑麻遍地栽。父老笑登臺。”

在70年的發展歷程中,黃泛區農場培育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職工隊伍,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黃泛區“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不怕艱苦、迎難而上的奮斗精神,不計得失、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五湖四海、顧全大局的團結精神,海納百川、不斷進取的開放精神,精益求精、爭創一流的工匠精神,服從組織、顧全大局的協助精神。

翻開黃泛區農場省(部)級以上勞動模范名錄,一個個閃光的名字映入眼簾:高玉亭、何振中、李鳳聲、李德一、顧崇禮、趙天俊、婁和順、雷鳳英、薛同道、師全安、肖滿堂、趙伯福、謝新漢、劉漢如、曲應離、肖克明、劉孟、胡玉生、陳忠亮、彭潤生、李天貴、徐忠堂、常怡山、全海龍、張鵬舉、張潔、高金良、南俊豐、羅家傳、李海彬、孫有振、張裕群、宋能、楊同作、陳清林、劉金章、謝天丁、秦自功、李廷進、高恒……

更有許許多多默默無聞的職工,踏踏實實地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上。他們是企業的脊梁,共同支撐著黃泛區農場的大廈。

響遏云天的輝煌樂章

滄桑巨變,歲月如歌。

如今的黃泛區農場是河南省大型國有農業企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農場擁有土地14.7萬畝,是河南省重要的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生豬養殖出口基地、果蔬生產貯藏基地。

漫步黃泛區農場的阡陌交通,你再也尋覓不到當年黃水泛濫后留下的影子。目光所觸,見到的是一方方田網、渠網、路網、林網、電網配套的高產田,一塊塊掛滿累累碩果的果園,一個個整潔美麗的小區,一條條整潔的水泥道路,一棵棵參天的大樹,一張張寫滿幸福感的笑臉。

在黃泛區農場場史館榮譽室里,“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單位”、“全國農墾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農業生產先進集體”、“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農場”、“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國家農業信息化示范單位”、“全省第一批環境優美小城鎮”……一塊塊閃光的牌匾,見證著黃泛區農場的歷史貢獻和今日成就。

——改良土壤,生產大量糧食和經濟作物支援國家經濟建設。經過多年的土壤改良,當初農民不愿意耕作的沙地和低洼易澇地變成了穩產高產田,為國家貢獻了大量商品糧和其他經濟作物。

——為推進科技進步作出突出貢獻。黃泛區農場上世紀曾培育出了聞名全國的“泛農花豬”“河南輕輓馬”,獲全國重大科技獎,并寫入河南省地方中學教材。近年來又先后培育出了“泛麥5號”“泛麥8號”等27個農作物新品種,獲得10多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

——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黃泛區農場是新中國建立最早的機械化農場之一。農場培養出大批技術熟練的機務人才和管理干部,支援國家建設。1953年夏季選調50名拖拉機駕駛員和技術員奔赴海南島,支援華南墾殖局生產建設;1953年11 月,選調 200多名技術工人到鄭州紡織基建公司工作;1954年選調 34名中層領導干部和拖拉機駕駛員到黑龍江省友誼農場工作;同年并抽調 40多名機務技術人員和駕駛員到河南省各地縣拖拉機站、國營農場和部隊農場工作。1955年到1985年期間,農場每年都要抽調收割機手到黑龍江、內蒙、新疆及省內有關國營農場、部隊農場支援麥收。上世紀七十年代,農場機務工人杜自忠、劉保昌,作為農機專家被國家委派到贊比亞、坦桑尼亞進行為期兩年的技術指導。

——在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黃泛區農場通過使用先進的耕作技術、選用良種等,使糧食產量不斷提高,對周邊農村起到很強的示范作用;選派農業、棉花、園藝技術員和機務工人到農村進行技術指導;每年向社會提供小麥、玉米、大豆等良種6000萬公斤、種豬30萬頭和大量的優質果樹種苗;復制農場農業管理的“六統一”模式,以各農業分公司為支點,輻射周邊區域,通過代耕代種、土地托管、技術服務、種子生產資料供應等方式,帶動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在農業對外合作中發揮了“排頭兵”作用。2013年以來,黃泛區農場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烏克蘭租種土地10.6萬畝,開展奶牛養殖、農產品加工、木材加工、農產品貿易等;在塔吉克斯坦經營土地9萬畝,開展農作物良種繁育、農產品加工等項目,小麥、玉米、棉花畝產是當地農戶的2倍以上,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種植試驗在當地獲得成功。在境外投資建設的兩個農業產業科技示范園,成為河南省“一帶一路”重點支持園區。《人民日報》、《新華社》、《河南日報》等多次報道黃泛區農場農業“走出去”所取得的成就,進一步彰顯了國有農墾企業“農業對外合作排頭兵”作用。

——民生事業顯著改善。黃泛區農場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民生事業得以顯著改善。人均住房面積由過去不足10平方米提高到40平方米。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建立健全了基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和失業保險體制,城鄉一體化的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按標施保。農場城鎮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功能齊全,實現了綠化、凈化、硬化、美化、亮化,空氣清新,生態良好,宜居、宜業、宜游,是河南省首批命名的5個“環境優美小城鎮”之一,獲評3A級生態旅游區,被譽為“鄉村都市”。

五彩斑斕的絢麗畫卷

2010年5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整合黃泛區農場的經營性資產,組建了黃泛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實現了政企內部分離。集團注冊資本35億元,總資產73.6億元,擁有25個全資子公司、6個控股公司和5個參股公司,職工7200多人。經營范圍涵蓋種植、養殖、種子繁育、果蔬生產、農技推廣、農業綜合服務、農副產品加工、化工、機械加工、房地產、建筑工程、倉儲、冷鏈物流、對外貿易、金融擔保、融資服務等諸多領域,擁有“地神”“綠原”2個國家馳名商標和“黃泛區”“泛農”“天鷹”“泛區”4個河南省著名商標。

2019年7月,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對〈農業農村廳關于黃泛區農場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的批復》要求,黃泛區農場將轄區內社會行政性、服務性和事業性職能整體移交給周口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管理,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實現了輕裝上陣。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對于黃泛區農場來說,七十歲的企業正青春!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所有將來,皆是可期。談及未來的發展愿景,黃泛區農場黨委書記、黃泛區實業集團董事長宋根川信心滿滿:農墾社會職能改革使黃泛區農場甩掉了包袱,得以聚精會神搞建設;鄉村振興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疊加實施,為黃泛區農場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黃泛區農場將秉承“農場企業化、產業多元化、管理現代化、經營國際化”的理念,強力實施“1234”戰略,即立足綠色高效種養業這一核心,建設國內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和國外“一帶一路”示范兩個基地,做強農產品加工、商貿流通、農業綜合服務三大支撐,努力建設高標準“四區”——現代農業示范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行區、產旅結合生態旅游區、農業對外合作示范區,爭取到2030年實現年營業收入150億元以上、利潤6億元以上,在國家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業對外合作中進一步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奮力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的黃泛區農墾樂章。

五彩斑斕的絢麗畫卷正在新一代黃泛區人手中徐徐展開。明天,黃泛區農場這顆鑲嵌在中原大地上的明珠,必將會更加璀璨!


(作者單位:河南省黃泛區農場)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 <tt id="mbawc"><big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big></tt>
  • <samp id="mbawc"><rt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rt></samp>
    <fieldset id="mbawc"><table id="mbawc"><kbd id="mbawc"></kbd></table></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