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農場公司化轉型中土地經營管理新機制初探

時間:2019-05-13作者:王洪 來源:《中國農墾》2018年第12期

農墾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是新時代農墾改革的主線。在安徽墾區積極探索國有農場公司化轉型中農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的新課題中,華陽河農場作為安徽墾區土地規模最大的國有農場,敢于先行先試,抓住新一輪土地調整的契機,跳出傳統農業經營的框框,主動謀劃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新路徑,提出了“完善兩田,統一流轉,市場運作,調整地租,規模經營,完善服務,促進三增”的二十八字改革方針,旨在探索建立與農場公司化轉型相匹配的土地經營管理新機制。

一、實現農場公司化轉型要解決

土地經營管理中的三大“硬傷”

華陽河農場土地總面積1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0.9萬畝;2018年戶籍人口1.8萬,常住人口1.4萬,在職職工1728人,其中農業職工1599人,退休職工5294人。農場下轄5個農業分場,由于歷史原因,農場從事土地承包租賃經營的種植戶除了職工,還有相當數量的非職工群體。他們和職工一樣從事農業生產,但不享受職工權利,也沒有配置“身份田”,養老保險繳費全額自理。農場自2011年秋季的上一輪土地調整后,距今7年時間未再進行土地調整。新形勢下農場土地經營管理中暴露了很多問題,沉積了大量矛盾,主要表現為三大“硬傷”:

1.“碎片化承包”導致土地效益低下。

一是碎片化承包源于“三田”配置。在上一輪土地承包中,農場除了為職工配置“兩田”,還配置了低價的“生活田”。“兩田”是指“身份田”和“招標田”,“身份田”是為在職職工配置的,人均5畝,農場不收土地使用費,其產出主要用于職工社保繳費的企業應繳部分;“招標田”是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實行公開招標的田塊。由于從事種地的職工和非職工群體較多,加上土地資源相對豐富,農場實際上為職工配置了“三田”(即“身份田”、“生活田”和“招標田”),非職工也獲得了低價(旱地均價374元/畝、水田均價550元/畝)的生活田,而招標田并非每年按市場價招標,而是價高者得,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招標田。

二是碎片化承包導致土地效益低下。盡管農場土地資源豐富,但零散種地的現象比較普遍,通常一戶兩個勞動力僅持有土地30畝左右,形成了碎片化承包。正常年景下這樣的種植規模效益較低,一般旱地(一麥一豆)畝均效益300元,水田(一麥一稻)500元左右,戶均收入在2萬—6萬元之間,除去繳納社保費人均9000元,旱地種植戶所剩無幾,水田種植戶略微寬裕。如遇自然災害,則直接影響基本生活。

三是碎片化承包難以形成規模效益。一方面傳統的作物種植模式下種植戶收入較低,另一方面其養老保險繳費卻在剛性增長,農場因此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職工和非職工難以增收,農場也難以增效。

2.“漫游式轉包”導致承租人利益固化。

由于長期疏于管理,出現“漫游式轉包”。不少職工外出務工后,并未將其5畝身份田流轉給農場,而是私下轉給親戚和朋友;有的地已轉給別人,自己還在享受種糧補貼。“漫游式轉包”孽生了不勞而獲的“二地主”。不少人通過這種方式低價轉接了一定面積的田塊,少則八九十畝,多則兩三百畝。他們拿地不種地,轉包后輕松賺差價、吃補貼,利益得到固化,卻造成國有土地資產的收益減少。據調查,一名非職工通過各種手段壟斷了7600余畝的土地資源,從來不種地的他每年差價和補貼收入就有200多萬元。這些“二地主”成為了農場新一輪土地調整的巨大阻力。

3.承包關系混亂導致土地管理難和收費難。

“碎片化承包”和“漫游式轉包”,都是農場土地承包關系混亂的表象,并由此導致農場對土地的管理難和收費難。

一是導致發展“稻蝦共作”用地難。華陽河農場濱江襟湖,水資源豐富,尤其適宜發展稻蝦共作模式,相較一麥一豆和一麥一稻,畝均效益可增加幾倍。農場把稻蝦共作列為結構調整和增收致富的戰略措施,正在規劃建設2萬畝稻蝦共作標準化基地和3000畝蝦苗基地,需要集中較大面積的成片土地,而碎片化承包的現狀導致用地難,直接影響規劃實施。

二是導致重大項目土地收回難。由于“漫游式轉包”私自掛靠,無序流轉,重大項目須征地、取土,收回土地卻比較難。

三是導致土地費用收繳難。由于承包關系混亂,農場“先交錢、后種田”的措施很難推行到位,部分職工拖欠土地費現象嚴重,相當一部分非職工也以各種理由欠費不交,甚至惡意拖欠。由于承包關系混亂,農場難以通過法律訴訟解決糾紛。

二、農場公司化轉型中

建立土地經營管理機制的路徑

2016年4月華陽河農場新一屆領導班子組建之初,就開始關注和研究土地承包租賃如何破題的問題,面對土地承包碎片化、轉包漫游式、大量非職工種地的現狀,面對職工日益增長的社保費支出,如何從根本上扭轉土地管理難、收費難的被動局面?

由于2016年華陽河流域遭受特大洪澇災害,農場在當年災后恢復和休養生息后,于2017年開始醞釀新一輪調整方案。2017年年底,安徽農墾集團公司開始推行農場公司化改革。華陽河農場圍繞上級一系列改革部署,緊扣與公司化轉型銜接這個主線,把土地作為農場公司最大資產,瞄準集約化管理、規模化經營這個方向,以稻蝦共作為突破口,以“二十八字”方針為指導,建立五大機制,精心謀劃和實施農業土地經營管理改革的新路徑。

(一)完善兩田,建立統一流轉機制,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

一是前提自愿,統一流轉。進一步完善兩田制政策,本著自愿的原則,農場統一流轉為職工配置的20畝身份田和生活田,整合土地資源。流轉土地的職工每人每年可獲得8000元的流轉費。

二是減輕負擔,解決難題。通過流轉,職工除了獲得流轉費,加上每人每年1600元的國有農場職工補助資金,可以大大緩解職工社保繳費壓力,解決后顧之憂。

(二)市場運作,建立招標機制,解決農業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問題。

一是配置內部招標田,讓利于非職工。考慮到非職工大量種地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問題,為連續3年在場內實際種地的非職工配置一定面積的內部招標田,做到耕者有其田。

二是引入競爭機制,推行市場化招標。改變過去招標田低價平均分配的做法,將招標田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價格最高者中標,最大限度滿足想種地、會種地的誠實勞動者的需求。通過招標合理調整家庭農場土地經營規模,徹底改變碎片化承包的舊格局,同時杜絕土地過度集中現象,真正推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在“適度”上做足文章。

(三)調整地租,建立增長和保障機制,解決維護國有資產權益問題。

一是生活田變身“內部招標田”,適當提升土地租賃費。農場“生活田”旱地均價為374元/畝,水田均價550元/畝,這個上一輪土地調整時的標準持續了7年不變,而現在周邊農村同類田塊普遍高出200元/畝左右。新一輪調整將生活田轉為內部招標田,向場內種地的非職工配置。此舉觸動了“二地主”的既得利益,非職工群體也難以接受,因而成為新一輪調整最大的難點。農場通過多渠道宣傳解釋,做廣泛的群眾思想工作,強力推到位。

二是建立三項基金制度,為職工增收提供保障。農場從土地租賃費中按每畝提取40元防洪基金、10元科技推廣資金、20元抗風險基金,用于防洪設施配套建設、新技術推廣運用和抵御自然風險。三項基金雖然沒有以貨幣形式返還給種植戶,但實際上轉化成了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為提高土地產出率建立了保障機制。

(四)完善服務,建立全程社會化服務機制,解決農業經營風險問題。

一是推行“331”服務模式,初步建立服務機制。“331”是安徽農墾開創的農業服務品牌:即規避自然、經營、市場3個風險,搞好技術、資金、烘干倉儲3項關鍵服務,建好1支職業農服經紀人和職業農民隊伍。經過兩年發展,目前在全場已覆蓋8.1萬畝(含復種)作物面積,發展勢頭較好。

二是優化服務質量,進一步擴面避險增收。新一輪土地調整華陽河農場要求所有土地都要參加農服。農服涵蓋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及產后服務,通過提供資金籌措、技術指導、風險規避、生產資料供應、烘干倉儲和農產品品牌創建等服務,幫助參加人員規避風險,科學種田,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五)調整結構,建立稻蝦共作標準化機制,解決促進“三增”問題。

一是確定稻蝦共作作為結構調整主調。根據華陽河水資源優勢和作物種植模式,農場提出到2020年建成6萬畝稻蝦共作基地的發展計劃,對標全省最大蝦苗基地,建立2萬畝稻蝦共作標準化基地。調查顯示,稻蝦共作分稻蝦輪作和稻蝦共生兩種方式,一般畝均效益3000元—5000元,具有顯著的綜合效益,受到種植戶熱捧。短短兩年內,華陽河農場已建成2.5萬畝規模,是職工增收、企業增效的加速器。

二是提出以稻蝦為紐帶的“三產融合”發展思路。通過發展稻蝦綜合種養,帶動小龍蝦生產的勞務需求,牽動小龍蝦大市場、龍蝦美食、休閑等服務業,聯動開發蝦稻米及小龍蝦副產品加工等相關產業,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生動局面,從而放大農場公司化進程中的職工增收、企業增效和示范帶動增強的效應。

三、農業土地經營管理新機制建立

對農場公司化轉型的積極作用

華陽河農場探索形成的農業經營管理新機制對農場公司化轉型有著積極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土地流轉為農場公司規范員工社保機制埋下了伏筆。

隨著農場公司化,原來農場的勞資制度將隨之發生變化,職工身份將由傳統意義上的職工成為員工,而原有的“農場職工參加養老保險與土地掛鉤”的做法也將隨之調整。因此,用配置身份田來解決職工社保繳費20%的企業應繳部分,對于農場公司來說并非規范的操作方式。

華陽河農場以流轉職工身份田等方式來解決其養老保險企業繳費問題,為農場公司規范員工社保機制作出了積極探索,埋下了伏筆。

(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為農場公司放大經營職能奠定了基礎。

農場轉為公司最本質的特征是去行政化,放大經營職能,而土地經營是農場公司的重頭戲。促進土地國有資產權益最大化,是經營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華陽河農場通過新一輪土地調整探索出了土地規模經營的新路子。首先,調整后農場公司將曾經碎片化、漫游式的土地集中掌控在手里,有了更多的主動權;其次,經過市場招標后,土地收益增加,適度規模經營格局凸顯,農場公司對土地的經營職能將逐漸放大。

(三)稻蝦共作標準化生產為農場公司培育產業化龍頭構筑了框架。

對比國有農場時期政企合一的屬性,農場轉為公司后,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特征更加凸顯,還須強化特色鮮明的專業公司屬性,專業公司與配套的生產基地要更加緊密,同時還要形成深加工產業、拳頭產品以及相應的企業文化氛圍。

華陽河農場在向公司轉型中找到了主打產品——小龍蝦和待開發的蝦稻米;確定了配套的標準化生產基地——先期2萬畝、后期6萬畝;規劃了農旅產業布局——龍蝦市場、美食、休閑等;延伸了產業鏈條——稻蝦相關副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等,這些將構成農場公司產業化龍頭的核心組團。


(作者單位:安徽省華陽河農場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責任編輯:蔡基松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