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校”)作為廣東農墾主辦的一所農業高職院校,以及廣東省18所“一流高職院校”建設項目中唯一以農業為特色的優質院校,認真落實中央、省委農墾改革發展文件精神,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教融合下的服務墾區工作。近幾年來,學校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春風,充分擔當起作為廣東農墾重要智庫的責任和使命,在服務廣東農墾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 “走出去”發展中,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和專業特長,并結合產業開展人才培養、科研項目實施及生產技術幫扶等產教融合項目,結出了一批豐碩成果,產教融合下的湛江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園就是其中成果之一。
一、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園經營管理模式
湛江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園項目(以下簡稱“示范園”)是由學校和湛江農墾集團公司在湛江農墾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共建的集生產、科研、社會服務、人才培養、社會培育等于一體的綜合性項目。示范園由學校和廣墾糖業集團采取模擬股份制運作方式,其中學校出資440萬元(占股55%),廣墾糖業集團出資360萬元(占股45%)。示范園種植面積5508.83畝,分成三個基地,分別是廣前基地2174.48畝;豐收基地1264.94畝;華海基地2069.41畝。示范園在建設過程中,對學校師資和科研力量、廣墾農機產業運作能力、農場的土地資源進行全方位資源整合,積極探索甘蔗產業全程機械化運營的新模式。
示范園采取模擬股份公司運作,實行獨立經營,自負盈虧。通過制定示范園管理方案、財務管理辦法、物資采購辦法等規章制度,規范其經營活動。示范園的組織架構和人員安排如下:
1.管理部門。成立項目領導委員會,由湛江農墾局和學校負責人任委員會主任、副主任。成立5人的模擬股份董事會,由學校和廣墾糖業各選派相關負責人組成。成立項目經營團隊,設總經理1名,由廣墾農機總經理陳光擔任;常務副總經理1名,由學校選派相關負責人擔任。總經理負責團隊全面工作。
2.財務部門。成立財務部門,負責日常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等事務。在廣墾糖業農機公司開設獨立帳套,進行獨立核算。學校安排財務人員任財務負責人。
3.科研與技術部門。成立生產技術部門,主要由學校科研與產業服務處、熱帶農林學院團隊人員構成。以李秀平博士為代表的“博士、教授服務團”,負責生產技術方案的制定、監控,并開展技術指導與培訓、農業栽培措施、耕種收農業機械操作管理與維護、甘蔗生長現場監控、數據采集、灌溉系統操作與維護和甘蔗病蟲害防治等。
二、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園經營管理措施
1.采取目標管理責任制和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明確學校與廣墾農墾糖業集團為投資主體,共同開展示范園的運營和監督;廣墾農機服務有限公司為經營主體,確保生產質量和經濟效益。蔗季開始前由學校和廣墾糖業集團牽頭,與廣墾農機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制定甘蔗成本控制方案并核定額度。
2.強化成本控制。實施過程中由廣墾農機服務有限公司負責質量與成本控制,學校和廣墾糖業集團監督協助落實,并對控制結果確認。對于廣墾農機服務有限公司未能按質量完成的工作,由其負責返工完成,并承擔相應的返工及農資等費用,合格后由學校方確認。
3.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為便于溝通管理,學校團隊根據現有地塊情況重新編號,建立評價體系。每月第1周對3個基地各地塊進行跟蹤記錄,對地塊進行建檔及信息跟蹤,并對經營管理水平進行分級。學校團隊根據調查結果,每月10日前發送一份評價報告給廣墾糖業集團,廣墾糖業集團于5個工作日內回復,并將情況通知廣墾農機服務有限公司,共同監督其落實。
4.三方聯合會議共同解決運營問題。每季度三方組織召開一次董事會,廣墾農機服務有限公司就項目開展情況作匯報,三方共同商議解決項目運營中存在的問題。
5.共享關鍵信息。關鍵工序開展前,廣墾農機服務有限公司需提前告知學校團隊,如:補種,破壟施肥,除草,砍蔗等工序。
6.設立常規農資采購流程。對于常規農資采購(如地膜、肥料、農藥、除草劑等),需由三方聯合制定采購需求和質量參數,走廣墾物流統一采購流程,共同監控農資質量。
7.設立緊急農資采購通道。根據病蟲害等緊急情況,設立緊急農資采購通道:1萬元以下,由學校和廣墾農機服務有限公司共同選購相關農資;10萬元以下,經請示董事會后,由學校和廣墾糖業共同選購相關農資;10萬元以上,上報董事會走流程。
8.農資管理。農資需設置單獨庫房存放,做好出入庫登記,明確責任人,雙方每月清點。
9.學校根據項目進度按季度支付款項。
三、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園經營狀況分析
(一)示范園經營成本分析
由于示范園經營團隊優化了甘蔗機械化種植工序,大力推進良種良法,對化肥施用采用減量增效,嚴格控制生產成本,示范園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2017年,示范園總面積為5812.49畝,實際種植面積5508.83畝,其中新植面積4418.41畝,宿根面積1090.42畝,總產量23151.443噸。示范園的收入總計1046.29萬元,其中原料蔗收入金額1017.05萬元,經營成本是1032.68萬元,平均畝成本為1874.58元/畝,其中新植蔗成本為1981.16元/畝,宿根甘蔗成本1442.65元/畝。與當地的新植蔗平均成本2212.15元/畝相比,示范園每畝成本降低約230元。
(二)項目經營盈利分析
示范園的總收入1046.29萬元,其中原料蔗收入金額1017.05萬元,甘蔗自然災害保險29.24萬元,示范園經營成本1032.68萬元,盈利13.61萬元。
1.示范園生產成本明顯降低。目前示范園平均生產成本為1874.58元/畝,比當地的2106.94元/畝要低230元/畝左右。其原因是:示范園優化甘蔗全程機械化工序,不斷探索飛防、施用藥肥、增施鉀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等現代農業技術;在整體成本降低的同時,大力推進良種良法,比如示范園的蔗種成本為435元/畝,而當地的蔗種成本為301.77元/畝,示范園引種成本比當地高133.23元/畝。即使如此,由于示范園的其他成本(肥料地膜、機械作業、輔助工費用)比當地低363.23元/畝,使得整體上示范園成本明顯低于當地同類種植成本;此外,甘蔗品種的差異直接影響甘蔗宿根性、產量、含糖率等,引種成本雖然高,但從長遠來更有利。
2.示范園生產效益明顯增加。示范園加大引種力度,優化全程機械化工序,提高了甘蔗的產量和含糖量。與同區域同規模種植基地相比,示范園產量平均要高0.79噸/畝,增收產值約340元/畝,平均生產成本降低230元/畝,直接生產效益達570元/畝,降本增收效果明顯。此外,通過甘蔗生產機械化,可節約大量人力資源,從而節約職工社保的開支,大大減輕了農場的成本壓力。
3.優化湛江蔗區甘蔗品種結構。示范園積極推進墾區甘蔗品種的引進與淘汰工作,種植品系共有26個,其中新引進雙高品種8個:桂糖-08/120、桂糖-07/108、桂糖-08/1180、海蔗22、桂糖-49、柳城-05/136、粵糖-61、桂糖-46。經過實踐,發現前6個為適合機械化種植推廣的品種。另外,還更新淘汰不適宜品種4個。上述成果將極大優化湛江雷州半島甘蔗品種結構。
四、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園社會效益明顯
示范園的建設,是以加快墾區企業化改革并探索可供示范推廣的農業生產經營改革模式為中心,以全新農機農藝技術相匹配的全程機械化為手段,以示范推廣適應墾區種植的高產高糖高抗良種為核心,以提升全程機械化生產經營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效益為目標,積極探索創新生產經營模式,為打造墾區糖業全新產業鏈提供示范和經驗。
1.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為湛江農墾甘蔗全程機械化推廣提供示范。示范園依托廣墾農機公司的農機資源優勢、農場的土地資源優勢,主推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努力完善農機操作工序,并將農機農藝技術有效集成組合,逐漸摸索出適合全程機械化的種植規格,堅持深松整地和蔗葉粉碎回田,改善土壤結構,不斷提升甘蔗生產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目前,湛江農墾依托示范園大力推進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進程,2017年推廣面積1.7萬畝,平均含糖量高達14.33%,比往年平均含糖量9.3%提高了5.03個百分點,產生經濟效益1654萬元;由于采用全程機械化的種植技術,節省人工成本731萬元,全年合計產生經濟效益2385萬元。2018年湛江農墾推廣全程機械化種植面積達7萬畝,預計產生經濟效益高達近億元。
2.全程機械化運營成本為墾區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提供標桿。示范園在甘蔗全程機械化過程中積累經驗,并不斷完善,對全程機械化各個關鍵環節進行質量把控與成本監控,制定出了墾區全程機械化的質量監督與完整的成本控制方案,并第一次完整系統地獲得了墾區甘蔗全程機械化運營成本。此前每個農場獨立運營,不同農場甘蔗全程機械化成本差異較大,而示范園區域分布涵蓋了湛江甘蔗主產區且統一經營,使得其全程機械化生產成本具有很強參考性,為湛江墾區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提供標桿和榜樣。
3. 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積極利用示范園的生產資源,在示范園實施現場教學。學校博士教授團隊、農場專家、企業能工巧匠現場指導,學生直接參加示范園的生產過程,邊學邊做,從而使畢業生的職業能力與農業企業崗位群技能要求實現無縫對接。2017-2018年共培養了250人次的“工學結合”的畢業生,為廣東農墾輸送了懂理論、會技術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同時,示范園從啟建開始,就主動扛起墾區產業改革的大旗,一直堅持立足墾區、服務墾區的職責,不斷加大培訓保障、優化培訓內容。一年以來,參加示范園培訓的墾區職工近400人次。
4.提升學校科研實力和影響力。依托示范園,學校于2017年獲廣東省科技廳立項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廣東省精準農業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南亞熱帶休閑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鄉村振興專項資金——農作物良種良法項目1項(40萬元),廣東省教育廳科技重點科研項目立項2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7篇。更可喜的是,依托示范園,2019年1月,廣東省職業院校的第一個省級決策咨詢研究基地“廣東農墾經濟與鄉村振興研究中心”獲得了立項,這將大大提升學校的科研實力和影響力。
在廣東農墾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攻堅時期,在服務墾區新一輪改革發展等方面,學校不僅可以“有所作為”,而且還可以“大有所為”。面對新要求和新形勢,要勇于探索,積極謀劃,不斷形成新的工作思路與方法。下一步,學校要牢牢把握機遇,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強農墾改革發展政策理論學習研究,在轉變集團公司職能、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新產業新業態與新模式、創新墾區管理體制、改革農業經營機制、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進辦社會職能改革、建設美麗農場等事關農墾長遠發展的重大課題研究和技術服務支持上有所突破,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為廣東農墾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系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