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初,首個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示范區在保加利亞揭牌,合作示范區以天津農墾保加利亞公司為依托,全力打造中國與中東歐16國及歐盟農業合作的典范。
一、天津農墾踐行“一帶一路”倡議
和農業“走出去”戰略
2011年5月,天津農墾積極響應國家農業“走出去”號召,在保加利亞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天津農墾集團保加利亞公司(以下簡稱“保加利亞公司”),主要從事國際貿易并租賃土地進行農產品種植項目。2014年1月,在習近平總書記“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天津食品集團再次投資,以保加利亞公司收購100%股權的形式,接收了保加利亞一農場。農場擁有自有土地5.1萬畝,租賃土地8.6萬畝,以及與之配套的倉儲、農機和運輸設備。
保加利亞地處“一帶一路”沿線國,幾年來,中保兩國政府有關部門對保加利亞公司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和極大支持。2015年中國與保加利亞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雙方“16+1”及直線的合作進展順利,保加利亞牽頭成立了“16+1”農業合作促進聯合會。2017年5月在兩國農業部共同努力下,啟動了“16+1”農業合作示范區。
天津食品集團認真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和農業“走出去”戰略,將推動“16+1”合作為己任,以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為目標,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積極探索資源、生產、銷售的全球配置,通過打造農業合作示范區,圍繞“農工科貿”進行產業鏈布局,發揮中國與保加利亞及中東歐優質農產品互通共享的橋頭堡作用。如今示范區已經聚集了20多家中保科研機構和企業,在中歐農業合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樞紐作用。
二、農——引入農業生產新技術
引入水稻先進種植技術提高單產。保加利亞的水稻種植是采取直播的方式進行,一般栽培品種選擇135天成熟品種,田間管理粗放,單產較低,直接導致近幾年水稻栽培面積減少。保加利亞公司針對這一情況,從國內聘請專業團隊,引入了中國自主研發大棚育苗技術、旱育秧技術、水稻插秧機等機械設備,將中國的35個水稻品種在225畝水田進行了實驗,通過育秧、機插秧等技術,使水稻生長期延長30-50天,極大地提高了水稻單產,吸引了周邊眾多農場主的參觀交流,為下一步組建以保加利亞公司為龍頭、其他農場主為聯盟的產業創新團隊,擴大水稻種植,樹立中國企業水稻自主品牌奠定了基礎。
引入大棚蔬菜豐富“菜籃子”。針對保加利亞蔬菜市場需求量大、種植面積相對較小,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向周邊國家進口的實際情況,利用保加利亞公司基地所在地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等氣候特點,開展了大棚蔬菜種植項目,目前已經建成20個大棚,引入中國的大蒜、上海青、黃金菜等多個蔬菜品種進行試種,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不斷豐富保加利亞人民的“菜籃子”。
引入噴灌技術解決“靠天吃飯”。保加利亞公司基地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左右,但分布不均勻。尤其是保加利亞公司基地地處保加利亞南部地區,每年11月至轉年5月降水較多,在農作物生長旺季的6-9月,降水量反而較少,當地農場主幾乎都是靠天吃飯。為降低自然因素對農作物影響,保加利亞公司與當地有關部門簽訂協議,引入噴灌設施,對農作物進行噴灌。這一做法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同時也從根本上解決了“靠天吃飯”問題,為農產品種植結構的調整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工——打造農產品加工循環式經濟
充分利用保加利亞農產品為非轉基因的特點及玉米、小麥、葵花籽粕等農作物的價格優勢,采取基地自產和收購原料的方式,結合目前天津食品集團年能量飼料用量約9.6萬噸,今后年能量飼料用量將增至37萬噸的需求,在保加利亞建成15萬噸飼料加工廠,此后將擴建成50萬至100萬噸的飼料加工廠,打造農產品循環經濟,完善食品集團產業鏈。
目前,保加利亞公司正在積極調研論證食用油、保加利亞優質礦泉水、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等項目。
四、科——構建農產品科研基地
農業示范區以保加利亞公司為依托,普羅夫迪夫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中國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華大基因農業集團等20余個中保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建設,形成了農業科研基地。
打造谷子“種養加”產業鏈。2018年5月,保加利亞公司與華大小米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由華大小米提供種子資源、技術支持并派駐專家在保加利亞基地進行全程管理和指導,使試種與科研齊頭并進,對幾十個品種的谷子進行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的比對,擇優在保加利亞進行推廣。目前已經開始試種的1800畝谷子長勢良好。
下一步將在引入優良谷子品種基礎上,進行谷子種業、谷子規模化種植、谷子及秸稈飼料化、小米深加工產品開發及產業化,全面發展小米“種植、養殖、加工”全產業鏈,立足保加利亞,形成可復制的盈利模式,并逐步輻射到歐洲其它國家,為我國農業“走出去”做出貢獻。
開展蔬菜花卉多項合作。保加利亞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選育優良的蔬菜新品種,進行設施蔬菜工廠化育苗、規模化種植及秸稈基質化應用,形成高效的蔬菜栽培模式,逐步輻射到歐洲其它國家。蔬菜花卉研究所將在保加利亞收集當地蔬菜品種資源,通過對蔬菜品種的對比試驗,篩選符合市場需求的蔬菜優良品種,并開展新品種測試和選育工作。
保加利亞公司將進一步加大與天津農科院、天津農學院等科研機構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以基地的土地資源為平臺,積極引進中保雙方科研機構,成為農業科技交流的研發、實驗、推廣和產業化基地。
五、貿——拓展國際貿易大平臺
首開玉米進口先河。保加利亞公司在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與兩國政府有關部門的多次溝通,2013年8月,中保兩國簽訂了《玉米輸華貿易協定》。2014年10月,成功將保加利亞玉米運到中國,首開中國進口保加利亞玉米的先河,實現了保加利亞輸華玉米零的突破。在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前夕,保加利亞農業部部長在接受中國《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天津食品集團在保加利亞農業領域成功投資并積極拓展業務,為兩國農業企業開展務實合作樹立了樣板。
打造農產品物流平臺。在天津食品集團的大力扶持下,搭建實體貿易鏈和網上貿易平臺。建設總庫容為4萬噸的平房倉庫,發展大宗農產品物流。將集團和國內的優質產品打入保加利亞及歐洲國家,將保加利亞及歐洲特色農產品引入中國,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廣闊市場,積極發展中保雙邊貿易。
六、共建共享履行社會責任
幾年來,保加利亞公司在天津食品集團的指導下,秉承“勤勞、創新、共建、共享”的企業文化,積極履行中國國有境外企業的社會責任。
不斷推進人員本土化進程。保加利亞公司高度重視生產與管理的本土化,聘請保籍農業專家擔任執行經理,聘請培育、種植、加工、病蟲害防治的農藝專家和技術骨干,組成以農業院校、種植專家、科技機構相結合的中保方人員參與的技術管理團隊,目前絕大多數的中層崗位由保加利亞人員擔任。同時不斷加強中方管理人員與基地保方負責人、農業技術人員的溝通、交流,將中國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與保加利亞豐富的自然資源相結合,實現了資源、技術等多項優勢互補,農業種植、田間管理的經驗共享與提高。
扶助學校和基地村活動。為踐行“一帶一路”目標,把“共建共享”落到實處,幾年來保加利亞公司每年都應基地所在村政府的請求,為基地所在村或學校組織的活動提供經濟資助,形成了中保兩國人民共建企業,企業支持當地政府工作和學校發展的良好環境。
展望未來,保加利亞公司愿做“一帶一路”倡議與農業“走出去”戰略的踐行者、“16+1”合作的推動者,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