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海之濱的蘇北平原上,坐落著一個有著62年歷史的國有農場,農場于1950年3月15日由解放后上海市首任市長陳毅親自批準建立。作為上海的一塊“飛地”,這里幸運地被命名為上海農場。
上海農場地處全國第一個生態市——江蘇省大豐市境內,2009年9月18日劃歸光明食品集團管理,占地總面積達99.25平方公里(148876畝),其中耕地7.5萬畝、林地2.4萬畝、養殖水面1萬畝,是上海“米袋子”、“菜籃子”工程的重要后方生產基地,為上海市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質主、副食品,也是中央商品豬肉儲備基地。
然而,這里在62年前卻是一片常年狂風肆虐、沙塵漫天的鹽堿地,是老一輩上農人和知青們默默奉獻青春與智慧,發揚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墾荒辟壤、圍海造田,經過多年的奮斗才將這塊荒蕪的鹽堿地改造成了一片希望的田野。勤勞的上農人在黃海灘涂上種起了糧食和蔬菜,養起了肥豬和淡水魚,將不毛之地變成人們交口稱贊的蘇北“南泥灣”。
土地是改造好了,怎么利用好這來之不易的土地資源成為上農人認真思考的問題。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確定了“農場的根本出路在于發展農業”的基本思路后,在近20年的時間里,農場緊緊抓住農業發展的良好機遇,適應社會經濟變革,完善農業體制機制,農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農場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種植業發展成為農場的基礎產業,依托7.5萬畝耕地資源,以種源化為導向布局生產,常年生產糧食1億斤以上,現代農業機械化總體水平達95%以上,基本實現稻麥種植全程機械化。
單純地搞農業,經濟效益畢竟有限,資源產出也不高。在發展農業的同時,農場一直在探索發展生豬養殖業,但直到1995年建起第一座萬頭豬場,發展規模化養殖,才真正實現不虧損的目標。嘗到養豬甜頭的上農人更加堅定了發展生豬產業的信心。近年來,上海農場承擔了上海市畜牧養殖梯度轉移的重大戰略任務,為此,他們抓住契機,大力發展規模化生豬養殖。從2003年開始,農場大地上掀起生豬養殖業的發展大潮,多座規模化畜牧場相繼建成投產,實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生豬養殖規模逐年擴大,繁殖水平、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不斷提高。生豬產業成為農場的核心產業,占全場營業收入的60%,現有商品豬場7座,原種豬場1座,擴繁場1座,以及與其配套的動物技術保護中心、肉品營銷中心、飼料廠、有機肥料廠,形成飼料加工、種豬繁育、生豬飼養、肥豬銷售的全產業鏈模式。農場現已形成23萬頭生豬生產能力,至年底可達28萬頭生產能力。2012年,全場將可供應 優質商品豬20萬頭,提供種豬1萬頭。
發展生豬產業為農場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但是養殖生豬產生的糞尿等廢棄物也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如何有效解決發展生豬養殖業和保護周邊生態環境的矛盾是農場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其實,早在農場生豬產業規模擴張之初,農場就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農場派出專業團隊遠赴歐洲“取經”,借鑒國外先進的生豬產業發展和生態農場建設經驗,結合農場自身特點,確立了“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地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并利用多種生產技術提高資源、能源的轉化率、利用率和再循環率,同步獲取較高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生態農場的雛形就這樣形成了。
多年來,農場一直按照建設生態農場的要求,堅持“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有效促進了農場各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農場廣袤的土地為發展生豬業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豬田”匹配原則,即一畝土地承載5頭豬的廢棄物,按照土地承載生豬糞水量來科學布局畜牧場。同時,在畜牧場內建設厭氧發酵池和沼氣發電系統,借鑒歐盟豬場廢棄物處理技術和“產沼發電”方法,將豬糞尿經過無害化處理變成天然的有機肥,進入農田灌溉系統,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糞水無害化處理變廢為寶。有機肥的使用又能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逐步提高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等級,促進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據初步統計,上海農場每萬頭生豬糞水全部被作物利用后每年可節約化學肥料近20萬元。成功解決糞水處理的問題后,至2015年,農場將在7.5萬畝耕地上實現35萬頭的生豬養殖規模。
2006年啟動的亞歐生態合作項目——市郊豬廢棄物生態利用,已全部建立從豬場到農田的地下糞水管網系統,引入的歐洲大型液態施肥機,成功解決了傳統糞水還田的技術路徑、利用效率等難題,做到了糞水在水田和旱田的配方施肥和精量施肥。此項技術分別榮獲上海市總工會和光明集團職工科技創新三等獎,在國內首次創建種養結合型畜牧低碳環保模式,并制定了《生態豬場環保標準》和《畜牧業廢棄物生態處理操作手冊》,填補了中國種養結合型畜牧業環保標準的空白。從2010年初開始,農場抓住光明集團現代農業“五三”行動計劃提供的戰略機遇和發展空間,斥巨資興建的多座代表行業內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畜牧場,集“三自動一結合”即自動供料、自動清糞、自動環控,種養結合為一體,全部建立起沼氣發電系統,進一步提升了資源循環利用的等級。農場還出臺了《上海農場生豬養殖糞水還田管理辦法》,明確責任,規范程序,為“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提供制度保障。
上海農場成功解決畜牧環保難題,減少空氣、土壤和水污染問題,提高農場生態等級,使生態化的生豬養殖成為可能,使資源開發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產業化發展和生態環境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促進生態文明,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的稱贊。2011年10月,上海農場順利通過鹽城市級生態農場驗收,農場全國先進的農業種養循環生態示范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了生態農場建設形象的展示功能、現代農業的示范功能、綠色經濟的創新功能、景觀空間的營造功能、生態環境的保護功能。下一步將啟動省級生態農場創建工作,積極申報國家級生態農場,力爭在上海市率先成為國家級生態農場。
如今,農場舊貌換新顏,在樹木掩映、花叢簇擁下的主干道將農場分成以場部為中心的數個區域,每個區域坐擁良田萬畝,一排排蔥蔥郁郁的防風林縱貫其中,一道道波光閃閃的水渠網狀密布,奪人眼球的綠與耀眼醒目的白在一望無際的金黃麥浪中蔓延。令人驚喜的是,還有數座藍白相間格調的建筑群如明珠般鑲嵌在曠野之中,那是農場引以為傲的現代化生豬養殖場。今天的上海農場儼然一幅風景秀麗的田園畫,鹽堿地上建立起的生態農場成為黃海之濱的一道靚麗風景。
(作者單位:光明食品集團上海農場)
責任編輯: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