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氣候適宜、土地肥沃,鳥語花香、果蔬豐富。地處雷州半島的“現代農業國家隊”廣東省湛江農墾依托品種、營銷、環境等優勢,在充分利用天時、地利的同時,深挖人和因素,在水果產業上走出了一條“又專又紅”的道路。
紅星:“菠蘿的海”有芬芳
2019年春來時節,新華社記者走進位于徐聞縣的湛江農墾紅星農場采訪并播發圖文消息《這里有片“菠蘿的海”,沒有海水,但有芬芳和甜蜜》等,有關網絡瀏覽量高達150多萬次。
早在2018年上半年,“中國菠蘿之鄉”徐聞縣,就因部分菠蘿遭受極端天氣或管理不善導致黑心黑眼等,影響品質、出現滯銷,并首先引起各級媒體的高度關注。在地方媒體播發有關消息之后,新華社廣東分社記者迅速趕到現場深入采訪,并播發長篇通訊。其中重點提到紅星農場的“紅土金菠”不僅銷路暢通“不愁嫁”,而且行情穩定“不掉價”,新品種菠蘿價格是傳統品種的60倍以上。
廣東省政府主要領導獲悉有關情況后,指派分管農業的副省長率有關部門人員就菠蘿滯銷問題到徐聞縣開展專題調研,充分肯定了紅星農場菠蘿產業的示范帶動和品牌價值。隨后又出臺相關政策,提供資金支持,促進湛江農墾菠蘿產業做優做強。
接著,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農民日報和南方日報等記者,又先后深入紅星農場采訪并播發新聞,同時被人民網、光明網等廣泛轉發。湛江農墾也趁勢而上,發揮國企優勢,勇擔社會責任,在開拓鮮果銷售市場的同時,利用所屬菠蘿罐頭加工廠多條生產線,幫助徐聞縣、雷州市一帶果農消化菠蘿1200萬斤以上。
據悉,徐聞縣常年種植菠蘿面積30萬畝以上,不僅面積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種植歷史也是我國最早的,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但一直以來,果農種植的是傳統巴厘品種,沒有及時更新換代。而在這次徐聞菠蘿滯銷背景下脫穎而出的紅星農場“紅土金菠”就屬于新品種。
早在2017年,湛江農墾就將菠蘿列為重要產業,規劃在統一生產技術、統一質量標準的基礎上,2020年實現無公害、綠色、有機新品種菠蘿種植面積3萬畝,打造菠蘿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組建全國一流的產供銷一體化菠蘿產業集團。
其中紅星農場作為最有種植基礎、最有質量保障、最有品牌影響的菠蘿基地,正在發揮重要作用。因種植過程中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催熟,產品纖維少、水分足、甜度高,不用泡鹽水,像吃西瓜一樣方便,“紅土金菠”牌鳳梨(菠蘿)一上市就受到廣大客商的熱捧,每天線上線下發貨量較大,價格明顯高于周邊地區,而且供不應求。
紅江:“國宴佳果”傳美譽
時間追溯到1971年,湛江農墾紅江農場科技人員發現一株桔紅色果肉自然變異株。翌年春,從此樹上截取芽條進行嫁接繁殖了700多株,并于1973年建成了第一代紅江橙園。1978年,廣東省柑桔選種工作會議在湛江召開時,經專家鑒定,認為紅江橙是嵌合體變異株,是一個優良的柑橙新品種。
1984年以來,紅江橙用以接待外賓和饋贈國際友人并普受稱贊,被譽為“國宴佳果”。日本前首相中曾根、美國前總統里根、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等貴賓品嘗后,都從不同角度稱贊紅江橙。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林若也曾在一次會議上說:“我國解放以來很重視柑桔良種選育工作,但真正能與外國柑桔相比的是紅江橙。”
紅江橙一般種植三年即可投產,因果型適中、皮薄易剝、肉色橙紅、鮮艷光澤、肉質柔嫩、化渣多汁、酸甜適度、風味濃郁等特點,1986年被農牧漁業部授予科技進步一等獎并正式命名為“紅江橙”;1987年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柑橙黃龍病開始蔓延,紅江橙也遭受了毀滅性打擊。曾經具有廣泛市場和良好口碑的紅江橙,一下子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后來在農業部及廣東省農墾總局的關懷支持下,紅江橙慢慢得以恢復,但真正知道的人很少。
“橫看居中則為正,縱看起源則為宗。”為了讓正宗的紅江橙重出江湖,2015年至2017年每年12月份,湛江農墾連續舉辦正宗紅江橙開摘節。因為宣傳到位,效果立竿見影,從第二天開始,紅江農場及其職工的紅江橙園就人來車往,銷售空前火爆,價格持續走高。
尤其是2016年12月10日,第二屆正宗紅江橙開摘節暨紅江橙展銷中心開業儀式舉行。其中紅江橙的拍賣環節,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新上市的20箱10斤裝特級紅江橙,最終拍賣成交價1.8萬元,即每箱900元、每斤90元。而在隨后的紅線橙(紅江橙中的特色品類)拍賣會上,兩箱10斤裝紅線橙被京東·湛江館客商以1.1萬元競得,即每箱5500元、每斤550元、每個183元,創造了紅江橙有史以來的最高售價。
此事引發媒體廣泛關注,紛紛以此大做文章。據了解,紅江橙開摘儀式后,品牌影響力迅速擴大,社會上持續掀起紅江橙熱潮。在第17屆全國生態農產品(上海)采購交易會暨第四屆上海國際生態農業品牌展覽會上,上海市民黃先生在品嘗紅江橙后當場在天貓微店下單購買4箱5公斤裝貢品級紅江橙,每箱318元并另付運費80元。他說:“這是我吃過最好的橙子,國宴佳果名不虛傳!”
不忘初心,傳承歷史;立足基地,面向未來。短短3年時間,由一群年輕大學生組成的湛江農墾紅江橙專業運營團隊已成為“國宴佳果”行穩致遠的領頭羊。
紅湖:“長在水邊的水果”
鶴地水庫是廣東省1958年修建的大型水庫,是湛江市區上百萬人口的主要飲用水源。在水庫修建之前,人們就住在水庫下面的河流兩岸,為了修建水庫,他們舍家為國,退居山頭。所以“水下的家園”,一直是紅湖農場人望水興嘆的鄉愁。
紅湖農場是湛江農墾最大的水庫移民農場,曾因地少人多、交通不便等,一度被列為國家級貧困農場。進入21世紀以來,從地方到中央相繼出臺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先后投入巨額資金改造路電基礎設施,新建高規格居民房屋,現人均居住面積已達到35平方米。在場部區域,教育衛生文化以及旅游接待等設施配套齊全;在生產一隊,以兩棵百年荔枝樹為亮點的美麗鄉村,得到了農業農村部和廣東省農墾總局的認可。
安居才能樂業,安居促進就業。在路電、居住等條件不斷改善的同時,紅湖農場因地制宜,著手推進山上種果、樹下養雞、水里養魚、塘邊養豬的立體農業發展模式。2014年,紅湖農場實現了1989年以來的首次扭虧為盈。近年來,“青青紅湖,悠悠白鶴;四季果蔬,早晚漁歌”已成為紅湖農場美好生活的現實寫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也在紅湖農場得到了生動踐行。
紅湖農場三面環水、魚塘密布,果園臨水而建、因水而旺,春有石榴、夏有荔枝、秋有龍眼、冬有楊桃,尤以荔枝歷史最久、面積最大、品質最高。2017年6月初,具有區域國際性經貿特征的第二屆湛江·東盟農產品交易博覽會召開。紅湖農場因一枚印、一幅畫、一幅字等中國元素巧妙構成的“鶴地紅湖”商標首次推出,既有力地促進了荔枝等水果的銷售,又有效地拉動了紅湖農場的生態旅游。
紅湖農場荔枝因產地生態環境優良、掛果時實行套袋管理等,不僅安全性得到保障,而且顏色、口感非常好。據悉,2017年農博會現場展銷的數十箱荔枝當即被搶購一空,后續的訂購也是接二連三。即便在2018年上半年整個水果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鶴地紅湖”荔枝也能供不應求,尤其是線上銷售十分順暢,價格是普通荔枝的兩倍以上。“長在水邊的水果”已成為紅湖農場獨一無二的對外宣傳口號。
“良品生活,源自農墾!”就在2019年荔枝成熟前夕,面向全國2200萬水庫移民的華南高新旗下供應鏈品牌“移民匯”負責人,從廣州驅車500多公里來到紅湖農場,商談荔枝等水果在網絡平臺和線下超市的供貨事宜。“移民匯”準備在取得紅星農場菠蘿營銷成功的基礎上,又打算在紅湖農場荔枝營銷上再獲佳績。
“一手抓產業、一手抓生態,以產業帶生態、以生態促產業,最終達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置身碩果累累的萬畝果園,紅湖農場負責人對鄉村振興戰略滿懷信心。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農墾局)
責任編輯:王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