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和煦的陽光鋪滿迪慶香格里拉5500畝連片馬鈴薯種薯擴繁基地上,映照在小中甸鎮192戶精準扶貧戶喜悅的臉上。這里,正通過改善和培育優質種薯,提高基地種薯的質量與產量,帶動扶貧戶增收,實現科技脫貧致富。此時,離香格里拉960公里的昭通,4通道蘋果分選線正在運轉著,一輛輛大型運貨車有序停靠,等待著一箱箱分揀好貼有“沁果昭紅”字樣的蘋果整裝出發,準備運往昆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銷售。
中午,上海市一位上班族在全自動智能咖啡現磨沖泡機前掃碼支付了12元,一杯香濃醇厚的咖啡隨即到手;同時,遠在云南保山建檔立卡的一位咖農就能通過“云豆入滬精準脫貧”對口幫扶合作平臺得到2元補貼。
傍晚,老撾的天氣還是那么悶熱,一群老撾村民從橡膠林工作返回。而就在幾年前,這片橡膠林還是罌粟種植區,正是境外“罌粟替代”種植產業讓他們人均年收入從最初不到2000元人民幣增加到7萬多元。
……
這一個個暖心的惠民項目都和一個詞相關聯——“農墾特色產業扶貧樣板”。而這些農墾特色的產業扶貧模式,正實現著千家萬戶貧困家庭的脫貧夢,記錄著云南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集團)脫貧攻堅戰的堅實足印。
一份厚重的責任
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最為牽掛的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最艱巨的任務。而對于省屬唯一國有大型農業企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云南農墾集團來說,扶貧之路任重而道遠。
“我們一定要深入領會習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深刻認識國企在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責任,充分履行好國企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祖軍認為,云南是全國貧困人口和貧困縣最多、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挑戰非常巨大。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農墾集團必須深刻認識扶貧開發的極端重要性,把脫貧攻堅視為頭等大事,把精準扶貧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把扶貧責任扛在肩上,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努力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責任重于泰山。政企分開四年來,集團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重要戰略思想以及中央和省委脫貧攻堅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工作舉措,按照《云南省政府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要求,充分發揮集團“三項優勢”,助力脫貧攻堅扎實推進。
發揮人才優勢,通過有效、合規的程序,精準識別貧困居民,掌握第一手資料,強化扶貧對象動態管理;發揮資金優勢,全面落實脫貧攻堅各項惠民政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防止幫扶措施單一化、簡單化、表面化;發揮平臺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以就業為導向,產業扶貧和職業技能提升相結合,讓貧困家庭勞動力掌握致富技能,實現靠技能脫貧。
同時,集團經過多次深入調研,制定了《云南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掛包幫”“轉走訪”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細化目標任務,為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項項舉措的背后,是集團用實際行動詮釋脫貧攻堅工作的責任與擔當。
一份特殊的產業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有力支撐,是致富之源,脫貧之基。產業扶貧是實現精準扶貧,建立內生動力,讓貧困人口勞動致富的長效機制。
政企分開四年來,集團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產業扶貧號召,從“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漁”,在脫貧攻堅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法上推陳出新,充分發揮集團國有企業優勢,創新發展以“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為主的農墾扶貧模式,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示范+市場”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走出了“借一方寶地、興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活一方經濟”的精準脫貧之路。
不僅如此,在積累經驗的同時,還創造了 “江城模式”“鎮雄模式”“挖銅模式”“香格里拉模式”“馬關模式”“武定模式”和就業扶貧、教育扶貧、養老扶貧、金融扶貧等具有“農墾特色”的扶貧模式和運營方式,把產業扶貧做實做細,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真正為貧困地區農民群眾帶去實實在在的利益和變化。
在集團定點掛鉤幫扶的普洱市江城縣曲水鎮田心村和怒那村,通過以產業扶貧為主,多種扶貧方式為輔的形式,改善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活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保障了田心村和怒那村全部幫扶對象2018年按計劃出列“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景洪、西盟、孟連、紅河等地區,把發展橡膠產業和墾地共建有效結合起來,帶動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
西盟公司帶動天然橡膠種植產業20余萬畝,為當地4鎮2鄉3000多戶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同時結合地方實際,從林果栽培、蔬菜種植、勞務輸出、生豬養殖、蜜蜂養殖、自烤酒產業、教育扶貧等七個方面促進增產增收,實現脫貧致富。
孟連公司以“就業脫貧、幫扶脫貧、境外脫貧”為抓手,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每年投入5萬余元用于通往緬甸佤邦道路的基礎設施建設。
紅河云象公司簽訂精準扶貧協議42戶,惠及建檔立卡戶3500戶,增收近300萬元。
同時,集團在迪慶香格里拉開發近5500畝馬鈴薯種植基地,覆蓋香格里拉農戶1100戶,其中192戶貧困戶年均收入達8000元;在昭通鎮雄縣投資1000萬元,建成一條年產1800噸的現代化全自動馬鈴薯生產線,帶動種植戶5718戶24533人;在楚雄市挖銅村投入138萬元,建成“滇菜原料(黑山羊)供應基地”;楚雄農業投資公司投資200萬元,使當地建檔立卡戶283戶實現就業,戶均增收4200元;組建云墾茶業集團,為江城農場、勐海八角亭茶業、嘉木茶業等地的農戶提供就業崗位,年產毛茶2310噸,產值1.385億元;與長三角咖啡行業協會、上海自貿區咖啡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來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云豆入滬精準脫貧”對口幫扶合作平臺等讓農戶直接受益,進一步彰顯了農墾集團在打造“綠色食品牌”中的責任擔當和良好形象。
此外,農墾集團積極創新扶貧思路,探索出橡膠期貨+保險的金融扶貧模式,江城公司出資6.2萬元積極推進期貨+保險工作,全年“期貨+保險”理賠53.3萬元,紅河云象與金平縣政府、人保財險紅河州分公司、人保財險上海市分公司、海通期貨四方簽訂4000噸“期貨+保險”合作協議,爭取到1000萬元扶貧貸款,為膠農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一組組數字的背后,承載著國有企業和農墾人的智慧和力量。
一份堅守的信念
扶貧還在繼續,扶貧仍在路上。
“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這是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提出的戰略目標,也是農墾集團堅定不移打好脫貧攻堅戰的使命和責任。
成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策。為扎實推進農墾集團下階段脫貧攻堅工作。10月19日,農墾集團召開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這是在參與我省脫貧攻堅關鍵時刻決定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集團通過回顧總結四年扶貧工作經驗,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拓寬思路、明確目標、壓實責任,再次表明集團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2018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承上啟下關鍵一年,脫貧攻堅已經到關鍵時刻。集團各企業和部門要對標任務標準、對表時間節點,補齊工作短板、強化工作弱項,確保全面高質量完成年度脫貧攻堅任務。”
“結合‘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路徑和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部署,下步重點根據貧困村、貧困戶實際狀況,因地制宜發展集團優勢產業如橡膠、咖啡、茶葉、花卉等高原特色產業,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業鏈條,更好提高脫貧質量和脫貧實效,堅持脫貧攻堅與后續鞏固無縫銜接,注重遠近結合,推進產業、就業扶貧和保障性扶貧,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通過參與和開展‘互聯網+’、產業園區建設、新型城鎮化發展等建設,改善定點掛鉤幫扶地區的人居環境。因地制宜通過發展‘一縣一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子商務等,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
一個個莊嚴承諾的背后,是集團造富于民,讓老百姓真正富起來,建設幸福鄉村的重點和方向。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這個啃“硬骨頭”脫貧攻堅的沖刺階段,集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已經吹響,農墾人將繼續用國企氣概和擔當精神,全力以赴、全面發力、加速沖刺,在脫貧攻堅這條路上,堅守著這份信念,迎難而上,勇往直前,定會向省委省政府和貧困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作者單位:云南農墾集團黨委工作部)
責任編輯: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