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不大作用大,份額不大貢獻大,塊頭不大地位高”是對農墾現代農業角色的一句通俗概括,也是對農墾戰略地位的真實寫照。
在抗擊疫情、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特殊之年、關鍵之年,作為現代農業的“排頭兵”,農墾系統發揮優勢、化危為機,戰疫情、搶春耕、保供給,有力有序開展春季農業生產,筑穩糧食安全壓艙石,守護“中國飯碗”。
防疫不誤農時,“大基地”春耕備耕熱潮涌動
春雷響,萬物長。
在三江平原,廣袤的黑土地上凍土漸融,連日來,七星農場搶農時,爭主動,積極組織種植戶在完成水稻育秧大棚扣棚、篩土作業的同時,搶先抓早進行水稻擺盤作業。農場農業技術小組每日到各個育秧大棚基地進行技術指導,要求種植戶嚴格按照“擺盤十不準”和擺盤質量“平、實、緊、齊、直、足、勻”的要求進行作業,標準化擺盤為培育壯苗做好準備,也為今年水稻豐產豐收奠定了基礎。
在安徽農墾龍亢農場公司,站在麥田旁放眼望去,一臺高地隙自走式植保機正在綠意盎然的麥田中穿梭,進行噴施作業。農場緊緊抓住小麥拔節關鍵生長期和有利天氣時機,組織開展小麥春管綜合防治工作,一次噴施作業就能綜合防治紅蜘蛛、蚜蟲、白粉病和紋枯病,同時混合噴施小麥葉面肥,適時促進小麥生長。
在廣東農墾廣前公司,甘蔗砍收、春季甘蔗田管工作已在火熱進行,公司出臺種蔗補貼鼓勵政策,發起種蔗勞動競賽,多措并舉不誤生產。今年,湛江墾區計劃種植甘蔗20萬畝,為確保農戶增收,墾區實行“保底價+聯動價”的聯農帶農措施,蔗農砍收的甘蔗全部可進廠加工,保底收益得到了充分保障。
疫情陰霾擋不住春耕備耕的步伐。在農墾36萬平方公里國有土地、近1億畝耕地上,勤勞的農墾人不負春光,不誤農時。抓實農業生產基礎環節,科學調整種植結構,合理優化產業布局,農墾“大基地”的春季生產盡顯規模化、組織化和標準化。
北大荒集團堅持藏糧于地,鞏固提升糧食產能,保證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主糧作物種植面積不減少,積極與墾區龍頭企業形成利益聯結關系。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構建“糧、經、飼”協調發展的三元種植結構,重點培育和生產優質適銷的糧油作物及“高、精、特”經濟作物,抓市場競爭力、抓訂單農業。寧夏農墾集團擴大苜蓿和青貯玉米等飼草的種植面積,努力實現作物品種統一布局、生產資料統一供應、栽培技術措施統一規范、農機作業統一調度、病蟲草害統一防控、農產品統一品牌銷售。
發揮科技與組織優勢,“大企業”生產服務穩扎穩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農業生產離不開物資、人力和技術的投入。面對疫情之下的種種挑戰,在有限的時間內,加強生產物資調配與供應,進而提供系統化的農業生產服務,是對農墾作為現代農業“大企業”的現實要求。
全國農墾發揮科技優勢與組織優勢,提前謀劃,穩扎穩打開展農業生產服務。
抓農資,供地頭。
連日來,海墾農資公司充分發揮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用,積極抓好以化肥、農藥為主的農資供應,公司在做好員工安全防護工作的同時,進一步籌措資金,與生產廠家溝通協調,全力做好農資調運保障。春節后是防治橡膠樹白粉病、炭疽病的關鍵時節,公司統一供應橡膠“兩病”防治所需物資,按時按量按點配送到各基地分公司。主動采取賒銷模式銷售農資,大大減輕了海南橡膠各基地分公司以及農戶的負擔。
針對各地臨時交通管制造成的運輸難、農資短缺、價格上漲等問題,安徽農墾集團依托旗下安徽農服公司,在提前做好肥料冬儲和農藥備貨工作的基礎上,及時為農戶推出“暖心代購”服務,多方聯系物流公司,積極協調地方防疫部門,打通農資輸送綠色通道,直供田間地頭。為緩解墾區在地作物田管物資缺口,安徽農服公司還將計劃在市場銷售的350噸肥料按成本價及時調配至農場,保障了職工利益和春季田管的有序進行。
農墾的農資、農服體系不僅是墾區農業生產的定心丸,還為農村、農戶注入了強心劑。
居家隔離不能下地的“特殊種植戶”田管怎辦?安徽農服公司安排開展代工代勞的田保姆服務。安排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查看苗情,開出田管處方,并根據農戶需要進行小麥化除、施肥和蝦田灌水作業。截至2月18日,安徽農服共為11674戶農戶提供6270噸肥料、64噸農藥,為100余戶受隔離影響行動不便的農戶提供了代工代勞。
疫情發生后,物流運輸暫時中斷,河北省寧晉縣各奶牛場液氮斷供,凍精保存告急。首農食品集團旗下三元種業所屬北京奶牛中心接到緊急求助電話后,想奶農所想,急奶農所急,連夜完成400升液氮、12個液氮罐、三輛運輸車輛籌備,第二天一大早就上路。當奶牛中心團隊疾馳700公里、于中午時分到達寧晉縣高速路口時,寧晉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向他們伸出大拇指:北京奶牛中心,好樣的!你們解了寧晉縣奶農的燃眉之急!
抓農機,促生產。
疫情的特殊考驗下,農機服務農業生產的作用更加凸顯。3月初,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農墾農機化分會發布公開信,向各委員單位發出了關心農機人員安全、協調提供農機物資保障、積極開展代耕代管服務、創新開展技術培訓等倡議,呼吁全國農墾充分發揮農機在春季農業生產中的硬核作用。
大農機的應用為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成為疫情期間墾區搶抓農時高效開展農業生產的制勝法寶。
在興安農墾呼和馬場現代農業管理三區內,大型秸稈打捆機在田地中隆隆作響,拾取秸稈、自動壓縮、捆繩出包一氣呵成。秸稈打捆機每天可以打捆500畝地,打捆好的秸稈統一送到新能源企業回收再利用,不但緩解了農戶春耕壓力,也避免了焚燒后的環境污染。
在甘肅農墾條山農場,20余臺大型農機具奔波在田間地頭,繪就一幅繁忙的春耕畫卷。5臺拖拉機馬達轟鳴,犁地整地工作有序推進,每天完成作業面積近600畝。果樹春剪現場,2臺果園多功能平臺車往返穿梭,配合使用電動剪,作業效率實現翻番。
抓科技,提效率。
北大荒集團組織開展“科技在線助春耕”活動,通過創新科技服務方式組織相關專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在線指導、政策解讀、信息發布、線上答疑等服務,助力墾區春耕生產。在北大荒農業頻道播放由黑龍江省農科院制作的《現代農業新技術系列科普》動漫片,還開設訪談節目、專欄與熱線電話,邀請農墾科學院等相關單位的專家,就種植、養殖等相關內容進行講解。
上海農場通過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不僅解決了人手不足的問題,而且更加精準、高效、環保,一畝地僅需2升藥水,極大降低了藥水成本。同時,農場充分利用去年建成的大宗物資招投標交易平臺,加強供應鏈管理,將招標采購的各個環節和流程做到可視化。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合理降低了成本。
安徽農墾一直注重提升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近年來,安徽農墾集團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在龍亢、大壙圩、壽西湖等5個農場實施農業物聯網項目,建成了由遠程監控、大田數據采集、農機作業監管、質量追溯等模塊組成的物聯網系統,對農業生產實行全程監控,通過大數據進行智慧化管理。在大壙圩農場,農戶通過手機“智慧農業云平臺”就能對小麥生長狀況進行遠程監控,還可以網上預約飛防服務,在線跟蹤田管情況,足不出戶實現“云監工”。
保供給強經營,“大產業”穩產保供使命在肩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后勤保障必須給力。有序開展春耕備耕的同時,農副產品供應也是春季農業生產的一大任務。
疫情之下,農墾既是農業領域的“國家隊”,又是危機中的市場主體。一手抓好產品生產和供應,一手強化產業經營管理,農墾堅持以健康之體魄擔當盡責。
抓復工,保供給。
首農食品集團擔負著首都食品安全保障的重任,春節至今,集團加快復工復產,已累計增加成品庫存13萬噸。目前,集團糧油、肉類、蛋類、蔬菜、食糖、副食調味品等11大類、20種產品成品庫存41.8萬噸,從大年初一至3月10日累計銷售14.4萬噸。
光明乳業華東中心工廠面對突發的需求增長,進行自我加壓,用最短時間將鮮奶產品產量從每天400多噸增至700噸,達到建廠以來史無前例的峰值,及時穩定了鮮奶市場供應。從疫情發生到2月中旬,這段供需最緊張的時期,光明食品集團作為上海食品保供主力,承擔了全市約70%的蔬菜供應、80%的鮮奶供應、60%的大米和豬肉供應,有效保障了“奶瓶子”“米袋子”“菜籃子”的穩定。
抓經營,促產業。
面對疫情大考,抓好產業經營,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既是化危為機,也是擔當使命的應有之義。
天津食品集團積極應對形勢要求,旗下各企業逐步完善線上渠道,開辟更多便捷的線上購物平臺,利用順豐、京東等優質物流平臺提供零接觸購物服務,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加安全便利的購物體驗。
廣東廣墾綠色農產品公司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依托供應鏈優勢,加強物資調配,保證品質,穩定價格。疫情期間,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社區門店佳鮮農莊正常營業,企業“食堂運營”“食材配送”“福利定制”三大業務正常運行。公司還攜手廣東郵政為醫務工作者及其家屬推出愛心生鮮郵遞服務,并將這項服務推廣至普通消費者。
廣西農墾集團加強與各金融機構緊密對接,拓寬融資渠道,獲得疫情防控應急專項借款共計13億元,為生產企業提供資金保障。集團還在線上推出“農墾鮮果蔬包”,為南寧市民提供新鮮果蔬送貨到家服務。
陜西農墾集團啟動產業優化提升“百日行動”,統籌推動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從2月25日至6月5日,利用100天時間掀起生產建設新高潮、推動產業標準上水平、聚焦科技創新做文章、拓展產業融合新路徑。
北大荒集團加快余糧銷售,整合營銷和物流資源,快生產、保供給、強營銷,促進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有效鏈接。啟動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線上微店,融合近百款產品,通過線上下單、社區配送的方式向消費者供應。與各大電商平臺合作,促使北大荒各類產品走向全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