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英雄花開——《走進上甘嶺》刊發后的佳話

時間:2021-02-07作者:如龍&#81 來源:《中國農墾》2020年第12期

2020年10月2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中國農墾雜志學習強國號和今日頭條號刊發了《走進上甘嶺》一文。主人公原農業部退休干部黃士俊的英雄故事通過網絡傳播,引發了遠在西部邊陲的英雄兒女一段不同尋常的尋親歷程……

穿越70年的時空隧道

1950年到2020年的70年間,在北緯36°~39°、東經96°~127°之間,圍繞抗美援朝戰爭發生了跨時空、跨地域的大事件。

1950年10月19日,毛澤東主席發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數萬英雄兒女響應號召奔赴朝鮮戰場,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朝鮮五圣山,地理坐標北緯38°20′0″,東經 127°28′0″,令美國人談虎色變的上甘嶺戰役就發生在這里。

從1952年10月14日起,志愿軍第15軍45師與美第7師、韓第2師在五圣山上甘嶺地區展開了激烈的表面陣地及坑道爭奪戰。戰至10月30日凌晨,志愿軍15軍29師86團3連指導員趙慶樂,帶領全連155名官兵參加反擊作戰,攻擊固守0號陣地。戰斗到最激烈的時刻,趙慶樂在步話機中用暗語向作戰指揮部匯報戰斗情況:“我們還有12碗大米飯(還剩12名戰斗人員)!”3天后連隊撤出陣地,僅幸存21人,134名官兵永遠長眠在異國土地上。他們圓滿完成了陣地固守任務,連隊榮立集體一等功,被志愿軍司令部、政治部授予“攻必克、守必固”英雄錦旗。

首都北京,地理坐標北緯39°54′27″,東經116°23′17″。

2020年10月19日,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展覽時強調,要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從新聞鏡頭中看到反映“血戰上甘嶺”的模擬場景時,作為抗美援朝的老戰士,黃士俊想到軍事博物館去看一看曾經戰斗過的地方。

2020年10月23日,人民大會堂。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召開,150名中國人民志愿軍老戰士,胸前掛著滿滿的軍功章和獎章在觀眾席前排中央就座。黃士俊緊盯著現場直播屏幕,急切地尋找著曾經熟悉的身影。

青海省天峻縣,地理坐標北緯36°54′12″,東經96°49′42″。

2020年10月24日,現年63歲的趙長江,從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水氣總公司退休后,像往常一樣正在家中忙碌,突然接到女兒趙莉從西寧打來的電話:“我看到爺爺的故事了!”

趙長江打開女兒發來的《走進上甘嶺》一文的鏈接,跟隨主人公黃士俊的故事,重現了70年前志愿軍15軍29師86團3連參加上甘嶺戰斗的經過,他被文中反復提到的名字深深吸引——指導員趙慶樂。

“這是咱父親的名字!”趙長江幾乎要喊出這句話。他無法掩飾內心的激動,雙手顫抖著連忙把這篇文章發給了遠在四川的大姐趙長湘和兩個妹妹趙長霞、趙長青。

何曾想到,一篇關于上甘嶺的文章,一段橫跨70年的故事,竟將首都北京和青海海西州的兩個家庭緊緊連在了一起。

縈繞40年的心底謎團

1957年,趙長江出生時,正值父親趙慶樂在湖北武漢駐守。1959年,全家人隨趙慶樂轉業支援西部建設,來到青海省天峻縣。

1980年,父親因病去世后,趙長江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一套父親一直舍不得穿的軍用新棉裝,里面包著大大小小十幾枚軍功章(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六次)和證書。

父親到底是個什么樣的軍人?軍功章來自什么戰斗?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謎團時時困擾著趙長江,成了壓在他心底的石頭。

為了更全面了解父親,趙長江專門找人查閱了父親的檔案:1949年4月參加渡江戰役,1949年10月參加西南剿匪,參加抗美援朝金化阻擊戰和第五次戰役,1952年10月在上甘嶺戰役中負傷。同時,他還在檔案中查閱到2張榮譽證書登記表,上面清晰記載著趙慶樂轉業時尚未頒發的“英雄章證”和“人民功臣章、朝鮮二級獨立勛章證”。

趙慶樂是1953年7月從朝鮮回國的。1957年,部隊原準備讓趙慶樂轉業去南京,如果當時去,組織上還能給一筆豐厚的轉業費。后因中蘇關系緊張,為支援邊疆建設大西北,1959年趙慶樂隨100多名軍官被安排轉業到了青海天峻縣,分配到大柴旦工作委員會,先后在縣統戰部、天棚鄉和縣工程隊擔任領導職務。文革期間趙慶樂遭受迫害,前額骨被打斷并留下腦震蕩后遺癥。在那段非常的歲月里,他一直鼓勵家人戰勝困難:“要相信黨一定會查清楚事實的!”

1979年4月,青海省天峻縣縣委作出為趙慶樂“恢復職務”的平反決定,組織部重新安排工作。那天,趙慶樂心情特別激動:“耽誤了這么多年,我要抓緊時間為黨再多干幾年!”但遺憾的是,由于長期戰爭留下的傷病,趙慶樂于1980年3月被病魔奪走了生命。

在父親離開的40年里,趙長江一直想深入了解更加真實、全面的父親。直到不久前,新華社記者張宏祥收集抗美援朝資料時,找到了趙長江的岳父杜長發。杜長發是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戰友,時為15軍29師86團2營5連通信員,與趙慶樂共同參加過上甘嶺戰役。可惜,他倆不在同一個營,杜長發對趙慶樂的經歷也知之甚少。

看到《走進上甘嶺》一文后,趙長江探尋父親英雄事跡的愿望再次被點燃,了解那些軍功章背后故事的愿望也更為強烈。趙長江第一時間讓女兒趙莉通過《中國農墾》編輯部聯系上文章作者。事后,趙慶樂女兒趙長霞給作者發來如下微信:

“多年的等待,多年的心愿……我的淚水一次又一次地模糊了雙眼,滿含淚水看完了《走進上甘嶺》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黃老英雄兩次提到他的指導員趙慶樂,這就是我的父親。父親一直都有一個心愿,希望能夠再聯系到曾與他出生入死的戰友。多年來家人們四處尋找,但均無消息。就在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在網絡上發現了這篇文章。我們感到十分振奮,通過與《中國農墾》編輯部聯系,終于找到了這篇文章的作者王如龍老師,并通過他和黃老英雄的家人取得了聯系。通過網絡我們終于和黃老及家人通了視頻,看到黃老英雄精神飽滿、身體健康,我們很欣慰、很激動。在此特別感謝中國農墾編輯部的工作人員給予我們的幫助,讓我們為父親尋找戰友的心愿終于在這個特殊的紀念日完成了……”

10月27日,趙長江一家人視頻連線黃士俊老人。一家人激動和興奮之余,迫切希望解開積壓在心底40年的謎團。

跋涉四千里的尋親之路

2020年11月10日的北京,初冬的暖陽驅散了絲絲寒意。

從青海省天峻縣到首都北京,尋親之旅從東經96°49′4″到東經116°23′17″,相差20個經度,行程20多個小時,橫跨4000多里,趙長江和杜紹霞(杜長發之女)夫婦終于在北京見到了父親的戰友黃士俊。

不是一家人,勝過一家親。拗不過黃老的堅持,趙長江夫婦退掉了預訂的賓館,住到了他的家中。從黃老的講述中,趙長江知道了父親更多的故事:金化阻擊戰前,趙慶樂從2連調到了3連,帶領戰士們英勇戰斗、沖鋒陷陣……他對自己的父親更加肅然起敬。

筆者去黃老家探望趙長江夫婦,親眼見證了趙黃兩家人其樂融融親如一家的場景。趙長江的女兒趙莉說:“我爸媽見到黃老,就像見到了自己父親一樣,那種久違的親切感,是我從未見過的。”

在北京期間,黃士俊讓女兒黃輝和女婿安永益,專程陪同趙長江夫婦游覽了長城、天安門、頤和園,瞻仰了毛主席紀念堂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感受著北京的巨大變化,看到了父輩當年為之犧牲、為之奉獻、為之奮斗的價值所在!

千里尋親,趙長江完成了兩個心愿:一是見到了自己父親的戰友,二是前往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瞻仰了那里的英雄,重溫了父親的戰斗歷程,并代表岳父杜長發向故去的英雄們深深鞠了一躬,了卻老英雄的心愿。

遲來70年的短暫相聚,趙長江感受到了革命家庭的溫馨。英雄們當年義無反顧地犧牲奉獻,如今換來了親人圍坐一起的天倫之樂,換來了新時代的山河無恙、國泰民安。這是心靈的慰藉,更是英雄兒女不變的家國情懷。

很慶幸,在趙長江夫婦即將結束北京探親之際,我們通過甘肅省文史館的王處機(曾在原29師改編后某部服役),找到了86團的老政委聶教材,幾經輾轉,終于找到了黃士俊老人惦念了70年的副連長張洪山。很遺憾,張洪山已于6年前在武漢去世。

英雄無名,但英雄的兒女們秉承老一輩的革命精神沒有變,張洪山的后代也加入了這個“大家庭”。70年的時光沒有淡化戰友間的情誼,那時的舍生忘死、愛國之志,歷久彌新,連綿延續,讓子女們跨越千里緊密聯系,英雄的精神像“星星之火”一樣傳遍神州大地。

英雄花開傲蒼穹

古往今來,中國是個崇尚英雄的國度,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國度!無數英雄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獻出了生命。

1950年的冬天,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首戰兩水洞、激戰云山城、會戰清川江、血灑長津湖、鏖戰上甘嶺……志愿軍將士們用血肉之軀筑起銅墻鐵壁般的縱深防御陣地,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讓世界知道了“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祖國不會忘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農業農村部離退休干部局領導親自為志愿軍老戰士頒發了紀念章,并組織青年干部學習部系統志愿軍老戰士的光榮事跡。

參與挖掘撰寫黃士俊事跡的青年干部陳楠深有感觸:“抗美援朝戰爭對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當好抗美援朝戰爭歷史價值的守護者和宣傳者,我們老干部工作者責無旁貸!”

“抗美援朝精神是激勵年輕干部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奮勇前進的動力源泉,要培養絕對忠誠、擔當有為的政治品格,當好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傳承弘揚者。” 新入職的軍轉干部趙旭更是對老一輩革命軍人心懷崇敬。

歷史不會湮沒。11月14日,黃士俊在兒女和趙長江夫婦的陪同下來到軍事博物館,參觀了70周年展。館內,“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的軍旗格外亮眼,戰旗獵獵,老英雄仿佛又回到了軍號聲聲的抗美援朝戰場。

“每一捧泥土與彈片的比例是1:1,每一捧土中都有戰友的血肉,一寸山河一寸血……”在上甘嶺戰場景觀模擬處,黃士俊老人動容地講著戰斗的經歷,引來眾多參觀者競相傾聽,紛紛合影留念,黃老成為館中最閃耀的“星”。

來自廣西貴港市的教育工作者廖向華,黃老講到哪里她就跟著聽到哪兒,接連拉著黃老合了好幾張影。駐京某部戰士許瀚元,深深被英雄的事跡所感動,黃老剛入場就跟著邊聽邊當起了“專職攝影師”,臨別時把拍攝的100多張照片送給敬仰的英雄作留念。擔任展館講解員的劉曉,更是被黃老生動的事例所折服,接受了生動、鮮活的愛國主義教育……

人民永遠敬仰。聆聽英雄的故事,感受戰場的情景,不少青年人紛紛在留言簿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廣西南寧市星湖小學的鄧薇薇老師:“我深深被黃士俊老英雄在上甘嶺戰斗中的剛強意志所感動,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地區的科技老師,我要告訴學生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引導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為科技強國、科技興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杜長發的女兒杜紹霞寫道:“獻給最可愛的人——父親,兒女們為你自豪!為你驕傲!”英雄后代、海淀區某派出所民警黃斌在留言簿上即興賦詩:“七十年前戰火紛,鴨綠江畔嘯馬奔。保家衛國雄心在,何懼無歸跨國門。志愿軍人英雄膽,豪情萬丈滅鬼神。莫忘先烈贊英雄,珍惜和平保安穩!”

黃士俊居住地的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街道的領導,專程看望慰問了黃士俊等一批抗美援朝志愿軍老戰士。安徽省原省長王郁昭(安徽鳳陽小崗村包產到戶時任滁州區負責人)的兒子王偉平和兒媳戴琳專程到活動站看望了黃士俊老英雄。

正如趙慶樂長女趙長湘所言:“作為英雄的后代,我們為有這樣的父親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我們永遠懷念他。我們要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結束采訪,我們首先想到了木棉花。木棉花因又名英雄花而著稱,壯碩的軀干,頂天立地的姿態,英雄般的氣節,花瓣的顏色紅得猶如壯士的風骨,就像英雄的鮮血染紅了花朵。

英雄無名,恰似木棉花一樣花紅似火,鮮血鑄,傲蒼穹!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離退休干部局)

責任編輯:成德波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