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初心傳三代 賡續獻農場

時間:2020-02-27作者:陳曉娟 來源:《中國農墾》2020年第2期

在蒼茫的呼倫貝爾草原腹地,坐落著一個生機盎然的農牧場——特泥河。特泥河因境內一條主干河而得名。特泥河為鄂溫克語,意為生產粗糙玉石的地方。特泥河流域千百年來滋潤著兩岸大地,養育著在這里生產生活的人們。我們一家三代人在這片膏腴沃土上書寫著美好的年華,傳承著奉獻農場的初心。

一把算盤,核算青澀的特泥河

1954年冬,特泥河農牧場的前身——特泥河牲畜疫病防治場招工。很多人不了解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單位,大家紛紛擠在招工啟事前討論商量。我的姥爺也是其中的一員,他在人群中思考著,是否要去這樣一個陌生又偏遠的地方。后來得知當時進場工作需要參加考試,于是,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參加了考試,自此便有了后來算盤的故事。

因為姥爺在老家跟著村里的會計學過一些財務知識,所以他便輕松地通過了考試。到場沒多久就被派到匯流河學習財務,而這一干就是一輩子。

那個年代,沒有計算器,沒有電腦,算盤是財務人員最重要的工具。姥爺對他的算盤更是視若珍寶,不會輕易讓兒女們亂動。

每年年末是財務人員最忙碌的時候,因為農場的預算、決算都要在此期間完成。這關系到整個農場全年的經營效益。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財務人員通宵達旦地工作便成為家常便飯。

有一次,姥爺連續5天沒有回家。吃過晚飯,姥姥便帶著二姨和媽媽去給姥爺送些吃的東西和換洗衣服。剛進場部大院,便聽見會議室里傳出算盤噼噼啪啪的聲音。姥姥知道今晚的會還沒結束,就攬著兩個孩子在臺階上等著。大概半個小時過去了,會議室里漸漸安靜了下來,陸續有人從里面走出來。姥爺的同事看見姥姥娘仨,趕忙過來和姥姥說:“快勸勸劉科長吧。這都三天三夜沒合眼了,好歹也要讓他回家睡一覺啊!”

姥姥一邊點頭,一邊領著兩個孩子往姥爺辦公室走去。走近一看,姥爺的辦公桌上整齊疊放著勾勾畫畫的單子。他的手還停留在撥算盤的姿勢,然而人已經睡著了。兩個女兒幾天沒見爸爸,離老遠就撲了過去。看見姥爺被驚醒了,媽媽嫉妒地說:“爸爸抱著算盤的時間,比抱著我們的時間還長呢!”姥爺笑瞇瞇地看著孩子們,一邊又止不住地往嘴里送娘仨帶來的“夜班飯”。姥姥勸他回家歇一歇,姥爺卻指著面前的那摞報表說:“這可是特泥河今年一年的成績啊,容不得半點差錯,統計不完我心里怎么能踏實!”

再后來,姥爺無論是場內學習還是外出開會,始終帶著他的寶貝算盤。

一臺卡車,丈量豐收特泥河

母親和父親結婚以后,姥爺對那把算盤的感情,父親耳濡目染。在姥爺的影響下,父親對特泥河的情誼也日漸深厚。

父親原本是個木匠,我上小學時班里的課桌椅都是在我家的木匠鋪做的。后來記不清什么時候父親轉行做了農場的一名卡車司機。當時,特泥河的交通極不方便,民間流傳著一句順口溜:“燈不亮,面不白,去趟城里回不來。”大部分人想去趟海拉爾,都會提前打聽好哪個司機第二天要出車,車里還有沒有位置。

卡車司機自然成了那個年代最熱門的行當。那個時候,場外運輸都是按照公里數和運輸重量計算運費。如此算來,十隊和七隊的運費略高一些,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兩個單位路不好走。特別是十隊,途徑一段盤山路,山路崎嶇,空車進隊顛簸一些總算是進去了,從隊里出來時,重車出行,那一段路著實讓卡車司機頭疼得厲害。

我清楚地記得,有一次父親駕駛的解放141因為長期行走在這樣的路上,弓子板顛折了,不能再往山下走。眼看著大風雪就要來臨,要是人車都留在這樣的山頭上,不但糧食不能按時送到牙克石糧庫,恐怕人也要遭罪。父親試著一點一點地往前行駛,完全放慢了速度。仔細看看,往前就是下坡路段,再往下走就有危險了。父親鎖好車門,徒步回家找弓子板。他心想:決不能把這車糧扔在半路上。

凜冽的寒風吹得父親睜不開眼睛。山谷里不時傳來動物的嚎叫聲,不知是狼還是野豬。將近兩個小時過去了,大概走了十幾里的山路,父親終于到了修理部,又找了其他司機幫忙,送他回山上換上弓子板。

那晚父親到家已經是夜里10點多了,母親勸他睡一夜再走,可他卻堅持把那車糧按時送到糧庫。

就這樣,父親用近30年的光陰,駕駛著他的解放141、東風卡車、西北王大卡車……年復一年地奔波在特泥河糧油運輸的戰線上。

一臺電腦,宣傳騰飛特泥河

2009年4月,農場公開面向職工子女招聘考試,父親說是農場養育了我,勸我說還是回農場工作吧。于是,我像姥爺當年一樣,參加考試,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墾三代,延續著姥爺和父親的那份執著,在特泥河一干就是11年。

回場工作的頭三年,我在生產隊鍛煉。農場領導告訴我們,在農場工作要先到生產一線,充分了解生產,不要日后工作起來感覺落課了,到時候想回頭補課就難了。

2012年初,我參加場里公開競聘,到政治工作部工作,成了一名宣傳干事,也正是這份工作,讓我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更透徹地了解特泥河。

為了盡快掌握新聞寫作技巧,我堅持每天讀書看報,讀場志,學場史,讓特泥河在每一個歷史階段的變化都根植腦海。一遍遍地學習,一次次查閱資料后,我仿佛聽見姥爺和他的同事們在會議室里撥打算盤的聲音,仿佛看到了父親曾經碾壓過的車轍。回過神來,我才知道原來我曾經心心念念想離開的地方,如今竟如此熱愛。漸漸地,每天跟著同事去采訪,撰寫稿件,編輯場內簡報,向各級媒體投稿,成為我工作的主要內容。

2013年,我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機,也開始使用微信,關注微友的朋友圈。有一天,一條青年志愿者做美好環境守護者的信息映入了我的眼簾。信息中,不僅有文字還插入了很多活動圖片,整個活動生動地呈現在我的眼前。于是,我一口氣看完了這個公眾號上的所有信息。每一條信息都吸引著我的眼球。

“我怎么就不能改變一下農場宣傳的套路呢?”這個聲音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

于是,我開始關注一些主流媒體的公眾號,也試著申請我們場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經過幾次嘗試,2016年5月,“特泥河之窗”微信公眾號注冊成功。

我和同事自己采訪、自己撰寫、自己編輯,將發生在我們農場的新鮮事定期推送到“特泥河之窗”上,越來越多地人通過公眾號看到了特泥河日新月異的變化。

有一次,農場為旅游做了一部宣傳片——《醉美特泥河》。經過嘗試,我將它成功推送到“特泥河之窗”。連續一周,這條信息都在特泥河人的朋友圈刷屏。有一位知青在后臺留言,他說他下鄉到特泥河的時候,做夢也想不到特泥河會有今天的變化。他將鏈接轉發到知青群里,引起轟動,大家紛紛要重回第二故鄉走一走,為特泥河的發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那一刻,我淚流滿面,如果遠在天堂的姥爺也能看到特泥河的變化該有多好!我要繼續努力,讓那些身在異鄉的特泥河人也能特泥河的發展和輝煌。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們農場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快閃《我和我的祖國》,歷時一個多月,短片終于問世。帶著一份濃濃的愛國情,我將其上傳至“特泥河之窗”,沒想到短短兩個小時,這條信息被場內外一千多人閱覽并轉發。

雖然,這里沒有歡呼雀躍,沒有雷鳴般的掌聲,但每條信息的閱讀量、轉發量和讀者的后臺留言,都鞭策著我努力做好農場宣傳工作。漸漸地,這早已成為我一往無前的動力源泉。

特泥河的歷史并不久遠,然而姥爺和父親卻用他們的故事影響和激勵著我。我決心繼續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點燃激情,放飛夢想,貢獻智慧,用初心踐行建設特泥河的使命。


(作者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農墾特泥河農牧場)

責任編輯:成德波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