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銳意進取 開拓創新 努力開創農墾科學發展新局面

時間:2012-06-14作者:高鴻賓 來源:《中國農墾》2012年第2期

【按】2011年12月29日,農業部在北京召開全國農墾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1年農墾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工作。高鴻賓副部長作重要講話,農墾局李偉國局長作工作報告。現將講話、報告摘要刊登如下,供各墾區認真學習貫徹。高鴻賓講話標題為編者所加。

銳意進取 開拓創新 努力開創農墾科學發展新局面

農業部副部長 高鴻賓

一、正確分析當前形勢,科學謀劃2012年農墾工作

  2011年,全國農墾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著力推進改革開放,著力加強現代農業建設,經濟社會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呈現出“增長快、運行穩、質量高、效益好”的特點,為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項目標任務開了個好局,實現了開門紅。
  ——農墾經濟快速高效增長。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070億元,比上年增長13.2%,連續九年保持12%以上的增速。全年實現企業利潤157.9億元,增加13.5億元,增長9.4%。
  ——保障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糧食總產突破600億斤大關,達到638億斤,增產48億斤,實現連續八年增產;糧食單產達到460公斤,比上年提高近30公斤,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0多公斤;棉油糖奶肉蛋等主要農產品數量穩定增加,質量安全可靠。
  ——示范引領作用有效發揮。農墾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高于全國約30個百分點;全年對農村機械作業面積突破5000萬畝,培訓農民100萬人次以上,輸出先進技術近200項,供應良種近10億公斤,帶動農戶加入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達11萬戶。境外農業合作開發達210萬畝,農墾“走出去”的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
  ——民生改善呈現新亮點。預計農墾人均純收入8980元,增長9.1%,連續八年保持8%以上增長速度。社會保障進一步完善,道路、飲水安全、職工居住環境繼續改善,危房改造開工44.9萬戶,竣工25.3萬戶,場容隊貌明顯改觀,居民小區、小城鎮建設成為亮點。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農墾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之年。我們必須全面客觀分析國內外形勢,科學謀劃2012年工作,努力推動農墾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總的看,當前農墾發展正處在歷史最好時期。隨著國家“三農”政策的不斷完善、民生改善力度的不斷加大,農墾發展仍將面臨重大機遇,并將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農墾也面臨新的挑戰和壓力。從外部經濟環境看,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對農墾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戰,特別是將對農墾二、三產業的發展帶來較大影響。從內部發展現狀看,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依靠擴大規模、調整結構的空間在逐步縮小,應對極端天氣、抗災減災的工作難度在逐步加大;受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影響,農墾企業生產經營風險加大,發展速度和增效能力減弱;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經濟發展方式粗放以及墾區發展不平衡、民生建設欠賬較多等問題依然存在。
  要緩解外部經濟環境的壓力、激發內部經濟運行的活力,農墾系統必須繼續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更加注重協調發展、均衡發展、全面發展,把加速科技進步作為重點,不斷提高干部的執行力,激發職工的創造力,繼續扎實推動墾區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特別是要結合各墾區實際,認真分析產業發展面臨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科學研判宏觀經濟走向,趨利避害,提前謀劃應對措施,做好企業風險防控,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實現農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繼續深化和完善農墾改革, 不斷強化農墾發展的體制機制保證

  當前,農墾改革仍處在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一些領域的改革難度很大、制約因素很多。我們一定要堅定方向,增強信心,加大力度,不斷深化和完善農墾各項改革。
  改革仍然是促進農墾發展的強大動力。近年來,各墾區從自身實際出發,大力推進農墾改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具有農墾特點的體制機制基本形成,為促進農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墾區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體制機制還不完善,一些影響農墾發展的難點問題還沒有實質性突破,一些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根本解決。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只能依靠繼續深化改革。面對農墾改革的艱巨性、復雜性、長期性,我們必須堅決克服畏難情緒,克服改革任務已經完成的錯誤認識,堅定不移地深化農墾改革,把深化改革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放在農墾工作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抓緊抓好,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農墾改革關鍵要在深化和完善上下功夫。 深化和完善農墾改革,必須始終把握幾個問題。首先,要把握農墾的基本定位。農墾的基本定位是企業,是國有農業企業,是服務于國家核心利益的戰略力量。謀劃農墾改革必須強調農墾的企業化、市場化改革取向,強調農墾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要通過改革,構建有利于農墾承擔責任、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不斷鞏固和提升農墾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示范帶動現代農業建設的能力。其次,要把握改革有利于農墾做強做大的戰略基點。要通過改革,使農墾企業和優勢產業進一步做強做大,使農墾的企業化、組織化、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等優勢進一步增強,而不是削弱業已形成的優勢,更不是一提農墾改革就是體制下放。要堅決反對改革就是下放的想法和做法。再次,要把握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基本原則。農墾情況極為復雜,各地墾區類型、現行體制、區位條件、職責任務、生產力水平等差異很大,深化改革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選擇符合自身實際的改革的具體思路、方式和方法,而不是一刀切、一個模式。要允許和鼓勵各墾區、農場大膽探索和創新,并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的改革經驗和做法。最后,要把握農墾改革的目的在于使職工群眾得實惠的根本要求。改革中要切實維護職工群眾利益,以充分調動職工群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努力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
  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這個問題之所以一再強調,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是因為個別地方和單位在實際工作中沒有處理好三者關系,在推進改革的具體方式方法上、甚至在改革的思路上出現偏差,在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發展和穩定。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三者關系,關鍵在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墾區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一定要緊緊抓住職工利益這個核心,切實把改革、發展和穩定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毫不放松地加快發展,積極有效地維護穩定。特別是要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焦點、難點問題,不斷理順各方面的利益和情緒,盡可能減少改革帶來的震蕩。尤其要高度重視加強和創新墾區社會管理,努力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為促進農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墾區社會和諧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三、推動農業科技進步, 不斷提升農墾經濟發展的科技支撐和保障能力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2012年“三農”工作的重點,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面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總體要求。應該說,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農墾已經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體系,農墾農業科技總體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有的墾區對科技重視不夠、投入不大、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速度開始滯后于地方。不加快發展,我們的優勢就會越來越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示范帶動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各墾區一定要進一步提高對農業科技工作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顯著增強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保障能力。
  突出先行先試,在新技術、新成果的率先應用推廣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中央多次強調,要“發揮國有農場運用先進技術和建設現代農業的示范作用”。農墾要做現代農業建設的主力軍和排頭兵,首先要做先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先行者和試驗田,率先在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只有比農村應用得早、運用得好,農墾的示范帶動作用才能立得住、靠得牢。現在,技術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一項關鍵技術的突破就可能帶動產業革命性的變化。要充分發揮農墾的規模化、組織化和職工素質高的優勢,重點圍繞主導產業、優勢作物和關鍵環節遴選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開展試驗示范,確保農墾在我國農業科技應用中的領先地位。要圍繞加強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高產優質技術統籌開展集成應用研究,構建適合農墾農業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特點的技術體系,著力組裝配套一批抗災增產和輕簡化節本增效技術,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綜合生產能力。
  突出機制創新,在推動科技創新應用一體化和構建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要針對農業科技普遍存在的產學研脫節問題,積極探索構建農墾科研、推廣、教學機構和企業等創新主體之間聯合協作的機制,通過對系統內部科技上中下游資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合力,系統謀劃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和核心內容,解決現代產業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問題。要按照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原則,加強與社會科研教學單位的研發和推廣合作,探索建立農墾與社會科技資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機制,走出一條市場引導科研、科研帶動產業、產業振興經濟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新路子,促進先進科研成果在農墾企業的吸收與轉化。要結合農墾的實際,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既要積極爭取財政對公益性推廣工作的支持,也要發揮農場和企業等推廣主體的積極性,切實加強自身的科技投入。要適應農業生產專業化、社會化的新要求,發揮農墾的優勢,探索發展現代農業科技服務型產業。特別是農墾種業要通過資產重組、并購收購等方式整合資源,不斷健全種業的研發、推廣、應用體系,創新良種擴繁機制,提高技術創新和服務水平,進一步發揮農墾種業對周邊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
  突出隊伍建設,在提高職工科技文化素質、培養職業農工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人才是科技發展的關鍵。各墾區必須高度重視對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培養,把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墾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統籌規劃,優先推進。農墾現有的3個省級農業科學研究院、77個地級農科所、800多個農場試驗站和7800多名科研工作人員,是我們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必須把他們的作用發揮好、運用好。要根據現代農業發展需求,著力引進、培養一批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加大科研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創新。要以開展“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為契機,加強農墾農技推廣隊伍建設,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交流和學習培訓活動,著力提高人員的技術服務水平。以家庭農場經營者、承包大戶、農機手等為重點,以“陽光工程”、“科技之冬”、“農廣校”和“職業技能培訓”等為手段,加強對農業從業人員的培訓,逐步培養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工。
四、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
努力實現墾區工農、城鄉協調發展
  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中央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新形勢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農墾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三化”,就是要在國家同步推進“三化”的大背景下抓住有利的發展機遇,探索具有農墾特色的“三化”發展道路,實現農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目前,農墾正處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工業化發展的升級時期、城鎮化發展的爬坡時期,統籌好三者關系,必須統一思想,以農業現代化為根本,以工業化為重點,以城鎮化為載體,通過“三化”深度融合、互動發展來保持農墾經濟的發展速度、體現農墾經濟的特色。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始終保持農墾在我國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領先地位。農業是農墾的主業,是體現農墾保障作用和示范能力的主要領域,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農墾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農墾農業現代化,要以改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為重點,大幅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加強農墾大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夯實發展基礎,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以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為重點,加快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步伐,大力推進農墾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大幅提高農業效益。要切實加強現代農業示范區、示范場建設,繼續抓好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建設,擴大示范影響,更好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加快推進墾區工業化,不斷壯大農墾企業整體實力。工業化是農墾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有力支撐。近年來墾區工業增長速度較快,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效明顯,產品競爭優勢和產業主導作用逐漸顯現。工業化也是促進農業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業現代化、城鎮化發展的重要途徑。農墾發展工業必須立足墾區實際,緊緊圍繞市場需求,以現代農業為依托,重點發展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企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的綜合效益。要以科技創新突破帶動產業突破,推進農墾企業由初級產品加工向高精深加工轉變,由傳統工藝向現代工藝轉變,由單一產品向綜合利用轉變,由低附加值生產向高附加值生產轉變,打造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容量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產品、名牌產品;要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加大資本運營和資源整合力度,積極推進對外合作,逐步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帶動能力強的大型農產品加工和食品企業。有基礎、有條件的墾區要繼續圍繞醫藥、機械制造等核心產業,加快優勢資源積聚,培育新興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穩步推進墾區城鎮化,加快改善職工群眾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城鎮化是墾區完善社會事業發展、改善民生的基礎,是墾區職工提高生活質量、轉變生活方式的有效載體。近幾年各墾區千方百計增加投入,積極推進以農場場部為重點的小城鎮建設,但重建設、輕規劃,重硬件、輕軟件,產業支撐能力和吸納輻射能力弱的問題比較突出。城鎮化建設不僅僅是“建房蓋樓”,要把重點放在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質量上。要結合經濟區位、資源環境和管理體制的實際,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強化功能、相對集中的原則,以農場場部為重點實現集約發展和要素聚集,走低成本高質量的城鎮化發展道路。要在不斷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同時,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旅游產業和服務業,注重構建綠色生態環保的城鎮化建設機制,完善小城鎮的功能,實現墾區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銜接,營造宜居環境。繼續深化墾地合作,加強墾區和地方在土地資源方面的合作,推進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增強農墾小城鎮對周邊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區域融合發展。

五、加強農墾文化建設,不斷增強農墾系統的凝聚力

  農墾文化根植于農墾事業的廣袤沃土,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在墾荒創業、開拓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時期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前,農墾正處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墾區內部不同的利益訴求和價值觀念相互交織,社會各界對農墾的認識和理解各不相同,迫切需要加強農墾文化建設。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從戰略上對文化改革發展做出了重要部署,為推動農墾文化建設、促進農墾文化繁榮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機遇、注入了動力。我們一定要順勢而為、趁勢而上,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積極推進農墾文化建設,為促進農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推動農墾文化建設,必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大力弘揚時代新風。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貫穿到墾區改革和發展的各個領域,體現到農墾文化建設各個方面。以弘揚“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農墾精神為核心,進一步堅定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不斷豐富農墾精神內涵,建設具有新的時代特征的農墾特色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凝聚人心,夯實農墾人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建設共有精神家園。要將文化建設作為農墾的“凝心聚力工程”來抓,用文化包裝農墾、宣傳農墾、推銷農墾,增強墾區廣大干部職工對農墾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使文化軟實力成為農墾經濟發展的硬支撐。
  推動農墾文化建設,必須以滿足墾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大力發展農墾公益性文化事業。要積極爭取將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納入國家和地方的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著力營造良好環境,充分發揮職工群眾文化創造的積極性,創新文化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職工文化生活。要積極培育企業文化,用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形象,提升產品品牌形象,增強企業的凝聚力。要充分挖掘軍旅文化、知青文化和農耕文化等資源,探索發展具有農墾特色的文化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責任編輯:成德波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