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糖的新鮮牛奶,五分錢一斤,快來買?。 ?
一陣陣稚嫩而羞澀的叫賣聲回響在八五一一農場場部和興凱公社的大街小巷。在冷冽的寒風中,剛剛從沈陽農學院畜產品加工專業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李影等幾個小年輕正用手推車載著裝滿牛奶的奶桶,沿街叫賣。
把牛奶轉化為好保存的產品,當時我國為數不多的畜牧專家張源培書記、場長心中早有打算。1964年,農場在畜牧一隊(今七隊)成立了奶品加工班,由李影等人用熬制的方法從牛奶中提煉奶油。1965年5月1日,在奶品加工班的基礎上成立了乳品車間。1965年8月13日,調伐木隊副隊長胡成科任乳品車間主任。同年九月,在乳品車間的基礎上開始組建八五一一農場奶粉廠,胡成科擔任首任廠長。早在1958年,由黃色(陸軍)、白色(海軍)和藍色(空軍)匯成的十萬轉復官兵洪流中,有一位風華正茂的中尉軍官,他就是胡成科。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大躍進”的余溫還沒散去,說建廠可能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當時稱作乳品車間的作坊就建在“五號房”里,八五一一農場奶粉廠的雛形就是隨著幾口平底鍋的架設而誕生的。這種奶粉生產方法成本高、效率低,且質量差、難沖調,只能賣給糕點廠當工業粉。
發展北大荒乳業,實現王震將軍心中的藍圖,張源培在1964年春提出了籌建奶粉廠的意見,并責成副場長任文富組成一個考察組,到當時黑龍江省內最大的奶粉廠——安達乳品廠進行考察。1965年5月中旬,張源培又派白連印、李振仁前往哈爾濱松江罐頭廠奶品車間考察。
經過研究,農場黨委決定建設奶粉廠,并向農墾總局打了報告。1965年7月,農場調整年度計劃,壓縮其他項目資金投放,在工業項目中列了10萬元建廠資金,9月份時計劃批下來了。
在王震將軍的關懷支持下,1965年10月1日,金秋時節的完達山披上了色彩斑斕的盛裝。在完達山南麓,農場場部的東北側,趙繼林儀式感十足地組織了廠房施工放線程序,沒有半點遲疑,緊接著就破土動工。一座設計日處理鮮奶能力12噸的八五一一農場奶粉廠在國慶節的喜慶氛圍里,砌下第一塊基石。
“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睆堅磁囡@示出其杰出的領導才藝,他既是指揮者,又是建設者。他舉全場之力建廠,這是八五一一農場能工巧匠的一次大匯聚,首批參加建廠的干部職工共有26人,進行的是一次奠定北大荒乳業之基的“大決戰”。
在生產設備等物資方面,農墾總局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已經下馬的楊崗罐頭廠里的設備,能利用的,能改造的,都派上了用場。其他無法自造的設備進行外購。
在基建中,農場基建隊晝夜施工,當年11月15日,僅僅一個半月時間,650平方米廠房土建工程就完工了。這拔地而起的廠房,可以說是“完達山速度”的開端。
在生產設備制造方面,龔承泰、宮寶玲、張中亞、李影、于永和等技術人員功不可沒。當時外購的大型設備只有1臺濃縮罐,1臺分離機。噴粉高壓泵是從佳木斯肉聯廠借的,管式殺菌器是安達乳品廠贈送的,而其它設備都是自行研究制造的。最精密的“自造”設備要數臥式烘箱了,由龔承泰等技術人員設計。后來,就是這座烘箱在奪得全國質量獎第一枚奶粉銀質獎章中立下汗馬功勞,被譽為“功勛烘箱”。
各類生產設備安裝夜以繼日。餓了,吃上一口干糧;困了,工地上和衣而睡,數不清的不眠之夜。在這7個月里,干部職工、技術人員和工匠們就這樣“泡”在工程工地上。1966年4月15日,除牛奶真空濃縮罐等設備還沒有到貨外,噴粉環節已經基本能夠運轉。16日,龔承泰、李影等技術人員組織工人開始了試生產工作。馬玉祥在濃縮崗位,劉傳忠在噴粉崗位,周亞軍在包裝崗位……他們把在鍋爐房用蒸汽平鍋熬濃的牛奶抬到剛剛建成的制粉生產線,濃縮奶經過高壓泵加壓,通過噴頭往送入熱風的烘箱里噴霧。因為土法熬制的濃縮奶中有疙瘩,噴頭經常被堵得無法使濃縮奶正常霧化。經過多天的不斷調整,終于解決這個難題。
“奶粉廠要出奶粉啦!”消息不脛而走。1966年5月1日,新建的廠房外面聚集了不少前來圍觀的農場和地方的群眾,大家爭相趴在窗戶上,好奇地張望,倒要看看這奶粉是怎么制造出來的。馬玉祥、劉傳忠、李玉清等第一代制粉工人正式上崗,他們用濃縮噴霧方式生產的第一批奶粉在嶄新的廠房里終于問世了。雖然只有一鐵撮子,大約五六斤重,但是這畢竟是北大荒人用自己建造的生長線生產出來的第一批奶粉,完達山腳下頃刻沸騰了!他們用玻璃瓶灌裝了兩瓶,馬上送到農場場部報喜。在這個全世界勞動者的節日里,一群參與建廠的北大荒精英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熱淚盈眶。
交通落后,物資匱乏,資金短缺……僅用7個月時間,制粉車間、鍋爐車間等平地拔起,并順利投產,這樣的“完達山速度”不能不說是個人間奇跡!受到農墾部嘉獎。奶粉生產出來后,張源培書記、場長提議將其命名為“完達山牌”奶粉。
十年后,“完達山牌”奶粉又創造了我國大顆粒速溶奶粉的奇跡,并在全國乳品行業推廣。完達山食品廠書寫了許多傳奇故事,為振興我國民族乳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仇春波,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經濟貿易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