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4602號建議的答復
李小莉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基礎上實施智慧農業的建議收悉。經商水利部、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推進農田灌溉智能化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目前,全國已建成大中型灌區7000多處,各類農田水利工程2000多萬處,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3億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65。近年來,我部聯合水利部等相關部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積極推廣應用噴灌、微灌、管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完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改善農田灌排條件,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完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同時,我部積極指導各地整合有關資金,統籌實施智慧農業、節水農業等項目,加快推動農田灌溉智能化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下一步,我部將聯合有關部門,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加快完善農田水利等農田基礎設施,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同時,聯合高校、科研院所、信息化企業等,圍繞農田灌溉智能化等領域,開展協同創新,推動研發適合不同地區使用的智能化灌溉設備、系統等科技成果,加大示范推廣力度,提升農田灌溉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二、關于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機構改革以來,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2019和2020年,全國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65億畝,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我部積極指導各地根據實際情況,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統籌推進智慧農業、農業全產業鏈、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發揮項目、資金、政策等要素的聚合效應,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聯合有關部門強化政策支持,創新建設機制,打造特色鮮明、要素集聚、生產綠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高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支撐。
三、關于推進“汗水農業”向“智慧農業”加速轉變和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帶資發展智慧農業
發展智慧農業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我部高度重視科技助力農業發展,積極推動“汗水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近年來,我部聯合財政部共同建立了水稻、蔬菜、生豬、柑橘、淡水魚等50個主要農產品的產業技術體系,以農產品為單元,組織專家重點在遺傳育種、病蟲害防控、栽培養殖、機械化與設施設備、產后處理與加工、產業經濟等6個產業鏈關鍵環節開展聯合攻關,為“智慧農業”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其中,“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與機具”和“多熟制地區水稻機插栽培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分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玉米機械籽粒收獲高效生產技術”入選2020年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同時,我部積極推動優勢資源集聚,創新服務機制,推動各方力量參與農技推廣服務,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多元互補、高效協同的農技推廣體系,大力推動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具示范推廣。聯合有關部門實施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工程等項目,支持建設數字農業創新中心、創新分中心和創新應用基地,帶動各地發展智慧農業。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采取直接補助、政府購買服務、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積極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加大智慧農業投入,加快農業生產精準化、智能化。
下一步,我部繼續聯合有關部門組織力量聚焦智慧農業技術難點開展協同創新,適應農業發展需求,加快實用管用的技術推廣,發揮政府資金撬動作用,引導企業、個體戶、新型農民等社會主體投入,構建分工協作、精準服務三農的機制模式,加快發展智慧農業。
四、關于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育
2014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的部署要求,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院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開展全產業鏈培訓,著力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2020年中央財政投入23億元,重點組織產業扶貧帶頭人、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經營者、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者、專業種養加能手等4個培養行動,培訓高素質農民超過65萬人。
下一步,我部將聯合有關部門,繼續實施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激發人才活力,推動農業農村人才隊伍持續發展,更好地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010-59191225
農業農村部
2021年7月12日
責任編輯:經濟研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