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當前位置:   政策與改革 > 農墾情況

廣東農墾改革開放40年回顧

時間:2020-07-31 作者: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 來源:《新中國農墾改革開放40周年》 點擊次數:19478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廣東農墾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廣東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奮發有為,銳意改革,開拓創新,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墾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天然橡膠戰略資源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和保障能力明顯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職工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主要成就

(一)經濟實力明顯增強。1978—2018年,墾區國內生產總值從2.02億元上升到185.00億元,增長了90.6倍。1999—2018年,省農墾集團公司營業收入從31.36億元上升到237.43億元,增長了6.6倍;資產總額從100.24億元增長到391.15億元,增長了2.9倍;凈資產從22.11億元增長到169.35億元,增長了6.7倍。自2002年以來,省農墾集團公司連續17年盈利,其中自2010年以來,每年盈利都在3億元以上。墾區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比例從1986年的64.3∶28.4∶7.3轉變為2018年的33.0∶39.0∶28.0。

(二)農產品生產保障水平顯著提升。1978—2018年,廣東農墾天然橡膠產量(折干膠)從1.63萬噸上升到67.2萬噸,增長了40.2倍。2018年,廣東農墾天然橡膠銷量達到105萬噸,其中從海外返運國內的天然橡膠資源超過70萬噸,有力地保障了國家戰略安全和民生需求。甘蔗種植面積從3.32萬畝上升到42.93萬畝,增長了11.9倍;糖蔗產量從7.95萬噸上升到226.5萬噸,增長了27.5倍;機制糖產量從1.55萬噸上升到37.80萬噸,增長了23.4倍;水果種植面積從1.60萬畝上升到47.60萬畝,增長了28.8倍;生豬出欄量從6.15萬頭上升到118.0萬頭,增長了18.2倍;豬肉產量從0.32萬噸上升到10.6萬噸,增長了32.1倍;水產養殖面積從0.32萬畝上升到5.39萬畝,增長了15.9倍;水產總量從0.04萬噸上升到4.19萬噸,增長了103.8倍;乳制品產量從0.11萬噸上升到14.62萬噸,增長了131.9倍。

(三)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農墾不斷完善科技管理體系、科技開發體系、科技推廣體系,圍繞建設現代農業開展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工作,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從2000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8年的69.5%,累計有81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橡膠樹在北緯18~24度大面積種植技術”在1982年被授予國家發明一等獎,“橡膠優良無性系的引種、選育與大面積推廣應用”在1999年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四)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健全。經過60多年的艱苦創業,廣東農墾建成了一批現代化的國有農場和天然橡膠、蔗糖、糧油、畜牧、乳業、劍麻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形成了組織化程度高、規模化特征突出、產業體系健全的獨特優勢,培育了1家上市公司、12家國家及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發展成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國內外市場同步開拓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墾區逐步形成了國家戰略資源和城市安全食品兩大主業板塊和一個支持板塊,其中,國家戰略資源板塊包括天然橡膠和劍麻產業,城市安全食品板塊包括糖業、畜牧、乳業、糧油、果蔬等產業,支持板塊包括商貿流通、金融服務、酒店旅游、小城鎮開發、健康養老等產業。主要產業均組建了產業集團,實行專業化運作,以全產業鏈經營為特點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廣墾橡膠集團擁有海內外橡膠加工廠37座,年加工能力達到15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生產經營企業。優質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有效擴大,墾區獲得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認證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1個,獲得省著名商標8個。

(五)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廣東農墾在1995年成建制轉制為經濟實體,組建了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同時保留廣東省農墾總局,實行一個機構、兩個牌子。自組建以來,按照“產業化、集團化、股份化、國際化”思路,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培育了5個二級集團公司和一批現代公司制產業集團,與下屬企業形成了以資本為紐帶、產權明晰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不斷完善省農墾集團—產業集團和區域集團—子公司三級運行架構。將國有農場培育為產業集團的生產基地,成為全產業鏈的基礎環節。制定系列管理辦法,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規范下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財務總監、國有產權代表工作程序及權責。對有條件的產業集團實施股權多元化改革,積極推動企業改制上市和資本運營。燕塘乳業公司2014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廣東第一家上市乳品企業。

(六)對外開放成效顯著。改革開放以來,廣東農墾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利用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積極發展對外貿易,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廣東農墾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走出去”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確立了“海外再造新農墾”的戰略目標,加快全球優勢資源合作步伐,推動優勢產業對外延伸。截至2018年年底,在東盟和非洲投資建設了47個熱作生產經營項目,海外總資產達60億元。廣東農墾農業對外合作,尤其是在東盟地區拓展橡膠等熱作產業,為增強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力、控制力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中央和廣東省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2013年10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馬來西亞、出席“中國馬來西亞經濟峰會”時指出,要繼續推進中馬天然橡膠種植、加工領域的合作;10月中旬,李克強總理出訪泰國簽署《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明確兩國將密切在橡膠產業的投資與合作。省委省政府發文強調要以廣東農墾為龍頭,加強廣東與東盟國家的農業開發合作。

(七)民生福祉顯著改善。1978—2018年,墾區國有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收入從484元上升到58468元,增長了119.8倍;農墾居民年均純收入從1979年的284元上升到25887元,增長了90.2倍。積極推進農場場部小城鎮建設和安居工程建設,農墾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5.73平方米上升到39.5平方米,累計修建了3100多公里的等級公路,農場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有序推進,農墾公安、基礎教育、社會保險、電網等移交屬地政府統一管理,企業負擔大幅減輕。

二、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農墾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經濟體制轉型初期(1979—1991年)

1.調整經營思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廣東農墾從原來的計劃經營思路轉變為市場經營思路,逐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的經營方式。1981年,貫徹執行改革、開放、搞活經濟方針后,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廣東農墾形成了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三種經濟形式。

2.改革管理體制。1978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批發全國國營農場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決定成立國家農墾總局,對黑龍江、新疆、廣東、云南4個墾區,實行農墾總局和省、自治區雙重領導,以省、自治區為主的管理體制。1979年,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和《國務院轉發關于盡快把國營農場辦成農工商聯合企業的座談紀要》,廣東農墾根據農“業方面經濟作物較多,工業方面加工能力較強,產品有保證,市場有銷路,經營有利潤,發展有前途”6個條件,在14個農場(茶場)舉辦農工商聯合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廣東省農墾農工商聯合企業總公司于1983—1984年經省批準后成立,同時掛廣東省農墾總局牌子,海南、湛江、通什、汕頭農墾局分別成立農工商聯合企業公司,同時掛農墾局牌子。1987年,撤銷廣東省農墾農工商聯合企業公司,保留廣東省農墾局。這段時期墾區在調整結構、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推進技術進步等方面都有長足發展,特別是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成為墾區經濟重要支柱之一。

3.創新經營體制。1982年,廣東省農墾總局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改革開放的精神,制定了“發展聯營經濟”“允許并支持私人搞個體經濟”的政策。1983年冬,墾區根據國務院領導人提出的“國營農場內部實行職工家庭承包,辦家庭農場”的指示精神,開始試辦職工家庭農場;1984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國營農場應繼續進行改革,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辦好家庭農場”,墾區興辦職工家庭農場全面鋪開。職工家庭農場的興辦,開創了農墾企業經營的新道路,既調動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又使國營農場煥發了生機和活力,總體上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有所提高,職工的平均收入有所增加。

4.推進對外開放。廣東農墾通過承擔國家援外項目、開展產品委托出口及自營出口、大力引進資金和技術等,積極實施對外開放。1980年,廣東省農墾總局在所屬的供銷公司設立對外經濟工作辦公室,開始組織農墾適銷對路的產品。1981年,省農墾總局設對外經濟聯絡辦公室,負責廣東農墾涉外經濟的指導協調工作。

5.分出海南農墾。1987年12月7日,農牧漁業部農墾局在廣州召開廣東、海南(籌備)兩省農墾劃分會議。會議決定,從1988年1月1日起,廣東與海南(籌備)兩省農墾的計劃、財務、物資等項業務和干部分開管理。1988年1月1日,海南、通什農墾局從廣東農墾劃歸海南省。

(二)推進集團化改革階段(1992—2001年)。

1.成建制轉為經濟實體。1992年,鄧小平同志到南方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廣東農墾也加快探索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步伐。1995年,廣東省農墾總局成建制改為經濟實體,同時為保持與國務院有關部門渠道暢通,繼續保留“廣東省農墾總局”牌子。下屬5個農墾局同步改為集團公司,與農墾局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墾區內部管理體制從行政隸屬關系轉變為投資與被投資的母子公司關系,行政管理職能淡化,企業經營職能增強。

2.發展二三產業。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墾區各級積極興辦二三產業,開展“學上海農墾”解放思想、以工興墾,高投入、大發展等系列活動,掀起墾區歷史上固定資產投資高峰。農業方面,進一步調整種植業結構,壓縮橡膠、林業種植面積,大力發展甘蔗、水果、劍麻、茶葉、肉類、牛奶、水產等;工業方面,先后以新建或改擴建形式,建設了調豐糖廠、華豐糖廠、湛江模壓木制品廠、東方劍麻制品廠等一批大中型工業項目。至2000年年初,廣東農墾工廠總數達到438個,形成了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建筑材料、劍麻紡織、木材加工、橡膠制品、醫藥、印刷、服裝與制鞋、農機修造等行業。

3.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1994—1998年墾區將糖廠與甘蔗農場合并,按照“龍頭企業+基地”的模式先后組建了廣前、豐收和華海3家大型糖業公司,率先實行貿工農一體化經營;1997年又成功收購兼并了地方的廉江糖廠,使墾區糖廠由改革開放前的1家擴展為4家。1992年,由東方紅農場、金星農場和湛江農墾第二機械廠聯合組建廣東省東方劍麻集團公司(1997年改為廣東省東方劍麻集團有限公司)。

4.大規模引進外資。通過利用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貸款、興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等推進墾區經濟對外開放。其中,世界銀行貸款對墾區橡膠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據統計,1979—2000年,廣東農墾利用外資總額18146萬美元,興辦了一大批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引進大量先進設備,對墾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20世紀60~90年代,廣東農墾服從國家外交政策需要,多次接受國家交給的各種援外任務,先后派遣工程技術人員和專家近2000人次,赴越南、馬里、幾內亞、柬埔寨、利比里亞、扎伊爾、多哥、塞拉利昂等國家參加了20多個項目的援建工作。

(三)打造跨國大集團階段(2002年至今)

1.組建產業集團。進入21世紀,廣東農墾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先后提出了“重組一塊,穩定一塊,發展一塊”“以農為本,優化結構,安居樂業”“打造產業集團,建設現代農業,構建和諧墾區”的工作方針,堅持走產業化、集團化、股份化、國際化道路,著力建設大基地、培育大企業、發展大產業、拓展大市場,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使農墾管理體制逐步轉型為市場經濟體制下以企業集團經營為主。從2000年起,在產業布局上實行了3個集中:橡膠種植向優勢農場集中,種苗培育向繁育中心集中,加工向專業化龍頭企業集中。對直屬一批虧損大戶實行“關、停、并、轉”,對農場實行撤場并隊、縮短管理鏈條,精減管理人員,節約經營成本。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帶來了管理、技術、效益的全面提高。在此基礎上,按照專業化思路,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國有和民營界限,對優勢產業和優勢資源進行整合重組,以集團控股和內部企業法人多元投資參股的形式,組建了橡膠、糖業、畜牧、糧油、乳業、旅游、置業、農產品物流營銷等專業化產業集團公司,帶動了產業快速發展。

2.海外再造新農墾。根據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發展戰略部署,墾區立足自身優勢,推動優勢產業向外延伸,提出“海外再造新農墾”的目標,積極推動“走出去”發展。2001年,在非洲貝寧投資設立了一個利用木薯加工食用酒精的項目。2003年,在越南開展乳業技術合作,幫助建設牛奶加工廠。2004年,大力推動主導產業之一的天然橡膠產業“走出去”發展。2005年,在泰國沙墩府成立了第一家天然橡膠海外加工廠。2016年9月,廣東農墾旗下廣墾橡膠集團成功并購世界天然橡膠行業排名第三的泰國泰華樹膠公司,標志著廣東農墾“走出去”邁上新臺階。

3.培養新產業新業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不斷調整經營思路,充分抓住“互聯網+”“生態+”快速發展的機遇,加快墾區新產業新業態培養,提高二三產業對墾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公園為抓手,著力打造一批良種繁育、標準化種植示范、農產品精深加工、科普教育、休閑觀光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在茂名建成的廣墾國家熱帶農業公園是首個廣東農業公園,2018年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與湛江市政府共建的“雷州半島現代農業示范核心區”,被評為A級廣東農業公園。整合墾區醫院養療資源,發展健康養老產業。

4.分離辦社會職能。2000年3月,廣東農墾從實際出發,積極爭取中央、省的政策扶持,推動墾區辦社會職能改革,減輕農墾社會包袱和歷史包袱。2002年,將廣東墾區各公安局(分局)、派出所成建制全部移交地方政府;2003年7月起,將農墾系統職工養老保險納入全省統籌,養老基金缺口由省財政、省農墾(含中央財政補助)、省養老保險調劑金共同分擔;2002年,將總長度達6325千米的農場自建供電網一次性移交地方統一管理;2003年7月起,為減輕農場辦學負擔,將義務教育由農場剝離,實行以農墾局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18年年底,將墾區農場基礎教育學校全面移交屬地政府統一管理;通過整合資源、托管等方式,將農場醫院從國有農場中分離,整合墾區醫療、養老資源,積極發展醫療健康養老產業。此外,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將歷史上安置在廣東墾區的9萬多名水庫移民,從2003年開始納入全省統一扶持。這些改革措施,大大減輕了農場歷史負擔,確保了農場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三、主要體會

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農墾經濟社會取得巨大發展,離不開中共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關切扶持,離不開墾區各級干部職工的不懈努力,離不開對黨對國忠貞不渝的深切情懷。總結墾區4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堅定不移地走市場化改革方向。一是堅持走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道路。廣東農墾從實施墾區集團化改革以來,從省級農墾集團公司、區域二級集團到農場,一直都明確定位為企業。省農墾集團公司、區域二級集團公司雖然加掛“農墾總局”和“農墾局”的牌子,但主要是為了與上級的溝通渠道暢通,不承擔任何行政職能。農場作為企業就要以經營為主,產生經濟效益。近年來,省農墾集團公司進一步加強對農場的指導,強化農場的經營管理職能,加大經營指標在考核中的比重,堅決遏制當“二地主”、靠對外發包土地過日子的思想。二是堅持走產業化、一體化經營道路,培育壯大產業集團,帶動農場共同發展。通過整合資源,組建產業集團,圍繞全產業鏈經營,構建涵蓋種苗、生產物資供應、種植、加工、物流、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在農墾內部,實現有效分工合作,打造產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提高墾區農業競爭力。加強產業集團對農場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把農場主要培育為產業集團的生產基地,以資本、土地、技術、人力資源、物資、產品、品牌、渠道等為紐帶,健全產業集團、農場和職工(農戶)之間合理的利益分享和風險共擔機制。國有農場作為農業經營體系的后端和全產業鏈的基礎環節,主要負責農業生產管理。產業集團作為農業經營體系的前端,主要負責農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和產品終端銷售,致力于提供優質終端產品、搶占市場份額、實現經營利潤。例如,廣東農墾下屬廣墾畜牧集團經過多年的拓展,業務范圍擴展到涵蓋飼料加工、種豬繁育、肉豬飼養、生豬貿易、肉品分割、終端銷售,擁有26個規模化養豬場、1家飼料廠、2家生豬貿易企業、1家生豬屠宰企業、1家肉品分割零售企業。

(二)堅定不移地實行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中國東盟等一系列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中國的農業生產經營已沒有國界,因此需要有世界眼光去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高行業話語權。從21世紀初開始,廣東農墾以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和重要農產品安全供給為使命,服從服務于國家外交戰略需要,深入實施“走出墾區、走出廣東、走出國門”三個“走出去”戰略,加快全球優勢資源整合步伐,有效滿足了國家戰略和民生需求,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天然橡膠戰略資源供給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三)堅定不移地走規模化、集約化道路,依靠創新驅動,提高產業競爭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切實發揮農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骨干引領作用,努力把農墾建設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國家隊、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示范區、農業對外合作的排頭兵、安邊固疆的穩定器。農墾是我國主要的農業規模化和現代化的經營主體,組織化、規模化程度高是農墾的最大優勢,也是農墾區別于農村的最大特點,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做農村干不了、不想干、干了不劃算的事,真正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四)堅定不移地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國有企業的“根”“魂”所在。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無論領導班子如何調整、管理體制如何變化、監管模式如何創新,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地位決不能動搖。必須做到黨的建設同步謀劃、黨的組織及工作機構同步設置、黨組織負責人及黨務工作者同步配備、黨的工作同步開展,實現體制對接、機制對接、制度對接、工作對接。堅持黨對重大改革發展事項的領導,堅持企業“三重一大”事項“先黨內,后提交”程序。把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企業章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創新優勢和科學發展優勢。只有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絕對領導,才能保持隊伍不亂、民心不散,一心一意搞改革,全心全意謀發展。這也是墾區改革發展取得巨大成績的根本原因。

四、未來展望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東農墾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和農墾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核心,充分發揮農墾在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全面增強農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努力把廣東農墾建設成為農業現代化的示范區、農業對外合作的排頭兵,在鄉村振興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作出農墾貢獻,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向黨和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

責任編輯:經濟研究處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 <tt id="mbawc"><big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big></tt>
  • <samp id="mbawc"><rt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rt></samp>
    <fieldset id="mbawc"><table id="mbawc"><kbd id="mbawc"></kbd></table></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