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當前位置:   農墾經濟 > 現代農業

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時間:2024-03-11 作者:毛曉雅 朱凌青 楊夢帆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點擊次數:9901

立春過后,俯瞰神州,從熱帶海島到平原沃野,從東南丘陵到高原河谷,各地陸續開動春耕第一犁,一幅以土地為畫布,以種子為筆墨的春耕長卷正壯闊展開。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華北平原的小麥、松嫩平原的玉米、東北平原的大豆、黃土高原的馬鈴薯……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當數億農人一道躬身書寫這部以糧為題的史詩時,豐收是他們共同的夢。

2023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3908.2億斤。大國豐收,背后是穩穩筑牢的糧食安全根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面對近年來嚴峻的全球糧食安全形勢和自然災害多發頻發帶來的挑戰,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如何強信心增底氣?如何在高水平基礎上挖掘增產潛力、推動糧食產能邁上新臺階?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堅持“兩端發力”——

大面積提單產 全鏈條促減損

為什么強調大面積提單產?“目前,我國耕地依靠擴面積增產的空間有限,提高糧食產能未來更多要在提單產上發力。”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營口市農業農村綜合發展服務中心正高級農藝師韓秋香說。從生產實踐看,當前糧食種植試點示范區的單產明顯高于大田,大面積提單產有較大潛力。

去年,我國啟動了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據專家測算,300個重點縣單產提升行動對糧食豐收的貢獻率達到了73%。如何提高單產?在韓秋香看來:“好土產好糧,要提高耕地質量,還需要有優良品種、先進栽培技術、配套農機以及防災減災措施等。總之,就是要建良田、育良種、推良法、用良機、重良制。”

“今年我們在早稻和晚稻的品種搭配上下足了功夫。”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陽市屈原管理區惠眾糧油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陽岳球說,“合作社采用了工廠化育秧的方式,不但效率高,還可大幅度提高秧苗存活率,產量和品質更有保證。”

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糧食單產提升。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建成了6000畝高標準農田。“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完善了,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糧食產量能實現‘噸半糧’!”說起這些,全國政協委員、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底氣十足。

“從全國看,因農戶傳統儲糧方式造成的糧食損耗占總儲備量的3%-5%。在節糧減損背景下,我國傳統儲存方式效益低、損耗大,相對落后。”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知聯會會長唐俊杰建議,“要多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先進儲存技術研發與創新,并推動其應用落地。”

即使先進裝備在手,不當的操作方式也會造成糧食的減產和浪費。“比如水稻收割操作不當、烘干不及時和儲存不當,都容易造成減產。”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江西省委會副主委、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表示,“糧食減損除了深挖農機裝備潛力,還要配合科學合理的操作方式,不能一味追求速度。”

“其實,最大的浪費還在消費端。”韓秋香認為,糧食減損要全鏈條推動。倉儲、運輸、加工、餐桌……只有每一個環節都做到加強技術支撐、科學管理,才能讓糧食產后減損這塊“無形良田”顆粒歸倉、糧盡其用。

抓住“兩個要害”——

推動種業創新 提高耕地質量

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在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四新崗鎮白云村,全國人大代表、油菜種植大戶沈昌健被當地人稱作“油菜大王”。這些年,他一直在追尋高產油菜育種夢。“當前我國尚無高抗油菜菌核病、高抗油菜根腫病的油菜品種,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要加大科技攻關,只有育出優良品種,才能生產出優質農產品。”沈昌健說。

種子是糧食高產穩產的核心,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源頭。“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超過45%。”全國政協委員、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烏魯木齊)分中心副主任王威說。如今,他和團隊在新疆挖掘鹽生植物的耐鹽基因,用于育種創新,讓鹽漬化土地為糧食生產發揮更大作用。

“在育種問題上,我們需要直面當前。”全國人大代表、閩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陸鑾眉指出,“目前我國育種還是以常規技術手段為主,效率普遍不高;育種材料、人才、資金80%以上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明顯體現。”陸鑾眉建議,要推廣應用分子育種、基因編輯等現代生物技術,提高育種效率和精準度,同時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投入種業研發。

作為一名在基層多年從事育種工作的科研人員,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副院長聶守軍則認為,基層育種科研力量發揮著重要作用,應加大國家級育種平臺建設向基層科研單位的傾斜力度,為育種工作打好基礎。

保障糧食安全,要害是種子和耕地。一手強種子,一手還要保耕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

目前我國耕地質量平均等級僅為4.76等,七到十等的低等耕地占比22%、數量超過4億畝。陸鑾眉建議:“提高耕地質量,要因地制宜開展改土、治理、養地等工作,真正把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

“從糧食安全角度來說,東北黑土地是非常重要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姜明指出,“近些年秸稈打包離田在東北已成為常態,容易造成寶貴的黑土流失。”他建議,加快秸稈打捆機除塵設備升級換代,從源頭降低帶土量,同時分類推進秸稈還田,減少秸稈打包帶土的影響。

調動“兩個積極性”——

提高種糧農民收益 強化主產區扶持政策

來北京前,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南區植物保護工作站站長蒙全又抓緊時間走訪了一些農戶。“我們當地種水稻,一季稻一畝毛利不到300塊錢,算上補貼,一年下來扣除人工和地租成本也沒剩多少。”蒙全建議:“提高種糧直接補貼標準,建立種糧大戶獎勵機制。同時,盡快出臺‘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細則,讓機制得到落實,讓補償的利益落入種糧農民的口袋。”

規模集約經營是提升種糧收益的重要出路,要一端抓增產,另一端抓減損。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鄉汪莊村村民陳國廠介紹,其所在的汪莊村推行土地托管模式后,實現了農民和村集體雙贏。“土地統一集約管理,既能降本增效,提高種糧效益,集體采購農資又能降低成本,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可以發展二三產業,多了增收的路子,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陳國廠說。

今年,國家將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實施范圍、實現三大主糧保險全覆蓋。這個消息讓陽岳球很振奮:“相比于之前的糧食保險,這兩個險種的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真正實現為種糧農民兜底。”

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也要調動糧食主產區抓糧積極性。我國13個糧食主產區糧食作物總產量占全國的80%以上。但糧食主產區卻常陷入經濟實力不強、財力薄弱的困境。怎樣讓主產區抓糧不吃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建議,要強化對糧食主產區的政策扶持,首先是各項糧食扶持政策應進一步向主產區傾斜,同時強化對主產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和對產糧大縣的獎補力度,各種獎補政策不僅要與糧食產量掛鉤,而且應綜合考慮糧食調出量、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等指標,確保主產區財政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責任編輯:技術推廣處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 <tt id="mbawc"><big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big></tt>
  • <samp id="mbawc"><rt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rt></samp>
    <fieldset id="mbawc"><table id="mbawc"><kbd id="mbawc"></kbd></table></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