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當前位置:   政策與改革 > 農墾情況

滄桑巨變看鄂墾 砥礪前行展新姿——湖北墾區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與展望

時間:2020-07-29 作者:湖北農業農村廳農墾處 來源:《新中國農墾改革開放40周年》 點擊次數:18016

1953年,時任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同志揮鍬奠基,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湖北省首個國營農場——五三機械農場。建墾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湖北農墾不忘初心、緊跟時代,艱苦奮斗、砥礪前行,農墾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湖北墾區有65家國有農場,分布在全省14個市的35個縣(市、區),擁有國土面積3600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40萬畝,總人口145萬人,職工總數58萬人,是我國內陸地區人口較多、耕地面積較大、經濟實力較強的墾區之一,已成為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糧食安全的國家隊、引領帶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的示范區、農業“走出去”的排頭兵。墾區面貌煥然一新,職工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一、改革發展歷程

回顧湖北墾區改革開放40年歷程,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一)改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階段(1978—1991年)。這一階段農墾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有:實行農工商綜合經營,改變國有農場單一經營農業的格局;實行財務包干,解決企業吃國家“大鍋飯”問題;興辦職工家庭農場,解決職工吃企業“大鍋飯”問題;推行場長(廠長)、經理負責制,解決對企業經營者管得過死的問題;推進住房制度改革,實現職工住房商品化;打破封閉格局,逐步走向開放。

(二)積極探索與調整階段(1992—2000年)。這一階段農墾改革開放主要內容有:大力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在堅持大農場套小農場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同時,對職工家庭農場實行“四到戶”和“兩自理”,確立其生產經營主體地位;實行“三百工程”,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墾區管理體制改革,省級層面從行政管理向公司集團化過渡;探索建立了農墾行業養老保險模式;加快對外開放,提高開放水平。

(三)全面推進改革與快速發展階段(2001—2014年)。這一階段改革開放主要內容有: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農場實行屬地化管理;實行農業稅費改革;深化內部改革,創新經營機制,實行“兩田制”經營;建立健全職工養老保險體系;剝離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減輕農場和農工負擔;積極履行省委、省政府賦予農墾農業“走出去”職能,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形成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對外開放格局。

(四)深化改革與創新階段(2015年至今)。這一階段改革開放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鄂發〔2017〕12號)文件精神,完成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和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兩個三年”改革任務,積極探索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打造農業領域航母,開啟新時代農墾改革發展新征程。

二、改革發展成就

改革開放40年來,湖北墾區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就令人刮目。

(一)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8年,墾區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276億元,比1978年的4.05億元增加1271.95億元,增長314倍。

稅收貢獻進一步擴大。2018年,墾區全年實現利稅219億元,比1978年的0.1億元增加218.9億元,增長2189倍。

農業基礎性地位更加堅實。2018年,墾區全年完成農業增加值112.2億元,比1978年的1.95億元增加110.25億元,增長56.5倍。

工業化水平明顯提高。2018年,墾區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902億元,比1978年的1.72億元增加900.28億元,增長524倍。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迅速。2018年,墾區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57億元,比1978年的0.3億元增加1256.7元,增長4189倍。

農工收入穩步增長。2018年,墾區人均純收入21555元,比1978年的382元增加21173元,增長55.4倍。

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墾區總體產業結構更加合理,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1978年的48.1∶42.5∶9.4調整為2018年的8.9∶70.7∶20.4,其中第一產業比例快速下降,第二產業優勢進一步鞏固,第三產業得到較快發展。

(二)現代農業示范引領作用凸顯。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推進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做大做強農墾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增強農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示范帶動作用。

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示范標兵。推進墾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配套農田基礎設施,墾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80多萬畝,有效灌溉率92%,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保障。2018年,墾區糧食總產量97.47萬噸,水產品產量47.3萬噸,油料產量7.6萬噸,水果產量12.57萬噸。年出欄肥豬148.76萬頭,成為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糧食安全的國家隊。發揮農墾優勢,打造現代農業樣板,建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農場建設,省部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范農場達到36家,涌現出城鄉一體化建設示范農場———鄂州長港農場、“蝦稻共作”高效模式示范區———潛江墾區、休閑觀光示范農場———黃石軍墾農場等一批現代農業的示范標兵;大力發展農墾種業戰略產業,打造了30萬畝以“鄂麥596”為主要品牌的農墾自有種業基地,墾區良種供給質量和規模不斷提升;墾區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56家,省級以上農業專業合作示范社達到32家;墾區蔬菜(含瓜類)種植面積94.4萬畝、水果種植面積13萬畝、茶園面積有1.4萬畝,年產量分別達到210.8萬噸、12.5萬噸和干茶813噸。目前,湖北墾區菜果茶農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205個。

大力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益。堅持質量興墾、綠色興墾、品牌強墾,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優質產能持續增加,以“蝦稻”“鱉稻”“富硒稻”“再生稻”為代表的綠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迅猛,種養規模突破40萬畝。大力實施“質量興墾”戰略,持續推進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和農墾特色品牌培育工程,墾區累計投入資金4286.5萬元,實施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項目44個。截至2018年年底,墾區追溯的農產品覆蓋種類達13種,種植養殖追溯規模分別達到35萬畝,4.5萬群(蜜蜂)、6.8萬頭生豬、85萬(羽)畜禽,可追溯農產品產量達到33萬噸。參加質量追溯的產品銷售單價高出同類其他產品10%~15%,培育了朱湖糯米、三湖黃桃等一批區域性品牌特色產品,墾區品牌農業產值近15億元。

大力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休閑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業增效、農工增收。積極推動實施現代農業莊園創建活動,做好“農旅結合”大文章,與武漢市合作的“桐湖國家現代農業公園”項目順利簽約,龜山茶場紅“杜鵑”旅游景區通過國家5A級景區景觀價值評價,全省農墾系統休閑觀光農業產值超過10億元。

大力加強現代農業裝備建設和技術應用推廣。組織7家農場開展農機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積極整合墾區農機資源,成立并實體運營農墾農機聯盟,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6%,農機跨區作業每年達到70萬畝以上。加強農業技術自主創新和引進推廣,墾區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70%。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每年培訓周邊農民超過10萬人次。

大力實施“三聯”戰略。積極響應國家農墾“聯合聯盟聯營”戰略,與上海、重慶、廣東等墾區攜手合作,積極推進農墾種業發展、循環養殖、冷鏈物流、現代流通體系等項目建設,省農墾聯豐現代農業集團成為“中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

(三)海外合作開發碩果累累。湖北農墾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著力提升海外資源利用水平,不斷拓展農墾發展空間。目前,湖北農墾海外開發經營業務已延伸到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五大洲12個國家,耕種面積近40萬畝,涉及12個產業門類、17個開發項目,總投資規模超過8億元,120余項國內先進種植和養殖技術在海外基地順利嫁接、開花結果。

湖北農墾農業“走出去”工作始終走在全國農墾系統前列,多次在中非合作論壇、農業“走出去”相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湖北農墾承建運營的國家援助莫桑比克項目——中—莫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是中國在非洲建立的首批農業技術示范中心之一,多次在國家商務部、農業部的考核和評估中名列第一,2017年又正式獲批成為國家首批10個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試點之一。

抓整體規劃,把握科學定位。編制完成。湖北農墾農業“走出去”戰略規劃。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意見。以及。湖北農墾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實施方案。,認真分析農業“走出去”面臨的新形勢,提出主攻非洲、鞏固周邊、開拓拉美澳和中東歐的開發方向,抓好生產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良種工程和綜合培訓等重點任務,為在更高層次上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了科學指南。

抓統一布局,創新開發模式。建立農墾農業“走出去”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內部協調運轉機制;規范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強化市場主體地位;構建資產資本紐帶,引領國有農場和民營企業共同參與;堅持統一冠名、統一經營,整合力量,形成“拳頭”。目前,湖北農墾以“聯豐海外農業開發集團”為平臺和品牌,先后在莫桑比克、津巴布韋、馬拉維、澳大利亞等國注冊成立分公司,共引領近20家國有農場、省內民企投身參與海外農業合作開發,較好地實現了優勢互補和互利合作。

抓平臺建設,優化服務保障。成立和完善“海外農業開發信息服務中心”“對外經濟交流中心”“農業‘走出去’企業聯盟”“湖北企業非洲營銷中心”“農墾對外經貿人才庫”等服務平臺,先后編制針對莫桑比克、肯尼亞、馬來西亞等多個重點開發對象國的投資環境報告或市場預測報告,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華中農業大學30多名專家到海外基地考察指導,組織近百名中高級農作種植專家、農田水利專家分批進入海外基地開展技術服務和業務培訓,與10多個國家的中國商會或聯誼會建立了經常的往來關系,“走出去”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四)幸福墾區建設譜寫新篇。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民生,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新墾區,改革開放40年來,農場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湖北農墾按照中央統籌城鄉發展的決策部署,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大力推進人口向農場總部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現代化轉變,探索出了一條以產業開發為重點,以危房改造為抓手,以土地開發為載體,以改善民生為宗旨的農墾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近8年來,墾區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危房改造資金投入累計65.38億元,拉動職工家庭和社會消費及投資200多億元,通過危房改造,21.49萬戶職工家庭喜遷新居,極大地改善了農場職工住房條件和生產生活環境,推動了墾區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了墾區經濟社會發展,墾區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長港農場成功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如今,一個個環境優美、設施配套的新型場區拔地而起,湖北墾區新城鎮建設基本形成總場、集鎮、中心村三級構架,4個省級開發區,36個工業園區和一批新型集鎮,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荊楚大地。

湖北農墾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養老、醫療保險參保覆蓋面持續擴大,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墾區職工群眾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全省農墾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51.24萬人,其中參保職工23萬人,退休人員28.24萬人,人均月養老金水平由參保初期的180元提高到2018年年底的1947元。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顯著。發揮農墾優勢,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合力打贏農墾脫貧攻堅戰,墾區“十三五”期間14個貧困農場可在2019年全部脫貧摘帽。湖北省扶貧辦2015年、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墾區49個建檔立卡貧困生產隊(分場、村)已有45個脫貧出列,剩下4個貧困生產隊(分場、村)可在2018年年底全部出列;1.54萬貧困戶4.60萬貧困人口已減貧12771戶39911人,剩余2650貧困戶6083貧困人口2018年年底可全部脫貧銷號,全面實現墾區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五)新一輪農墾改革砥礪前行。新一輪農墾改革啟動以來,湖北省委省政府緊扣改革主線,市縣黨委政府緊抓在手,職能部門密切配合,農墾上下主動作為,在以往改革的基礎上,勇于擔當,奮力推進,“兩個三年”改革任務如期完成,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截至2018年12月底,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方面,全省農墾65家農場,基礎教育、公檢法剝離改革全面完成;社區建設全面推進,在已建214個社區基礎上,新建社區187個,全部掛牌運作;醫療衛生改革全面深化,上一輪未完成醫療衛生改革的19家農場全部與當地衛生計生部門簽訂職工醫院整體移交協議,完成醫院更名掛牌和人員、資產移交工作;化解辦社會形成的債務穩步實施,社會事業發展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有力促進了農墾社會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在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方面,全省墾區完成地籍調查面積506.45萬畝,完成率97.4%;登記發證面積483.41萬畝,發證率99.8%,基本完成國家下達的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目標任務,為加快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實現新突破,省級層面組建湖北農墾集團工作正扎實穩步推進,確保2019年10月份正式掛牌運營;指導墾區主管部門和農場注冊成立了4個區域性農墾集團和80多家農場產業公司,湖北墾區先后兩次在全國性會議上進行改革交流發言。

三、改革開放40年經驗啟示

農墾改革是農業農村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40年前,隨著中國農村改革的發起,農墾以其源于農村而又不同于農村的獨特方式步入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改革開放40年,湖北農墾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其實踐經驗彌足珍貴。

(一)堅持農業國家隊的功能定位,不斷強化農墾的使命擔當。作為農業國家隊,農墾的改革必須以三個功能定位為基本前提。政治上,農墾是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農業農村領域的重要體現,是社會主義屬性的本質要求,是我國農業發展壯大的基本保障,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經濟上,農墾是國有農業經濟的骨干代表,是中國特色農業經濟體系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起到特殊作用。使命上,要努力把湖北省農墾建設成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國家隊、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示范區、農業對外合作的排頭兵,同時農墾還肩負著質量興農和示范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責任。

(二)堅持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不斷深化完善農墾改革。農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有其特殊性,必須與時俱進地分析判斷農墾發展變化的形勢,堅持改革內容和方法的創新,著力沖破妨礙農墾發展的思想觀念、革除影響農墾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不斷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農墾40年改革歷程,經歷了財務包干改革、農業雙層經營體制改革、農工商綜合經營改革、管理體制改革、農業稅費改革、辦社會職能改革、企業化集團化改革等多項改革。從內容和進展看,每一項改革都體現了鮮明的時代主題,每個時期的改革都是對上輪改革的深化完善,都是根據農墾發展進程,針對當時實際問題作出的創新式決策。

(三)堅持市場化道路的改革取向,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貫穿農墾改革的主線。農墾國有農場定位為企業,走企業化道路,順應了農業發展趨勢;整合農墾優質資源,打造現代農業企業“航母”,走集團化發展路子,是農墾改革的主流方向。進入21世紀以來,圍繞市場化改革,以完善經營機制為重點,推進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將農場承擔行政社會事務移交當地政府管理;推進農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在雙層經營體制基礎上強化農場統一經營管理服務職能;積極探索農場公司化經營、墾區區域集團化發展的多種實現形式。

(四)堅持城鄉統籌的基本路徑,不斷加大農墾建設投入。由于農墾長期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缺乏銜接,農場處于相對獨立封閉狀態。隨著國家宏觀經濟體制的轉變,國家對農業的支持難以覆蓋農場,存在“惠農不惠墾”現象,20世紀90年代末期,農墾基礎建設明顯落后農村。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新時期農墾改革的重要內容。進入21世紀以來,按照社會管理屬地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將農墾經濟社會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同步實施,實現了農業政策、項目和公共財政的全覆蓋,有力推動了墾地交融、共同發展。

(五)堅持開放開發的發展戰略,不斷擴大對外交流合作。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要求農墾不能故步自封,否則不進則退。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趨利避害,有效解決農墾農業資源相對不足、農產品市場競爭壓力較大問題,是新時期農墾拓展發展空間的必然選擇。從2006年起,農墾大力實施農業“走出去”發展戰略,利用農墾農業技術和組織優勢在海外建設農業基地,規模從最開始的1000畝發展到目前的40萬畝,在滿足自身經濟發展需要的同時,為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貢獻。

(六)堅持以人為本的改革初心,不斷提高職工幸福指數。農墾改革的根本點是保障農墾職工利益。改革必須以人為本、體現和諧,把維護農墾職工基本權益作為農墾改革的核心價值取向。實踐中,每一項改革都是以尊重職工首創精神為基礎,以切實減輕職工負擔、增加職工收入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家庭農場到產業化經營,到農業稅費改革,再到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的建立完善,都體現了保障職工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既調動了農墾職工自我發展的激情,又促進了民生的不斷改善。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湖北農墾正在按照中央統籌城鄉發展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推進墾區高質量發展,打造農業領域航母,示范帶動湖北農業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續寫新的篇章,為率先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展現農墾人的風采。

責任編輯:經濟研究處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 <tt id="mbawc"><big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big></tt>
  • <samp id="mbawc"><rt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rt></samp>
    <fieldset id="mbawc"><table id="mbawc"><kbd id="mbawc"></kbd></table></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