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穗期的荔枝蒂蛀蟲是為害荔枝龍眼的重要蟲源。目前我國主產區荔枝樹陸續進入花穗期,是防控荔枝蒂蛀蟲的最佳時期。荔枝病蟲害防控與應急處置首席專家提出防控意見,請荔枝主產區病蟲害監測站和生產主管部門加強監測,指導果農及時開展防控工作。
一、荔枝蒂蛀蟲的形態識別
荔枝蒂蛀蟲屬鱗翅目、細蛾科,在形態上可分為成蟲、卵、幼蟲和蛹四個蟲態(圖1)。
成蟲:身體細長,靜止時兩翅合攏翅面有清晰“爻”字紋。
卵:極微小,橢圓形、扁平,淡黃色。
老熟幼蟲:圓筒形,黃白色。
蛹:具薄膜狀的繭。
圖1 荔枝蒂蛀蟲的蟲態
二、荔枝蒂蛀蟲在田間的為害狀
以幼蟲蛀入嫩葉葉柄、嫩葉中脈、嫩梢、花梗、幼果、中果和大果為害,可導致嫩葉嫩梢及花穗干枯、幼果大量脫落;在大果上,幼蟲則在果蒂與果核之間取食,留下黑褐色粉末狀的蟲糞,俗稱“糞果”(圖2)。
圖2荔枝蒂蛀蟲的田間為害狀
三、荔枝花穗被害率調查方法
選擇當地有代表性品種的果園1-3個,按對角線選取5個樣點,每點查5株,每株按東、西、南、北4個方位,每方位查上、中、下3個梢,觀察記錄被害花穗,并剪下被害花穗(圖3),將一部分被害花穗進行剝檢,記錄活蟲數、死蟲數,將所有數據記錄于表1中,以明確為害情況。
圖3 田間被荔枝蒂蛀蟲為害的花穗
表1 花穗期荔枝蒂蛀蟲田間發生情況記錄表
四、花穗期荔枝蒂蛀蟲成蟲的監測及防治方法
監測方法:將被害花穗剪下,收集于器具中,蓋上舊報紙;數日后剪下在報紙化蛹的荔枝蒂蛀蟲蛹,并放置于空礦泉水瓶中,待瓶中蛹有1/3羽化為成蟲后,即為荔枝蒂蛀蟲成蟲高峰期(圖4),此時為最佳用藥防治時期。
防治方法:在成蟲羽化達到高峰期后,選具有強觸殺作用的擬除蟲菊酯類藥劑或啶蟲脒乳油,以推薦使用濃度進行內膛噴霧防治;為減輕荔枝果實發育期為害程度,在第一次噴藥后的3-4天再噴藥一次,可進一步減少春季蟲源。
圖4 花穗期荔枝蒂蛀蟲成蟲高峰期監測步驟
責任編輯:楊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