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40年回眸”:第九次年會(蘭州·1992)

時間:2022-11-01 作者: 來源: 點擊次數:39334

1992年10月12日至16日,全國農墾經濟學術研討會暨92年年會在甘肅省蘭州市農墾賓館召開。參加會議的有農墾經濟研究會正、副理事長、理事;各墾區、部分農場和公司的代表;農墾科研、大專院校的研究人員共84人。提交論文101篇。農業部、司法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以及蘭州有關新聞單位等也派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副理事長許人俊、張再科、夏少清、陳新等同志主持。原農墾部副部長、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理事長楊煜作了重要講話。與會代表在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精神指導下,結合本墾區、企業的實際,圍繞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發展外向型經濟、第三產業和“高效”農業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現紀要如下:


一、轉換農墾企業經營機制問題

1.經營機制的概念、內容和特點。與會代表認為,經營機制是企業運行的組織結構與運行中各個環節的內在聯系,是各組織、各環節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協調一致地發揮功能而形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經營機制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運行機制,即企業運行的方向、軌道;二是動力機制或激勵機制,是指各利益主體利益實現的形式包括各種激勵手段等;三是約束機制或監督機制,是指企業在一定的外部環境條件下,對自我行為的規范和約束。經營機制的特點:一是綜合性,不能簡單地把它理解為權利的劃分,它還包括組織結構、領導體制、分配制度等多方面的內容。二是層次性,涉及國家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內部等多個層次的關系。三是全方位性,涉及政治、經濟、人文、財政、稅收、金融、物價等各個方面。四是相對性,經營機制的轉換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不可能一次到位。五是系統性,經營機制的轉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把它放在國民經濟的大環境中進行考察。

2.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的目標。有的代表認為,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的目標是培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機制,活市場要有活機制。有的則認為目標就是使企業真正實現“四自”,即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其中自主經營是“四自”之首,自負盈虧是基礎,自我發展是根本,自我約束是保證。也有代表認為,目標就是按照企業的特征重新構造企業經營運轉的組織管理制度,還企業的本來面目。而企業的特征主要是盈利性、商品性、競爭性。

3.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的意義。代表們認為,當前加快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主要有四方面的意義:(1)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我國國有企業包括農墾企業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產生的,計劃經濟的長期影響與慣性作用,使企業游離于市場之外,成為政府的“附屬物”。現在,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要與政府脫鉤,獨立進入市場。傳統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顯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新形勢,所以必須構造新的企業經營機制。(2)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是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需要。國有大中型企業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但是,目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經濟效益仍然很差。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把企業搞活。(3)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是提高企業基礎管理素質,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內在要求。現在,國有企業特別是農墾企業基礎管理素質差,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不能在較高的層次上實現有效的配置,發揮最大限度的效益。只有通過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才能全面提高企業的基礎管理素質,從而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4)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是政府轉變職能的需要。目前,機關冗員多,機構重疊,政府企業化,企業政府化,政企分不開,束縛了企業的手腳。隨著政府職能的逐步轉變,企業經營機制必須相應轉換。同時,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也能夠在一定程度推動政府盡快轉變職能。

4.農墾企業如何轉換經營機制。代表們認為,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涉及的問題很多,矛盾也很多,但政府與企業之間,一個放不放權,另一個能不能得到權,這個矛盾是主要的。有的認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政府,政府不放權,企業則無法“轉”。有的認為,矛盾的主要方面或轉換機制的主體是企業。企業是內因,政府是外因,內因不變,外因無能為力。有的認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可以轉化的。在一定條件下政府是主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條件發生變化,企業就成了主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有的代表指出,轉換企業經營機制說到底是要把企業推向市場。政府應主動幫助企業,將其推向市場。而企業自身應該自覺地走向市場。一個推,一個走,二者相結合,就能按市場經濟要求轉換企業經營機制。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應采取如下措施:

(1)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一要克服“空頭”政治,循規蹈矩思想,樹立發展經濟是最大的政治,敢闖敢試是最大的政策的觀念。二要克服計劃經濟慣性影響,樹立價值規律決定取舍的市場經濟觀念。三要克服“左”的思想束縛,樹立從實際出發,以績取人的觀念。在此基礎上還必須正確處理好幾個關系:一是企業與市場的關系,企業適應市場,主動進入市場;二是企業與國家的關系,當前關鍵是落實企業自主權;三是企業內部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四是各業勞動者之間的關系,要使經營者、科技人員、供銷人員、先進工人、項目人員等先富起來。

(2)在既定的產權關系下,實行多種經營方式:承包制,是在公有制為主體的產權關系下,正確處理國家與企業利益關系的現實選擇,但要不斷完善其具體內容,如指標體系、獎懲辦法等。

股份制,是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的好辦法,產權關系、利益關系明確,而且是籌集資金的有效途徑。

股份合作制,不具備實行規范化股份制的企業可以先實行股份合作制。

模擬“三資”企業,仿照“三資”企業模式進行經營管理。

租賃經營,中小型或微利虧損的國有企業,在進行嚴格的資產評估、作價、資信審查、抵押的基礎上租賃給集體或個人經營。

拍賣或改制,小型的經營不好的國有企業可以拍賣給個人經營;對效益不好,強掛“全民”牌子的“窮過渡”的農場,可以恢復原來面貌,“改制”為合作經濟。

(3)以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為重點,全面提高企業素質。有的代表指出,在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工作中,企業存在不愿轉,不會轉,不能轉的狀況,不愿轉主要是留戀計劃經濟,有后臺能得實惠,轉了利潤要下降;不會轉主要是企業經營者對于轉換經營機制不知從何下手,做些什么工作。不能轉主要是企業管理混亂、效益差;一旦轉換機制,企業就承受不了。為此,要以三項制度改革為重點,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有利于使企業各種生產要素特別是人的因素合理配置并能發揮最大效能的勞動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

(4)農墾主管部門轉變職能。體制決定機制,機制決定企業活力,體制不順,機制就轉不過來。比較一致的意見是,農墾主管部門特別是省市一級的農墾主管部門應該向實體化、企業化方向轉變。有的代表認為,政企分開是對政府利用行政權力干預企業經營而言,從還權于企業來說,理應政企分開。但有的代表認為:政府行政職能與企業行政管理職能不是一回事。當農墾管部門轉為實體以后,原來政府的行政職能大部分轉為企業行政管理職能。對此,再籠統地講政企分開,以企代政等是不科學的。代表們認為,理清這些關系以后,農墾主管部門實體化、企業化的方案有兩種。一種是政企合一型。企業享有必要的但不是全部的政權職能;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另一種是政企分開型。大企業、小政府。大企業即企業集團,小政府即農墾局。大企業管理農墾企業,小政府承擔財稅工商、土地管理等職能。實體化的企業集團核心層的組成可以有兩種方式:一是以“塊塊經濟”為主的骨干企業為龍頭組成集團公司。其他企業為緊密層;二是以“條條經濟”為主的骨干企業為核心組成集團公司,其他企業為緊密層。這兩種方式均應把國有資產經營權拿過來,組成農墾資產經營公司并作為集團公司的核心層。在這個基層上,集團公司可以向股份有限公司過渡。


二、發展農墾外向型經濟問題

1.對發展農墾外向型經濟的認識。代表們認為,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國經濟必將逐步國際化,由封閉到開放最終與國際經濟融為一體。在這種大趨勢下,農墾系統不發展外向型經濟,就會處于被動落后地位乃至于自我消亡。

代表們指出,農墾發展外向型經濟既有外部環境的驅動,也有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從外部環境看,我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包括日本、“四小龍”等經濟發展比我們快,主要原因是對外全方位開放,搞外向型經濟,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經驗和管理方法,引進先進設備,利用國際市場。我國沿海發達地區和許多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也是如此。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正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潛力大,勢頭猛。我國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以后,雖然有很多有利因素,但也有不利因素,對我們壓力很大。從農墾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看,農墾經濟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閉性,在很多方面跟不上全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必須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農墾系統的出口額很小,在國內生產總結中的比重也很低,必須增加出口。農墾企業從總體情況看,設備陳舊、技術落后,管理水平低,必須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技術和管理手段。農墾經濟的發展缺乏大量資金,必須引進,等等。從內外兩方面看,農墾企業不加快發展不行,加快發展不搞外向型經濟也不行。

2.農墾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優勢。代表們認為,農墾發展外向型經濟優勢很明顯,潛力也很大。主要表現在:(1)地理優勢,農墾企業廣泛分布于沿海、沿江、沿邊和大中城市郊區,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從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山東一直到遼東半島的大連,到處都有農墾企業,有的比重還很大。在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新的沿江開放地帶,從上海、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到四川也有大量農墾企業。原來地處邊疆的農場,現在已成為開放的前沿地區,云南、廣西、新疆、內蒙、黑龍江、吉林等墾區發展邊境貿易,優勢大。(2)資源豐富,農墾企業與其它工商企業相比,發展外向型經濟最大的優勢就是資源豐富,特別是土地資源豐富。有大量的土地可供外商來開發利用,在這些土地上可以生產很多產品用于出口。(3)綜合經營的優勢。農墾企業第一、二、三產業綜合經營、全面發展。外商隨便在哪個產業、哪個行業投資都有廣闊的前景。綜合經營還帶來了出口貿易的全面性。(4)農墾企業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從總體上看,農墾企業的經濟、技術實力完全可以吸納國外大部分先進技術、設備并產生較好的效益。(5)政策優勢。農墾企業實行財務包干,享受免交所得稅的優惠政策。

3.農墾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點。與會代表認為,農墾外向型經濟主要抓三塊:對外貿易包括邊貿,“三資”企業和境外企業。從全國農墾范圍看,發展外向型濟要突出如下幾個重點:一是出口創匯。農墾產品出口有幾十年的歷史,形成了一批出口商品基地和一大批龍頭產品。要進一步鞏固發展,提高檔次,擴大規模,形成集團。二是大辦“三資”企業特別是合資、合作企業。這是加快農墾經濟發展的新的生長點,要全面發展,遍地開花。三是進出口貿易,發揮地緣優勢,南聯北出,東聯西出,打入東北亞、東南亞、中亞和東歐經濟圈。四是搞經濟開發區,有條件的墾區,劃出一定的區城,廣泛吸引外資,全方位開發。五是到境外辦企業,設窗口、搞貿易、辦實體。從產業發展看,外向型經濟應該在第一、二、三產中全面發展,鞏固第一產業,重點發展第二產業領域的外向型經濟,積極開拓第三產業,逐步把第三產業建成外向型經濟比重較大的產業。從不同區域的發展看,沿海墾區要以興辦“三資”企業為重點,全面發展外向型經濟。沿邊墾區要以邊境貿易為重點,同時興辦三資企業。內地、城郊墾區都要發揮各自優勢,重點發展“三資”企業,搞好出口商品基地建設。城郊墾區發展外向型經濟還要突出涉外房地產和非商品性貿易兩個重點。

4.發展農墾外向型經濟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代表們認為,搞外向型經濟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是對舊的封閉經濟的揚棄和發展。今后農墾經濟發展總趨勢是走向全面開放,成為開放型經濟,與國內國際市場融為一體。要搞好這項工作必須注意如下幾個問題。一是思想觀念的問題。當前發展農墾外向型經濟的最大障礙是思想觀念陳舊,思維模式封閉。不敢走出去,不敢引進來,不敢闖、不敢冒,怕吃虧,怕犯錯誤。因此,要轉變封閉保守的產品經濟觀念,樹立開放的、大市場觀念,積極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競爭,轉變畏縮思想,樹立開拓、冒險意識;克服“左”的束縛,樹立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的觀念,等等。二是堅持高起點、高速度、有特色的發展戰略。現在搞外向型經濟,競爭十分激烈,起點低不行,速度慢不行,沒有特色也不行,要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就必須高、快、新、特,而且要形成規模。三是加快培訓外向型人才。農墾搞外向型經濟當前的一個突出的限制因素就是缺乏外向型人才,要千方百計培養和引進大批外向型人才包括領導管理人才、技術業務人才等等,四是制訂開明的政策,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在總的經濟政策上要鼓勵發展外向型經濟,在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政策上要使外商有利可圖,同時有利于調動內部各方面的積極性。五是發展外向型經濟與深化改革相結合。搞外向型經濟不能讓國際慣例服從于我們的傳統模式,而應該改變我們的傳統服從于國際慣例,要按照效益原則和國際慣例改造企業,改革舊體制,使之適應于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三、發展農墾第三產業問題

代表們認為,第三產業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農墾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當前,應該抓住有利時機,明確重點,大力發展農墾第三產業。

1.時機。代表們認為,現在是發展農墾第三產業的最好時機。從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第一、二產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然要求第三產業有相應的發展。我國已經進入這個階段,農墾系統也已經進入這個階段。這是農墾發展第三產業的基本立足點。同時,小平同志南巡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的召開,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在全國已轉入全方位開放發展階段,中央、國務院又及時作出了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日趨國際化,沿海地區進一步開放,歐亞第二大陸橋的開通,沿邊地區的開放,內陸變為前沿。這些都標志著發展包括對外貿易業在內的第三產業正處于有利時期。在新在經濟發展格局中,農墾系統有很大的優勢。

很多代表指出,抓住時機發展農墾第三產業要掌握好幾個環節。一是要抓早。“當別人尚未睡醒的時候,我們先走一步,就會取得主動”。上海農墾的出租汽車,廣州農墾的房地產業,海南墾區的經濟開發小區等等,都抓得較早。二是要抓準。抓準要靠信息,要建信息網絡,要善于分析和研究經濟形勢和市場變化趨勢,科學決策。三是要敢于爭。看準以后要緊抓不舍。積極疏通渠道,爭取多方支持。農墾的許多項目包括有些“三產”項目都是爭來的。如海南墾區的桂林洋開發區,新疆兵團的外貿經營權包括糧食出口權等等。四是要下大力氣,要有勇氣克服困難,辦實事,踏踏實實地做好工作。

3.農墾發展第三產業的重點。代表們認為,第三產業范圍很廣,不僅僅是開商店、辦旅館,它涉及到大商業、旅游、交通運輸、房地產、金融、對外貿易、文化教育,信息、咨詢等等很多行業。只要條件具備都可以搞。現在不少墾區在這些方面還是空的,發展潛力很大。

有的代表指出,農墾發展第三產業有兩種類型,一是為本場、本區或本系統的生產和生活服務的行業;二是走出農場和農墾系統為全社會服務包括開拓國際市場的“三產”行業。

關于發展的重點問題,代表們認為,從總體上看,要以流通領域為主,全方位、多層次、多成份、多形式發展。具體而言,可以抓如下幾方面的重點:一是建立各種類型的市場,培育市場體系;二是發展房地產業,農墾有土地優勢,城郊墾區和開放區優勢更明顯;三是發展旅游業,農墾系統有許多自然景點和人文景點可以發展旅游業,并可以形成全國農墾旅游網絡,獨樹一幟,建立農墾旅游集團或農墾旅行社;四是走出農場,進城辦商業,參與大流通;五是發展出租汽車業,特別是城郊墾區可以此為重點。六是其他一些適合當地發展的各種行業或項目,如邊境區搞勞務輸出,科技力量雄厚的墾區搞科技咨詢等等。這些都從實際出發,因地、因時制宜,

3.農墾發展第三產業可能遇到的問題。代表們認為,農墾發展第三產業可能遇到如下幾方面的問題,應該認真加以解決:一是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對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足。熟悉第一、二產業,輕車熟路,容易搞不了解、不熟悉第三產業,沒有經驗;怕出問題。因此,首先要解決認識上的問題,不僅要認識到第一、二產業發展到現在的水平,必須發展第三產業,否則第一、二產業不可能有進一步的發展;而且還要認識到發展第三產業只要選準了項目是能夠有效益的,甚至比第一、二產業效益更好,前景更寬廣。要有緊迫感、壓力感。二是政策措施上的問題。認識到了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但由于是新的行業,經驗不足,政策跟不上,措施不配套,不知從何處下手。這個問題也是急待解決的。三是與既得利益集團的利害沖突。農墾發展第三產業與地方、與各部門都可能發生沖突,產生一定的阻力。在思想上要有所準備,在行動上要積極進取。四是法規建設問題。發展第三產業,現在法制還不健全,會碰到有的事無法可依的情況。一方面要逐步建立一些相應的法規,另一方面要放膽實干。

與會代表高度贊揚上海農墾發展第三產業的成功經驗,認為可以借鑒上海農墾的思路,把“立足農場,走出農場、服務城市,服務農村,面向全國,跨進世界”作為發展第三產業的戰略思想。

也有代表指出,我國包括農墾發展第三產業不能籠統地以發達國家作參照系統和目標模式。因為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發達不僅依托本國的第一、二產業,而且依托于第三世界國的第一、二產業。中國發展第三產業要考慮中國國情。農墾發展第三產業要考慮農墾企業與其他產業部門的關系以及農墾內部的產業結構狀況。農墾第三產業能不能大發展,不僅取決于自身第一、二產業的發展水平,而且取決于其他部門能否為農墾第三產業發展提供第一、二產業保證。不同墾區差異很大,有的墾區第三產業可以大發展,有的墾區則不行。必須從實際出發按照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辦事,不能搞一刀切。


四、發展農墾高效農業問題

1.高效農業的概念。代表們認為高效農業是以提高農業效益為中心;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農業實行集體經營和規模經營,吸收、綜合精細農業、生態農業、立體農業、無機農業、有機農業、持久農業等的優點,形成系統先進生產力的農業。它以科學技術為支柱,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高產為前提,以優質為基礎,以高效益為最終目標。

高效農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生產的先進性。(2)技術的綜合性;(3)投入的密集性和相對的經濟有效性;(4)專業化商品生產性;(5)發展的漸進性;(6)資源利用的綜合性;(7)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性。

2.高效農業是農墾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代表們認為,幾十年來農墾農業的發展是走的以追求高產為根本目標的道路,這是長期糧食不足和實行計劃經濟的結果。現在,在全國范圍內溫飽問題已經解決,糧食相對比較充足,特別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后,農業生產也應該和其他產業部門的生產一樣,以市場為中心,生產市場需要、消費者歡迎的產品。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益,才能維持農業的擴大再生產,實現生產和消費的良性循環。有的代表指出,過去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搞農業,出現了很多弊端,主要表現為單一的糧食作物結構,單一的種植業結構,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也只是單一農業的發展,因而效益很低。確立高效農業的發展目標可以克服以往的弊端。不僅如此,發展高效農業可以加快實現農墾農業的現代化。現代化農業是高度商品化、專業化,集約化、社會化的農業,這正是高效農業所要求的,也是通過發展高效農業能夠實現的。只有發展高效農業才能增強農墾自身的經濟實力。發展高效農業可以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和各種農業資源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促進農業生產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不斷提高農業商品率,壯大農墾企業的經濟實力。同時只有發展高效農業才能增加農業勞動者的收入,從而提高職工的物質生活水平。

3.發展高效農業要正確處理好幾個關系。有代表指出,發展農墾高效農業必須正確處理好幾方面的關系。(1)高產與高效的關系。產量是效益的基礎,有一定的產量才能有一定的效益。在農業低產量階段把提高單產作為主攻方向是正確的。不能強調效益而忽視產量。高產和高效應該統一起來,在追求農業產量的同時,要在品種安排上注意以市場為導向,爭創優質、適銷對路。(2)市場和計劃的關系。農業生產只有面向市場,以市場為導向,才能真正成為高效農業。計劃要克服盲目性,要服從于市場。(3)結構調整和糧食生產的關系在糧、棉、油、肉等農產品計劃與價格徹底放開之后,只有按照高產、優質、高效、外向的原則,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才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糧食生產在多數國營農場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比重,在發展高效農業中不可過分忽視或放松糧食生產。

4.發展高效農業的對策。代表們認為,發展農墾高效農業主要應該采取如下幾方面的對策:(1)廣泛應用先進科學技術。只有科學技術和科技成果源源不斷地流向生產第一線,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才能使農業最終成為高效農業。(2)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農業結構。根據國內外市場需要,大力發展商品農業、特色農業、創匯農業。(3)增加對農業的物質投入。一是增加直接生產要素的投入,二是改善農業生產的基礎條件。(4)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5)狠抓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檔次,做到適銷對路。(6)深化改革,為發展農墾高效農業創造條件。進一步完善承包經營責任制,擴大農業經營者的自主權,使農業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



責任編輯:農墾經濟研究會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 <tt id="mbawc"><big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big></tt>
  • <samp id="mbawc"><rt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rt></samp>
    <fieldset id="mbawc"><table id="mbawc"><kbd id="mbawc"></kbd></table></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