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我的農場·我的故事”八十:家在北大荒

時間:2023-11-07 作者:郭思寶 來源: 點擊次數:12644

北大荒,原本是他鄉。

20世紀60年代末,我父母從山東來到黑龍江。70年代末我出生時,村子有三四百戶人家,通過一條南北馬路與農場的一個生產隊居民點相接。記得小時候,農場小麥種得多,村里水稻種得多,因山東人愛吃面,母親便用大米同農場職工交換。大學畢業后,我到八五七農場工作,通過參與編修農場志,讓我真正了解、熟悉并愛上了可愛的農場。

八五七農場是1951年3月在接收原第四野戰軍炮八師開墾的5.8萬畝耕地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農場傳唱著一首歌,歌詞開頭是“興凱湖畔、穆棱河畔,如花的田地處處飄香,這就是我們八五七農場,墾荒者心愛的家鄉。”這樣的農場,誰會不愛?

1991年的夏天永遠難忘。穆棱河水怒吼,呼嘯著向八五七農場穆興西堤襲來。全場一萬兩千多名群眾,護堤防洪,誓與大堤共存亡。6天6夜,保住了40多公里的防洪大堤,保住了40萬畝良田。7月31日夜,洪峰再次襲來,為保虎林縣240萬畝良田,上級傳來命令——“立即轉移沿堤生產隊群眾,放棄西堤,炸壩分洪。”場長楊發林睜著熬得通紅的眼睛,黨委書記張洪學會意地點了點頭:“執行!”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是一個不得不做出的痛苦選擇。8月1日中午,穆興西堤決口,1億多立方米分流洪水淹向農場良田及4個生產隊居民點。穆興東堤巋然不動,虎林縣240萬畝良田保住了,15萬人得救了。這就是我熟悉的“寧可犧牲自己、堅決顧全大局”的八五七農場,這就是我敬愛的“舍小家顧大家”的農場人!

我在農場工作6年后,調入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史志辦公室。17年的史志生涯,讓我慢慢走近北大荒的歷史世界。他像一位年過七旬的長者,向我訴說著不朽豐碑上的過往和北大荒美好家園創建的故事。講到動情處,有時會興高采烈,有時也黯然神傷。

其實,對于大多數北大荒人來說,北大荒原本是異鄉。由14萬復轉官兵、上萬名地方干部、5萬大專院校畢業生、20萬內地支邊青年、54萬城市知識青年所組成的百萬墾荒大軍,皆為異客。而最終,北大荒卻成了大多數復轉官兵、支邊青年“離不開”“葬我身”的家鄉,成了他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故鄉。他們是:

周光亞,通北機械農場第一任場長。1947年12月6日,時任遼北軍區司令部作訓科科長的周光亞(《老兵新傳》原型),與老紅軍戰士廉亨泰、大學生朱龍飛等10余人,決定將場部建在日本開拓團青年訓練所的舊址上。從此,一片荒涼的土地,開始充滿了生機與希望。第二年3月初,修理所建起小發電室,北大荒原野上,農場職工第一次用上了電燈照明。4月,女職工南玉文從哈爾濱市到農場工作。不久,其愛人陳世富從東北行政委員會調到農場,他們是農場的第一個職工家庭。黑色的大地播下了綠色的希望,收獲了金色的果實。年底,農場生產糧食近150萬公斤,除自給外,大部分支援前線。

建場初期,按當時供給制規定,周光亞年過花甲的老媽媽屬于公費贍養之列。周光亞卻動員媽媽曬干菜、腌咸菜,無償供給食堂,說:“我媽媽身體好,還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兒。”老媽媽喂了三四十只雞,雞蛋舍不得吃,供給食堂改善生活;有的職工家屬生孩子了,她將存起來的雞蛋送去當“喜蛋”。周光亞以農場為家,老媽媽以兒子為家,他們在茫茫荒原,升起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美好家園的縷縷炊煙。

關永祥,1948年從齊齊哈爾市來場,身背診包走門串戶,行醫送藥。可以說是“一個大夫、一根銀針、一個診包、一把草藥”。1950年一個夜晚,修理廠宿舍20余名工人瓦斯中毒,經他搶救全部脫險。曾有人勸他回老家齊齊哈爾市當醫生,他卻說“我哪兒也不去,農場就是我的家。”

劉瑛,1950年3月,受梁軍事跡的影響,從北京三中來到通北機械農場當拖拉機手。她熱愛這份事業,說:“我們一走過去,草原立時就變成了良田。”1954年,她參加友誼農場建設,成為新中國第一代女收割機手,帶領聯合收割機組,在多雨的情況下,以班次收割小麥二十五坰又七畝的成績刷新全國紀錄。一次祝酒會上,周恩來總理問劉瑛:“小鬼,你從哪里來,做什么工作?”劉瑛爽朗地回答:“從北大荒來,是收割機手!”“好哇,你為農業插上了機械化的翅膀!”。她被稱為北大荒的“云雀姑娘”,被李富春的夫人蔡暢親切地稱呼“北大荒的女兒”。1961年,黨組織送她到大學深造。畢業時,學院考慮她家在北京,準備把她分配到北京工作,可劉瑛向黨組織表示:“農場送我上大學,我堅決要回農場工作!”她不僅回到了農場,還把母親、弟弟接到了農場。

楊清海,1947年春,23歲的他來自冀西平原,在德都縣“李家花園”屯建立黑龍江省機關直屬生產農場。1958年4月,從巴蜀之地轉業到五九七農場的22歲的蔡爾誠,扎根北大荒氣象事業。被尊為“北大荒奶牛之父”的張源培來自北京,他建立了完達山食品廠畜牧場,生產出“完達山”牌全脂甜奶粉。被譽為“北大荒的焦裕祿”的王正林,醫治療養期間,參觀養雞場、奶牛場,進行社會考察,將一份《農工商聯合企業的考察報告》遞交給黨委,自己卻昏倒在辦公桌前。被譽為“北大荒水稻之父”的徐一戎,50多年致力于寒地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和推廣,足跡踏遍87個農場和30多個市縣,行程8萬多里。從寧波下鄉到雁窩島的知青陳越玖,結腸癌晚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向黨組織請求:“一定要把我的骨灰送回雁窩島,我是北大荒人!”

王震,共和國開國上將,與北大荒結下不解之緣。1954至1956年,王震以鐵道兵司令員的身份,率7個師 1.7萬多名鐵道兵在北大荒建設了八五○、八五二等一批“八”字號軍墾農場,建設了黑龍江省第一個中央直屬墾區——鐵道兵農墾局。“密虎寶饒,千里沃野變良田;完達山下,英雄建國立家園。”這是將軍贈給墾荒戰士的一副春聯,表達了他貫徹執行中央開發北大荒決策、建立并擴大機械化農業生產基地的決心和信心。1958年3—5月,王震率十萬復轉官兵,向地球開戰,掀起了北大荒軍墾開發的熱潮。建立了黑龍江省第二個中央直屬墾區——合江農墾局,并兼任局長。1956年到l962年,王震曾13次到八五二農場現場指導。八五二農場的首任場長、鐵道兵三師代師長黃振榮是與將軍共同開發南泥灣的戰友。l956年6月1日,王震參加了在“老三號”舉行的開荒典禮。第一句話就問大家:“同志們,我們現在來到了什么地方?”大家齊聲回答:“北大荒!”“哦,只說對了一半,我們一到,這里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北大荒這三個字要進歷史博物館了!”當晚,王震在馬架里和墾荒戰士促膝談心,鼓勵他們發揚南泥灣精神,開創新的農墾事業。笑著對黃振榮說:“藍天當被,大地當床,月亮當燈,蚊子還為我們唱歌伴奏,我們倒是樂在其中哩!”說完,輕輕地唱起他平時喜歡唱的“花籃的花兒香”來。在北大荒,王震踏遍三江平原,從烏蘇里江畔到小興安嶺南麓,從黑龍江岸到興凱湖平原,處處流傳著他的事跡。將軍去世后,骨灰埋在了他深愛的北大荒。他,永遠是北大荒最愛戴的人。

越走近北大荒的歷史世界,越讓我思索。為什么這么多異客如此熱愛北大荒這個異鄉?是什么將他們凝聚在一起,排除萬難在茫茫荒原建設美好家園?

越來越多的北大荒人創建家園的故事,向我傳遞著一個答案:黨和國家建設需要他們去哪里、農墾事業發展需要他們去哪里,他們就把家安在哪里,他們的故鄉就在哪里。只因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家,叫北大荒;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北大荒人;他們身上流淌著一種精神,叫“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家在北大荒,胸有大荒魂!

我成長于這片黑土地,我記錄、書寫這片黑土地,我也將葬于這片黑土地。

(作者單位: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農墾經濟研究會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 <tt id="mbawc"><big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big></tt>
  • <samp id="mbawc"><rt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rt></samp>
    <fieldset id="mbawc"><table id="mbawc"><kbd id="mbawc"></kbd></table></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