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走進隴原大地,大片條田縱橫阡陌,山林果園處處飄香,農田麥浪金色滾滾……從黃河之濱到河西走廊,甘肅農墾集團依靠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現代農業設施的賦能,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展現出勃勃生機。
作為甘肅省最大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甘肅農墾先后培育形成了飼草、乳品、肉品、制種、酒水、馬鈴薯、醫藥、香料、肥料等多個集“種、養、加、銷”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構建了從“田間到餐桌”的食品全產業鏈供應體系,打造了“莫高”“黃羊河”“條山”“普安康”等知名商標。
科技助力農場增產提效
走進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肅農墾飲馬農場,田間傳感系統、無線傳輸系統、終端決策系統、智能灌溉系統一應俱全,占地面積6000畝的智慧農業示范園區已經實現了作物種植區域化、耕種管收機械化、配方施肥精準化、農業灌溉智能化。
飲馬農場這樣科技化、機械化、智能化的農場,如今就像珍珠般連綿散落在隴原大地的廣袤田野上。
在條山農場,景電工程使得黃河之水躍上高山,流進千年荒原,灌溉出一片千里沃野;在黃羊河農場,手機App遠程訪問、操作水泵控制器、注肥控制器等設施設備,將數字化、智能化運用到馬鈴薯、辣椒等作物種植全流程,農業生產更加科學高效;在金昌農場,機械化農機具已達到118臺(套),飼草、糧食等主導產業已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業;在黑土洼農場,建成了綠色無公害高原夏菜種植基地、特種藥材種植保障基地、優質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等標準化基地……一項項“黑科技”被應用到智慧農業生產中,助推農業產業升級。
一端連著科技,一端連著農業。智慧農業從“體力”到“智力”,從“靠經驗”到“靠數據”,通過物聯網系統建設,傳統農業實現“云管理”,減輕了勞動強度,節省了水、肥、藥等投入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及作物產量和品質。
昔日,農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勞作,汗水浸透每一片土地,滋潤禾苗成長;如今,智慧農業正在重塑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繪制出農業現代化新圖景。
改革提升農業工業化水平
祁連山下,陽光灑在排列整齊的玉米地上,入目一片綠意豐盈景象,一株株玉米苗正吐露著生機。位于張掖市的甘肅亞盛種業集團種子研究院有限公司張掖育種站內的各品種玉米長勢良好,科研人員精心查看玉米品種表現情況,充滿著對豐收的期待。
河西走廊是我國重要的玉米制種基地,玉米年制種面積占全國超過50%。
據了解,甘肅亞盛種業集團在河西制種黃金地帶張掖、武威、白銀等地建立了優質玉米制種基地10萬畝,約占全國制種面積的2.5%,年生產種子可滿足全國1500萬畝大田玉米種植用種。
在張掖市國家種子產業園內,甘肅中墾玉種業有限公司玉米種子加工廠建設正如火如荼,預計8月下旬一期工程將投入使用。
甘肅中墾玉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濤介紹,建成后的玉米種子加工廠,包括揀穗扒皮生產車間、鮮果穗烘干車間、脫粒車間、籽粒烘干車間、鋼板倉存儲工段、預清車間、精選小包裝車間等。同時,新廠區還將引進四膜八行直線導航復式播種機等先進農機設備,率先實施玉米制種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實現玉米種子從田間到車間全程不落地。
農業是古老的傳統產業,也是承載希望的朝陽產業。古新之變,關鍵在于一個“改”字。
甘肅農墾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源泉,不斷推進農場企業化改革進程。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完善治理結構等措施提高農墾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加強產學研合作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和技術支持渠道;通過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這些改革舉措的實施使得甘肅農墾的發展潛力得到充分釋放,為甘肅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責任編輯:刊物編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