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經濟一定會率先實現企穩回升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這樣做,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傲!笔墙衲辍傲€”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钡拙€,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中財辦原副主任,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經濟增速目標,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薄2惶峤洕鏊倬唧w目標,并不是說不重視經濟增長,更不是說要任由經濟增速下滑。現在比GDP增長速度更重要的是“六?!?,更好地完成“六保”任務,就會穩住經濟的基本盤。
雖然沒有提增長速度目標,但經濟增長的目標是融入其他目標之中了。比如提出了“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的就業目標。經濟增長與就業有著正相關的邏輯關系:經濟增長,會擴大就業;擴大就業,也可以帶動增長??梢运阋还P賬:假定如果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的目標,新增就業人口的平均年收入是5萬元,全年就會增加4500億元的收入,增加的收入大部分會用于消費,消費的擴大,又會帶動其他行業的恢復生產甚至增產,其他行業生產又會帶動更多的就業和收入,最終將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
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疫情發展是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變數。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全球疫情仍在蔓延,輸入風險始終存在,國內聚集性疫情時有發生,警報還沒有解除。面對這種形勢,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六?!比蝿眨欠e極的、進取的,而不是消極的,是符合實際、實事求是的。
無論是保住就業民生、實現脫貧目標,還是防范化解風險,都要有經濟增長支撐,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達產進度正在加快,我國經濟在逐步恢復。從4月份的情況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3.9%,用電量、發電量、鐵路貨運量等指標增長都由負轉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投資等下降的降幅在收窄,充分體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特別是政府工作報告加大了政策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強化等。這些政策落實到位,“六?!比蝿帐悄軌蛲瓿傻?,中國經濟一定會率先實現企穩回升。(記者張翼采訪整理)
二、擴大內需,著眼長遠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內需潛力大,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推動消費回升。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擴大有效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提高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組督學丁元竹委員: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編制之年。面對國際國內錯綜復雜的經濟社會環境,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是黨中央針對疫情沖擊,加快恢復生產,維護社會穩定,推動國家經濟社會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的重要部署。
當前,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對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擴大國內需求,確保就業穩定,穩定生產生活,促進社會有序向上,避免經濟下行壓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應對疫情沖擊和面向“十四五”規劃,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有待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和醫療資源有待于更合理資源布局,尤其是,隨著包括5G在內的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通過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可以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復雜的國際市場,把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提上議程,不是簡單重復過去的擴大基建投資,而是著眼民生,著眼長期發展,尤其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六?!币蠛蛻獙π录夹g革命挑戰,有重點有選擇地開展公共領域投資和擴大公共消費。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多措并舉擴消費,適應群眾多元化需求;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要優選項目,不留后遺癥,讓投資持續發揮效益。
讓廣大居民獲益是實現有效擴大內需的關鍵。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有科學有效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公共服務政策,還需建立和完善相應的人力資源配置體制和機制,把項目運營與就業、居民生活、居民需求有機結合起來。(記者張翼采訪整理)
三、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
2019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調查失業率在5.3%以下,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今年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要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高校和屬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做好退役軍人就業保障。實行農民工在就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政策。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就業。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委員:
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強調保居民就業的首要位置,體現了就業優先政策的思想。我們認為,通過“三措并舉”保就業,可以實現穩定和擴大就業的目標:
一是降成本、保企業、穩就業存量。針對重點地區、受影響行業和群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實際需求,通過精準施策,采取財政補貼、稅收減免、金融支持、利率下調、社保減免、援企穩崗、復工復產、就業服務等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穩定就業。
二是實施特別計劃擴大就業。財政、貨幣宏觀調控政策及其他經濟社會政策等進行調整協同和配套,實施一系列特別計劃,積極增加新的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對新就業形態順勢而為,補齊短板,加快數字平臺經濟創新發展,擴大新增就業空間。
三是完善結構性政策防失業。通過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同時緩解短期就業結構性壓力。靈活就業人員等低收入人員實行社保費自愿緩繳,取消涉及就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等。(記者邱玥采訪整理)
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大剩余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對外出務工勞動力,要在就業地穩崗就業。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發展。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強化兜底保障。搞好脫貧攻堅普查。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讓脫貧群眾邁向富裕。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代表:
2019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109萬,貧困發生率降至0.6%,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在今年剩下200多天的時間里,要確保剩余55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貧困戶外出務工和發展產業遇到困難,給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帶來新的挑戰。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并在就業扶貧、消費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東西部扶貧協作、兜底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堅定了各界對于打贏這場硬仗的信心和決心。要聚焦脫貧攻堅剩余任務,啃下“硬骨頭”,確保剩余的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實現高質量脫貧。要在穩定貧困群眾外出務工就業、擴大本地就業渠道、創造更多公益就業崗位上發力,以穩就業來穩收入。要拓展消費扶貧和電商扶貧空間,用互聯網拓寬農特產品銷路,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此外,還要加強對返貧和新致貧人員的監測和幫扶,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使脫貧成果更為扎實。脫貧摘帽縣要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鞏固脫貧成果,并迅速轉入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去,促進鄉村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記者李慧采訪整理)
五、“真金白銀”送給企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強化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放水養魚,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今年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前期出臺六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
過去一年,我國實施了規??涨暗臏p稅降費政策——2019年1月1日起,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4月1日起,實施深化增值稅改革政策,降低制造業等行業的增值稅稅率,擴大進項稅抵扣范圍;5月1日起,降低社會保險費率……2019年,減稅降費2.36萬億元,超過原定的近2萬億元規模,制造業和小微企業受益最多。
今年,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國家又部署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這些政策涉及稅費多、受益主體廣,精準有力助企紓困,推動各類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恢復運行,體現了財稅政策在關鍵時刻的關鍵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如此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無疑將繼續為企業紓困減負,要把減稅降費紅利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仗砹佑?。減稅降費減的是政府收入,降的是企業成本,穩的是市場預期,增的是發展動能,優的是營商環境,提的是治理能力,必將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陳晨采訪整理)
六、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要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重點領域支出要切實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堅決壓減,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劉怡:
發行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赤字規模約3.76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意味著推出一個約8.5萬億元的財政政策大包,是集中精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實現政策有為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伴隨著當前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極大的不確定性,短期階段性地將赤字率提高至3.6%,有利于穩定并提振市場信心,以更大的政策力度有效對沖疫情影響,真正發揮財政政策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新增的1萬億元赤字與同時發行的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將全部轉給地方,主要用于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確?!傲€”“六保”的支出需要。通過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的執行效率;在資金的使用上,還將更加注重進一步發揮乘數效應和杠桿效應。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是對今年財政工作的整體部署。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僅為促進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提供切實保障,也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經濟研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