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走進位于白銀市景泰縣的甘肅農墾條山農場萬畝馬鈴薯基地,整齊的大條田里,一壟壟長勢良好的馬鈴薯正值盛花期。遠遠望去,白色、粉色、紫色的馬鈴薯花如同千萬只飛舞的蝴蝶在風中搖曳,陣陣花香撲鼻而來,伴隨著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
“別看這花不大起眼,下面可結著‘金蛋蛋’呢?!睏l山農場馬鈴薯產業事業部副經理韓鋒,就花朵長勢和秧苗判斷出地下塊莖的長勢和來年的收成,從這時候起,作物根部已長出大小各異的馬鈴薯,兩三個月后,這片土地將迎來收獲的季節。
高科技保駕護航
科技是農業生產的第一推動力。在條山農場馬鈴薯種植基地,天上飛的無人機,地上跑的各種北斗導航機械,一臺臺馳騁在田間的智慧農機正在為農業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工作人員彭孔宇正操作著一臺打藥機有序地穿梭于田間,所經之處,一道道藥霧均勻噴灑在馬鈴薯莖稈和葉面上,短短一小時,就完成了近百畝馬鈴薯統防統治任務。“不僅作業速度快,噴灑均勻,還極大降低了噴灑水肥的成本,極大地節省了人力物力。” 彭孔宇介紹。
相比傳統的人工防治,這種方式不僅能加速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技術和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有機融合,還能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和農藥利用率,從而實現馬鈴薯增產增效的良好效果。
在另一塊大條田里,一臺大型拖拉機在馬鈴薯地里松土、起壟等田間管理。技術人員莊建利正借助一部智能手機,操作手機程序啟動了田間滴灌帶智能電磁閥門。很快,滴灌系統開始運作,成片的馬鈴薯便“喝”上了水。
“過去是手動開關閘門,全靠很多的水管員來回跑。如今只需手機操控便可完成,甚至坐在家里都可操作何時開關、用水多少,不僅大大節省了勞動量,還可實現精準控制澆水施肥?!鼻f建利介紹,從灌溉到施肥,可以通過該系統進行遠程操作,工作人員不需要守在田間地頭。
近年來,條山農場大力推廣網絡技術、數字技術,以智慧農業為引領,利用北斗導航系統,保證作業質量和作業精度。一系列數字農業科技措施的投入,正成為推動條山農場農業生產的深度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法寶。
量身定制“營養餐”
“土蛋蛋”變“金豆豆”,靠的不僅僅是智慧化、機械化管理,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的運用,也為條山馬鈴薯增產增收賦能。
走進條山農場配肥站,寬敞的廠房里中微量元素區、鉀肥區、磷肥區、氮肥區等區域整齊地堆放著相應的固體原料,機器設備轟鳴,自動化生產線加速運轉,工人們忙碌不停。
在智能水肥一體化控制室里,技術員劉靜正通過一臺電腦進行相應參數設置,隨后一輛叉車將一袋袋鉀、磷等化肥原料和微量元素放入智能配肥機,智能配肥機則根據輸入的參數配方自動將各種原料按比例混合,短短幾分鐘,一批配制好的測土配方肥便從智能配肥機中流入儲藏罐,最終通過水肥一體化滴灌等設施的應用,能夠快速便捷地將精準配肥輸送到作物根部,實現了對植物與土壤營養的及時補充。
“我們這個系統會根據馬鈴薯不同生長期需水量、需肥量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進行設定,定時定量配置所需液體配方肥。”劉靜告訴記者,現在僅需一臺電腦就可實現整體運行,真正做到了省時省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條山農場配肥站采用的是冷混工藝,可生產出多個配方,供不同作物不同階段施用,生產線上原料的添加和計量均采用自動控制,精確控制產品質量在主要指標上的差異小于0.1%。配肥站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可實現肥料配方檢測,質量追溯。配肥站年配肥能力1萬噸,施肥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日配送能力達到80噸,為馬鈴薯產業的持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好種子提升產量質量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有好的原種才有好的產量和品質。馬鈴薯繁育體系也是條山農場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
走進條山農場馬鈴薯原原種繁育基地,一排排鋼結構網棚和日光溫室大棚整齊排列,一株株嫩綠的馬鈴薯種薯苗枝繁葉茂、長勢喜人。技術員曹振君正在查看棚內溫度、土壤情況和馬鈴薯原原種生長狀況。在另一塊區域,工人們忙著鋪地網、鋪基質,布設防蟲網,噴水,移栽,施肥等工作。
據了解,馬鈴薯原原種繁育基地總占地面積為124畝,擁有半自動化日光溫室12座,防蟲網室75座。原原種生產嚴格按照種薯生產工藝流程操作,從組培莖間剝離開始,到病毒檢測,后經剪切快繁、煉苗室煉苗、溫網室移栽、壓苗、收獲、分選入庫等步驟,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原原種生產流程,從源頭上確保了生產出優質高效的馬鈴薯種薯,也是條山農場馬鈴薯產量高、品質好的關鍵。
“我們的馬鈴薯不愁賣。農場種植的是加工型專用馬鈴薯,具有產量高、產品還原糖含量低、炸片顏色淺、薯塊芽眼淺、干物質含量高等優點,是薯條加工的理想品種,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未成熟的時候就被訂購一空。”條山農場副經理焦慧元說。
據悉,馬鈴薯產業是條山農場的主導產業和訂單農業之一,主栽品種有大西洋、布爾班克、東農310和隴薯3號等,產品被認定為“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通過GAP認證,是多家馬鈴薯加工企業的最佳原料生產基地。今年,條山農場種植馬鈴薯2.8萬畝,自有耕地種植1萬畝、流轉土地種植1.8萬畝,預計實現收入1.5億元、利潤3000萬元。
群花爛漫、姹紫嫣紅。馬鈴薯花與藍天白云相互映襯,科技與農業“雙向奔赴”,這片熱土上醞釀著豐收的希望。
責任編輯:發展規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