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當前位置:   資料庫 > 農墾文化

老兵頌

時間:2020-04-07 作者:丁言鳴 來源:《中國農墾》 點擊次數:25400


“無銜將軍”張仲瀚那首蕩氣回腸的五言長詩《老兵歌》,謳歌了在新疆屯墾戍邊的老兵,至今讀來仍鏗鏘有力,令人熱血沸騰。

詩的開頭便如奇峰突起,“兵出南泥灣,威猛不可擋,身經千百戰,高歌進新疆。新疆舉義旗,心傾共產黨。干戈化玉帛,玉帛若金湯。各族好父老,喜淚濕衣裳,爭看子弟兵,建設新故鄉……”

老兵,我們農墾事業的基石,老兵,我們農墾發展的脊梁!

我曾在新疆兵團工作了 30多年,曾與許多農墾老兵朝夕相處,親身感受了他們金子般純凈的心靈,耳聞目睹他們變戈壁為綠洲的豐功偉績,在我的心頭,永遠有一曲為他們唱響的《老兵頌》。

進疆之初,我分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幸福城農場。這是大漠之中一塊難得的綠洲。農場場長叫左鳳山,一位參加過南泥灣大生產的老兵。據說毛主席當年視察南泥灣后返回延安城,左鳳山曾為毛主席站過崗。一個頗有資歷的老八路,在農場依然每天上街拾糞積肥,下田割麥收糧……自奉極簡、自律極嚴,心里想著群眾,在極困苦的情況下堅守著農墾的一片天地,至忠至誠,這正是老兵的特質。

在新疆塔里木墾區,我曾在一位老八路手下工作多年,老兵的亮節高風,對我的教育勝讀書,甚至影響了我的一生。他是一師老師長趙明高,早在1938年就參軍的老兵,在三五九旅時曾當過王震的警衛排長,人高馬大的他,還是賀龍麾下的“戰斗籃球隊”的隊員。他跟隨王震征戰多年,南泥灣大生產,南下北返,揮師西進,一直到新疆塔里木鑄劍為犁,屯墾戍邊。趙明高到了農墾戰線后,不墜青云之志,不改八路本色,從塔里木開發到轉戰東北牡丹江,又從東北返回塔里木,一直是一員指哪打哪的驍將。1982年,中央決定恢復新疆兵團,趙明高又以花甲之年出任兵團一師黨委書記、師長,為百廢待興的塔里木制訂了“挖渠、平地、種樹、植棉”的治理方略,使塔里木墾區一改頹勢,成了一個糧豐林茂棉花高產的先進墾區,為當今—師阿拉爾新城的崛起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我十分難忘的有兩件事。

1983年,趙明高到塔里木上任伊始,便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乘著那輛破舊的蘇制嘎斯 69小汽車,走遍了全墾區的 16個農場。從沙井子到瑪灘,從攔河壩到胡楊林,他頭戴草帽,足登膠靴,一身老農裝扮,每到一地必定深入到連隊條田,俯身嘗遍足下土,開口詢問百姓事,吃飯時簡簡單單,連農場送的一小袋胡蘿卜都按價付款。一路調研,他摸清了塔里木的家底,為提出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方略打下了基礎。正是在他的倡導下,塔里木墾區勒緊腰帶買了挖掘機,使灌排系統配套成龍,再輔以“高低不過寸,寸土不露泥”的平地規范,和水稻、小麥、牧草、棉花的輪作制度,讓塔里木這塊沉睡千萬年的荒原煥發了青春。塔里木墾區現已成為我國有名的長絨棉生產基地和全國棉花單產最高的墾區,與趙明高打下的基礎是密不可分的。

1984年夏天,我曾和趙明高一起連續工作了 36個小時。那時我們剛從沙井子墾區歸來,剛回到阿克蘇師部尚,未休息,就得知塔里木河攔河閘出現險情,一側堤岸已被突發的山洪沖開了一個二十多米的垮口。險情如軍令,趙明高大手一揮,一聲喝令:“上車!”我們便直奔塔里木河攔河閘而去。

從阿克蘇到攔河閘有兩條路可走,大路平坦但耗時頗多,小道顛簸但節省時間。趙明高在車上果斷下令,走小道只要顛不死,就只管向前。一段三跳路,可謂是車在路上跳、人在車里跳、心在胸中跳,這對于我一個青壯年尚可忍受,而對于一個花甲之年的肺氣腫患者而言,簡直是一大災難了。僅用一個小時,我們趕完了平時要兩個小時才能趕完的路,而此時的趙明高已臉紅耳赤、氣喘吁吁了。在現場,趙明高像一位決戰疆場的將軍,指揮著大隊的拖拉機、推土機,把梢捆、沙袋、石料運往垮口處集中堵口,直到深夜十二時,才把垮口合龍,取得了抗洪搶險戰役的勝利。

拂曉之時,看著有“無韁野馬”之稱的塔里木河奔涌而去,趙明高站在堤岸上對我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歲月不饒人啊。過去我們憑一腔熱情,但不會干,走了許多彎路,如今我們會干了,卻已經老了。我們的屯墾事業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此時此刻,我體悟到一位農墾老兵壯志未酬的雄心和對農墾事業薪火相傳的期盼。

其實在我們屯墾戍邊的群體中,不僅僅有像左鳳山、趙明高那樣從戰火硝煙中走來的老兵,還有許多胸懷報國之志的知識分子,他們把自已的聰明才智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農墾,在邊陲、在十分簡陋的環境下實現著自已的理想。

我曾多次采訪過的“中國長絨棉之父”陳順理就是這樣一個科技老兵。陳順理出生在長沙,就讀在浙江,是我國較早的農學科班畢業生。1950年陳順理從浙江大學農學系畢業后,就響應王震將軍的召喚來到了新疆。當時我國用于軍工上的長絨棉都是從蘇聯進口的,但品質并不理想。陳順理到了阿克蘇以后發現南疆的氣候炎熱少雨,溫差很大,與海島棉的物候條件十分相似,于是就萌發了培育中國自已的海島棉的夢想。

對于一個科學家而言,夢想往往是成功的前奏,而實現夢想的過程卻往往充滿著艱辛和曲折。從 1953年引進 500克埃及的海島棉“萊特福阿金”的種子開始,經過年復一年的試種、選育、提純、試紡,終于培育出了中國第一個海島棉的品系:“勝利一號”,勝利,既是原三五九旅的代號,又蘊含著諸多創造的喜悅,中國自主創建的海島長絨棉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邊緣的塔里木墾區奇跡般地誕生了!

然而陳順理并沒有就此止步,為了改善“勝利一號”的內在品質,他帶領助手和夫人馬環天天操勞在試驗田。育種是一件十分枯燥的活兒,不僅成功機率低,而且曠日持久、經年累月。然而陳順理卻樂此不疲,終于又選育出了三個新品系,其中的“軍海一號”品質最優,在塔里木墾區推廣種植了22年,面積達 400多萬畝,為塔里木墾區躍升為我國最大的長絨棉生產基地立下了汗馬功勞。榮譽加身的陳順理依然一身布衣,矮矮的個頭中蘊藏著不知疲倦的活力。走進入他在塔里木河畔的家,狹小而簡潔,家具僅一床一桌幾把木椅,惟有那個大書柜格外醒目,上面擺滿了各類農業專業書籍,我想,中國的海島棉是怎樣煉成的?這就是答案。

在我撰寫這篇短文之時,文中提及的那些農墾老兵均已作古,然而他們的音容笑貌卻常在我眼前浮現,他們的光輝業績必將彪炳農墾史冊,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奮然前行。

重讀張仲瀚將軍的《老兵歌》,我在思索:什么才是老兵精神?我想“敢于擔當,樂于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艱苦奮斗,不計名利,為國盡忠,為民謀利”者是也,這正是農墾事業從小到大、薪火相傳的根本所在!為此我寫了一首《老兵頌》,獻給千千萬萬位為農墾事業奉獻了青春熱血的老兵——

農墾有老兵,業績耀汗青。

鐵肩戰大荒,血汗鑄忠心。

不計浮生苦,甘作皓首吟。

子規啼碧血,赤子留英名。

邊陲起宏圖,荒漠生赤金。

農墾有今朝,老兵建奇勛。

歲月雖流逝,精神傳至今。

壯哉老兵魂,光耀日月星!


(作者簡介:丁言鳴,1946年 12月生于上海,1964年6月支邊進疆,先后在新疆兵團一師十三團任農工、宣傳干事,后調任一師黨委宣傳處任新聞干部、副處長,一師黨委機關報《勝利報》(現《塔里木日報》)副總編、總編,1990年調任新疆兵團黨委機關報《新疆軍墾報》(現《兵團日報》)副總編,兵團新聞學會副會長。曾獲全國、省、兵團各類新聞獎項百余次。)

責任編輯:刊物編輯處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 <tt id="mbawc"><big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big></tt>
  • <samp id="mbawc"><rt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rt></samp>
    <fieldset id="mbawc"><table id="mbawc"><kbd id="mbawc"></kbd></table></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