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尤物精品视频,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當前位置:   政策與改革 > 理論探討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抓好五大重點領域

時間:2021-02-04 作者:孔祥智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點擊次數:14636

2020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義是全面振興,要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共同發力。當前,我們要選擇好重點領域和切入點,由點及面,由表及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農業領域的一場深刻的革命,既包括農業經營體系改革,也包括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調整品種結構和質量結構。第一,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20年3月,農業農村部編制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提出了在規劃期內促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具體說來,就是要引導返鄉勞動力、有意愿回到農村就業的大學生在農業領域創新創業,通過流轉土地創辦家庭農場,提升農業發展的整體質量;在各地建立完整的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制度,對納入名錄的家庭農場給予貸款、保險、用地、用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家庭農場之間的聯合與合作;認真總結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行動的經驗,瞄準產業發展需求,促進合作社規范化和質量提升,提升合作社在市場上的話語權、對農民的帶動水平和與企業的談判能力;鼓勵合作社的再合作,即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擴大合作社的影響力。第二,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不斷提高農業的土地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和資金生產率,提升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第三,促進農業新業態的形成和發展。通過發展市民農園、市民入股農民合作社、農產品直供直銷等新業態,提高農業生產端和消費端直接連接的水平,減少中間環節,減少農業生產的盲目性。第四,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農業生產者及時掌握農產品消費信息,適時調整農業生產結構。

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從整體上看,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具有現代和傳統并存、先進和落后同在的特征。以種植業為例,在東北平原,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正在使用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農業機械,而很多丘陵和山區還在使用半機械化設備,甚至用耕牛犁田。在畜牧業中,近年來崛起的大型養殖企業大都采用世界最先進的養殖技術和設施,但大多數小規模養殖戶卻依然是勞動密集型。因此,推進我國農業機械化的關鍵在于提升薄弱地區、薄弱品種和薄弱環節的機械化水平。薄弱地區主要指農業機械化水平低的山地和丘陵地區,要通過優惠政策引導農機制造企業研發高效、優質的小型機械;薄弱品種主要指油菜、甘蔗等由于農機農藝不配套而影響機械化水平的農作物,要從改良品種或者改進農機適應性等方面加以改進,丘陵、山區土地的宜機化整治也是提升一些品種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重要措施;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單個作物的機械化水平較低,可大力推廣如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高效施肥和高效植保等增產增效、環境友好型農機化技術,促進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突破。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在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七大措施,其中第一條就是“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

發展鄉村產業,首先要確保糧食播種面積不下降,確保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2020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七連豐”,總產量達到了13390億斤,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真正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我國糧食儲備充足,糧食市場并沒有產生相應的波動。確保糧食安全,就要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確保永久基本農田的法律地位不動搖。其次,大力發展鄉村非農產業。鄉村非農產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農業產業鏈延伸以及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提供服務的相關產業,如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銷售以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金融服務等;二是為農民生活服務的產業。鄉村產業的發展不能離開農業和農民,農業是鄉村產業的核心產業,農民是鄉村產業的被服務主體。從總體來看,全國各個縣的農業主導產業已基本形成,當前農業現代化主要就是圍繞主導產業延長產業鏈,這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基本依托。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鄉村建設行動的內涵很豐富,但重點內容依然是農村環境整治。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要求各地按照文件部署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整治。2020年12月,據農業農村部消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基本完成,扭轉了農村長期存在的臟亂差局面,基本實現干凈整潔有序。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5%,2018年以來累計新改造農村戶廁超過3500萬戶,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全國90%以上的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新的提高,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十四五”期間,要在此基礎上重點解決好道路、房屋、公共場所、基礎設施等深層次問題。鄉村建設行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首先,要牢牢壓實屬地責任。縣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也要當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總指揮。各地要加強資金保障,強化財政資金支持,同時加強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研發新的金融產品用于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重要任務并列入考核指標。其次,要強化縣級層面的統籌融合。“十四五”期間,要徹底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信息匯聚的良性循環,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注入新動能。最后,鄉村治理是鄉村建設行動的重要內容。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和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強化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治理的領導和統籌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村民自治組織能力,豐富村民議事內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農村文化引領,實行“法治、自治、德治”有機結合,不斷提高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

深化農村改革。第一,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明確集體資產所有權,有序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把集體資產量化到集體成員。同時,強化農村集體資產的運營與管理,確保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有效解決鄉村產業發展的用地、用房問題,為鄉村治理打下經濟基礎。第二,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盤活農民的房屋資產,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解決缺乏宅基地農民的住房問題。第三,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總結試點地區經驗,不僅可以增加城鎮建設用地,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鄉村建設用地問題。第四,深化農業補貼制度改革。針對目前實施的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業保險補貼等存在的問題改革補貼方式。同時,對照世貿組織的要求,改革當前農業補貼中的“黃箱”部分,實現“黃變綠”,并根據政府財力不斷增加屬于“綠箱”范圍的補貼力度。第五,深化主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目前,國家對稻谷和小麥實行最低收購價格制度、玉米和大豆實行生產者補貼制度,如何使前者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前提下符合市場規則和世貿組織規則,使后者更加精準化并提高生產效率,是未來農產品價格改革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等現代化工具為生產者提供信息,利用保險等工具保護生產者利益。




責任編輯:經濟研究處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 <tt id="mbawc"><big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big></tt>
  • <samp id="mbawc"><rt id="mbawc"><input id="mbawc"></input></rt></samp>
    <fieldset id="mbawc"><table id="mbawc"><kbd id="mbawc"></kbd></table></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