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杯”中國農墾“品牌故事”征文活動由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共同舉辦。活動自啟動以來,受到廣泛關注。各墾區、農墾企業及農墾產品消費者積極撰文投稿,用文章展現農墾的品牌文化、品牌形象。本欄目自6月22日起對有代表性的品牌故事進行推送,以故事充分展示農墾品牌的特色、內涵和價值。
“做最好的自己,方能遇見最好的別人。”這是陳幸惠同志平日里常說的一句話,修行中勤做的一件事。時至今日,盡管她已退休多年,回上海良久,但其言其行,新老員工依然念念不忘,遠近客商仍舊稱道不已。
一句囑托 許下一生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年僅16歲的陳幸惠,響應國家“上山下鄉”的號召,帶著母親“好好干”的囑托,從上海來到江西鄱陽湖畔的農墾場插隊落戶。圍墾造田、筑壩修渠,開荒耕地、春播秋收,樣樣都干。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苦難為師,她一干就是四十幾年,橫豎沒有退卻。當農墾的兵、干農墾的事,做農墾的“官”、謀農墾的利,嫁農墾的人、安農墾的家,事事盡心。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淡久生香,她一忙就是四十幾年,始終沒有舍離。到了退休,要回上海,新朋老友戀戀不舍。她安慰說:我去上海為的只是照顧九十多歲的老母親,肯定是還要回來的。我的家還在云山,還在農墾。情緣未了,不離不棄;一句囑托,許下一生。
無悔是道 無怨是德
1994年初春,陳幸惠同志受聘擔任云山場畜牧水產良種公司經理。該公司的前身是個“小”而“窮”的農業單位。1280畝貧瘠低產田、3300畝殘次林山地,是僅有的資產。130多名離退休人員的生活、240多名職工的生計,是不小的責任。入不敷出的財務、500多萬的貸款,是現實的挑戰。
受命于危困之時的陳幸惠,謀求以發展解困境、化挑戰,團結班子成員,堅持從實際出發,集思廣益,梳理經濟發展理念。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兩手抓,兩手都要實,兩方面都要有特色、見成效”的發展思路。其所謂的“兩手抓”,一手是抓荒山開墾連片種果樹,按照“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果業。一手是抓低產田改造集中養甲魚,按照“產供銷一條龍” 的經營模式發展養殖業。由此,拉開了該公司創業發展的序幕。
為確保項目建設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陳幸惠同志基本上是事必躬親。尤其是甲魚項目建設,從立項審批到資金借貸,她屢下永修、九江,屢上南昌、北京,百般艱辛,萬般努力,執著的感天動地,真切的扣人心弦。功夫不負苦心人,最終如愿通過了立項審批,也爭取到了第一筆貸款支持。1994年甲魚場破土動工,實現了當年開建、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當年見效益的既定發展目標。1995年就創利251萬元,一舉揭掉公司虧損帽子,走出了困境。與此同時,經過連續幾年的開墾種植,3000多畝荒山已變成桃李果園。“兩手抓,兩手都要實,兩方面都要有特色、見成效”的發展思路初步得到貫徹落實。
在實際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陳幸惠同志對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她每天工作長達10多個小時,沒有休息過一個像樣的星期天、節假日。白天,她不是協調處理農林生產方面的事情,就是駐守在甲魚場;晚上,不是去養殖場督查,就是約有關人員商量工作或上門與職工談心,往往是深夜12點才休息。甲狀腺動手術后,還沒等到拆線就從醫院跑出來上班。弟弟因病在上海去逝,她都無暇顧及回去祭奠,忍著悲痛,一心一意撲在甲魚場的建設上。1997年春節,說是回上海陪老母親過年,可每天做的是跑上海農貿市場調查了解甲魚銷售行情。為及時發現、有效預防、妥善處理甲魚發病,她時常整天泡在甲魚場,邊勞動、邊學習、邊觀察,沒有時間燒飯、洗衣、陪孩子,把全部家務丟給丈夫。直到深夜,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進家門。但第二天一工作起來,又有股使不完的勁。
雖說甲魚場每年創利多達幾百萬元,但陳幸惠艱苦奮斗的作風始終保持不變。她不追時髦、不攀比、不搞豪華裝修、不買高檔車、不購置高檔辦公用具、不建豪華辦公場所,任內坐的始終是那輛破舊不堪的雙排座,甲魚場至今還在一棟簡易民房里辦公。有一次,她去江蘇、浙江、福建沿海一帶進行市場調查,歷經一個月,坐著那輛破雙排座跑了數千公里。餓了,吃些方便面、炒米粉。困了,揀個最低檔旅社歇歇,甚至干脆在車上過夜。不辭勞苦、日夜兼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女性難以想象的困難。在招待費開支方面,她同樣“摳”得緊,就是邀請財政、銀行的“財神爺”來了,也只是在普通的飯店用家常菜招待。如此精打細算,她為的是集中有限的資金,投入公司發展。
守寧靜,寵辱不驚、得失不計;講擔當,知先后、明公私、辨是非,這是陳幸惠同志的人生修為。生活中偶然的一聲“唉”嘆,那只是她苦于虧欠親人的深沉表達。唯有工作上常說的一個“值”字,才是她無愧于人生的自我認同。人生無悔便是道,無怨便是德。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在陳幸惠同志看來,經濟發展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產品質量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生產效率只有更大化,沒有最大化。因此,她團結帶領一班人,保持與時俱進,堅持改革創新,在有序擴大發展外延的同時,著力豐富發展內涵。圍繞良種良法做文章、規范生產下功夫,立足提升管理挖潛力、搞活分配促激勵、培育品牌壯實力,積極開展工作。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目前,3000多畝果林早已是花香漂四海,桃李滿天下。主要產品成為“兩品一標”、質量可追溯品牌,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工增收,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甲魚養殖,實現了規模化、工廠化,并朝著智能化挺進。甲魚產品在“兩品一標”的基礎上,突破了質量追溯瓶頸,成為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向可追蹤、儲運信息可查詢、生產加工銷售全程可追溯的“兩品一標”、質量可追溯品牌,深受業界稱道,市場親睞。在推進自我發展的同時,定期無償向鄱陽湖投放2-3萬只甲魚幼苗,服務鄱陽湖生態保護發展,廣受社會好評,又成其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產業強墾,生態惠民。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綠色生態產業的壯大、綠色生態產品的開發、綠色生態品牌的創建、綠色生態家園的建設,托舉了旅游業興起,帶動了餐飲、客運等服務業發展。一年一度的云山桃花節已連續舉辦了多次,知名度越來越大,游客逐年增加。前來參觀考察、采購產品、洽談投資的人員也絡繹不絕。
重游桃花園,徜徉花海中,人面桃花相映紅。情隨景轉,心花怒放;人生如花,修得燦爛。再訪甲魚場,一塘一風景,一池一天地。舊貌新顏皆養眼,喂養投放講修行。危機成渡莫成劫,風雨之后見彩虹。
“做最好的自己,方能遇見最好的別人。”陳幸惠同志以路當紙張、行作筆、情為濃墨描繪品牌創建的歷程,對此做了最深刻的詮釋,實乃“平中見奇,淡里顯味”。令人感知悟得:發展之事,有的并非因為美好而堅持,而是因堅持才變得美好。士抱雄心有朝當自立,貴在堅持;人懷壯志無運亦能通,天道酬勤。(姚光勝,江西省農墾事業管理辦公室二級調研員;陳欣、劉彥陽,江西省農墾事業管理辦公室一級主任科員)
責任編輯:經濟貿易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