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營東風農場農業經營基本情況
國營東風農場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南端,下轄12個農林分場和1個直屬分場,轄區土地面積23萬畝。自1958年建場至今,主要以天然橡膠種植為主,橡膠種植面積14.7萬畝。2015年起,在探索嘗試種植產業結構調整以來,共發展熱區特色水果種植面積1.6萬畝,其中東試早柚種植1.2萬畝、芒果種植面積500余畝、牛油果種植面積500余畝、菠蘿蜜種植600畝、其它熱區水果種植近2500畝。
二、農業經營模式及經營收益
(一)國有天然橡膠經營基本模式
2011年屬地化改革以來,國有天然橡膠按照“應包盡包,全員承包”的思路,以90—120株/單元的標準承包給農場戶籍承包人經營管理(職工承包人4個單元、非職工承包人2個單元),農場則通過核定當年單元產膠量,并以略低于當年干膠市場均價的標準為基數,按30%的比例收取承包費。但隨著承包人的無序采膠、管理缺失及信用度降低等原因,國有開割橡膠資源承包費收取工作難度增加與資源產膠量逐年減少矛盾日益加重,國有資源承包收益逐年減少。綜合近幾年開割橡膠資源承包費收入,折合植膠區畝積單價算:2015年植膠林地農場每畝收益為206元、2016年農場每畝收益為175.4元、2017年農場每畝收益為171元、2018年農場每畝收益121.6元、2019年農場每畝收益106元。
(二)熱區水果種植產業經營模式及土地租金收益
自2015年探索開展種植產業結構調整以來,農場先后經歷了自主種植、引進合作種植、承包人聯合種植、土地經營權流轉種植等幾種種植模式。但綜合探索實際,目前東風農場主要以土地經營權流轉種植為主,其它種植模式現已基本暫停。主要原因:
1、自主種植模式,農場通過整合承包人土地經營權,對土地進行集約化、股份化經營并全額投資的模式。生產投入期,農場根據集約承包人單元量(以每單元4畝計),按每年400元/畝的標準向承包人支付生活補貼,收益期,農場以資金投入占股份的55%、分場以經營管理占股份的15%、承包人以承包經營權占股份的35%共同分享種植收益。但因種植前期投入資金過大,農場用于種植投入的資金有限,加之技術管理和監督不到位,導致自主種植無法長期有效開展。目前,東風農場自主種植的地塊,均以每年不低于1800元/畝的標準,以資產租賃的方式對外承包經營,原地塊享有承包經營權的承包人,根據集約土地單元量,享受當年租金60%的收益分紅。
2、引進合作種植,指農場以合作種植所需的土地出資,合作方以種植前四年所有資金、管理、技術出資,形成合作種植體。但因合作方管理、資金投入及農場監督等無法有效到位,收益利潤分配無法按原定計劃實現等原因,導致合作種植無法持續有效開展。
3、承包人聯合種植。指農場職工群眾家庭戶資源聯合,以合作種植組織的名義,與農場建立土地租賃關系,而形成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合作種植組織。農場則以生產投入期每年300—450元/畝,收益期每年600—900元/畝的標準收取土地租金。但在合作種植組織運營實際中,因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資金投入能力有限、組織成員意見不統一等原因,導致合作組織在后期運營存在諸多困難。
4、土地經營權流轉種植。投資方通過流轉農場國有土地經營權的方式,形成的種植模式。農場則以土地類型的不同分類,按一類土地每年1600元/畝、二類土地每年1500元/畝、三類土地每年1400元/畝的均價,向投資方收取土地承包費。土地當年承包收益由農場和承包人共同享有,其中,承包人收按每4畝為一個單元,享受當年承包收益的70%,農場享受剩余承包收益。
三、產業發展規劃
國營東風農場緊緊圍繞“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的改革主線,全力推進農場深化改革,確定了“鞏固提升天然橡膠產業,培育壯大二三產業,科學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的發展思路。在進一步探索種植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基本明確了未來5—10年的發展目標——“10332”產業調整思路,即:10萬畝的天然橡膠種植產業、3萬畝的東試早柚種植產業、3萬畝的牛油果種植產業、2萬畝的其它熱區水果種植產業。
以上是我就國營東風農場農業經營體系發展模式,及土地經營收益的交流材料,請各位領導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責任編輯:經濟研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