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感慨北大荒的滄桑巨變了不起,說當年這里是“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他提到了一部老電影《老兵新傳》,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反映北大荒精神的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講述戰(zhàn)場上浴血廝殺的老兵們脫下軍裝拿起鋤頭,來到黑龍江開發(fā)北大荒的故事。這部電影極大地提升了北大荒在全國的知名度,主場景拍攝地趙光農場也因此擁有了《老兵新傳》故鄉(xiāng)的美譽。
1947年,李富春同志在東北行政委員會財經委員會會議上傳達了黨中央的指示:“要在北滿建一個糧食工廠”,即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機械化農場。根據這一指示,東北行政委員會經過充分調查研究,決定在通北縣(現屬北安市)建設一個機械化農場,主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干部、生產糧食、積累經驗、給農民做示范。遼北軍區(qū)司令部作訓科長周光亞同志奉命籌建第一個機械化農場。
1947年11月,時任牡丹江省建設科科長的周光亞受中共東北行政委員會委派,到達通北,實地踏勘。這里為小興安嶺西南山麓,松嫩平原的丘陵地帶,北起嫩江水系的烏裕爾河,南至小興安嶺西南山麓的次生林,東到轱轆滾河之濱,可以開墾的荒地達幾十萬畝,適宜辦大型機械化農場。于是,周光亞決定在這里創(chuàng)建新中國第一個機械化農場,農場定名為東北行政委員會通北機械農場,這就是后來的趙光農場,也是新中國的第一個國營機械農場。
建場之初,條件極為艱苦,通北機械化農場的全部財產為:一棟舊磚房、一個小木桌、幾個泥盆、泥碗和1500元建場資金。周光亞領導廣大干部群眾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當年就開墾了大片荒地,生產糧食近150萬公斤,大部分支援前線,少部分支援其他城市。之后逐年擴大生產,1949年開荒3.4萬畝,1950年又開荒6萬多畝,成為名副其實的糧食生產基地。1952年9月3日,朱德總司令視察通北農場時說:“我們國家今后要多辦像你們這樣的國營機械化農場,生產大量糧食,支援國家建設。”隨之,大批國內及蘇聯、南斯拉夫、捷克等國參觀團到農場參觀。
1957年,當代著名作家李凖采訪了周光亞和其他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大多是戰(zhàn)場退下來的老兵,李準以他們?yōu)樵蛯懗闪穗娪皠”尽独媳聜鳌罚缮虾:Q嚯娪爸破瑥S于1959年攝制完成,影片根據開發(fā)北大荒的真實歷史改編,以趙光農場官兵們的事跡為素材,集中表現和反映了建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大官兵響應黨的號召,到邊疆去、到農村去,屯墾戍邊、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發(fā)北大荒的故事。以周光亞為原型的主人公老戰(zhàn)就是幾十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yōu)秀代表,他具有堅強的黨性和對黨對人民高度的責任感,他關心老百姓和和戰(zhàn)士們的冷暖安危,關心知識分子的成長進步;他豪情如火,激情奔放,為了新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有一種敢教日日月換新天的心胸和氣魄。
時任農墾部部長的王震將軍,曾在《大眾電影》雜志上著文對《老兵新傳》給予高度評價:“我非常喜歡這部寬銀幕彩色故事片,《老兵新傳》是從勝利的武裝斗爭走上生產戰(zhàn)線上來的千千萬萬革命戰(zhàn)士的光輝形象。影片中的老兵----國營農場場長戰(zhàn)長河的形象是有普遍性的,但他又是集中的典型……從北大荒可以找到,在新疆、青海、海南島、江西及其他各地區(qū)都可以找得到……”
影片一經公映,立即引起轟動,全國人民對北大荒有了深刻的印象,許多城市青年紛紛來到北大荒。電影拍攝的主要場景在趙光農場三分場場部,因此趙光農場成為電影《老兵新傳》的故鄉(xiāng)。
歷經70余載砥礪奮進、40年的改革開放惠及和三代北大荒人開發(fā)建設,這里逐漸由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耕地面積由建場初期的240坰發(fā)展到50.8萬畝,人口由建場初期的15人發(fā)展到3.2萬人,機械從建場初期的一臺“萬國”拖拉機發(fā)展到配套農機具1341臺、農機總動力4.47萬千瓦,田間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9%以上。農場經濟和社會事業(yè)全面發(fā)展,全場呈現出政治安定、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團結和諧、奮發(fā)向上的喜人景象。
2019年6月30日,趙光農場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這是《老兵新傳》故鄉(xiāng)改革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時刻,開啟了《老兵新傳》新篇章。
文字編校:殷甦雪
責任編輯:農墾經濟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