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三江平原腹地,記者漫步在蜿蜒曲折的撓力河旁,近岸水草豐茂,塔頭擠擠挨挨,連成一片幽幽的綠。白鷺在水中嬉戲覓食,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往來巡視,共繪浩渺的濕地景觀。
撓力河又名諾羅河,滿語意為“河床流蕩不定之河流”“鳥獸棲止之地”,有“富饒美麗”之意。2002年,黑龍江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撓力河保護區”)正式成立,位于寶清、饒河、富錦“二縣一市”行政轄區,分布在北大荒集團紅興隆、建三江分公司所屬11個農場境內。保護區總面積16.06萬公頃,有野生動物達593種、野生植物達1047種,屬國家特大型濕地保護區。
多年來,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荒集團”)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在大基地建設過程中,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統籌推進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推動農業綠色、低碳、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在第一個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記者沿著撓力河前行,走訪北大荒集團多個農場,感受撓力河保護工作帶來的喜人變化,體悟北大荒集團踐行生態文明的生動實踐。
退耕還濕保生態
走進撓力河保護區北大荒集團勝利農場區段,一層層、一簇簇靰鞡草的根,日復一日,漂浮、沉積,積聚為塔,穆聽風雨。郁郁蔥蔥的濕地,隱約還能看出曾作為耕田的痕跡,一旁生銹的小型拖拉機無聲地訴說著退耕還濕的故事。
2014年,撓力河保護區管理局率先在全國開展退耕還濕試點準備工作。然而,11個農場的一些耕地在保護區成立之前就已開墾出來,要想退耕還濕,談何容易。
“我們堅持誰破壞、誰修復,以突出重點、先急后緩、分類施策、全面治理的原則,積極開展濕地修復工作。”保護區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長王廣鑫介紹。自2014年起,撓力河保護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全國退耕還濕試點工作中率先示范,圓滿完成2014年全國退耕還濕任務指標的近三分之一。
“經過北大荒集團與保護區大興管理站的共同努力,如今,濕地塔頭隨處可見,河水清澈,處處煥發著‘地球之腎’的勃勃生機。”撓力河保護區大興管理站副站長王可心回憶,“我們始終堅持巡查檢查、科學監測,使得這片濕地逐漸恢復原本的美麗。”
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2014年至2021年,撓力河保護區共完成濕地恢復面積20余萬畝,其中退耕還濕18萬余畝,使濕地面積超過100萬畝以上,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撓力河保護區還積極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退耕濕地和自然濕地碳儲量調查?!跋乱徊?,我們計劃建立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核算體系,研發濕地增匯技術,提升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碳匯增量和退耕還濕地碳匯能力,助力支撐‘雙碳’目標。”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管強說。
綠色興農促發展
“讓綠水青山顏值更高,讓金山銀山成色更足”,北大荒集團以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保障土地資源安全、農業生態安全為目標,把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切實扛起保護黑土地的責任使命,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基礎,率先走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在撓力河保護區全面實現黑土地保護、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保護性耕作,全面積應用綠色農藥,土壤有機質年提高0.01個百分點,化肥和化學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
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相關工作,對濕地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起到重要的協同保障作用。由于撓力河濕地呈條帶狀且與農田毗鄰分布,其濕地具有凈化農業面源污染、蓄水調洪、改善水循環、調節局地氣候、防止土壤侵蝕等功能,對周邊黑土地保護、穩產、增產有重要作用。
“開展濕地保護為生態農業以及智慧農業提供了一個范式,有助于未來在糧食高產方面進行探索?!焙邶埥髮W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隋心介紹道。
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依托科技力量實施黑土耕地保護,面積達500萬畝。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以測土配方施肥為前提,重點推廣應用水稻側深施肥、變量施肥等減肥技術措施,做到精準精確施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在病蟲害監測預警的基礎上,重點依托先進農機具及高效藥劑應用、專業綠色防控技術等實現高效節本防病蟲草害,推進農藥減量控害。在耕作方式上,推進淺翻深松、聯合整地、用養結合、休耕輪作,秸稈還田粉碎還田,擴大有機肥推廣應用面積。
北大荒集團紅衛農場依托撓力河濕地涵養水源等生態功能,在智慧農業先行試驗示范區內全面積進行標準化格田改造建設,做到統一種植、管理、經營?!氨贝蠡募瘓F紅衛農場進行智慧農業和無人農場建設規劃,架設了5G基站,將3600畝示范田打造成集成果展示示范、技術集成推廣、現場觀摩培訓于一體的高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成為引領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的典型樣板?!北贝蠡募瘓F紅衛農場農業發展部總經理李巖介紹。
不僅如此,北大荒集團紅衛農場還發揮撓力河濕地生態資源和現代化農業資源優勢,積極打造生態景觀和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探索“農業+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模式,圍繞農業觀光采摘,打造特色景點,整合精品旅游線路,加大對濕地的保護力度,打造獨具特色的觀光農業,做到農業發展和生態保護兩手抓兩不誤。
和諧共生成效顯
早在1996年,北大荒集團八五九分公司圈河家庭農場場長葛柏林用13.33公頃已開墾的土地置換濕地中的“小開荒”,自費投入資金12萬元雇來挖掘機,沿濕地外圍堆起一圈高高的土壩,成為自費保護濕地第一人。
當記者詢問葛場長,他的初衷是什么,葛柏林呵呵一笑:“開荒破壞易,恢復濕地原生態難,留下這塊濕地是為了讓北大荒的子孫后代看前輩開發前的亙古荒原是什么樣子,更是因為保護生態環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業。”如今,濕地內水豐草茂,野生動物品種、數量逐年增多,葛場長在濕地內建了觀光棧道,為人們認識濕地、保護濕地貢獻力量。
通過持續的保護和有力的管理,撓力河保護區的濕地保護已見成效。北大荒集團大力鞏固濕地保護成果,借助“世界濕地日”“全國生態日”等契機,通過電視、廣播、微信短視頻等方式對廣大百姓進行濕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如今,撓力河保護區周圍的百姓遇到受傷的鳥類,都會主動給保護站打電話尋求幫助,保護生態及物種多樣性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紅旗嶺農場管理站為保護野生鳥類,累計投喂玉米、水稻、小魚等食物兩萬余斤,為回歸候鳥備“糧倉”、解“糧荒”。同時,管理站搭建招引巢,吸引東方白鸛來此繁衍。目前,已有兩對東方白鸛在招引巢安家,近三年累計孵化東方白鸛幼雛22只。在千鳥湖濕地,已連續多年發現700只以上東方白鸛集群。
北大荒集團紅旗嶺農場開展一系列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引入紅肚鯽魚等一些瀕危或數量稀少的本土濕地魚類。目前,已累計投放鯽魚、青魚、草魚、鯉魚、泥鰍魚等魚苗230余萬尾,有效提升了千鳥湖濕地的魚類種源數量,也吸引了更多的鳥類來此安家。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教授于洪賢對撓力河保護區在豐富魚類種群方面的努力贊賞不已:“魚類是濕地生態系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指示物種,魚類的豐富程度決定了鳥類的多少。8年前,我曾到撓力河保護區進行過魚類種群調研,這次再來看,魚類種群數量已有所增加,保護效果非常顯著。”
記者看到,撓力河保護區里,河流九曲回環、水塘星羅棋布,濕地中草木蔥郁豐茂,白鷺、蒼鷺、東方白鸛等鳥類翱翔上空,丹頂鶴、野鴨等野禽在此安家,儼然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美畫卷。
責任編輯:刊物編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