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農墾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決策部署,組織實施農墾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和“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不僅實現了自身糧食增產,而且帶動了地方大面積增產,為全國奪取糧食豐收作出了重要貢獻。據農情調度,2023年全國農墾糧食總產預計超過788億斤、增產約18億斤,糧食作物畝均產量506公斤、比上年提高4公斤;開展社會化服務面積1.18億畝次,服務小農戶328萬戶,助力地方糧食增產30億斤,帶動農民增收63.6億元。
強化組織領導加強頂層設計?!皟纱笮袆印眴雍螅r業農村部成立了多個司局參與的行動指導組,各地實化任務目標,細化落實舉措,明確方法路徑,建立工作機制,構建了“政府統籌協調、職能部門組織指導、農墾與地方聯合實施、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黑龍江、河北、福建等18個省份結合地方現代農業發展實際,制定了符合墾區發展特點、契合地方發展需求的實施方案,其中,安徽還將農墾社會化服務納入全省社會化服務工作大局進行統一部署。江西將“兩大行動”實施情況作為樣板農場創建的重要評價指標。貴州成立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處室和各市(州)農業農村局組成的“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協調工作組,合力推進行動開展。湖北協調省農村經濟管理局,將國有農場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點支持對象,并將五三、龍感湖、黃蓋湖、清河等農場納入2023年省級財政資金支持范圍。
推廣高產高效技術強化科技支撐。圍繞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各墾區強化技術培訓和專家指導,分作物、分區域推廣全國農墾糧油等主要作物20項高產高效技術及模式,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和覆蓋面,推動全過程標準化生產。北大荒集團集成推廣大豆“大壟寬臺勻密栽培”、玉米“四精兩管”、水稻“三化兩管”高產栽培模式,重點推廣根瘤菌接種500萬畝、有機肥替代化肥430萬畝、無膜淺埋滴灌13.3萬畝、大豆分層定量施肥701.1萬畝、水稻側深施肥910萬畝、疊盤暗室育秧61.9萬畝、水稻雙氧快速浸種催芽推廣技術1005萬畝,新增規?;裉锔脑?38.5萬畝。天津農墾加快高產優質高效關鍵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2023年先后建設三系雜交稻制種田180畝,種植“噸糧稻”新品種860畝,示范種植超優質小站稻“津越之光”2000畝、“大粒軟米”80畝、“津門絲苗”80畝。新疆農墾全面推廣優良品種選用、精量播種、藥劑拌種、高效節水、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土壤有機質提升、殘膜回收等實用和關鍵技術,冬小麥種衣劑包衣拌種率達100%,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68%,防治處置率95%以上,防治效果達85%。
開展勞動競賽推動大面積均衡增產。2023年,部農墾局聯合中國農林水利氣象工會等組織開展全國農墾提單產勞動競賽,狠抓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集成組裝,打造了一批高產樣板田和整建制高產農場,有效帶動了大面積均衡增產。從測產情況看,參與勞動競賽的主體糧食單產水平較上年整體提升10.3%,對全國農墾糧食增產的貢獻達30%。在高產示范樣板上,新疆兵團四師68團大豆高產樣板田、江蘇農墾弶港農場冬油菜高產樣板田,分別以畝產447.96公斤和367.7公斤創全國高產新紀錄。在農場單產提升上,黑龍江農墾八五五農場11.8萬大豆畝產達到216公斤,比上年提升10%;新疆兵團奇臺農場1.03萬畝玉米畝產達到1295.3公斤,比上年提升53.3%;安徽農墾大壙圩農場1.8萬畝水稻畝產達到823.2公斤,比上年提升64.7%。
提升物質裝備水平夯實生產基礎。著力加強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廣泛推行免耕、保護性耕作等綠色生產方式,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加快推進農墾區域農機服務中心建設,增強農墾農機應急服務能力和支撐保障能力。河北農墾于2023年9月底成立全國農墾首家農機應急服務中心,示范打造平急兩用、服務救災相統一的農機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服務新模式。內蒙古農墾強化氣象監測預警能力,新建75個氣象監測站,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人工影響天氣等防災減災手段全面應用,為作物生長提供保障。光明農業發展集團全程推廣“四飛”技術,加快機農融合,提升智能化水平,水稻耕、種、管、收機械化率達98%,小麥、油菜全程機械化率達100%。
開展多形式服務帶動地方增產。“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實施以來,各墾區因地制宜開展生產托管、信息對接、金融擔保、土地經營權流轉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提升產前產后各環節服務質量,拓展服務領域,示范帶動地方提高糧油等作物綜合生產能力。江蘇農墾大力發展“投入品套餐+農技服務+糧食回購”的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服務面積超過1600萬畝次,帶動地方糧食增產3.5億斤。廣西農墾拓展全程農事托管服務,旗下廣西農墾茶業集團在西林縣古樟鎮以托管方式與當地97戶農戶簽訂耕、種、防、收等全過程托管協議,發展標準化茶園1300畝,茶葉產量每畝增加約50公斤。甘肅農墾積極開展繁種育種服務,通過與周邊農村開展訂單合作建成國家級玉米制種示范基地10萬畝,年向社會提供玉米種子3萬噸,輻射帶動全國500萬畝玉米種植基地,帶動農戶增收近18億元。
創新服務模式強化聯農帶農助農。各墾區學習推廣農服公司牽頭、村企合作共贏、龍頭企業帶動等各類社會化服務典型經驗,積極探索適合當地實際、迎合市場需求、滿足農民需要的服務模式,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北大荒集團在省內打造出“農服主導+政府合作+市場化運營”的“撫遠模式”、在省外打造出“政府+村集體+平臺公司+北大荒農服”的“伊川模式”。安徽農墾探索出“企業+村集體+職業農民”的“大路模式”,即農墾集團發揮“資金+技術”優勢,村集體合作社發揮“組織+協調”優勢,新型經營主體及農民發揮“管理+生產”優勢,走上優勢互補、多方共贏的發展快車道。湖北農墾總結形成“農場+服務聯盟+合作社+農戶”和“引進龍頭企業+全產業鏈服務+農戶”服務模式,探索出非集團化墾區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有效路徑。
完善聯合機制強化墾地合作。各墾區和地方聯合開展行動,圍繞落實“兩大行動”細化方案、完善舉措,加快推進墾地間、墾區間合作聯動,形成合力推進社會化服務的工作格局。2023年,農墾與地方各單位、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簽訂相關協議2.5萬個。北大荒集團在全國成立區域農服中心26家,積極與地方政府、村集體經濟組織、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等開展合作,并通過在省內打造“墾地農業現代化服務示范工程”,在省外打造高標準示范區,在黑龍江省內外打造了196個社會化服務示范點,構建起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和互利共贏墾地合作機制。安徽農墾與10個地市30個市縣對接,與6個市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6個縣(區)鄉(農)投公司合資成立公司,全力推進與地方政府的社會化服務合作。重慶農墾通過與重慶市周邊區縣政府開展政企合作、整合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標準化新型合作養殖場的方式,建成了30多個標準化合作養殖場,首批出欄豬存活率達96.2%。河北農墾與呼倫貝爾農墾、山西農墾建立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社會化服務的工作機制。
下一步,農墾系統要持續深入實施“兩大行動”,為國家多產糧、助農民多增收,進一步發揮農墾“頭雁效應”。一是抓技術集成促進單產再提升。通過編寫技術手冊、開展實地觀摩交流、組織線上線下培訓等方式,進一步推廣農墾糧油等主要作物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深化墾地技術交流與合作,擴大技術覆蓋面。二是抓勞動競賽以點帶面均衡增產。繼續開展農墾糧油等主要作物單產提升勞動競賽,打造一批生產能力強、服務能力強的墾區和農場,示范帶動單產水平整體提升。三是抓領域拓展推動服務擴面。以綠色高產技術集成應用、農業機械化服務為重點開展社會化服務,促進社會化服務由糧油向特色農產品拓展、由種植業向養殖業推進、由產前向產中產后延伸。四是抓機制創新帶動服務提質。總結農墾社會化服務典型經驗,加力推廣優秀模式,探索建立農墾社會化服務團體標準,建立完善長期穩定、互利共贏、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墾地合作機制。
責任編輯:刊物編輯處